《流浪地球》到底有沒有抄襲日本電影《妖星哥拉斯》?

2021-02-18 日中商品交易會

《流浪地球》成為《流量地球》,穩坐春節檔榜首,票房如此之火,是很多人都沒料想到的,就連財大氣粗的萬達,據傳言在中途不看好,慌忙撤資,吳京攜6000萬拯救劇組,不光是主演,還成了眼光獨到的「投資家」。


現如今,《流浪地球》的票房直指《戰狼2》超過50億大關應該是「指日可待」了。

當然《流浪地球》的成功,離不開郭帆導演和演員吳京等人默默無聞的付出,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劉慈欣的科幻故事原著,正所謂「一劇之母在於編劇」,不同於以往的科幻片採用放棄地球而建造巨型宇宙飛船進行「星際穿越」的路數。

大膽的採用了直接在地球上裝上一萬個奇觀式的助推器,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避免被太陽吞噬,尋找人類新家園。

其實《流浪地球》隱晦的表達了許多的中國式思維和想法,相比於本身就一直漂泊和流浪在海洋的西方文明來說,中國人「安土重遷」和對家園的羈絆更為深刻

之所以採用了和西方完全不同的,甚至看上去有些笨重的方式拯救地球,是因為地球在中國人眼中,象徵著人類文明的所有,是人類的本源,如果刨除實際情況,究竟能否將地球推走的問題不思考,將「地球變成宇宙飛船」本身就是屬於每一名中國人獨到的「硬核浪漫」,看似電影名中包含「流浪」二字,而中國認為「有地球,心也就不再流浪,也就選擇相信希望」。

而《流浪地球》也在2月8日華語電影首次IMAX在海外(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上映,紅遍全球。

美國紐約時報以對《流浪地球》進行讚賞性的報導,中國式科幻片帶來的思考方式和歐美人大相逕庭,在科幻片扎堆的現在,顯得尤其亮眼。

有一部分給出較低評分的美國觀眾,特別酸的著眼於科幻片中的物理學知識,很明顯在中美科幻大片上出現了「雙標」

但是更多的美國觀眾則著眼於中國科幻片的獨特思路和故事性,有美國觀眾熟知的「家族羈絆的重要」和「自我犧牲的氣節」的情節,瞬間拉近距離感。

「國際之間的協調」和「集體意識優於個人意識」的「世界末日也得遵守交通規則」的新奇價值觀是美國觀眾從未體驗過的。

遺憾的是現在日本的上映日期還未確定,日本的網上早就炸開鍋了

各大日本媒體紛紛對《流浪地球(さまよえる地球)》進行報導,日本民眾早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看了。


我是住在中國的日本人,在中國看了這部電影。真的比想像中更有創意性,是一部很難得的好片。美國的科幻片往往以美國是世界的主人公作為默認設置,但相反的是,中國絲毫沒有將政治違和感強加給觀眾,家族羈絆的愛和自我犧牲的部分就像在看好萊塢電影,讓人不太喜歡,但是故事情節還不錯,畫面也相當好。

想看中國第一部科幻大片《流浪地球》。

雖然是中國的電影,但是並只有中國人拯救世界,日本人和亞洲其他國家的人乃至全世界的人都在齊心協力拯救地球,非常喜歡(劉慈欣)這樣的國際主義劇本。

也有沒看過電影,但是依然在一本正經的分析電影的日本人。

好像全體人員都躲避到地下都市

太陽沒了遲早會滅亡的吧?

地球移動啊…要是脫離了適局帶,會立刻凍結全世界,幾乎全生命都快滅亡了。

不過有不和諧的聲音漸漸傳出,日本有些觀眾開始懷疑《流浪地球》的原創性

中國觀眾,你們好,偶然搜索了《流浪地球》,這個博客的報導出來了,我好好的拜讀了一下。

因為現在正好在中國《流浪地球》熱映中,作為感想的話,我感覺中國的科幻電影的確很好啊。但是,在日本的網絡上也有與《妖星格拉斯》相似、山寨的意見,你們是怎麼看這件事的呢?

有疑問,當然就有回答,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這位日本觀眾,《流浪地球》並沒有抄襲日本的《妖星格拉斯》,那麼我在這裡有義務先給大家介紹日本的老電影《妖星格拉斯》。

這部電影有些年頭了,於1962年由東京寶冢映畫株式會社出品,導演是本多豬四郎。電影的劇情大致是這樣的:

在宇宙中有一個不斷前進的妖星哥拉斯,從土星方向飛來,質量是地球的6100倍,將在45天後與地球相撞,一旦相撞地球上的所有將不復存在。
於是日本的科學家們採取了一個大膽的計劃,以避免地球與格拉斯相撞,在南極建造好了噴射基地,讓地球成為一個大火箭偏離太陽系軌道。
雖然這個計劃受到了阻礙,但最終實施順利,全世界各國在國聯的帶領下在南極建立了基地,擺脫了哥拉斯的撞擊,成功脫險。

乍一看都是在全球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建造大型發動機,推動地球,最後化解危機,劇情較為相似,但是仔細判斷卻有很大的不同。

《流浪地球》中,推動地球脫離太陽系的原因,是因為太陽膨脹,地球人不得不離開太陽系,去最臨近的恆星系尋找新家園,是一個涉及100代人的2500年的「流浪計劃」。

而《妖星格拉斯》中,推動地球並不是要脫離太陽系,而僅僅是偏離軌道不被滅頂之災格斯拉撞上而已,其實和放衝天炮沒什麼區別,並不會考慮持久性。

而《流浪地球》中最扣人心弦的莫過於,拼盡所有去力挽狂瀾的「點燃木星」計劃,避免地球被木星吸引,《妖星格拉斯》中並沒有相同的情節點對應

另外,《流浪地球》的特效大部分都在國內完成,不要說和日本有瓜葛了,就和歐美聯繫都不大,怎麼能扯上抄襲呢?

之所以有日本網友質疑《流浪地球》抄襲,可能和巧合有關,劉慈欣正好也是《妖星哥拉斯》上映第二年出生,在這種巧合之下,日本觀眾才有了這些猜測。

中國茶房8-北京烤鴨專門店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更多信息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究竟有沒有抄襲日本東寶《妖星哥拉斯》?
    因為現在正好在中國《流浪地球》熱映中,作為感想的話,我感覺中國的科幻電影的確很好啊。但是,在日本的網絡上也有與《妖星格拉斯》相似、山寨的意見,你們是怎麼看這件事的呢?有疑問,當然就有回答,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這位日本觀眾,《流浪地球》並沒有抄襲日本的《妖星格拉斯》,那麼我在這裡有義務先給大家介紹日本的老電影《妖星格拉斯》。
  • 《流浪地球》抄襲日本電影《妖星哥拉斯》?請不要再酸了!
    那麼這部《妖星哥拉斯》(是哥拉斯不是哥斯拉!!)到底說的是什麼呢?和《流浪地球》又有什麼共同之處呢?故事主要說的是不明妖星格拉斯在茫茫宇宙中不斷前進,沿途吸附大量的星際飛行物,不斷的變龐大,日本的觀測宇宙船隼號,為了探明其質量大小,不幸被起吸附,但是其在最後關頭象地球發出了其質量數據,使地球上的人對其有了個初步認識,後經科學家計算測定,其質量為地球的6100倍,而且將在45天後與地球相撞,為阻止地球與哥拉斯的相撞,科學家想出了一個大膽的辦法,就是運用水素離子裝置在南極造一個噴射基地(
  • 《流浪星球》慘遭1962年日本科幻片《妖星哥拉斯》抄襲?!
    近日戰狼功勳演員吳京最新科幻巨作《流浪地球》雄霸春節檔期票房,單日票房再破4億,總票房突破20億,《流浪地球》口碑,票房俱佳,註定將成為中國科幻電影史上裡程碑式的作品。然而,樹大招風,網上不時傳來競爭對手對該片有償差評的同時,又有一個消息傳來,早在1962年,日本人就已經山寨抄襲了《流浪地球》的主要創意和情節設定。這部名叫《妖星哥拉斯》(不是哥斯拉!)
  • 《流浪地球》與《妖星哥拉斯》
    過了很多天終於想起來了,那個電影的名字叫做《妖星哥拉斯》,是日本東寶映畫在1962年就拍出並上映的科幻片,說的是來自天際的不明妖星格拉斯在茫茫宇宙中不斷前進,沿途吸附大量的星際飛行物,不斷的變龐大。日本的觀測宇宙船「隼」號,為了探明其質量大小,不幸被起吸附,但是其在最後關頭象地球發出了其質量數據,使地球上的人對其有了個初步認識,後經科學家計算測定,其質量為地球的6100倍,而且將在45天後與地球相撞,為阻止地球與哥拉斯的相撞,科學家想出了一個大膽的辦法,就是運用水素離子裝置在南極造一個噴射基地(類似與火箭發射器),讓地球動起來,在格拉斯到來之前,使地球移動到其他軌道.等格拉斯安全通過後,然後在北極在建個基地
  • 《流浪地球》疑抄襲日本1962年老電影,同樣是給地球裝發動機
    然而就在電影一片叫好的時候,網絡上卻出現了質疑聲音,有網友反映稱電影的情節疑似抄襲日本1962年老電影《妖星哥拉斯》,原因便是這部老電影中早就出現了「人類建造超級發動機推動地球」,而這個情節也同樣是《流浪地球》整部影片的主旋律
  • 《流浪地球》被疑抄襲日本老電影!網友:這也算?
    不少日本觀眾懷疑《流浪地球》的原創性——疑抄襲日本57年前的老電影《妖星哥拉斯》。在質疑聲中,他們指出:「給地球裝發動機」這一想法,是1962年的日本電影《妖星哥拉斯》首創。動圖來自日本電影《妖星哥拉斯》片段《妖星哥拉斯》中,為了避免地球和妖星相撞,人類在南極建造助推器,把地球推離現有軌道。
  • 《流浪地球》抄襲日本科幻片?真相在此
    隨著票房與口碑的雙豐收,有網友指出《流浪地球》是抄襲了日本1962年的科幻電影《妖星哥拉斯》。《妖星哥拉斯》到底是一部怎樣的影片呢?《妖星哥拉斯》是一部製作於1962年的日本特攝片,故事講述了1982年在帕洛瑪天文臺發現,在冥王星方向有一顆不明星體,經觀測發現竟然是 黑矮星(中小質量恆星演化的最後期,約1個太陽質量恆星演化的終極產物。
  • 《流浪地球》抄襲日本電影?我不同意!
    電影也不例外——在《流浪地球》票房一路飆升、成為現象級電影的同時,負面消息也隨之而來。其中最嚴重的,是有人給它打上了「抄襲」的標籤。我們先來看看指控《流浪地球》抄襲的「證據」:《流浪地球》中給地球裝發動機的想法並非首創,在1962年的日本科幻電影《妖星哥拉斯》中已有類似設定——為了避免地球和妖星相撞,人類在南極建造推進器,把地球推離現有軌道。
  • 《流浪星球》慘遭1962年日本科幻片《妖星哥斯拉》翟天臨式抄襲!
    ,《流浪地球》口碑,票房俱佳,註定將成為中國科幻電影史上裡程碑式的作品。然而,樹大招風,網上不時傳來競爭對手對該片有償差評的同時,又有一個消息傳來,早在1962年,日本人就已經山寨抄襲了《流浪地球》的主要創意和情節設定。這部名叫《妖星哥拉斯》(不是哥斯拉!)
  • 日本科幻電影推薦,有沒有你喜歡的?(3)
    ,講述未來世界,感染了病毒的惡魔黨攜帶威力強大的赤盾出現在地球各個角落。講述不明妖星哥拉斯在茫茫宇宙中不斷前進,沿途吸附大量的星際飛行物,不斷的變大,日本的觀測宇宙船隼號,為了探明其質量大小,不幸被其吸附,但是隼號在最後關頭向地球發出了哥拉斯的質量數據,使地球上的人對其有了個初步認識,後經科學家計算測定,其質量為地球的6100倍,而且將在45天後與地球相撞的故事!
  • 1962 日本就拍了一部流浪地球,用客觀的眼光來看看當時的特效設計和後期
    :1962   美國公映年:1964 (英語配音)製作動機日本影評圈普遍認為《妖星哥拉斯》的策劃受到了美國1951年電影《當世界毀滅時》的刺激。沒想到,「哥拉斯」的質量不僅很大,而且體積已經達到了地球的四分之三,隼號在發送了觀測數據後被哥拉斯吞沒,地球方面從數據導出的結論是:「如果讓哥拉斯按現路線行進,則必然與地球發生衝突。」
  • 除了電影,你應該了解的《流浪地球》原著裡的日本妻子隱喻
    也就好比電影《流浪地球》,只是吸取了他原著裡的大背景——太陽即將壽終正寢,地球不得不裝上上千個發動機逃離太陽系,尋找另一個穩定的恆星。正是這一點,震撼到了很多尚未看他原著的觀眾,當然,電影裡,中國人扮演了拯救劉浪地球的角色,也打動了很多人。
  • 《流浪地球》到底有多「噁心」?
    《流浪地球》上映之後,卡卡的朋友圈裡一片好評,大家都在給他刷屏打call,卡卡也覺得這部電影算是國產科幻之光。但放眼豆瓣知乎微博,卻有一群人在瘋狂差評,理由很簡單:「看見吳京就噁心,看見「愛國」就覺得矯情。」
  • 《流浪地球》電影內外
    在電影裡,大量地人類的死亡並沒有意義,沒有換回什麼,沒有所謂的成功,殘酷又冰冷。12/ 救援車隊路過冰封的上海城時,是整個片子相對靜逸溫情的時刻,姥爺韓子昂講述著許多年前和妻子在一起時的生活,講述著那個時候的上海。這段暴風雨前的寧靜,讓我想起了《拯救大兵瑞恩》,瑞恩坐在殘垣斷壁的屋子前,聊多年前三兄弟相處的趣事。
  • 《流浪地球》電影和劉慈欣的原著有哪些不同?
    用吳京的話說,小說給電影提供的不是引子,是TNT。《流浪地球》導演郭帆和原著作者劉慈欣相較原著,電影版《流浪地球》做出了大幅度的改編,幾個主要角色都在,但木星營救行動完全是在原著基礎上原創的。叛軍在懷疑中推翻聯合政府,處死同胞的精彩反諷則遺憾未能進入電影。除了情節上的改動,電影版《流浪地球》更大的改動在於精神內核。
  • 西方觀眾到底怎麼評價《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的北美發行則是出品方華人文化的子公司華人影業負責操作。華人影業去年在北美地區發行的國慶檔電影《反貪風暴》、《李茶的姑媽》,今年賀歲檔做的《流浪地球》《飛馳人生》暫時沒有足夠的專業影評露出來支撐爛番茄開分。
  • 電影《流浪地球》-如果選擇流浪
    它到底有什麼魅力,驅使我再次走進電影院。我起初跟大多人一樣,被鋪天蓋地的營銷攻勢,勾起了好奇心和窺探心。被稱為中國科幻片裡程碑式的巨作,到底能呈現怎樣一個嘆為觀止的場面。我們100個人,就有100種活法。一次選擇,會導致人生不同的走向,甚至會徹底顛覆一個人的命運。對於每個人的選擇,在不違背倫理道德,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沒有對錯,更談不上好壞。電影裡剝奪了幾十億人他們的選擇權利,去成全另外一部分人的夢想,這是不是可取,有待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