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爆火後,票房口碑擋不住。
同時,也有很多不和諧的聲音。
不少日本觀眾懷疑《流浪地球》的原創性——
疑抄襲日本57年前的老電影《妖星哥拉斯》。
在質疑聲中,他們指出:
「給地球裝發動機」這一想法,是1962年的日本電影《妖星哥拉斯》首創。
動圖來自日本電影《妖星哥拉斯》片段
《妖星哥拉斯》中,為了避免地球和妖星相撞,人類在南極建造助推器,把地球推離現有軌道。
一些國內觀眾去刷了這部日本老電影,甚至感嘆:
《流浪地球》就是對《妖星》的低劣山寨。
當然,我們無法否定《流浪地球》的導演和編劇看過《妖星》。
畢竟一個是57年前,一個是57年後。
但兩個電影概念相似,就構成抄襲嗎?
國際《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明確指出:思想並不屬於保護範圍。
要看具體的表達,人物設定、故事結構、臺詞、場景、鏡頭等等。
只要看過兩部電影,你就會發現,《流浪地球》並沒有抄襲。
但這部57年前的日本科幻電影,同樣值得敬佩——
《妖星哥拉斯》(1962)
電影雖然冷門,但導演陣容很強大。
一個是「哥斯拉之父」本多豬四郎。
一個是「奧特曼之父」圓谷英二。
兩人同為日本著名特攝導演。
影片裡的兩位大師,前者負責文戲,後者負責特技。
(左為本多豬四郎,右為圓谷英二)
故事發生在「未來」的1979年。
宇宙中有一個不斷前進的妖星「哥拉斯」。
來自土星方向,質量是地球的6000倍,運動軌跡和地球很近。
第一批探測的宇宙飛船,在飛往妖星時,被引力吸住,全員犧牲。
根據飛船發回的數據,專家分析:
妖星將在45天後與地球相撞。
為了拯救地球,世界各國召開緊急會議。
有專家提出,炸掉哥拉斯。
也有專家提出,移動地球。
進過第二次太空飛船的探測數據。
專家得出結論,氫彈炸毀哥拉斯的方法為時已晚,不可行。
最終,各國一致通過了「地球移動計劃」。
在南極建造「重水反應堆」的噴射裝置(類似於火箭發射器)。
將地球推開40萬公裡,避免妖星的撞擊。
等妖星通過後,在北極建個基地,再回到地球原有軌道。
推進基地如期完工,地球公轉軌道按預定速度改變。
這時,一隻沉睡萬年的巨星爬行類怪獸甦醒。
他們只能派出飛機,幹掉怪獸。
(兩個偏愛怪獸的導演,故事畫風果然別具一格.)
怪獸的破壞,以及基地的修繕,損失了72小時推進時間。
期間,妖星吞沒了彗星和土星光環,離地球越來越近。
受巨大引力的幹擾,地球各地發生了大規模的地面塌陷、海嘯、洪水等自然災害。
海拔低的被淹沒,甚至沉入地底.
好在地球運氣不錯,沒有錯失最後的逃逸機會。
然而,在那個沒有電腦特效的年代:
宇宙飛行的太空奇觀,發動機的點火場面,浪滔低沉的災難場景.
這樣的科幻電影如何才能拍出來呢?
沒有特效,那就只能靠模型。
各種災難場景微縮搭建,飛機飛船模型.
拍遠景還行,拍近景就容易露餡。
那些發動機的點火場面,則直接使用了200瓶液化氣,同時點燃拍攝完成。
為了防風乾擾,所有點火場面都在室內拍攝。
整部電影籌備3年,拍攝1年,耗資3.8億日元(2295萬人民幣)。
在1962年,這是絕對的大製作。
如今,雖然特攝已經退出歷史舞臺。
但那些突破技術局限的老電影,卻會觀眾被銘記。
很多觀眾問,為什麼《流浪地球》和《妖星》那麼像?
我們無法知道,創作人是否從《妖星》獲得靈感。
但《流浪地球》的人物、場景、鏡頭等絕對沒有抄襲。
《妖星》的故事很有創意,也很有前瞻性。
但拍的早就一定是鼻祖,拍的晚就一定是抄襲嗎?
概念的雷同,成就了兩部電影。
更為不同時期的觀眾,帶來了不同的經典科幻片。
一個zan=【今天點的人,豬年「豬」事順利】
往期精彩內容▼
▷要不是梁朝偉,這部禁片就真的被雪藏了
▷張一山楊紫甘心做配,這個18線女星憑什麼?
▷強姦未遂又敲詐!見義勇為要付出多大代價?
▷比《藥神》更殘酷!這部9.6分國產神作終於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