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納音樂上市 唱片業找尋「失去的十年」

2020-12-23 金融界

來源:北京商報網

作者:陶鳳 湯藝甜

白紙黑字的財務報表、貼滿巨星的華麗海報,華納音樂的招股書暗藏反差。在這種格格不入又充滿誇張的戲劇效果之下,華納音樂試圖用最直觀的數字和最顯而易見的實力重新殺回資本市場。

這樁美股上半年最光鮮亮麗的IPO,意義絕不止於華納,背後是近十年暗淡後終於見光的唱片業。

下一個十年,「華納們」的新故事藏在流媒體裡。後者給了唱片業翻身的資本,但無形之中也成了唱片業揮之不去的枷鎖。

募資19.25億美元

19.25億美元,帶著美股今年上半年最大的IPO融資規模,華納音樂於6月3日回到了久違的資本市場。只不過,這一次,華納音樂走進了納斯達克,而非紐交所。

3日,華納音樂集團已啟動IPO,將其首次公開募股的價格定為每股25美元,是其23-26美元價格範圍的偏上區間,並將交易規模從最初的7000萬股增加到7700萬股,於周三晚些時候在納斯達克交易。

約一個月前的5月7日,華納音樂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更新了招股書,擬在納斯達克交易所發行A類普通股股票,代碼為「WMG」。

這已經是華納音樂第二次IPO了。

16年前,由於母公司時代華納併購後的巨額虧損,華納音樂被賣給了布隆夫曼投資集團,價格為26億美元。一年後的2005年,華納音樂亮相紐交所。

但隨後的七年間,唱片業江河日下。華納音樂再度易主,被美國工業集團Access Industries以每股8.25美元的價格私有化,作價33億美元。也就是從2011年起,華納音樂告別了資本市場。

如今,華納音樂不再是幾經易手的累贅,從財務數據來看,其已經重整旗鼓。招股書顯示,2017-2019財年,華納音樂的營收分別為35.76億美元、40.05億美元、44.75億美元,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前6個月營收為23.27億美元,上一財年同期為22.93億美元,穩定微漲。

「18億美元的募資體量不小,在美股中算是中等大小。」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在紐交所上市的公司,一般規模比較大、盈利比較穩定,已經是相對成熟的企業;還處於虧損狀態的創新型或者是科技類企業,在納斯達克上市比較多。

根據招股書,截至2020年3月31日,華納音樂共擁有4.84億美元現金及等價物。去年,華納音樂的淨利潤出現了下滑。2017-2019財年,華納音樂的淨利潤分別為1.49億美元、3.12億美元、2.58億美元,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前6個月淨利潤更是僅為4800萬美元,而上一財年同期則為1.53億美元。

從現在疫情的態勢來看,華納音樂其實選擇了一個並不太好的時機。楊德龍坦言,「現在美股確實波動比較大,肯定還是牛市的時候募資會多一些」。

「失去的十年」

光環不再、由盛轉衰……是21世紀以來唱片行業的常用形容詞。肇始於19世紀留聲機時代的唱片行業,與華納音樂的百年曆程類似,被打下了深刻的時代烙印。

1929年,為了能在電影中使用廉價音樂,華納兄弟創辦了「音樂出版有限公司」(MPHC),即華納音樂的前身,第二年又購入了Brunswick唱片公司而正式進軍唱片業。

之後,唱片業一路生長。1960年代初到2000年代初,在經歷了一系列複雜的公司收購和合併之後,華納音樂也逐步發展成為全球頂級的唱片公司之一。

2000年3月21日,NSYNC發行其第二張專輯《No Strings Attached》,在美國市場首周銷量達到240萬張,創造了當時尼爾森SoundScan唱片銷售追蹤系統自1991年啟用以來的最高紀錄,上一個紀錄由Backstreet Boys在1999年創造,其專輯《Millennium》首周在美國賣出了110萬張。

那幾乎就是美國唱片業的巔峰了。

2004年,華納音樂被賣。同年,全球音樂行業的收入經歷了1%的微漲至200億美元,之後開始一路下滑,直到2011年跌至148億美元。也正是在2011年,華納音樂被私有化,無奈告別資本市場。

2014年,全球音樂行業收入最終沉至谷底,僅為143億美元。十年間,唱片行業一步一步走入「至暗時刻」,這背後,則是網際網路崛起帶來的顛覆性衝擊。2007年,iPhone橫空出世;2014年,智慧型手機的出貨量開始井噴。

與此同時,資源聚合性的網站也接連誕生,2001年,Napster推出了點對點音樂共享服務。此後,海量、免費的音樂資源庫在網站上得以共享。巨頭們失去了最重要的吸金資本,唱片業也隨之沒落。

敗也蕭何,成也蕭何。作為音樂資源聚合網站的進化,流媒體應運而生,數位音樂大行其道,唱片業轉戰線上,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新戰場流媒體

環球音樂的Taylor Swift、Lady Gaga,索尼音樂的碧昂絲、Bob Dylan,華納音樂的Bruno Mars、Cardi B,在當下的全球唱片業,憑藉著旗下豐富的音樂人資源,三大巨頭幾乎壟斷了近80%的市場份額,同時也讓它們在流媒體時代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定位。

財報說明了唱片巨頭們對流媒體平臺的依賴。以華納音樂為例,從具體業務板塊來看,2017-2019財年,其數位音樂板塊佔比分別為47.3%、50.4%和52.4%,逐年走高。

相較之下,華納音樂實體音樂板塊的成績逐年下滑,實體專輯方面,2017-2019財年期間分別對應6%、11%的跌幅,2020財年一季度更是下滑了20%。

索尼音樂也不例外。2019年,索尼流媒體收入增長了3.89億美元,同比增長19.3%,達到24億美元。而實體音樂銷售額僅為8.03億美元,下降了1.06億美元。

唱片行業也逐步回暖。2014-2019年,全球音樂收入連續上漲了五年。根據國際唱片業協會的預測,2019年全球音樂收入增長8.2%,達到202億美元。其中,流媒體功不可沒,收入達到129億美元,佔比高達64%。

從早起的顛覆到中期的適應,相愛相殺一直是唱片巨頭與流媒體之間常見的故事。後者為前者帶來網際網路時代的生存之道,唱片巨頭們也放下了高高在上的姿態,部分主動權被流媒體們把控。

在網際網路分析師楊世界看來,現在流媒體和唱片公司都在進行深度合作,平臺方面的確佔有主導地位,唱片公司主要提供生產資料。雙方主要還是通過版權的拓展、運營模式的創新,再到消費者付費,打造一個生態,實現商業價值的最大化。

Spotify,音樂流媒體界的Netflix。在版權方面,Spotify曾與華納音樂鬧上了法庭。在去年入局印度時,華納音樂拒絕授權Spotify在印度使用其音樂,Spotify則試圖通過申請印度地區針對電視和廣播公司的法定授權,來播放華納旗下藝人的作品。拉鋸了一年之後,華納音樂才和Spotify籤署了全球許可協議,標誌著訴訟告終。

而後作為流媒體平臺和音樂人之間的中介,唱片巨頭們也面臨著重要性被削弱的危險。越來越多的歌手選擇成為獨立音樂人,繞過唱片巨頭們在流媒體平臺上發布歌曲,如說唱歌手Jay-Z投資的流媒體平臺Tidal,就吸引了蕾哈娜等知名歌手。

「有可能發展到一定階段,會出現去中心化的情況,利益分配的焦點轉移到另外一方。」楊世界表示,但從目前的數位化進程來看,各自為政,才會更加精益求精。

就依賴流媒體收入的問題以及流媒體方面的布局,北京商報記者聯繫了華納音樂方面,不過截至發稿未收到具體回復。

當然,在唱片業內部,三大巨頭的暗戰也不少。就在華納年初披露了招股書之後,2月13日,環球音樂母公司維旺迪在其發布的盈利報告中透露,環球音樂也將在未來三年內啟動華爾街IPO,「維旺迪已授權8家銀行協助此事,目前計劃最遲將在2023年初進行首次公開募股」。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湯藝甜

相關焦點

  • 華納音樂重返美股:融資超19億美元 曾遇唱片業至暗時刻
    來源:雷建平sky雷帝網 雷建平 6月3日報導儘管歐美疫情兇猛,華納音樂 (NASDAQ:WMG)依然於今天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發行價為25美元,募集資金超過19億美元。華納音樂的市值超過127億美元,這是華納音樂私有化後再度在美股上市,也是美股市場今年到目前為止最大的IPO。利潤出現下滑當前全球唱片行業是環球、索尼 、華納三分天下,環球屬於法國娛樂巨頭維旺迪旗下,索尼的業務則不僅僅限於音樂。
  • 15年後,華納音樂和達達樂隊都有了光明的前途
    一般來說,盜版音樂通常被人們認為是導致國內唱片業萎縮的主因,而樂評人王小峰認為,10年來大行其道的選秀節目是扼殺唱片業的元兇。屬於娛樂節目的電視選秀,只關注收視率和廣告收入,而各類選秀節目背後操刀的娛樂經紀公司在壟斷選秀歌手資源的同時,也將製作銷售唱片、演出市場等音樂生產鏈條都攬於一身。換句話說,唱片公司不再是音樂行業的把關人,神奇的指揮棒也漸漸失去了魔法。
  • 辰宇推薦:世界三大唱片公司之一,華納音樂即將上市
    摘要:華納音樂預計6月於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擬募資1億美元,摩根史坦利、瑞信、高盛擔任承銷商。二、招股書基礎信息上市板塊:娛樂上市地點: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時間:預計6月募資規模:預計1億美元公司背景華納音樂的前身為華納兄弟於1929年創立的「音樂出版有限公司」(MPHC),主營業務為購入音樂版權以此向電影提供廉價音樂。1930年,該公司購入Brunswick唱片公司而正式進軍唱片業。2000年,華納開始主攻內地市場,成立「華納麥田」,將樸樹、周迅、老狼等人以及內地男女歌手孫楠、那英均招至麾下,擴大其在內地的影響力。
  • 華納音樂擬6月3日上市,「中國元素」助力今年最大IPO
    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謝絕轉載作者 | 新仔5月26日,華納音樂集團正式宣布啟動上市(IPO)計劃,據外媒報導,上市時間擬在今年6月3日。今年年初,華納音樂曾宣布過一次上市計劃,原計劃3月上市,但由於疫情和股災的雙重打擊,計劃不得不宣布暫停。
  • 華納音樂登陸納斯達克 流媒體恰逢時機
    來源:新浪財經新浪財經北美站 劉碩 發自紐約新浪財經訊 美國東部時間6月3日,華納音樂登陸納斯達克,定價25美元每股,交易規模從最初的7千萬股增加到7.7千萬股,是今年迄今為止最大的IPO活動,股票代碼為「WMG」。上市首日股價上漲20%,這使華納音樂的市值達到153億美元。
  • 華納音樂重返美股,靠流媒體能否走好上市之路?
    曾因業績不佳,被私有化退市公開資料顯示,華納音樂的前身為華納兄弟於1929年創立的「音樂出版有限公司」(MPHC),主營業務為購入音樂版權以此向電影提供廉價音樂。1930年,該公司購入Brunswick唱片公司而正式進軍唱片業。
  • FX168尉視:華納音樂上市能否找回唱片行業失去的十年?投資價值到底...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華納音樂(WMG)了,在今年初受到包括疫情等因素的影響而被迫推遲上市之後終於姍姍來遲,本周三在納斯達克完成了公司歷史上的第二次IPO,籌集了19.3億美元的資金,成為今年迄今為止美國規模最大的IPO。
  • 華納音樂創今年美股最大規模上市發行
    時隔九年,作為全球三大唱片公司之一的華納音樂「華麗轉身」,於美國時間6月3日在納斯達克上市,重返美股,當天開盤報27美元,較發行價漲約8%,盤中最大漲幅超過23%,最終收漲20.48%,最新總市值約為154億美元。據悉,此次華納音樂也以超19億元的上市融資規模,一舉成為美股市場今年以來最大的上市發行。
  • 華納音樂IPO:音樂巨頭回歸背後,看流媒體崛起下的「圍城之困」
    近日,音樂產業迎來「重磅消息」,闊別資本市場9年之久的華納音樂,突然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IPO申請。「九年之擇」的背後,華納重啟上市有何緣故?在巨頭與行業命運交織的剪影裡,我們又能窺見些什麼呢?
  • 本地音樂家市場成新開拓地 昔日「唱片頭牌」華納能否重喚生機?
    今年6月3日,華納音樂在紐約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公開上市,此次公布的業績報告是其二度上市後的首份財報。在經歷了盜版和數位音樂革命的劇烈衝擊後,近幾年傳統唱片公司的收入連續增長,全球三大傳統唱片公司中,除了華納音樂再次重返公開市場外,環球音樂集團(UMG)也宣布,計劃最遲在2023年初啟動IPO。
  • 左手唱片,右手流媒體,環球、索尼、華納前行之路在何方?
    千禧年之後,在黑暗中蹣跚前行的唱片業似乎終於迎來了曙光。今年6月,時隔九年後華納音樂再度登陸納斯達克,在網際網路的衝擊下,曾經的五大國際唱片公司如今只剩環球、索尼與華納三家,而實體專輯的銷量還在連年下滑,恰逢流媒體平臺的出現似乎給三大唱片公司打了一劑強心針,令他們起死回生起來。
  • 礪石 【十分鐘公司簡史】時代華納,被蘋果盯上的媒體巨頭
    不過近十年,時代華納陸續剝離了音樂、有線電視與網際網路業務,就連公司名字中的「Time」,也已經被分拆。時代華納已經算不上這個時代最成功的企業,但它百年發展史所積累下來的經驗與教訓值得其他企業研究與銘記。大家從時代華納名字中的Time和Warner應該能想到,這家公司是由「時代」和「華納」兩個企業合併而成。
  • 年入45億美元,華納音樂IPO,看好中國市場
    而華納音樂2019財年調整後的OIBDA(折舊和攤銷前的營業收入)數據為6.25億美元。若同樣以33倍計算,華納音樂集團的估值為206億美元。華納音樂曾是美國傳媒巨頭時代華納的子公司,前身最早可追溯到華納兄弟於1929年創立的「音樂出版有限公司」(MPHC),該公司的主營業務是購入音樂版權,為電影提供廉價音樂。
  • 華納音樂參投,遊戲平臺Roblox獲5.2億美元融資將直接上市
    去年11月份,Roblox提交了上市文件,但由於不確定的市場條件而推遲了IPO。如今該平臺完成了5.2億美元的H輪融資,計劃效仿Spotify直接在證券交易所上市。
  • 營收下滑4.5%,昔日「唱片頭牌」華納能否重喚生機?
    今年6月3日,華納音樂在紐約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公開上市,此次公布的業績報告是其二度上市後的首份財報。在經歷了盜版和數位音樂革命的劇烈衝擊後,近幾年傳統唱片公司的收入連續增長,全球三大傳統唱片公司中,除了華納音樂再次重返公開市場外,環球音樂集團(UMG)也宣布,計劃最遲在2023年初啟動IPO。
  • 唱片業聯合起訴YouTube-mp3:向流媒體翻錄開刀
    (RIAA)等行業協會代表環球唱片、索尼音樂、華納兄弟等國際大唱片公司對一家人氣網站YouTube-mp3.org提起訴訟。美國唱片業協會、英國唱片業協會等行業協會對此服務讚譽有加。而YouTube-mp3.org則是通過首頁廣告營利,並不向用戶收費,也不向著作權人付費。美國唱片業協會主席兼CEO Cary Sherman這樣說道: YouTube-mp3.org正躺在音樂人背上賺大錢。
  • 《老歌不好找》:經典唱片「豐華十年 就愛好音樂」
    今晚《老歌不好找》將為大家介紹一張經典合集,這張專輯名為「《豐華十年 就愛好音樂》」,一共有三張。這張專輯是樂壇重量級天后歐陽菲菲、蘇芮、張惠妹、陶晶瑩一同祝賀豐華唱片十年生日而出的一張合輯!十年的好音樂值得再次回味,這張精選集的推出,除了是豐華十年來不斷開創好音樂的證明,對新人開發的努力同時也說明了豐華唱片「承先啟後」的精神。
  • Spotify和華納音樂「恩仇錄」:版權!版權!版權!
    投稿來源:英為財情Investing全球音樂產業巨頭華納音樂(NASDAQ:WMG)繼2011年私有化後,再次登錄納斯達克,定價25美元,交易規模7.7萬股,周三上市首日就飆升了20.48%,當前報30.12美元,市值達到153億美元。
  • 騰訊音樂二次上市,蝦米音樂黯然關停,音樂APP背後的十年變遷
    1月13日,騰訊音樂被傳即將在香港二次上市,計劃籌集35億美元。對此,騰訊音樂向經濟觀察網回應:不予置評。騰訊音樂當前市值354億美元,是國內在線音樂第一名。而在1月5日, 另一個在線音樂公司蝦米音樂,宣布播放器業務將於2021年2月5日停止服務。
  • 華納音樂再啟IPO:籤下黃老闆、火星哥,年入45億美元
    本文來自微信公號「深探」(ID:deep_insights),作者 | 丁直仁距2011年私有化退市近十年後,華納音樂再次啟動了IPO進程。2月7日消息,華納音樂集團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IPO申請,在招股書中其提出的最高融資金額為1億美元,但尚未最後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