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慕溪 / 後期;利未
結尾詩歌:盼望之路
詩歌出自 以斯拉專輯 《盼望之路》
圖片來源:伯特利.新媒體
各位親愛的弟兄姐妹,各位親愛的朋友,平安!歡迎收聽《生命之光》欄目,我是主播幕溪。今天的節目我為您介紹張遠來牧師的文章《信耶穌到底有什麼好?》
常有人問:我見到那些拜偶像的朋友,他們行為優雅,心地善良,夫妻和睦,家庭興旺,關係融洽,事業順利,身體也健康。甚至比信耶穌的還要好。信耶穌到底有什麼好?我為什麼要信耶穌呢?
我相信這個問題是很多基督徒的困擾。詩人亞薩就有這樣的感慨:我見惡人和狂傲人享平安就心懷不平。他們死的時候沒有疼痛;他們的力氣卻也壯實。他們不象別人受苦,也不象別人遭災。所以,驕傲如鏈子戴在他們的項上;強暴象衣裳遮住他們的身體。他們的眼睛因體胖而凸出;他們所得的,過於心裡所想的。他們譏笑人,憑惡意說欺壓人的話;他們說話自高。他們的口褻瀆上天;他們的舌毀謗全地。所以上帝的民歸到這裡,喝盡了滿杯的苦水。他們說:上帝怎能曉得?至高者豈有知識呢?看哪,這就是惡人;他們既是常享安逸,財寶便加增。(詩篇73:-12節)。
是的,觀看現實的世界,我們信耶穌的並不一定就強過沒信的。那麼,信耶穌到底有什麼好?我們為什麼要信耶穌?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以下相關疑問:
「信耶穌不一定比人更好,因此我就不用信耶穌了!」這不是一個拒絕耶穌的正當理由。耶穌也沒有說過信耶穌的一定會比別人更好。信耶穌的目的也不是為了比人更好。但耶穌確實說過信耶穌的會比曾經的自己更好。祂說:「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所謂「更豐盛」,就是你在進步,你裡面是有生命的,你會成長,你會一天比一天更好。我們所理解的好也不是功利主義的利益。
若我們因為「信耶穌有什麼好」才信,那這就不是信仰,而是功利主義。上帝就是上帝,創造並救贖人生命的救主,其代表的涵意本身就意味著是我們敬拜和感恩的對象,而非一味索取和獲取利益的對象。若我們對拯救你,賦予你生命的救主都不能心存感謝而接受的話,這只能說明至少兩件事:
第一、你還不知道他是你的救贖者;
第二、你的道德有問題,你要的不是感恩與生命,你要的是眼前的利益,是功利主義。信仰若包含了功利,信仰便不再是信仰,而是以信仰為資本的行賄。
當我們認為信耶穌的人就一定要比人更好,我才去信時,這是對基督徒身份的誤解,也是站在旁觀和審判者的角度在看問題。
為什麼有時候基督徒的行為似乎沒有比非基督徒更好?有時候,這是兩者的起點不同。一個非基督徒也許一開始就成長在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裡,彬彬有禮,心地善良;而一個基督徒可能成長在一個惡劣的環境裡,有意無意習慣了很多壞毛病。有一天他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而接受耶穌,成了基督徒,他在努力改變自己,照著聖經的標準做人做事。但他還沒有那個非基督徒好。這並不說明基督徒無藥可救了,只不過他還是在帶著一顆謙卑的心在尋求成長。
信耶穌的(基督徒)並不一定是比人更好,但基督徒確實應該是知道自己不好,因此,需要接受救恩和努力使自己變得更好的人。正如有一首短詩所言:
當我說我是基督徒時,
不是顯示自己多麼高尚;
我曾在黑暗中迷失,
所以我需要那生命的光。
當我說我是基督徒時,
不是"我"在居高臨下瞭望;
而是我願抬頭仰望,
居高者就給了我"祂"的眼光。
當我說我是基督徒時,
不是好為人師指點迷惘;
只因一隻被尋回的羔羊,
有太多的感恩願與人分享。
當我說我是基督徒時,
我知禱告不是對著空空的心房;
那位慈悲仁愛的天父,
日夜都願聆聽我向祂傾訴衷腸。
當我說我是基督徒時,
不是炫耀自己有多麼堅強;
而是承認自己非常軟弱,
願意接受伸出來扶持我的臂膀。
當我說我是基督徒時,
苦中高歌不是要顯自己的悲壯;
只因我聽到了天使的歌聲,
情不自禁加入那讚美的合唱。
當我說我是基督徒時,
心中仍會有悲痛和憂傷;
那是因自己仍會自私、犯錯,
也來自對失喪靈魂的承當。
當我說我是基督徒時,
不怕人說我是"宗教狂";
因我知我信的不是宗教,
而是一個真實生命的信仰。
當我說我是基督徒時,
深知肩頭所託付的份量;
讓人人都明白天父的心意,
重生的生命裡沒有死亡。
當我說我是基督徒時,
不是追求死後進入天堂;
唯願今生與永恆者同在,
追求每日都活在美麗的天堂。
當我說我是基督徒時,
心中騰起神聖的異象;
福音普照神州大地,
我已在黎明中看到曙光。
尼布爾在其那篇著名的博士論文《道德的人與不道德的社會》中就論述了一個基本的困惑:道德的人在不道德的社會是會因為堅持道德而更有損失的。同理,基督徒恰恰可能因為持守基督徒的道德信條而會在一個不道德的社會遭遇眼前的一點物質損失。這不能說明基督徒有問題,或者堅守道德有問題。
相反,這只能證明社會需要改革,它不應該讓道德人受損失,而應該讓違背道德的人承擔代價。做好人是需要付代價的。若我們做好人是為了得到好報,這個做好人的目的就不是「好人思維」,而是試圖以好人來換取恩典的功利主義,這和行賄沒有本質的區別,只是行賄的介質不同而已。
基督徒在一個世俗化的文化習俗裡,往往會承受更大的物質風險。但我們依舊需要堅持道德,哪怕因此而受損失。我們相信,社會是需要道德的,沒有道德的社會是沒有根基的社會,最終你會發現,我們會一同承受那沒有道德的懲罰。
信耶穌有什麼好處?你會發現很多沒信耶穌的也會看似不錯:富有、和睦、成功……我只能告誡基督徒,教會之外依舊有道德。沒有信的人(將來可能會信)若遵照聖經的道德和智慧做人,也會蒙上帝的恩典。他們沒有與上帝建立個人的關係,但他們卻是在遵循一條聖經指示人蒙福的路。
上帝的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上帝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相反,若基督徒不能遵守上帝的教訓,他一樣不能得到上帝的祝福。基督徒和非基督徒的區別不在稱謂,而在與上帝的關係,以及由這種關係表現出來的為人。套用保羅的那個公式:還沒有信的人,若按著良知和理性遵守上帝的道,豈不是要比徒有基督徒名號,卻不按基督的教導行事為人的基督徒好嗎?(參考羅馬書2:27節)。
若我們說基督徒和非基督徒沒有區別,那我們為什麼還要做基督徒?是的!基督徒和非基督徒是有區別的,信仰和沒有信仰也是有區別的。不過這個區別不是物質和資源佔有的多寡,而是價值觀、身份和終極歸宿等深層次,不可量化,不可用物質衡量的東西。
第一、信仰不同
基督徒的心裡有上帝,並有上帝的律在心中,他以上帝為中心——他效忠(allegiance)上帝,他與上帝有關係,他建立了對上帝信靠與愛的關係,他以上帝的命令為判斷的標準。而非基督徒是以自己為中心,他心裡怎樣思量,他的為人就是怎樣。他與上帝沒關係,因此,他都是按照自己的領受的觀念和價值判斷行事為人。
第二、價值觀不同
基督徒總是以讓上帝喜悅為目的,而非基督徒是以自我實現為滿足。兩者價值觀迥異。
第三、靈性身份不同
基督徒的身份是上帝的兒女,他依靠上帝的救恩而得蒙拯救,罪得赦免;非基督徒的靈性身份是世界價值觀的追隨者,他靠著自我努力去自我救贖,終究是拉著自己的頭髮,想把自己提起來,你會發現,人無法自救。
第四、終極歸宿不同
基督徒與上帝在一起,將來會到上帝那裡去。非基督徒與誰綁在一起,就會與誰有相同的未來。
最後,即使站在功利主義的原則去看,即使你不太確定聖經對終極的教導是否真實,你做一個基督徒,並沒有損失。但若聖經所言都是真實的,你不相信,損失就大了。
因此,信耶穌有什麼好處?退到最後一步,套用這種表述,我可以告訴你,信耶穌沒有壞處。若你拒絕耶穌,就會有難以估量的壞處。
各位弟兄姐妹,各位朋友,剛才我為您介紹的是張遠來牧師的文章《信耶穌到底有什麼好?》,感謝您收聽《生命之光》欄目,朋友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