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麵館丨黯然銷魂面
柏拉圖丨理想國
我們一直尋找的,卻是自己原本早已擁有的;我們總是東張西望,唯獨漏了自己想要的,這就是我們至今難以如願以償的原因。
好吃莫過失意時的一碗飯
1996年周星馳自編自導自演了一部賀歲檔喜劇片《食神》,影片裡出現了兩碗「黯然銷魂飯」。第一碗是食神史蒂芬周遭暗算,食神頭銜被剝奪,在飲食界無法立足,流浪廟街,路邊麵攤的齙牙女老闆火雞(莫文蔚飾)不計前嫌,救濟了他一碗飯。
電影《食神》劇照
一碗香港常見的叉燒荷包蛋蓋飯,簡簡單單,不過幾十塊港幣,史蒂芬周牆倒眾人推,潦倒街頭,無著無落,失魂落魄,飢腸轆轆,火雞雪中送炭,這碗飯就成了史蒂芬周心裡最念念不忘的味道。
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一帆風順,誰沒有個磕絆時?那些摔跟頭的時光,我們是如何度過的,我們又是如何處理與那些失敗和挫折的關係的呢?在周三晚上的「全人麵館」,我們三人一起吃了一碗「黯然銷魂面」。
那一碗黯然銷魂面連接的記憶
故事從夥伴提出的主題:「我與失敗(搞砸)的關係」開始,內容是回顧最早能夠想起的失敗或挫折的記憶,回顧那個記憶的場景和感受,並由這段記憶,會想起另一段生命裡的失敗或挫折的經歷,對比兩個場景,去看到關聯,尋找曾經失落的自己。
流程還是熟悉的IMO對話的流程,一位講述5分鐘,剩下倆位B/C對話5分鐘,最後講述者回應5分鐘。
在不同的黯然銷魂面裡,演繹著不同的故事。
有曾經的第一次小學放學,在雨中學校門口找不到回家的路的小姑娘,那茫然無措的記憶。也有大學畢業之後,遇到從慈祥可親轉變到事事刁難的Mentor,在那個時刻深藏起自己,依舊以善和愛以德報怨去應對的初入職場的堅強女青年。在這些場景裡,發現自己在面對難以處理的關係中,有隱藏自己,不願意去面對和消化處理的情緒。
回憶我自己的失敗挫折的記憶,令我回想起小學二年級的一段可樂的歷程。小時候我比較瘦弱,媽媽為了照顧我,讓我和哥哥(長我一歲)一起上學。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在媽媽的刻意爭取下,哥哥和我同班,還和我同桌。到了二年級,老師大概覺得一方面小孩子長大了,應該獨立了,另一方面也覺得我應該可以了,就給我和哥哥分在了不同的班級,就隔了一道牆。當二年級第一天我走進教室,發現哥哥不在,立刻哇哇大哭起來。老師因此不得不讓哥哥回來陪了我兩天。在這個過程,有個小男生(比我還小,某位學校老師的兒子)過來和我說:你別怕,我保護你。那個困難時刻遞過來的雙手就像一棵救命稻草,瞬間安撫了我受困的心靈。
電影《雨人》劇照
順著這個記憶,我想起了和那位承諾保護我的小男孩的另一段交往的經歷。那是我從職場出來,重打鼓另開張,過自由職業者的人生。但世事難如人所料,兩年裡幾多碰壁。在一次幫朋友公司去山西太原洽談一個培訓的單子時,偶遇了這位發小。他已經創業多年,小有所成,但也面臨組織經營管理方面的困難。當得知我在做組織發展的教練服務時,便邀請我去他公司去看看。於是,又演繹出一年的相互陪伴的故事。
宛若是人生故事在不同時期的重演,有些人或是我們上輩子的緣分,又或者是所謂生命中的貴人,在你困難的時節,便出現拉拔你一把。就像史蒂芬周落魄時出現在身邊的火雞。
真正銷魂的是全情的傳遞
有意思的是,在電影《食神》中,史蒂芬周再戰唐牛,便將他在少林寺夥房學會的少林絕學融入到最簡單的叉燒荷包蛋蓋飯的製作裡,做出了令評委薛小姐滿地打滾好吃到忘乎所以,不能夠再好吃的美味。
電影《食神》劇照
同是兩碗飯,一碗是失意時,普通的味道,真切的感情吃出來黯然銷魂的味道;一碗是再上高樓,回憶曾經的情感體驗,貫注精神和能量的全情傳遞,做出真正的銷魂味道。
回憶人生走過的年華和歲月,在失意挫折的人生裡,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沒有走不過的獨木橋,每一段邁過的挫折記憶,都會成為積澱人生成長的階梯。曾經幼小或年輕的歲月裡,我們或許會更加在意外在的眼光,會羞於表露,掩藏自己的難堪或那頹廢的情緒。但隨著歲月不斷在臉上刻下滄桑印記,我們的心魂也會在一次次的烈火淬鍊中得以更加精純。我們可以更加坦然的接受自己的力所不及或無能為力,甚至可以從一次次的失敗體驗中,欣喜的覺察自己的盲點,把那一次次的挫折或失敗當成自己成長的禮物。
生命就是在這樣的一次次的失而復得裡坎坷向前,那些站在聚光燈下,廟堂高出的古今大成就者不會告訴你那進階路上的累累白骨,那一路走來,生死一線之間的叢林穿越。這叢林不是荒無人煙的原始森林,而是自己內在那消極負面情緒累積的陰森能量。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成功的穿越,也有很多人真的跌倒在前行的路上,或放棄了向上的攀登。但其實,沒有什麼不可面對,沒有什麼不能克服,一切只是在一念之間而已,覺之則清,渾之則噩。
而這一切都不是不可以修煉的存在。
電影《食神》劇照
來我們的「全人之路」,一起吃一碗「黯然銷魂面」,你一定可以帶著愛的溫暖和樂的開懷欣然入睡,開啟自己的歡樂人生!
歡迎加入我們開心的「全人」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