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春晚,最期待的節目就是趙本山的小品,不管跟誰合作,宋丹丹也好,高秀敏也好,還有他趙家班其他成員也好,只要有趙本山出演的小品,都能成為春晚舞臺上最大的亮點,然而一部作品的成功,不是靠一個人單打獨鬥,它也需要優秀的劇本和默契的搭檔。
當年,趙本山、範偉、高秀敏組成的小品界「鐵三角」,曾在央視春晚的舞臺上留下過光輝印記,他們一起參演的《賣拐》、《賣車》、《心病》等都是春晚的經典小品,現在依然讓人記憶猶新,而這些小品的編劇都是何慶魁。
大家都知道,高秀敏與何慶魁經常以夫妻身份示人。但是事實上,二人卻並沒有法律意義上的夫妻關係,他們並沒有領證,因為何慶魁從來沒有與原配妻子離婚。而原配妻子對何慶魁與高秀敏的關係選擇了默許,他們的故事還要從年輕的時候講起。
高秀敏,1959年出生於吉林省松原市扶餘市,是一名二人轉演員。1978年,她和第一任丈夫李雲啟結婚,並生有一個女兒,名叫李萱。高秀敏1982年進入扶餘市民間藝術團做演員,因為嗓音出眾,還被當地人稱為&34;。
何慶魁,1948年出生於吉林省松原市扶餘市,在劇團演出二人轉。他在工作中慢慢發掘了自己的創作天賦,工作之餘,就會搞些劇本創作。後來,何慶魁的才氣成功地吸引了下鄉知青張豔茹,兩人結婚後,張豔茹為何慶魁生下兩兒一女。
年輕時的何慶魁,一心只想著創作,除了埋頭寫作外,他最喜歡的事是在松花江邊打魚,一家人的生計都要靠妻子張豔茹賣菜維持,即便日子過得清苦,張豔茹對丈夫也沒有任何怨言,還一直默默支持丈夫寫作,因為她始終相信丈夫的才華,將來終有出頭之日。
可是,何慶魁滿腔熱情的搞創作,換來的卻是一盆接著一盆的冷水,他投的稿子全都石沉大海,這讓何慶魁感覺自己懷才不遇。當他想放棄的時候,是妻子的默默支持讓他堅持下來了。
1989年,高秀敏已經是扶餘市民間藝術團的副團長,有一天下班,她在路上遇到了垂頭喪氣的何慶魁,就與他聊了起來。
其實兩人已經是舊相識了,1977年,高秀敏在宣傳隊的時候,就認識了這位會吹嗩吶的男人何慶魁,當年兩人熟識之後,何慶魁還為高秀敏創作了劇本《兩枚戒指》,《兩枚戒指》經過高秀敏的演繹,取得很大的成功。
在跟何慶魁聊天的過程中,高秀敏了解到,何慶魁這十幾年來鬱郁不得志,他寫的劇本基本上都沒有得到別人的認可,沒有人願意用他的劇本,日子過得也十分清苦。因為高秀敏成功演過他的劇本《兩枚戒指》,她自然是認可何慶魁的才華,於是高秀敏告訴何慶魁可以給她所在的藝術團寫劇本。聽了這話,何慶魁瞬間又燃起了創作熱情,他開始為扶餘市民間藝術團創作劇本。
何慶魁為藝術團寫的第一個拉場戲劇本是《誰娶誰》,當時很多人對這個劇本並不滿意,但高秀敏高瞻遠矚、力排眾議保住了這個劇本,沒想到演出後竟大獲成功,還獲得了當年吉林省全省文藝匯演一等獎。憑藉《誰娶誰》這一劇本,何慶魁的創作才華也得到了認可,他還成為了一名專職編劇,家中的生活條件隨之也得到了改善。
高秀敏在給觀眾帶來歡聲笑語的同時,也在1991年和丈夫李雲啟離婚了。而何慶魁在與高秀敏的合作中發現,兩人非常默契,每次的合作,都能給觀眾帶來驚喜,事業上兩人能互相成就。知遇之情再加上藝術上的志同道合,讓何慶魁與高秀敏暗生情愫,倆人感情迅速升溫。
1992年的一天,何慶魁向妻子坦白,表達了想要離婚的意願,可張豔茹怎麼也想不通,同甘共苦了那麼久,日子剛剛好過為什麼就要離婚,即使老何外邊有人了,但她就不願意離婚。雖然婚沒離成,但何慶魁很少再回這個家了,他辭去工作到長春和高秀敏住到了一起。
對於丈夫和高秀敏的關係,張豔茹心裡再怎麼不是滋味,也阻止不了什麼,她只能認命,面對如今的局面她無能為力,只能接受。
十幾年來,三個人就這樣,表面看似和平共處,背後卻都有著深深的無奈,三個人都默默忍受著不同的煎熬。何慶魁、高秀敏一個寫,一個演,兩人珠聯璧合,創造了演藝界&34;的佳話。可高秀敏直到去世,都沒能跟何慶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夫妻。
1992年,高秀敏辭職做個體演員演小品,同年她帶著何慶魁創作的小品《包袱》,到深圳參加全國小品大賽,一舉獲得金獎 。而後,高秀敏、何慶魁經人介紹認識了趙本山。
1997年,趙本山要在春晚表演的小品《紅高粱模特隊》臨時需要改稿,緊迫關頭,是何慶魁幫忙修改的,沒想到修改後的效果非常好。本來大家都是辛辛苦苦從那片黑土地走出來的藝人,認識初期,彼此就惺惺相惜,經過這次改稿事情後,趙本山對於何慶魁的創作才能更加認可,這也正式開啟了他們的合作之路。
《拜年》、《賣拐》、《賣車》和《心病》,連續幾年的春晚下來,趙本山和高秀敏成為了當時最受歡迎的小品演員,倆人的事業一片大好。
頻繁的合作與接觸,難免會產生一些小誤解、小摩擦,趙本山和高秀敏之間也漸漸地產生了一些矛盾。
有一次高秀敏的家鄉要舉辦一場活動,當地領導希望高秀敏能把趙本山請來一起演出,高秀敏欣然答應下來。至於趙本山的演出費,高秀敏胸有成竹的說準備20萬意思一下,趙本山一定會看在自己的面子上不會收這個錢的。
然而讓高秀敏沒有想到的是,趙本山表演完後收下了演出費,這讓高秀敏感覺很沒面子,私下裡,他責怪了趙本山一句:「大哥啊,你可真給我面子呀!」
2003年,趙本山、高秀敏都在積極準備新小品備戰春晚。在這期間的一天,高秀敏為了給好姐們臨時救場,就在春晚審查的前一天出去演出了,差點耽誤了審查。因為修改後的新劇本連詞都沒對一遍,審查時表演得不是十分理想。
趙本山對待工作一向認真,這件事讓他感覺很氣憤,高秀敏本來已經陪著笑臉跟趙本山道歉了,那時候都年輕氣盛,本來沒多大的事,但見趙本山還一直說自己,高秀敏就說:「我就這樣,用就用,不用拉倒!」最後兩人大吵了一架,不歡而散。
趙本山為2004年準備的春晚小品《送水工》,當時就沒準備找高秀敏合作,他原本是準備跟宋丹丹合作的,後來因為宋丹丹有事不能出演,趙本山才找了高秀敏來救場。之後倆人就再沒有合作了。
生活日復一日,大家各自忙碌著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本以為以後再也不會有交集,可是突如其來的噩耗,打破了當下的寧靜。
2005年8月8日夜裡,何慶魁的兒子樹春酒後開車,鑽進了一輛大貨車底下,當場車毀人亡。知道消息後的何慶魁老淚縱橫、傷心欲絕,他可憐他的兒子小的時候就吃苦受罪,長大了又缺失了父愛,直至最後早早地離開了人世。對此,他感到深深的自責和惋惜,可是人死不能復生,再多的傷心和愧疚都已於事無補。
然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樹春剛去世10天,2005年8月18日凌晨4時,高秀敏又突發心臟病去世,享年46歲。剛剛失去一位至親的何慶魁又一次感到悲痛欲絕,短短十天的時間,他接連失去了兩個最親的人,這對他來說是多大的打擊啊,此刻的他早已欲哭無淚。
得知高秀敏去世的消息後,趙本山在葬禮上哭喊著:「妹呀,哥來晚了」。多年後提到高秀敏,趙本山感慨道:「其實我們哪有什麼矛盾,只是大家脾氣不好,一時轉不過彎來,知道有這麼一天,當初何必呢?」是啊,大家現在都不年輕了,回想起曾經的衝動,也覺得完全沒有必要,可是已經晚了。
高秀敏去世後,與她相關的是非恩怨也隨之飄散了。她雖然事業未了,愛情未了,但她短暫的一生也算活得精彩,我們依然感謝她曾經給我們帶來的快樂。逝去的人已經逝去,活著的人依然要堅強的活著!
文章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