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是自然條件異常惡劣的一塊大陸,冬季平均氣溫會低至-50℃;事實上,直到今天,這裡都不適合人類長期定居;說句不好聽的,南極的地皮啊,就是免費送給中國的房地產開發商,我估計他們都不想接這項目。
南極這塊大陸的發現,其實是非常晚的;直到1820年,沙皇俄國的海軍上將別林斯高晉,才成為了發現南極洲的第一人,實際情況很有可能是他手下的水兵最先發現的,但是成績和榮譽是要歸領導嘛,大家都懂的!當時由於浮冰的阻隔,俄國人最終未能完成在南極洲的登陸。而在俄國人之後,美國人、法國人、英國人也都相繼走到了南極海岸線附近,但都沒能成功登陸。1899年,挪威探險家博爾赫-格列文克再度探訪南極海岸,最終在被浮冰困住的情況下,他與他的探險隊掙扎地爬上了羅斯海入海口的陸地,成為了事實上登陸南極的第一人。
受此鼓舞,越來越多人踏上了徵服南極洲之路,這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挪威探險家阿蒙森和大英帝國探險家斯科特之間的南極點搶先登陸挑戰賽!
本來,登陸南極點是斯科特單方面的挑戰;他在南極附近,剛剛開始建站做前期準備的時候,突然收到了阿蒙森發出的一封電報;內容很簡單,就寫著我也要去南極。阿蒙森是挪威人,挪威有近一半的國土都在北極圈以內,所以說阿蒙森天生也算得上是一個圈兒內人士了,圈內人士有優勢啊。這次,斯科特迎來了一位重量級的挑戰者。
斯科特其實早就知道有個阿蒙森,也知道阿蒙森要去挑戰北極點;但是因為美國搶了先到達了北極點,阿蒙森智能臨時改變計劃,去挑戰南極點;阿蒙森心裡因為這事挺窩火的,自己國家領土一大半在北極圈兒裡面,自己更是為登陸北極點準備了很久;結果竟然讓離著好幾千公裡外的美國人給搶了先,你說氣不氣。
阿蒙森把目標改成登陸南極點是憋著一股狠勁兒的。當年的南極,也不像現在有人類定居點和科考站,那是真真切切的苦寒之地、不毛之地,沒有任何的物資補給,所有的問題都得自己解決;他們都是團隊合作,不是單人挑戰;兩個競爭對手策略是差不多的,先規劃好路線,在頭一年的夏天,在氣候沒那麼極端惡劣的時候,沿途建補給站;這個時候團隊參與的人數是最多的,有十幾到二十幾個人;
最後在衝擊南極點的行動中,只有幾位核心成員會參與。大家可能會奇怪啊,這人都沒到過南極點怎麼建補給站呢?實際情況是這樣的,南極點位於南緯八十八點幾度,他們當然是走不到那裡;策略是在夏天把儘可能多的物資往南運,走一段距離建一個站;地球周長大約是4萬公裡,一圈的維度是360°,這樣算下來1個緯度大約就是111公裡。他們兩個的團隊都建了三個比較大的補給站;阿蒙森這三個站的位置在哪兒呢,分別是南緯80°南緯81°和82°這三個位置;斯科特的補給站就沒建在這麼南,裡南極點最近的這個站,本打算要建在南緯80°線上,但是因為帶去的西伯利亞矮種馬不太給力,凍得都吐白沫兒了,完全沒法兒拉物資了,所以最後大部分東西都放在南緯79.5°的位置,離規劃的位置還差了六十多公裡。
兩個隊建站的位置,其實也為他們後來各自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兩隊人馬都趕在夏天結束前建好了所有的補給站,然後收兵撤回南極的邊緣,靜靜的地等待著第二年的夏天。第二年夏天再來就是要真正衝刺南極點了,起點就是去年建的第一個補給站;
好了,今天就先講到這裡;下篇文章,我會繼續講阿蒙森和斯科特兩人衝刺南極點的故事,這是一場精彩的決勝局;您可以關注我,歡迎下期繼續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