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1400萬平方公裡無主之地會怎樣分配?中國有資格分嗎?

2020-12-24 無釐頭小學弟

很多人不知道,我們腳下這顆無比擁擠的地球上,現在還有一處面積高達1400萬平方公裡的無主之地——南極大陸。

這塊人類文明有史以來最大的肥肉,目前不歸屬於任何國家,這歸功於《南極條約》的籤訂。

但將來情況會怎樣,卻沒人知道,畢竟按現代人類社會越來越快的發展趨勢,南極的土地和資源終有一天會進行開發,屆時南極的歸屬,必將成為各國政府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

那麼我國在這場事關未來國運的南極競賽中,會有怎樣的機遇和做出了哪些努力呢?

這得從人類發現南極的歷史說起。(全文閱讀約需10分鐘)

一、人類文明發現南極——與死神搏鬥的船長們

早在18世紀以前的大航海時代,歐洲各國就流傳著一個令人心潮澎湃的傳說:在大海南方的盡頭,還有一片從沒被人發現的未知大陸,無論誰找到了它,都能獲得難以計數的天量財富。

為此無數勇敢的船長們前赴後繼,駕駛著風帆戰艦駛向那未知之地。

但令人遺憾的是,兩百年過去了,卻依然沒人發現這片傳說中的大陸,直到1739年,法國探險家布韋發現布韋島,人類文明才算第一次觸摸到南極的邊緣。

1772年,著名的庫克船長受英國王室和英國皇家學會重託,帶領決心號和探險號兩艘風帆戰艦,出發探索傳說中的「未知的南方大陸」

庫克船長畫像

經過長達一年的艱苦航行,庫克船長終於率隊首次進入南極圈,並發現了南極邊緣一系列的島嶼,但由於冰山和惡劣氣候的影響,他最終並未找到南極大陸。

庫克返航後,向英國政府提交了一份報告,報告中他認為南方大海上「並不存在有價值的土地」,令英國政府重新發現一塊「新大陸」的美好願望就此落空。

此後又過了大約半個世紀,英國船長威廉.史密斯和夥伴們為捕獵海豹,第一次航行到了今日的南極半島附近,他們返回後表示「從船頭上隱約看到了一個大陸的輪廓」,此語一出震驚世界,在那遙遠的南方,難道真的存在一整塊大陸?

各國政府以及探險者們立馬興趣高漲,各路人馬爭先恐後地向南極出發。

由此之後,好消息不斷傳來。

1820年1月16日,俄國航海家別林斯高晉和拉扎列夫首次觀察到南極大陸海岸線,並率領船隊繞航一周,繪製了極為重要的南極海岸線地圖。由於冰山的阻擋,別林斯高晉等人這次並未登上南極大陸。

南極海岸線,冰雪構成的懸崖峭壁登陸極

在此之後的數十年內,法國人、美國人、英國人都相繼發現了南極海岸,但都沒有登陸。

1899年,挪威海員博爾赫格列文克終於首次登上南極洲,1904年,阿根廷在南極建立了人類第一個科學考察站——奧長達斯站。

至此,人類文明經過長達近五百年的探索,終於徹底揭開了籠罩在南極大陸上空的神秘面紗。

南極的發現,是人類徵服自然過程中最為壯麗的篇章,在探索南極的過程中,無數英勇的人們因風暴、冰山、寒冷等艱難險阻而獻出生命,但人類卻從未放棄過對未知的渴望和探索。

二、南極爭奪戰——一場沒有硝煙的殊死決鬥

南極大陸這塊無主之地的發現,瞬間引起了各國政府的巨大興趣。

1908年,英國政府率先提出對南極的領土聲索,為了讓聲索得到法理上的支持,英國政府特地委託極地探險家歐內斯特.沙克爾頓對南極點進行衝擊。

沙克爾頓帶著英國皇后御賜的國旗,出徵南極點,但他僅到了離南極點180公裡的地方,就因給養耗盡而不得不返程。

由於這次未竟全功,大英帝國自然不肯善罷甘休,兩年後,著名極地探險家斯科特再次代表英國出戰,準備出發徵服南極點。

就在英國人準備大幹一場的同時,另一個人也決定參與這場角逐——挪威人羅威爾特.阿蒙森。

感受一下阿蒙森犀利的眼神

此時斯科特率領的65人大型遠徵隊已經出發,阿蒙森為節約時間,駕駛「前進號」帆船狂奔16000公裡直駛南極。

阿蒙森在從挪威奧斯陸出發的同時,給斯科特拍了一封電報:

請允許我通知您,前進號將前往南極!

阿蒙森這邊只有20個人,裝備較之斯科特也差了不少,畢竟挪威小國寡民遠遠比不上當時的第一列強英國。

而斯科特收到電報時,已經到了澳大利亞的墨爾本。

二人的角逐舉世矚目,全球都盯著他們的一舉一動。兩人這番競賽,不僅僅是為個人榮譽,也是在為各自的國家而戰,勝者自不必說,敗者則很可能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

這是一場為了各自國家和民族的死亡決鬥,勝者,只能有一個!

1911年9月8日,阿蒙森從南極鯨灣搶跑,他希望通過提前出發獲得時間上的優勢,但這次行動受到了嚴重挫敗,阿蒙森不得不返回鯨灣休養生息。

10月20日,阿蒙森將隊伍精簡到5個人,只帶著4個雪橇和52隻狗,第二次向南極點發起了衝擊。

另一邊斯科特在完成所有準備後,在10天後的11月1日也開始向南極點進發。

兩支隊伍在一望無垠的南極冰原上你追我趕,為了國家與民族、光榮與夢想展開了一場真正的生死時速。

南極點在南極大陸的正中心,而南極內陸的氣溫常年在零下50攝氏度以下,兩人的遠徵隊帶著現代看來堪稱原始的裝備,必須冒著極寒氣候跨過平均1400公裡的距離,才能到達南極點。

阿蒙森和斯科特路線,紅圈為二人出發地

這是一場人類歷史上最為壯烈的比賽,阿蒙森和斯科特,他們毫不退縮地投下了包括生命在內的所有賭注。

阿蒙森一行人歷盡艱辛,在經過近2個月的野外跋涉後,終於在1911年12月14日率先到達南極點,阿蒙森和隊員們心情激動得難以言表,他們互相擁抱歡呼,慶祝勝利,並鄭重地將一面挪威國旗插在了南極點上。

阿蒙森在離開前,留下兩封信,一封給斯科特,另一封給挪威國王,他擔心自己在返程路上遭遇不測,如果斯科特到了這裡看到信,還能將他們勝利的消息帶回人類社會。

另一邊的斯科特在半路上卻遇到了很大的麻煩——食物不夠了。

這時擺在斯科特面前的有兩種選擇。

第一是就此返回,英國衝擊南極點再次功敗垂成。

第二是繼續往前走,即使死在半路上,也要將英國國旗插在南極點上。

斯科特的選擇是第二個,繼續前進!

此時的他和隊員們,已將個人生死徹底置之度外。

阿蒙森離開5個星期後,斯科特也到達了南極點,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那幅正在寒風中飄揚的挪威國旗。

斯科特極為失落,他明白,自己已經輸給了阿蒙森。但他不知道的是,在他到達南極點的那一瞬間,就已經贏得了全世界。

斯科特失望地看著阿蒙森留下的挪威國旗

前進之路固然艱難,但返程之路卻更加艱險。

1912年2月17日,隊員中的埃德加.埃文斯因受傷嚴重,第一個在南極的寒風中死去。

3月17日,腿腳已壞死的勞倫斯.奧茨對夥伴們說「我出去走走」,說完一頭投入帳篷外的暴風雪中,從此再沒有回來。

3月29日,食物和燃料徹底耗盡,包括斯科特在內的最後三名隊員已經明白他們再也無法返回文明世界,他們在帳篷裡留下各自的遺書,從容面對死亡的來臨。

斯科特在他給妻子的遺書中寫到:

如果有合適的男人願意與你共同面對困難,你應該走出悲傷,開始新的生活......很遺憾,我沒有時間再寫下去了,看在上帝的份上,請照顧好我的家人。

這一年,斯科特43歲。

英國海軍上校斯科特

這場阿蒙森和斯科特用生命展開的對決,折射出20世紀初歐洲各國對南極的野望,表面看來,二人是一場榮譽之爭、君子之爭,但事實上,它是英國和挪威對南極利益的爭奪。

斯科特的背後,是英國王室和英國政府,阿蒙森背後,站著的卻是當時的挪威國王和挪威政府,南極這塊肥肉,隨著英國和挪威對南極點白熱化的爭奪,徹底展現在世人眼前。

三、二十世紀上半葉各國對南極領土的聲索——千奇百怪的理由

目前世界上共有7個國家對南極大陸提出了領土要求,它們分別是英國、挪威、法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阿根廷和智利。

英國和挪威就不多談了,阿蒙森和斯科特就是理由,法國因為前文談到的布韋船長,聲索了一小塊領土,也不多講,主要談談澳大利亞這幾家。

澳大利亞在聲索的南極領土,佔到了南極大陸總面積的四成左右。

各國聲索南極領土分布圖

1933年時,英國將聲索的一大塊土地轉移給了澳大利亞,所以此後澳大利亞便有了聲索權,但澳大利亞聲索的這塊領土也忒大了,也不怕把自己給噎死。

紐西蘭的聲索權也來自1923年英國部分聲索領土的轉移,算是繼承英國爸爸的「遺產」。

別的國家看著英國不要錢似的將「聲索領土」送來送去,自然也是眼熱的緊,首先跑出來挑事的,是阿根廷和智利。

阿根廷和智利敢站出來爭肉,自然有些依仗,兩國的「憑據」有兩點。

一是它們兩國離南極近,所以可以認為南極洲是南美洲陸地的自然延伸,這個「邏輯」太強大,一般人理解不了。

二是它們翻出了大航海時代的一個條約——《德雷西提斯條約》。

這個條約相當牛叉,是大航海時代西班牙和葡萄牙為「瓜分」全世界所籤訂的。條約中規定,雙方以西經46度為界,西邊歸西班牙,東邊歸葡萄牙......

阿根廷和智利認為,它們原本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後來獨立了,自然該繼承西班牙的這一「瓜分」世界的權利,所以就有資格去聲索南極上的領土。

當然,阿根廷和智利以此理由聲索南極領土時,它們原來的宗主國西班牙站在一邊不敢說話。

說實話我個人很喜歡足球,但在了解到這件事後,感覺球踢多了似乎會把腦子踢壞。

可能很多人覺得阿根廷就是說說而已,但我得告訴你,阿根廷不僅說了,還付諸了行動。

前文講過,阿根廷早在1904年就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南極科考站奧長達斯站,截止現在,各國在南極建立的80多個科考站中,阿根廷的站點是最多的,達到了14個,比中美兩家加起來還多。

目前南美洲國家建立的所謂「南極科考站」,均帶有很強烈的軍事化色彩,與其說是科研站點,不如說是軍營更合適些,這些站點的名稱多是「XX少校站」「XX將軍站」,一看就知是南美國家軍政府時期的產物。

坦言講,這7個聲索南極領土的國家,除了英法上點檔次外,其他幾個在國際舞臺上著實沒啥存在感。

二戰之後,聲索國們特別是英法覺得南極這事也到了該解決的時候了,於是相互承認對方的「好處」,為了拉美國下水,還特意給美國留了一塊瑪麗.伯德地(圖上灰色空白區域)。

瑪麗.伯德地是南極大陸上的高原區,平均海拔800—2000米,冰層厚達640米,生態環境極其惡劣。美國一看,肉都被你們分了,留下的這點連骨渣都算不上,糊弄誰呢。

而且這幾個聲索國還將當時世界另一個超級大國——前蘇聯排除在外,所以他們之間的相互「承認」,不過是自娛自樂罷了。

美國的想法很簡單,二戰沒我你們幾個早被德國給滅了,現在施捨給咱一不毛之地是什麼意思,特別是那個澳大利亞,嚷著要那麼多領土,也不怕風大閃了舌頭。

前蘇聯的想法更簡單,一句話就可概括:你有幾個師?

紅場閱兵——蘇聯:你有幾個師?

美蘇都沒分到肉,自然心裡不痛快,1959年,美蘇共同牽頭髮起《南極條約》,條約強行凍結了各國聲索南極領土的要求,英法挪阿幾個徹底傻眼了,但胳膊終究扭不過大腿,也只好坐在一塊把條約籤了。

這個世界,嗓門大沒用,拳頭大才是真管用。

從此以後,南極進入一個新的時代——條約時代。

《南極條約》本身不算複雜,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幾個條款:

一、南極用於和平目的,各國不得在南極設立軍事基地和進行軍事活動,但不阻止為科學研究與和平目的使用軍事人員和設備。

阿根廷在南極洲的那些小動作,算是打了這項條款的擦邊球。

二、暫時凍結各國對南極領土聲索要求,但不能強制這些國家放棄過往的領土聲索要求。

這一條是英法等聲索國要求的,總得給自己留個希望不是。

三、只有在南極建立科考站或派出科考隊的國家,才能成為條約體系下的協商國。

這一條很實際,如果你連南極都去不了,自然在南極事務上沒啥話語權,這個道理還可以延伸到月球甚至其他地外天體上,如果一個國家連月球都登不上去,又有什麼資格對月球事務或者利益指手劃腳呢。

以上就是《南極條約》中最主要的幾項條款,我們應當看到,《南極條約》之所以能解決問題,就在於它沒有解決任何問題。

條約只是把問題暫時擱置,這也是目前各國在南極領土爭端上能達成共識的根本原因,這就為我國這類後發國家將來介入南極事務,提供了巨大的機會。

目前國際上對「歷史性領土」的承認有「三要素」正式主張、持續有效地行使管轄權、國際社會默認。

所以我們看到近年來各國不斷在南極加大建設科考站的力度,正如本文開頭所說,南極這塊無主之地的領土歸屬總有一天會擺上檯面,屆時各國所建立的「科考站」,便是硬得不能再硬的證據。

現在各國在南極有一個心照不宣的默契,大站有方圓300-500公裡的「科考範圍」,小站則是50-200公裡不等的「科考範圍」,阿根廷為何要以傾國之力建14個站,這就是根本原因。

南極洲上有4個極為特殊的地點——極點、冰點、磁點和高點。

其中極點上是美國阿蒙森.斯科特站;

冰點上是俄羅斯東方站;

佔了磁點的是法國迪蒙.迪維爾站;

最後一個「高點」是我國於2009年派8輛雪地車和40個雪橇拉著建站物資,進入極地深處所建立的崑崙站,科考隊員到達後,立刻將一尊「中華天鼎」矗立在「高點」上,實是揚我國威。

目前我國已在南極擁有四個站點,還有一個恩克斯堡島上的大站在建,預計2022年投入使用,國家的極地戰略從83年加入《南極條約》起,就從來沒有鬆懈過。

我國南極科考站分布圖,紅色箭頭所指為

除此之外,我們還應注意到,英法澳等幾國的對南極領土的聲索,國際社會並沒給予多少支持,尤其是中美俄對這些國家的「要求」更是沒有承認。

個別國家獅子大開口,想靠著嘴上喊喊就有大筆領土入帳,無疑是痴人說夢,世界上不合理的事情很多,但有一點始終是公平的:想要拿到好處,就得有過人的實力,要不能揍人,要不能抗揍,二者必居其一。

南極問題終有一天要處置,在這件事上,可以借鑑聯合國安理會「大國一致」原則,因為只有全球各個負責任的大國提供安全保障,南極問題才能和平而有效地解決。

由於《南極條約》的約束,南極目前有著典型的公共屬性特徵,在這一點上我國相關部門完全可以引入「全球治理觀」理論並予以實踐,實現「共商共建共享」,為人類和平利用和開發南極,主動提供中國方案和貢獻中國智慧!

相關焦點

  • 沒有國家認領,2060平方公裡的無主之地,卻被6歲小女孩「佔領」
    日後的人們一提起東方古老的國家,立馬就會想到中國。因為中國人民從來就沒有離開過這片土地,從來就沒有放棄過對這片土地的所有權。在漢武帝時期,我們曾經面臨來自北方匈奴民族的巨大威脅。北方的草原上掀起了一股鐵騎的洪流,他們想要搶奪這片繁衍生息的土地。為了保衛家園,守護自己的領土,大漢軍隊浴血奮戰。
  • 面積比中國還大,至今無領土分配,日本想獨自佔為己有!
    北極地區被加拿大俄羅斯等國搶先一步,而南極則是一塊無主之地。南極的總體面積比中國還大,所以它擁有的資源更是儲存量巨大,並且這裡的物產也非常豐富,雖然它是一個比較嚴寒的地區,但是它的海產品可以佔到世界的海產品的一半。從生態平衡觀點來看,可以每年捕獲5000萬噸,它相當於當今世界總漁獲量的一半,南極有世界上最大的鐵礦儲藏地區,且鐵礦蘊藏豐富,含鐵品位高。
  • 南極磷蝦:6.5億噸「海上金礦」,中國將會是唾手可得嗎?
    自從挪威開始規模化開發南極海洋磷蝦資源以後,世界各國已經開始對這塊「無主之地」虎視眈眈,那麼中國是否有機會分一杯羹呢?圖為中國深藍號捕鯨船南極巨大資源寶藏,中國搶佔先機南極磷蝦具有極高的戰略資源潛質,誰能率先進入搶佔先機,誰就能在未來的競爭中有更多的話語權,我國在2013年才算開始對南極進行開發,開發基礎相對比較薄弱,當年的產量僅有3.19噸,不過經過三年的發展,快速增長到
  • 無主之地WeFun免費加速器《無主之地3》踏上西部冒險的旅程
    6 月 25 日,《無主之地3》最新故事 DLC「浴血鏢客」正式解禁。在看過了奢華賭場與克蘇魯婚禮後,本 DLC 將遊戲舞臺拉到了西部。那麼這一次,秘藏獵人又要面對怎樣的冒險呢?至於人物臺詞與漢化文本的無釐頭則保持了一貫的高水準,玩家在攻關過程中一定會對藏在遊戲臺詞中的梗會心一笑,沒有任何閹割的文本本地化內容則讓中國玩家能夠以幾乎無障礙的方式體驗到《無主之地》獨有的冷幽默。以上這些內容,代表著《浴血鏢客》對西部主題做出的努力。但如果是老玩家看過來應該會意識到我漏了很重要的一點 —— 那就是劇情 DLC 的核心,也就是它的主線支線任務體驗。
  • 南極出現「巨大洞穴」?面積抵得上一個加州,是外星人留下的嗎?
    南極是人類踏入的最後一塊無主之地,正是由於環境實在太惡劣了,人類至今也沒有見到完整的南極大陸面貌。從1973年開始一直到1976年,這處洞穴一直停留在南極表面,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突然消失了,到了2017年這個神秘的洞穴才再次出現,只不過這一次的洞穴面積只有8萬平方公裡。一開始許多陰謀論者認為,這個神秘的洞穴其實並非自然形成的,否則不會消失之後又重新出現。他們認為在南極或許就出現了外星人,這處神秘的洞穴其實就是外星人的試驗基地。
  • 地球上最大無主之地,煤礦石油儲量世界第一,中國將在此建永久機場
    而南極,被我們稱之為是第七大陸,也是最晚發現的一個達州,到現在為止都沒有人員定居。 隨著旅遊業的大力興盛,南極也成為了驢友們心心念念的目的地。 而很多人都不知道,南極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塊無主之地,在這裡蘊藏著豐富的資源,其煤礦石油儲存量都是世界第一
  • 無主之地3_無主之地3新聞_3DM新聞
    《無主之地3》X1X將有兩種模式:1080P/60FPS和4K/30FPS 此前Gearbox確認《無主之地3》在PS4 Pro上支持兩種畫質模式,分別是「解析度優先」和「性能優先」畫面設定。
  • 二戰德國為何制訂南極「新施瓦本」計劃?小鬍子到底在南極做啥?
    二戰德國10萬人集會這時一切還顯得比較正常,畢竟南極洲這塊1400萬平方公裡的無主之地和大陸上豐富的煤鐵資源,任何國家都不會視而不見,當時的德國政府自然也不例外。但有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歷史學家,第三帝國為何想要跑到15000公裡之外的南極提煉鯨油呢?歐洲尤其北歐到處是合適的港口,挪威瑞典這些離德國近的地方建工廠它不香麼,小鬍子這是腦抽了嗎?
  • 紅字,來自無主之地的浪漫
    紅字是《無主之地》系列裡最棒的的槍枝屬性。遊戲預告片裡用一句話形容潘多拉星球,「A hell of a lot of guns」,不偏不倚。程序隨機生成戰利品的《無主之地》曾有電子遊戲中最多槍枝的世界紀錄——1775萬,到了3代,這個數字變成了超過十億。這片彈藥海洋永遠都是無主之地系列裡最迷人的特點。
  • 《無主之地2》中文版
    無主之地 2《無主之地 2》為一款RPG風格合作FPS遊戲。在《無主之地2》中的AI將會比一代有明顯進步,敵人不再是一盤散沙。比如機器人會互相照顧,盜賊會爆發火拼;某些帶有元素屬性的生物(比如Fire Skag)會對該元素免疫,而一群沒有元素屬性的Skag小崽子在一隻Fire Skag的激勵下會變形為Fire Skag幼崽,它們將完全繼承來自Fire Skag的元素屬性。遊戲背景「《無主之地2》加入了許多新的改進和發明,將會帶來新的角色、技能、環境和敵人、裝備和武器,當然了還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
  • 《無主之地3》評測:一則完美的加法
    《無主之地3》裡,玩家在短暫的停留之後也將踏出奮戰多年的潘多拉,跟隨坐標的指引駛向了更加廣袤的星河。深度自定義和以往相對固定的職業定位相比,《無主之地3》在角色的成長選擇上明顯有了更高的自由度,角色不僅擁有了三個主動技能可供選擇,每個技能的特效和形態都能在投入一定點數之後發生變化。
  • 無主之地3 免安裝綠色版
    無主之地3是由Gearbox Software開發並由2K Games發行的動作角色扮演第一人稱射擊遊戲,它是2012年《無主之地2(Border lands 2)》的續集,也是《無主之地》(Border lands)主要系列中的第四個作品。
  • 《無主之地3》上架Steam!
    注意:此遊戲需要全程使用加速器連接此遊戲沒有Steam版《無主之地3》將於3月13日登陸Steam 可與Epic玩家跨平臺聯機  今日稍早在PAX East電玩展Gearbox主劇院發表會中,Gearbox和2K宣《無主之地3》將於3月13日在Steam全球上架,並且讓使用
  • 《無主之地3》公布《無主之地年度版》4月3日發售《無主之地帥傑克合集》同步支持4K
    Gearbox正式在PAX East遊戲展公布了《無主之地》系列的最新動態。
  • 發售半年後,《無主之地3》變得更好玩了嗎?
    社長本以為對於這麼一款暌違多年的經典系列,感興趣的玩家早就「該買的都買了」,結果從上周開始,突然有一堆Steam好友變成了一水兒的「無主之地3遊戲中」。 對Steam用戶來說,過了半年再入手《無主之地3》反倒可能是個更好的入坑時機。 發售初的無主3收穫了讚美,也得到了一些批評,不少玩家對它都有一種「佳作以上、神作未滿」的態度。在有了大量熱修、活動更新還有新DLC後,現在的無主3反而更成熟了。
  • 中國建設者親歷:在南極無人區過春節,是種怎樣的體驗?
    :在南極無人區過春節,是種怎樣的體驗?巴西南極建站項目不僅是中國企業首次承擔的國外南極科考站建設任務,更是世界上首次以商業化運作方式開發建設的南極項目,意義重大。南極作業地沒有碼頭,項目團隊自建卸貨平臺以保證5萬噸立方的物資順利卸運上岸。可就在安裝時,卸貨平臺卡在離預定位置1/3距離處,怎麼都推不動。
  • 《無主之地》展望:《無主之地3》到底怎麼樣了?
    《無主之地:前奏》與授權Telltale Games開發的《無主之地:傳說》的話,那麼距離上一部《無主之地》系列的正統續作《無主之地2》的發售已經有了六年時光了,而這六年間,系列粉絲除了兩部非正統續作以外就再也沒有《無主之地》的任何消息了,無論是論壇還是貼吧,在每一場大型遊戲展會開展的時候,都有著無數的粉絲都在翹首以盼,發出同樣一個疑問:「《無主之地》到底什麼時候會出3?」。
  • 瘋狂一觸即發,銘瑄準備激戰無主之地
    如果說無主之地系列最明顯最鮮明的特點是什麼,那必須說是它的卡通渲染畫風了。這種畫風你說它畫面不好也對,畢竟卡通渲染會在視覺上抹平很多紋理細節。從現有的資料來看,由虛幻4引擎打造的《無主之地3》能在光影、材質和物理效果等方面,看到這些年它飛躍式的進步,令一個卡通風格渲染的遊戲的視覺效果非常拔萃,把潘多拉星球的風土人情刻畫得栩栩如生。
  • 3DM評測│《無主之地3》9.6分:這就是你們想要的東西
    這兩者都有不小的風險,因為製作組無論偏向任何一方都可能會導致玩家的不滿,要做好兩者之間的平衡是一件挺困難的事情。回想一下,之前由2K澳大利亞所製作的《無主之地:前奏》,就是因為相較於《無主之地2》沒有足夠的突破,導致其一度被玩家們戲稱為「無主之地2大型DLC」,在《無主之地3》放出預告後,也有一部分玩家對此發表了「這不就是個無主之地2大型DLC嗎」的發言。
  • 《無主之地3》正式宣布發售日期 支持簡中+國語配音
    官方表示,《無主之地》系列全球銷量已經超過4100萬套,最受歡迎的《無主之地2》儘管2012年發售,已經超過6年,但每月活動玩家仍然超過100萬。此外本次《無主之地3》的PC版將會與ADM合作,擁有AMD Radeon顯卡和Ryzen CPU電腦將會體驗到頂級的遊戲表現和流暢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