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南極磷蝦結構
南極生態圈中,磷蝦是最重要的橋梁物種,同時也是地球上繁殖量最大、種群數量最多的物種之一,它是南極海洋中許多生物的主要食物,對維持南極生態系統的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自從挪威開始規模化開發南極海洋磷蝦資源以後,世界各國已經開始對這塊「無主之地」虎視眈眈,那麼中國是否有機會分一杯羹呢?
圖為冰海下的「糧倉」
南極磷蝦:海洋生物中的「眾矢之的」
在遼闊的南極海洋中,磷蝦的數量很多,也成為了許多大型動物的主要食物來源,一頭成年藍鯨可能每天吃掉4噸,據悉,如果全球的鬚鯨加一起算,每年要吃掉3400-13000萬噸的南極磷蝦。除此之外,海豹、企鵝和海鳥等動物也會捕食它,僅海豹這一種群,每年就會吃掉6300-13000萬噸。然而這還不是最慘的,連人類也跑來南極捕撈,還好其具有強大的繁殖能力,過一段時間可恢復被捕撈前的量。
磷蝦引起了南極開發熱潮
南極磷蝦具有極大的商業價值,蘇聯在上個世紀開始大規模捕撈以來,就引發了世界各國的南極捕撈熱潮,中國、智利、烏克蘭等新興國家也紛紛加入。隨著人類捕捉規模的進一步擴大,磷蝦種群數量的自我修復能力已經超過了極限,導致一些鯨類缺乏食物而餓死,於是《保護南極海洋生物資源公約》由此產生,對南極捕撈地區和數量進行了限制,但是有些國家依舊我行我素。
圖為中國深藍號捕鯨船
南極巨大資源寶藏,中國搶佔先機
南極磷蝦具有極高的戰略資源潛質,誰能率先進入搶佔先機,誰就能在未來的競爭中有更多的話語權,我國在2013年才算開始對南極進行開發,開發基礎相對比較薄弱,當年的產量僅有3.19噸,不過經過三年的發展,快速增長到6.6萬噸,雖然只有挪威捕獲量的一個零頭,但是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已經很不錯了。
真正給我國南極開發能力帶來巨大提升的還是「深藍號」捕鯨船的建造,它是由中國與歐洲著名的船舶設計公司共同設計的,有了這一「重器」的加入,明年我國磷蝦捕撈量有望穩定在10萬噸以上,成為僅次於挪威世界第二捕撈大國。
在南極這塊「無主之地」全世界每個國家都有資格進行開發利用,面對如此豐富的磷蝦資源,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挖掘南極這個「金礦」。(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