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到處生機勃勃——南極太空人海動物世界探秘

2020-11-20 光明網

  新華社「雪龍2」號1月20日電 題:這裡到處生機勃勃——南極太空人海動物世界探秘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太空人海,人跡罕至的南大洋海域,人類對它的了解並不比月球多多少。

  從2019年12月3日至2020年1月8日,「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從南大洋普裡茲灣開始,一路向西直至太空人海西部,展開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的太空人海綜合調查,探秘南大洋中這片少為人知海域的生態系統。調查顯示,儘管環境惡劣,這裡依然生機勃發。

  鳥與哺乳動物:龐大鳥群與鯨群聚集

  在科考隊員、北京師範大學動物學教授鄧文洪的鏡頭裡,留下了30種鳥和7種海洋哺乳動物的身影,他為此拍攝了5萬多張照片;在他的小本子上,也記滿了沿途觀察到的鳥類和哺乳動物的種類、數量、行為特點等信息。

  「每天風雨無阻。我記錄到的鳥種群數量近3萬隻,其中九成為南極鸌。它們多棲息在冰山上,最大的一群有近6000隻;遇見頻次最高的鳥是阿德利企鵝,看見了303次,共1096隻。」鄧文洪說。

  除了空中翱翔的鳥和不會飛的鳥——企鵝之外,鄧文洪還記錄到7種845頭海洋哺乳動物。其中,食蟹海豹、威德爾海豹和座頭鯨數量最多,分別為569頭、145頭和82頭。

  「我們發現了座頭鯨的重要棲息地和覓食地,在約80海裡的兩個作業站位之間,記錄到15次座頭鯨,數量近40頭。」鄧文洪說,座頭鯨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估計南大洋的數量約2000頭,這次在太空人海記錄到80多頭,對重新評估座頭鯨的種群數量提供了科學依據。

  中水層魚:12次拖網獲得286尾樣品

  魚類在南大洋生態系統中起著重要作用,從淺表海水到幾千米深的水層均有分布。它們以磷蝦等為主要食物來源,自身則是企鵝和海豹等動物的食物。本次科考中,魚類研究專家葉振江、張潔對太空人海1000米以淺的中水層魚類進行了調查。

  在12個站位開展的魚類拖網取樣中,11個獲得了有效樣品,共286尾魚。所獲樣品中,以考氏背鱗魚(90尾)、南極電燈魚(65尾)和南極南氏魚(29尾)較多。

  「經初步鑑定,286尾魚類樣品中,215尾可以確定到種或屬級以上,分別隸屬6目6科8屬8種。」葉振江說,另外56尾仔魚和15尾成魚將在後續工作中進一步判別。

  「在太空人海所獲中水層魚類,雖然整體偏小,豐度較低,但不乏稀有魚種。通過進一步研究,將可為這一海域魚類多樣性提供更多信息。」張潔說。

  磷蝦:掌握了種群分布的基礎信息

  南極磷蝦是南大洋食物鏈上的重要一環,鯨魚、海豹、企鵝及一些鳥類均以磷蝦為主要食物。

  來自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的科考隊員王新良和許慶昌,利用船載科學探魚儀和拖網取樣,對太空人海的磷蝦進行了調查。

  「我們利用探魚儀採集了8個斷面的聲學調查數據,開展了29站磷蝦生物學拖網取樣,取得約24萬尾樣品。同時,對樣品進行了體長、性別、成熟度與攝食測量,獲取了3430尾磷蝦的基礎生物學信息。」王新良說。

  「通過調查,對太空人海磷蝦的種群情況有了基本認知,後續我們還將繼續開展磷蝦種群結構和生物量評估研究。」王新良說。

  浮遊動物:海洋食物網的關鍵一環

  不像企鵝和海豹那樣招人喜愛,也不似魚蝦那樣為人熟悉,浮遊動物似乎沒有存在感,卻是維持南大洋海洋生態系統穩定的主要群體。

  科考隊員、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工程師徐志強說:「浮遊動物處於海洋食物網的中間環節,向下控制著浮遊植物規模;向上影響魚類、鳥類和海洋哺乳動物的數量,是海洋生態系統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

  調查期間,科考隊員們輪班「作戰」、日夜不休,從採水器和多種生物拖網中獲取樣品,完成了61個站位的微型浮遊動物水樣採集,60個站位的浮遊動物垂直網樣品採集,16個站位的浮遊動物多聯網樣品採集。科學家們將在顯微鏡下進一步研究這些樣品。

  底棲動物:琳琅滿目的海百合、海蜘蛛、海膽……

  1月8日凌晨,大型底棲生物拖網從海底回到「雪龍2」號甲板,第36次南極考察隊順利完成太空人海綜合調查。

  讓科考隊員、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牟劍鋒感到欣慰的是,拖網裡有海百合、海蜘蛛、海膽、蛇尾等多種海洋底棲生物,數量雖然不大,但物種類群豐富。

  他說,除了底棲拖網取樣之外,箱式取樣有3個站位採集到了大型底棲生物樣品,初步分析採集到的生物樣品以海綿動物為優勢種群,回國後將對樣品做進一步分析、鑑定。

  「太空人海是國際上認知極少的海域。本次考察基本涵蓋了南大洋食物鏈中的每個環節,實現了對這一海域基礎環境和生物群落較為系統的認識。」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首席科學家何劍鋒說,這是中國南極考察隊首次在太空人海開展綜合調查,希望通過後續更多的調查研究,為深入了解南大洋海洋生態系統特性作出中國貢獻。

[ 責編:戰釗 ]

相關焦點

  • 探秘|南極磷蝦不是蝦?南極磷蝦麵面觀
    聽到這裡,48%的人立即提出了不同意見。他們認為:名字裡有個「蝦」字,就認為南極磷蝦是蝦的說法,顯示是不科學的。鯨魚就不是魚,海馬也不是馬,同理,南極磷蝦也不一定是蝦。南極磷蝦的名字叫蝦,看起來像蝦,但卻不是一種我們一般市場上說的蝦,和市場上見到的十足目的蝦類是不同的。磷蝦是一類海洋浮遊甲殼動物,隸屬於甲殼綱、軟甲亞綱、真蝦部、磷蝦目。它們的獨有特徵是:指狀具有足鰓,具有發光器,胸肢沒有分化、都為雙肢型。磷蝦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種類也非常多,我國沿海就有一種太平洋磷蝦分布,不過它們比起南極磷蝦要小。
  • 探秘冰雪世界,華為Mate30 Pro鏡頭下的「純淨」南極
    今天中午,華為終端官方微博發布了一段在南極拍攝的風光視頻,而這部視頻正是出自於華為Mate30 Pro,通過視頻我們可以看到,華為Mate30 Pro鏡頭下的南極美輪美奐的呈現在我們眼前。王源宗此次的南極之旅選擇了影像性能強勁的華為Mate30 Pro,通過手機的鏡頭將南極這個美麗的純白世界記錄了下來。
  • 南極長城站駐站醫生種菜記:大棚蔬菜綠意盎然、生機勃勃
    受訪者供圖中新網上海8月28日電 (陳靜 程國政)從去年12月4日到達南極長城站至今,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的胡淼醫生已經駐站8個多月了。你知道嗎?作為駐站醫生,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種菜。記者28日獲悉,同濟大學將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的蔬菜大棚建到了南極長城站,綠色蔬菜在冰天雪地的極地蓬勃生長。
  • 「雙雪龍」南極首秀的高光時刻
    在過去的一段日子裡,中國第36次南極科考隊搭乘「雪龍」號和「雪龍2」號雖然奮鬥在遙遠的冰雪世界,但是他們時刻牽掛著國內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一方面,他們通過多種方式為國內各界抗疫加油、祝福;另一方面,以極大的熱情投入科考工作中,圓滿完成了各項科考任務,成就了「雙雪龍」南極科考首秀的多個高光時刻。
  • 探秘中國科學院大科學裝置專題營 在這裡尋找世界的未來
    原標題:探秘中國科學院大科學裝置專題營 在這裡尋找世界的未來炎炎夏日,2020年「雲上科學營」馬上開營啦!廣大學子將在這裡「同上一堂課」,一起見證常人罕見的重大科學基礎設施,那些國之科學重器將為學子們揭開神秘面紗。「大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裡。」
  • 七個世界,一個星球之南極
    今天帶大家感受下震撼的南極大陸,說起南極,大家的第一印象肯定就是呆萌的企鵝,呆萌程度僅次於中國的大熊貓。南極,全名南極洲,是地球最南端的洲,位於南半球的南極區,是地理南極的所在地。南極洲是世界上的第五大洲,其面積約為140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亞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是大洋洲的兩倍。除了南極半島最北端的部分區域之外,全洲約98%的地方都被平均厚度1.9千米的冰層覆蓋著。南極屬於哪個國家的呢?南極洲現在是法律意義上的共管領土,由南極條約體系的成員國協商管轄,不屬於單獨的任何一個國家。
  • 南極為什麼不屬於任何國家?
    ▲南極冰川美景一、南極洲:地球最後一塊處女地南極洲在史前時代原本也是一塊氣候溫和、生機勃勃的土地,這一點從南極出土的各種古生物化石中就可以發現。例如,美國的威爾克斯探險隊在1840年發現了一片陸地,這裡就被命名為「威爾克斯地」,一年後,探險家詹姆斯·克拉克·羅斯先後探索到後世以他為名的羅斯海、羅斯島與羅斯冰架。
  • 巨大南極冰山將撞南喬治亞島
    2017年,一座冰山從南極半島的拉森C冰架上脫落,開始在海上漂浮。這可不是一座普通的冰山,而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冰山,科學家給它編號A68a。現在,它正直衝南喬治亞島而去,可能會在20天內,撞上這個由企鵝、海豹、信天翁等野生動物組成的生機勃勃的荒野世界。
  • 前蘇聯太空人被遺棄,漂泊宇宙「流浪」1年才獲救
    為了探索奧妙的太空,各國的太空人紛紛坐上了自家的航天飛船前往宇宙去探險,但是你相信太空人被送上太空後,就被遺忘了,在宇宙中經歷一年之久才返回地面... 克裡卡廖夫,於1985年被選為蘇聯太空人,並開始接受各項訓練,在1991年5月18日,克裡卡廖夫乘坐聯盟TM-12號飛船再次前往和平號空間站,開始第二次航天飛行。然而就在同年的12月26日,蘇聯解體了,也正是因為蘇聯解體了,蘇聯人無暇顧及天上的事情,就把在宇宙中的太空人給忘了。
  • 波司登溫暖相伴中國南極科考隊遠徵南極
    南極科考隊員穿波司登羽絨服「科技+專業」南極科考隊保暖裝備波司登造南極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冬季風力平均可達八級,到處都是冰雪,惡劣的天氣和與世隔絕的環境都對科學家們的身心構成了極大的挑戰。南極嚴寒環境實拍「當第一次來到這裡,感覺就是被拋出了人類社會之外,看得到自己的渺小。每當踏上這片土地,都深深被它的神秘與美麗所吸引。」中國南極崑崙站首任站長李院生如此描述在南極工作的經歷。
  • 【轉載】南極洲最深潛水探秘:真是個意想不到的驚人世界
    這裡並非像沙漠那樣毫無生機,而是個充滿活力的驚人世界。但是這次南極探險與以往不同,這次我們將潛入到任何人都未曾到達過的南極冰層之下,那裡的條件極端嚴酷。在法國的家中,我們花了兩年時間進行準備。我在牆上的地圖中標示出Adélie Coast的位置,那是我選擇的潛水地點。我們與製造商合作,找出經典潛水服的弱點。這裡的水溫低於零下1.6攝氏度,鹽水在淡水冰點以下仍保持液態。沒有乾爽的衣服,我們會在10分鐘內死去。
  • 企鵝直播Vol.11|馮珊:2小時後,便是南極
    ---◇---每周六晚21:00,企鵝直播不見不散:第01期,赤道企鵝於世界企鵝日話企鵝。第02期,馮靜分享了徒步南極大陸難抵極的經歷。第03期,沉浮分享了法羅群島探秘經歷。第04期,飯飯分享了車頂帳睡過整個拉美的經歷。
  • 企鵝直播Vol.14|P神:11歲去南極是什麼體驗?
    第14期,2020年7月25日,周六晚21:00,11歲去南極的體驗,byP神。---◇---每周六晚21:00,企鵝直播不見不散。往期直播都歡迎回聽,文末掃描海報二維碼可進入直播列表:第01期,赤道企鵝於世界企鵝日話企鵝。第02期,馮靜分享了徒步南極大陸難抵極的經歷。第03期,沉浮分享了法羅群島探秘經歷。第04期,飯飯分享了車頂帳睡過整個拉美的經歷。第05期,shiningshell分享了到訪歐亞大陸東極楚科奇的經歷。
  • 為什麼月亮的南極如此重要?科學家:一切都與水有關
    因為他們要去月球的南極,所以當阿爾特彌斯登上月球時,會更具挑戰性。水將是探險家們能得到的最有價值的資源之一,可以用它做很多事。水是抵禦輻射的神奇屏障,在月球南極太陽光以低角度照射,那裡可能有永久性的冰層,這些冰層已經存在了數10億年,早在1998年,美國宇航局的探月任務就發現,月球南極的氫含量明顯增加,這表明,這些水沉積在那裡。
  • 現代太空營養學:太空人健康對地球上的人有明顯影響
    換句話說,一些太空人在離開地球時擁有近乎完美的視力,但回家後就需要戴眼鏡了。此前,科學家將此歸咎於微重力對循環系統的影響,包括體液轉移和大腦壓力的增加。但是,這些理論並不能解釋30%到40%的太空人會出現眼部問題。是否存在別的原因呢?有研究者認為,遺傳差異可能是導致太空人血管功能的原因。
  • 多啦A夢的南極冰冰涼大冒險
    動畫電影《哆啦A夢:大雄的南極冰冰涼大冒險》5月30日正式定檔啦~酷熱的盛夏之際,陪伴我們整個童年的
  • 未來太空人登陸火星,如果無法返回怎麼辦
    我們地球溫度適宜、到處充滿了生機勃勃的景象,而火星看起來極為荒涼,似乎沒有一絲生機。雖然如此,還是有很多觀點認為,火星可能存在生命。這是因為在遠古時代的火星,曾經也存在液態水,在一些隕石坑中,還存在一些鹽分以及對生命適宜的酸鹼pH值。這樣的條件,火星可能曾經存在生命。
  • 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首次「雙龍探極」圓滿完成
    央廣網上海4月23日消息(記者劉飛)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執行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的「雪龍」和「雪龍2」號船已經返回上海國內基地碼頭。4月23日,我國第36次南極考察首次「雙龍探極」圓滿完成。
  • 南極裂開了
    攝影:KEITH LADZINSKI2017年,南極曾發生一次「大裂開」,形成世界上迄今為止最大冰山;攝影:JOHN SONNTAG,NASA龐大的拉森C冰架,位於南極半島邊緣,為世界第四大冰架,面積5.5萬平方公裡。
  • 南極永生,斯科特日記
    1912年,英國人羅伯特·斯科特探險隊抵達南極,對於這個冰封的世界,他們一無所知,此後的一個月裡,冒險家們才真正體驗到什麼南極,也帶來了無可挽回的悲痛。1912年1月16日,由英國探險家組成的南極探險隊一行五人,在南極登陸,突然在白茫茫的荒原上發現了一個小黑點,斯科特緊緊盯著那個黑點,就像兔子盯著致命的毒蛇,他在日記中這也記錄到:「在緊張的情緒下,我們無法說話,各個拼盡全力奔向黑點,我們都有不想的預感,正在一波波衝擊這心臟。」幾個小時以後,我們終於到達了黑點,那竟然是掛在雪橇支架上的一面旗幟,附近還有一個被遺棄的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