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阿妹戚託」亮相央視!貴州彝族原生態舞蹈盡顯風採

2021-01-17 澎湃新聞
文化│「阿妹戚託」亮相央視!貴州彝族原生態舞蹈盡顯風採

2021-01-10 20: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以下文章來源於貴州文藝 ,作者多彩貴州網

貴州文藝

深度而有趣的文藝聚集地,與您坐看書畫文學、共賞戲曲舞藝~

點擊觀看視頻

「阿妹戚託嘞,阿妹戚託嘞……」近日,一支來自貴州大山的彝族舞蹈在央視的舞臺上跳了起來。節目中,貴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彝族舞蹈「阿妹戚託」傳承人文安梅,攜彝族姑娘精彩亮相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大型非遺文化傳承創新節目《非常傳奇》第三季,以優美的舞姿,展現貴州非遺的藝術風格和魅力。

「阿妹戚託」舞是流傳於貴州境內的彝族原生態舞蹈,意為「姑娘出嫁舞」,因其「踏地為節、以足傳情」,被外界稱為「東方踢踏舞」。2014年入選國家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已成為晴隆向外界宣傳和推介的一張文化名片。

過去,晴隆縣三寶彝族鄉的姑娘出嫁時才會跳起這種舞。現在,從大山搬進晴隆縣阿妹戚託小鎮的新市民們,時常與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朋友,圍著熊熊篝火,跳起一支支歡快的「阿妹戚託」舞蹈,傳遞著搬遷群眾們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如今,組織跳起「阿妹戚託」舞,不僅為許多當地群眾帶來了收入,也作為特色旅遊項目為整個小鎮創造財富。阿妹戚託小鎮也因通過發展文化旅遊業,成為了國家級旅遊扶貧示範小鎮。

「非遺傳承不僅要保護,還需要去守正、傳承、創新、融合,才能有所發展。」文安梅在舞蹈介紹中表示,希望通過《非常傳奇》節目向大家傳遞一種全新的「非遺融入生活」理念,將「阿妹戚託」舞這一彝族文化,不斷地向外傳播。

舞臺上,豔麗的五彩繡花服飾、獨具彝族特色的表演形式讓觀眾與嘉賓頻頻「點讚」。舞蹈還吸引了明星合伙人張曉龍和著名建築設計師馬清運組成的傳奇煥新組嘉賓,共同選擇阿妹戚託項目來助力其傳承、創新和推廣,共同助力鄉村振興、小城鎮生態打造。

內容來源:貴州文藝

文:李楨 奉光潤

原標題:《文化│「阿妹戚託」亮相央視!貴州彝族原生態舞蹈盡顯風採》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央視再次將鏡頭對準晴隆阿妹戚託...
    10月5日,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以《貴州「阿妹戚託」跳起來 搬遷小鎮火起來》為題,詳細報導了晴隆縣三寶彝族鄉整鄉搬遷群眾,依託原生態舞蹈「阿妹戚託」和小鎮的自然風光發展文化旅遊增收致富。「阿妹戚託」是彝族姑娘出嫁時跳的一種原生態舞蹈。黔西南州晴隆縣的阿妹戚託小鎮因為這種舞蹈而得名。這個易地扶貧搬遷小鎮依託原生態的「阿妹戚託」舞蹈和優美的自然風光發展文化旅遊業,已經成為國家級旅遊扶貧示範小鎮。
  • 一天四場直播|新華社、央視聚焦黔西南州晴隆縣阿妹戚託小鎮新市民...
    《共同關注》、央視財經頻道《新年新世界》和央視新聞客戶端跨年特別節目共同聚焦黔西南州晴隆縣阿妹戚託小鎮,直播阿妹戚託小鎮易地搬遷群眾辭舊歲、迎新年的歡樂場景。  在直播過程中,晴隆縣阿妹戚託藝術團團長文安梅帶領新華社記者參觀了在三寶彝族鄉曾經使用過農耕生活用具陳列館,並講述了當年艱苦的生活,同時還走進了她在阿妹戚託小鎮四室兩廳的新家。隨後,文安梅介紹了阿妹戚託舞蹈的來源與舞步,並邀請新華社記者一同感受彝族同胞熱鬧的篝火晚會氛圍。
  • 《貴州日報》報導晴隆縣阿妹戚託小鎮:「比過去幸福一百倍」
    今日(1月13日)出版的《貴州日報》一版以「比過去幸福一百倍」為題,報導了我州晴隆縣阿妹戚託小鎮「新市民」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全文如下:搬遷群眾在晴隆縣阿妹戚託小鎮山水鞋業製鞋 歲末年初,訂單大增,柳仕鴻忙得腳不沾地,生意遍及貴州各地以及雲南、四川兩省彝族居住區,業務擴展到校服、一次性鞋套生產等。
  • 阿妹戚託小鎮: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阿妹戚託」舞,是貴州彝族的傳統舞蹈的,原本只屬於大山,三寶彝族鄉姑娘出嫁時才會跳起這種舞,它沒有旋轉大跳等高難度動作,但要求上百名舞者步調一致、換腳靈活、配合默契、心心相通,被譽為「東方踢踏舞」,2014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跳出健康、跳出幸福、跳出致富,這是對阿妹戚託新舞新的賦能。
  • 挑戰時刻Vlog|我在貴州學阿妹戚託舞
    你聽說過阿妹戚託舞嗎?阿妹戚託,是貴州省晴隆縣傳統民間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那麼,你知道它還幫助過一個極度貧困的鄉鎮實現了脫貧致富嗎?為了更深入地了解這種傳統舞蹈,也為了探索這個鄉鎮脫貧的奧秘,CGTN西班牙語頻道的記者來到了晴隆縣,在這裡她接到了一個不同尋常的任務。 ¿Ha oído hablar del baile "a-mei qituo" de la etnia yi?
  • ​從三寶彝族鄉到阿妹戚託小鎮ll 1317戶6263人的歷史性跨越~
    從三寶彝族鄉到阿妹戚託小鎮,全國唯一整建制易地扶貧搬遷鄉鎮在貴州——1317戶6263人演繹跨越歷史的巨變文/黔西南日報融媒體記者 龍波 2020阿妹戚託小鎮 魏浩然 攝 阿妹戚託小鎮,與縣城緊緊相鄰,醫院、學校、超市、酒店……一應俱全,小鎮按彝族、苗族建築風貌規劃建設,如今已獲批成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 「比過去幸福一百倍」丨晴隆縣阿妹戚託小鎮「新市民」安居樂業的...
    晴隆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阿妹戚託小鎮遠眺。劉朝富 攝以產促搬 跨過門檻增勇氣  阿妹戚託小鎮入口處,有一家「彝外婆」民族服飾店,每天上午9點準時開門營業。小店的主人、搬遷戶柳仕鴻在位於小鎮旁的三寶產業園區擁有了1000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帶動搬遷群眾穩定就業和居家就業60多人。  「搬家以前,鄉親們都沒有勇氣跨過門檻。
  • 脫貧摘帽,央視多欄目關注阿妹戚託小鎮新市民新生活~
    央視直播聚焦阿妹戚託小鎮新市民新生活[新聞直播間]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貴州晴隆 搬出貧瘠的大山 融入城鎮新生活[共同關注]貴州省貧困縣全部「清零」·貴州晴隆搬出貧瘠的大山融入城鎮新生活11月23日,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與《共同關注》欄目以《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貴州晴隆
  • 《阿妹戚託謝黨恩》歌曲唱上央視舞臺
    「我回來了阿妹戚託,搬家的火把點燃了希望照亮了心,諾蘇人走出大山告別了貧困,阿妹戚託就是我夢想的新城素材和背景均來源於黔西南州晴隆縣三寶彝族鄉在脫貧攻堅戰中整鄉搬遷表現出的艱苦奮鬥精神。該作品用簡單直白的歌詞反映了黨的十九大以來晴隆縣脫貧攻堅成就,表達了阿妹戚託小鎮新市民堅定不移跟黨走,萬眾一心奔小康的堅定信心和決心。
  • 天街莫如此 心安是故鄉 ▎晴隆縣阿妹戚託小鎮夏夜即景
    5月19日晴隆縣阿妹戚託小鎮的夏夜,飄蕩著濃濃的俗世煙火味兒,卻又處處瀰漫著桃源仙境般的氣息。 篝火舞會跳起來了華燈初上,感恩塔下金門廣場上如時燃起熊熊火把,召喚四方。彝族姑娘們來了,苗族蘆笙手們來了,老阿媽牽著小孫子的手,小夥子們互相推搡著向心上人靠近,互不相識的遊人們也從各地聚攏到一起。 觀一場「東方踢踏舞」阿妹戚託的舞蹈,聽一段高原蘆笙曲,拉著姑娘的手跳一曲烏蒙歡歌,在如天上的街市一樣的小鎮夜色裡,遊人醉了。
  • 阿妹戚託小鎮新市民:期盼的好日子已經到來
    阿妹戚託小鎮 三寶彝族鄉,全省20個極度貧困鄉鎮之一,人均耕地面積僅0.92畝,是「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典型邊遠貧困山區。2016年,得益於易地扶貧搬遷政策,他們一家人搬進了阿妹戚託小鎮。 搬過來後,楊登文和妻子抓住機會,在政府的幫助下開起了餐館。看到生意一天比一天紅火,楊登文對未來充滿期待,「現在一個月收入1萬多元,我相信,通過努力,我們家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 【財經關注】新年新世界 央視多欄目將直播聚焦晴隆阿妹戚託小鎮跨年夜
    2020年12月31日辭舊迎新之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將聯合貴州廣播電視臺、黔西南廣播電視臺開展跨年直播活動,聚焦黔西南州晴隆縣阿妹戚託小鎮
  • 黔西南州晴隆阿妹戚託小鎮夜景迷遊客
    黔西南州晴隆阿妹戚託小鎮夜景迷遊客   阿妹戚託小鎮月亮湖夜景  中秋國慶節期間,晴隆縣阿妹戚託小鎮遊客紛至沓來。  當夜幕降臨,小鎮被點「亮」了!
  • 彝族阿姐王星:堅持傳播貴州民族美食文化
    其中歸園田居的生活,不僅俘獲了大票外國粉絲,同時也更好的傳播了中國文化。這不,最近火熱進行中的「2020『九洲同播』杯貴州『天眼新聞』短視頻大賽」裡,也收到了不少通過各種途徑展現風土人情、美食美景的參賽作品。接下來,記者就帶你一起去了解,來自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的彝族阿姐王星,是如何通過短視頻展現身邊美景美食的。
  • 「我的脫貧故事」搬出的新生活丨晴隆縣阿妹戚託小鎮新市民楊湧富
    我叫楊湧富,地道的晴隆縣三寶鄉人,同時也是阿妹戚託小鎮的新主人,一個因搬遷過上幸福新生活的新市民。今年30歲的我,曾因三寶鄉生產生活條件艱苦,在外務工8年之久。晴隆縣易地搬遷群眾載歌載舞(陳亞林攝影)2018年,我們一家跟隨搬遷政策搬到了阿妹戚託小鎮,剛搬遷時也很擔心自己的工作,孩子的教育,老人的養老等問題,好在黨和政府早已為我們鋪好了路。
  • 貴州「大遷徙」後的188萬老鄉 今天過得怎麼樣?
    貴州「大遷徙」後的188萬老鄉 今天過得怎麼樣?-中新網中新網貴陽9月21日電 題:貴州「大遷徙」後的188萬老鄉 今天過得怎麼樣?作者 周燕玲 王俊惠作為中國脫貧攻堅主戰場,貴州於2015年12月率先在中國啟動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僅用了4年,2019年12月全面完成188萬人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搬遷數量上相當於冰島全國總人口的5倍多。188萬人離開了「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故土,搬進了城。今天,他們的新生活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