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遷徙」後的188萬老鄉 今天過得怎麼樣?

2020-11-17 中國質量新聞網

貴州「大遷徙」後的188萬老鄉 今天過得怎麼樣?-中新網

中新網貴陽9月21日電 題:貴州「大遷徙」後的188萬老鄉 今天過得怎麼樣?

作者 周燕玲 王俊惠

作為中國脫貧攻堅主戰場,貴州於2015年12月率先在中國啟動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僅用了4年,2019年12月全面完成188萬人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搬遷數量上相當於冰島全國總人口的5倍多。

188萬人離開了「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故土,搬進了城。今天,他們的新生活怎麼樣?

搬遷進城一個月收入抵一年收入

51歲的潘成武每天下班回家就會看到孫女坐在光照充足的陽臺上寫作業,老伴在隔壁的一套房子陪年幼的小孫子玩耍,相鄰的兩套住房居住著潘成武一家6口,與曾經在大山裡的危舊木房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潘成武一家原先住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仁裡鄉的大山深處,2019年搬到城裡的陽光小區。「不僅住得好,現在一個月的工資比我以前種地年收入都高。」說起搬遷後的生活,潘成武說話的聲音非常響亮。

如今,不僅潘成武有了新工作,連他老伴也在公益性崗位就業。「老伴的工資用來家裡生活開銷,我的工資存起來養老。」潘成武掰著手指盤算,務工一年多有四五萬元,已把之前的債務還清,現在銀行卡裡還有了存款。

榕江縣車江壩區是貴州少見的萬畝連片大壩,潘成武就在壩區務工,每月務工收入3000多元(人民幣,下同)。從家到壩區,騎上電動車不到10分鐘就到。陽光小區作為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配套有菜市場、幼兒園、運動場、小學。

政策引導貧困戶也有創業夢

「老闆,我要一件10歲女娃穿的苗服。」陳勇慧的服飾店來了一位客人,她連忙放下手裡的縫紉活,熱情接待,「這件適合嗎?120元。」

陳勇慧曾是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縣三寶彝族鄉幹塘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今搬到阿妹戚託小鎮,她和丈夫有了新身份——創業致富帶頭人。身份的轉變源於夫妻倆勤勞自立和易地搬遷的好政策。

三寶彝族鄉是國家級一類貧困鄉鎮,溝壑縱橫且土地破碎貧瘠,為斬窮根,當地政府對該鄉進行整鄉搬遷。搬進城的陳勇慧和丈夫憑著早年務工學來的一身「手藝」,於2018年6月成立了一家服飾公司,一人負責縫製加工銷售,一人負責採購維修管理。

「政府通過金融扶持政策給了4萬多元資金扶持,同時社區免費提供門面。」陳勇慧說,公司目前帶動十餘名婦女就業,平均每人每月可領到1500元工資。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生意不好做,陳勇慧就把目光投向直播和短視頻銷售,通過線上銷售賣出了8套苗族服飾收入1萬多元。

為鼓勵搬遷民眾自主創業,貴州官方給予市場經營主體獎勵和優惠政策、給予創業扶持政策、稅收優惠政策、金融扶持政策、財政資金扶持政策,促進搬遷民眾穩定就業增收。目前,阿妹戚託小鎮搬遷「新市民」實現就業900餘人,有勞動力家庭基本達到一人以上穩定就業。

提鞋上岸扶貧車間裡做白領

在貴州望謨搬遷安置點平郎社區,搬遷戶梁富道想不到自己那雙拿鋤頭的手,也能製作銷往海外的皮包,每個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

梁富道就業的扶貧工廠是一家集研發生產皮具和從事產品銷售及進出口的企業,現有員工103人,其中建檔立卡戶55人,易地扶貧搬遷戶34人。該企業與香港的貿易公司長期合作,產品主要銷往美國。

梁富道說,成為「新市民」後手裡還有三十年不變的紅本本(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每年都有集體經濟分紅。

在貴州,像梁富道這樣搬出大山在家門口就業創業的民眾有80多萬人,一戶一人以上就業率達到100%。從下田到上班,188萬民眾徹底挪窮窩、換窮業、斷窮根。

從「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故土到安居樂業的新家園,從貧困滋生的溫床到投資發展的沃土,搬遷民眾不但改變著自身的命運,也正改變著整個貴州貧困地區的命運。不僅如此,搬遷民眾的子女也不用再早起走著山路去上學,城鄉教育的「起跑線」差距因搬遷而大大縮減,徹底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相關焦點

  • 烏蒙山上的大遷徙:畢節32萬移民搬進新家
    同年12月,貴州率先在全國打響易地扶貧搬遷「第一炮」。對於畢節來說,開展這項重大工程其中一個難點便是如何勸說當地苗家人搬離世代居住的深山老林。「原來我們家住的就是一間自己蓋的木房,走哪裡都不方便」,顧慶學說,最近20多年來,他去過縣城不少次,最初因為交通受限,只能依靠雙腿,一走就是5、6個小時,後來路修好了,坐車卻也要坐上2個小時左右。
  • 重返劇場:把貴州188萬人搬遷故事,演出「人生況味」
    多彩貴州網·眾望新聞訊(記者 應騰 實習生 李紅麗)首演一年後,12月18日,在2020年現實題材優秀劇目展演季優秀劇目展演季上,講述貴州188萬人「集體搬家」故事的話劇《出山!》重返貴州省國際會議中心劇場。
  • 重返劇場:把貴州188萬人搬遷故事,演出「人生況味」
    多彩貴州網·眾望新聞訊(記者 應騰 實習生 李紅麗)首演一年後,12月18日,在2020年現實題材優秀劇目展演季優秀劇目展演季上,講述貴州188萬人「集體搬家」故事的話劇《出山!》重返貴州省國際會議中心劇場。
  • 一場188萬人的「集體搬家」
    近日國新辦舉行的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趙辰昕專門點讚「新三寶」:該鄉整鄉遷入縣城後,搬遷家庭子女學習成績平均提高了60%以上。如果說500年前苗族、彝族同胞躲進三寶是一次辛酸的「逃亡」,那麼500年後的搬遷,則是一次邁向幸福未來的「回歸」。來自晴隆縣三寶彝族鄉的兩名搬遷戶在阿妹戚託小鎮刺繡。
  • 貴州玉屏:「簫笛之鄉」的喜與憂
    貴州玉屏簫笛省級傳承人吳繼紅在製作簫笛。新華社記者 汪軍 攝新華社貴陽11月17日電(記者汪軍)最近幾天,陸續從廣東、內蒙古、山東來的幾筆簫笛訂單,讓吳繼紅忙得不亦樂乎。走進貴州省玉屏侗族自治縣的玉屏簫笛廠,記者見到了埋頭雕刻的廠長吳繼紅。
  • 【多彩視評】五步工作法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
    多彩貴州網訊 近日,貴州因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登上新聞聯播!聯播稱,貴州省宣布全面完成「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共搬遷188萬人,其中貧困人口150多萬人。從數量上看,貴州易地扶貧搬遷規模相當於冰島全國總人口的3倍多;從時間上看,貴州僅用了4年;從安置方式看,貴州實施城鎮化集中安置,將徹底挪窮窩、換窮業、斷窮根!
  • 【鄉秀•重慶時光】大足上過太空的荷花,現在怎麼樣了?
    【鄉秀•重慶時光】大足上過太空的荷花,現在怎麼樣了?拍攝現場 主辦方供圖大足這種荷花上過太空大足因「大豐大足」而得名,被譽為石刻故裡、荷蓮之鄉。助力團剛到大足,就被大足農業與科技的完美結合所震撼——隨處可見的荷花,竟上過太空?千年石刻也重現原貌,煥發光芒?本期節目中,助力團將帶領觀眾見識那些神秘的「黑科技」——藉助半虛擬實境技術,以光影形式還原大足石刻精湛的石刻造像藝術及歷史演變,讓造像因風化褪色引起的視覺缺陷得以彌補。
  • 魔幻貴州|都市理論的「鄉巴佬」緊身衣:關於網絡社會研究所「鄉建中的中國」貴州之行後的一點思考
    兩者像是一個銅板的兩面,這次終於在貴州會合。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周多,儘管有著事前事後的無數討論與閱讀,我們仍震撼於貴州強大的致幻力,魔幻的力量來自一個巨大的社會技術裝置(social-technical device ),通過它改變地景,組織社會、介入生產,這就是「鄉建中的中國」。這次參與研究生的田野報告,當視為對人民禮物的回饋,也是一次次企圖描繪這個巨大社會技術裝置的當前狀態。
  • 動物大遷徙
    動物大遷徙作者:曹方 2019年5月中旬,應坦尚尼亞政府邀請,我率領中國企業家代表團訪坦。
  • 大國醬鄉王旭先生——榮膺貴州酒業十大釀酒大師
    原標題:大國醬鄉王旭先生——榮膺貴州酒業十大釀酒大師採擷至高榮譽,擔當使命前行「曲是酒之骨,技是酒之魂」,醬香酒核心釀造密碼——12987工藝能流傳千年,依靠著一個又一個釀酒人對拙樸匠藝的堅持和心口相傳的敦敦教誨。
  • 寧波寧海13位「鄉建藝術家」赴貴州晴隆共建藝術村
    ……8月15日下午,在寧波寧海縣葛家村文化禮堂,13位葛家村「鄉建藝術家」和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叢志強團隊成員,個個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白色短袖上印有「葛家軍西行記,寧海鄉建藝術家賦能布依族鄉親」。出發前,每位村民用一句話表達了他們的想法。
  • 今年各省外貿人,日子過得怎麼樣?
    年初,國內疫情爆發,工廠停產,運輸中斷,貨物無法按時交給客戶,客戶滿意度不斷下降;好不容易國內疫情控制住了,國外又爆發了,而且綿綿不絕,一浪高過一浪,各國普遍大封鎖,需求銳減,項目停擺;好不容易等到年末,訂單回來後,貨櫃又沒了,國際海運費飆漲,另外由於美元持續貶值,客人購買力有所下降。總體而言,今年是外貿環境異常困難的一年。
  • 貴州一個銀杏之鄉,有數十座火車站和3座高鐵站,串聯雲南和貴州
    在全國很多省份中,貴州的存在一直比較弱,主要是因為貴州給很多人的印象是整體經濟比較落後,而且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的省份,幾乎都是山地地形,這也導致交通非常不方便,然而,貴州旅遊資源豐富,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這些美麗的自然風光,貴州近年來不斷努力改善交通條件,其中有一個城市有10多個火車站,3個高鐵站,堪稱省內交通最繁忙的城市。
  • 哪裡可以看非洲動物大遷徙 非洲動物大遷徙什麼時候開始
    非洲動物大遷徙這種震撼場面相信大家基本都是在網上或者是電視上看到的,但是光看視頻是無法感受,這種震撼成都肯定要身臨其境才能體會,因此有不少遊客就會為了欣賞到這一場景前往,哪裡可以看非洲動物大遷徙?非洲動物大遷徙什麼時候開始這些都要知道,下面那小編就來說說這個問題。
  • 《變形計》農村女孩李勒優,被城市媽媽收養後,如今過得怎麼樣?
    《變形計》農村女孩李勒優,被城市媽媽收養後,如今過得怎麼樣?如果有一天我的理想被風雨淋溼,你是否願意回頭扶我一把?如果有一天我無力前行,你是否願意陪我一個溫暖的午後?01今天,我們要講述的這位主人公,是2015年一期節目中,從農村選擇變形的,她的名字叫李勒優。
  • 震撼人心的動物大遷徙
    《大遷徙:地球上最偉大的生命旅程》  作者:【英】本·霍爾他在《大遷徙:地球上最偉大的生命旅程》一書中,就為我們繪製了一幅動物遷徙的恢弘長卷。  書中,透過一系列令人嘆為觀止的數據,我們發現,動物們的遷徙運動能力,簡直超乎想像。灰鸌是一種環球性遷徙海鳥。追蹤記錄顯示,它們遵循巨大的「8」字形路線飛行約6.4萬公裡,在整個太平洋上往返遷徙。稜皮龜是水生動物中遷徙距離最長的物種,它們會在水下旅行約21個月。
  • 非洲動物大遷徙,奏響狂野交響曲
    在經典電影《走出非洲》中讓人印象深刻的純淨美景,在《動物世界》頻道中令人難忘的經典畫面,這個夏天,到非洲看動物大遷徙角馬:約140萬隻,是最令人矚目的主力軍,所以,動物大遷徙又被稱作「角馬大遷徙」。蹬羚:約50萬隻,是軍團的壓陣官。角馬離開後,草地上露出剛剛長出的嫩草,正是後面蹬羚的美食。
  • 「嗨,你現在過得怎麼樣?」
    「你現在過得怎麼樣?」你會回答嗎?今天有看張愛玲的小說,她的作品真讓人摸不著頭腦,我到現在都難以理解,或許是我不能接受她筆下的倫理吧,不能想像她是以怎樣的心境和韌性去構建如此荒誕與純潔交織的世界。我在想,張愛玲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女人啊?她到底快不快樂?
  • 35年後,新華社再訪貴州「苦甲天下村」
    2020年12月21日,「新華每日電訊」調查周刊刊發《感受精準扶貧給窮山村帶來的翻天覆地之變,傾聽脫貧後農民的新願景——35年後,新華社記者再訪貴州「苦甲天下村」》,報導新華社記者35年後,再訪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河鎮彝族苗族鄉海雀村村民羅啟朝家,今昔對比,感受精準扶貧給窮山村帶來的翻天覆地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