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阿何有話說
撰文 | May
最近朋友圈被吳尊爸爸刷屏了,我的朋友說,明明是衝著吳尊顏值去看節目的,結果被「逆生長」的吳爸爸圈粉了。
確實,看吳尊爸爸的狀態,哪像一個72歲的人呢。
沒有古稀之年的老氣橫秋,還兀自多了些不慌不忙的自在和坦然。其實,吳尊爸爸的不老人生,並非不可複製,而是有共性可循的。
| 01 自律的人,都是狠角色
我理解的自律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是拒絕誘惑。
節目中看到的吳尊爸爸,72歲仍然體態康健、老當益壯,這並不是因為歲月格外優待他,而是他「苛待」自己的緣故。
生活中,吳尊爸爸是汶萊業餘籃球協會的會長,長期堅持健身、運動,才是讓他看起來猶如「逆生長」的保養秘籍。
平時你一定常常聽過這些賭咒似的狠話:
我今天一定不熬夜了;
不瘦到100斤,不換頭像;
我這個月一定背完這本單詞書……
而說完這些狠話後,
睡前仍然放不下吸睛的抖音;
一邊說著減肥,一邊吃著網紅髒髒包;
單詞書還沒翻過abandon這一頁……
他們往往沒辦法視誘惑如無物,一邊心安理得的立著flag,一邊勸自己難得糊塗、難得瀟灑。
《少有人走的路》中有這樣一句話:「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工具。」
這句話用來形容大S的生活,十分貼切。女明星中,大S是出了名的自律。
剛出道的時候,她和妹妹小S以歌手身份跑通告、錄節目。那時候兩個人也就是國中的年紀,往往趕完通告到家已經是深夜了,第二天還要早起上學。
因為時間緊張,大S下課不是寫腳本就是拉著小S練歌。如果小S偷懶想睡覺或者出去玩,就會被大S抓回來繼續排練。
大S看似順理成章的人生軌跡背後,是她對自律有一種近乎於偏執的要求。
犯罪學中有一個理論叫做「破窗效應」,說的是「第一扇破窗」常常是事情惡化的起點:如果腳下是一塵不染的地板,嗑完的瓜子皮,你會小心翼翼的扔到垃圾桶,以免弄髒地面。而如果你看到的是髒亂不堪的地板,可能會把手中的瓜子皮隨地一扔,心想:反正這麼髒了,也不差這一點了。
破窗效應,簡單來說,就是勿以惡小而為之。無法掌控自己生活的節奏,任由名目繁多的誘惑來來往往、無孔不入,結果只能是陷入惡性循環,在泥淖中掙扎,不可自拔。
而大S做的,只是從根本上杜絕了第一扇窗戶被打破。
自律的第二層含義,是「自虐式堅持」。
我的朋友飛飛,每周在微博更新一篇星座分析,堅持了5年了。
剛開始他的文章閱讀量只有個位數,2個月過去以後,閱讀量能擠進3位數了。堅持了小半年,中間他一度想要放棄,因為整個過程中,他都在和自己的惰性博弈。
可那時,飛飛已經小有名氣了,甚至有慕名而來的粉絲坐等更新。和惰性對抗一天、一周、一個月或許咬咬牙就過來了,但是堅持5年不斷更,背後是像自虐一般的自律在支撐著他。
飛飛說,一開始更新純屬好玩,後來粉絲有了指數型的增長,他早就從熱愛寫作,變成了「不得不」更新。有時候他連著出差4、5天,回到家第一件事不是休息放鬆,而是整理文章直到成稿,打完最後一個字,才能放心睡去。
之所以用「自虐」形容這種堅持,是因為人的惰性先天有之,而持續性自律,本質上是違背本心的。要知道,像吳尊爸爸和大S那樣讓你羨慕的開掛人生,都是有備而來的。
| 02 油膩,是變相的妥協
前兩天,徐靜蕾深夜表白男友上了熱搜。
圍繞在她身邊的,不乏一些「為什麼40多歲還不結婚?」,「女人怎麼不生孩子?」的聲音。
面對這些問題,徐靜蕾的回答是:我根本不關心。
你沒辦法把徐靜蕾和油膩放在一起,因為她渾身上下透著一種豁達。這種豁達,讓她只專注於自己的內心,追求自己的心意,對於外界的幹預和叨擾,一概不在乎。
前段時間聽說57歲的鄰居阿姨離婚了,一時間成了小區裡茶餘飯後的談資。大家的評論無外乎:
孩子都成年了,離什麼婚啊;
都過了半輩子了,還折騰什麼勁啊……
可是,年逾半百,就沒有追求本心的權利了嗎?阿姨離婚,正是因為夫妻倆長期三觀不合,讓她飽受折磨。於是最小的孩子成家之後,她毅然決然的離婚了。
在鄰居阿姨的身上我絲毫看不到油膩中年人的模樣,她的生活狀態永遠那麼自在。她十分清楚自己內心的聲音,不將就也不向世俗價值觀妥協。
所謂「逆生長」,其實就是不油膩,不會為了迎合他人眼光,而勉強自己。他們知道知道如何愉悅自己,畢竟每一次將就,都是一種損耗。
| 03 年老,從向人生投降開始
俞敏洪曾經說過一句話:一個人想著未來就會有未來,一個人想著不要未來,未來永遠不會來到他的身邊。
或許你對老年人的印象還停留在,日常看看家長裡短的婆媳電視劇,圍著鍋碗瓢盆給一家人做飯。拒絕接受新鮮事物,遠遠被時代拋下。
而吳尊爸爸年逾古稀,上綜藝節目、和年輕人暢聊鮮少代溝,似乎刷新了我們對老年人的理解。
新加坡對60歲以上年齡段的人,稱為樂齡。意為愜意、享受,因為到了退休年齡,已然可以從心所欲,不逾矩了。相比於老年人,我更鍾愛樂齡一詞自帶的不設限的人生態度,它啟發我們對生活永葆好奇心。
什麼是真正的老了?
不是容顏老去,也不是身體每況愈下,而是面對生活的變化,越來越力不從心、得過且過,失去了對生活的掌控力,向人生投降。
這讓我想到了阿雅,她曾在風頭正勁的時候,選擇急流勇退,去美國留學。這個選擇看起來頗為玩味,畢竟繼續做明星,可以賺的盆滿缽滿,名利雙收。而一旦去留學,失去了曝光率,健忘的觀眾就很難再將她記起。
圖:阿雅
面對各方的不解,阿雅回答說:為了賺錢而工作是一種欺騙,她想對自己的觀眾負責。
前不久,阿雅準備轉型拍攝《奇遇人生》時,再次遇到了和選擇留學時一樣撲面而來的質疑:搞笑藝人能拍嚴肅認真的東西嗎,離開了搞怪、鬼馬,她還有關注度嗎?
目前《奇遇人生》的豆瓣評分為9.1,阿雅用口碑給出了最有說服力的答案。節目中,阿雅去非洲草原住帳篷,在印尼攀登查亞峰,還和春夏去追龍捲風……每一期的探索,都像極了阿雅的人生態度——不向人生投降。
阿雅把年齡活出了積累和沉澱,實現了一個個別人眼中的不可能。這正是我從她身上看到的「逆生長」,既有對閱歷增長的坦然,也有對未來保持好奇心的謙卑。
人生像一場需要堅持到底的冒險,而探索未知,是它最著迷的地方。
「逆生長」最啟發我的,就是對生活永遠保持激情,用心的生活,認真的生活。與其羨慕「逆生長」,不如讓每個當下的自己都變成不可複製的存在。
—end—
現在報名還可免費獲取資料包
↙↙↙更多請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