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魯一主演的《大秦賦》卻帶紅了富大龍?

2021-02-20 金牌經紀人


大家常說好演員和普通演員之間的差別一眼可見,從聲臺形表到對人物整體的塑造,二者之間高下立見,但卻很少有人提及好演員之間也存在區別。

 

通常情況是,面對好演員觀眾會先入為主地以為沒問題,但如果兩個好演員之間產生橫向對比,那麼比好演員和普通演員之間的對比更明顯、更慘烈——不能適應環境的那位短處會被暴露的一覽無餘。

 

事情要從張魯一、富大龍兩位演員說起。前陣子萬千矚目的《大秦賦》終於開播,始皇帝嬴政也千呼萬喚始出來,觀眾摩拳擦掌,以為終於等來了今年最好看的一部古裝劇。

 

無奈幾集之後眾人並不買單,這不是大家熟悉的「赳赳老秦,共赴國難」,歷史觀裡沒有天下。

 

承擔最多吐槽的還是張魯一,四十多歲的他居然從嬴政的從十三歲演起,年齡帶來的違和感實在是用演技也彌補不了。

 

觀眾失望極了,就這???


但仔細一想不對啊,張魯一是公認的好演員,有業務能力、有代表作、不炒作、不搞么蛾子,這種不適一定是短暫的。

不少人心想等等吧,等到嬴政親政的時候應該就好了。忍著忍著,《大秦賦》劇情終於進入到嬴政執掌朝政的時期,但老秦人還在宮鬥,全是趙姬和嫪毐的那些事。

對張魯一的吐槽也從前期年齡的違和感又多了好幾個度,嬴政演成了劉備。

整部劇口碑呈斷崖式下跌,張魯一的路人好感度也急劇驟減,陷入輿論的漩渦。

 

至此,大秦粉們終於忍不住了,紛紛隔空呼喚雖不在江湖,江湖卻到處都是他傳說的富大龍,贏駟來演他的後人也未嘗不可。

 

好巧不巧,就在大家已經被《大秦賦》傷得七零八落的時候,綜藝節目《國家寶藏》請來了富大龍,並且讓他飾演嬴政。

 

嘖,這種操作誰看了不直呼一聲好傢夥呢。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富大龍在《國家寶藏》不足十五分鐘的呈現被網友評價才是《大秦帝國》收官之作的正確打開方式。

 

憑著這段表演,當晚富大龍和他飾演的嬴政準時出現在熱搜榜。

 

為什麼是富大龍?不僅因為他是江湖傳說,曾塑造過經典的帝王角色,更因為他讓《大秦帝國之縱橫》的秦惠文王贏駟封神。

另外,大家都是老秦人,贏駟還是嬴政先人,不呼喚他呼喚誰呢?

 

終極疑問來了,富大龍、張魯一年齡只相差四歲,都是好演員,甚至兩人連狀態都是深居簡出,但同樣演秦朝君王,但為什麼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

 

要分析原因就要先明白每部影視作品都有自己的腔調,角色性格、演員風貌都要一脈相承地為這種腔調服務,這是出好作品的基礎條件。

 

張魯一身形消瘦,整體氣質偏陰鬱、複雜神秘,還可以細化到更極致的憂、魅、憐等。

他如果要塑造皇帝角色,看上去更像是一個會享樂人間、一心沉迷長生不老的皇帝。

 

他在《妖貓傳》裡飾演的唐玄宗被評價很出彩,尤其散發擊鼓與安祿山對舞的那場戲癲狂不羈,但卻處處傳達著對安祿山的震懾,很多人過目難忘。

這更多的是因為電影改編自日本魔幻小說,全片風格詭瑰,光怪陸離,張魯一的個人特質可以被很好的融合進去,也賦予了他更大的發揮空間。

 

張魯一此前受好評的角色基本上也都沒有偏離這一個人特質,且與整部作品格調相符。

 

《紅色》中的徐天剪著鍋蓋頭,白天是說著「再晚小菜都不水靈了」的菜場會計,晚上是為喜歡的人叫一碗小餛飩的貼心宅男,軟萌是大家公認的。

 

但一離開家遇到事他就變了一副模樣,一身絕技,對付日本人也是特有的不顯山露水,回到家又變成回了居家好男人。

整部《紅色》也是以普通小市民的視角來看戰爭,劇裡還有大量描寫了上海的時代風情,這樣精緻小巧的作品對角色的要求就是大隱隱於市。

再者《麻雀》裡的畢忠良同樣邪魅與摸不透,《新世界》裡的鐵林懦弱怕事,圓滑至極,這些角色氣質都是向下的、向內的,統統都能在張魯一的眼睛裡找到對應點,他的表現也是有目共睹。

 

這樣的個人特質放在《大秦帝國》裡面卻是違和的。

 

古裝歷史系列劇《大秦帝國》在講什麼?是說戰國時代的秦國經變法而由弱轉強,東出與六國爭霸,進而建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的過程。說是逆天改命也不為過。

 

劇集的風格深沉宏大,透露著最原始的向上感。回歸到這幾代君王,不管是贏駟還是嬴政,他們篳路藍縷、披荊斬棘,東出爭霸蕩平六國是政治目標,也可以說是一輩子的精神動力。

 

剛毅、明亮、血性,這是老秦人的風骨。觀眾想看到的是具有大開大合、蓬勃生命力的君王。

神秘疏離的張魯一放在這種劇集去演這種角色未免讓觀眾忽覺怪異,就像讓樸樹去德雲社小劇場說學逗唱一樣奇怪。

 

這也不是他的業務能力有多一言難盡,是演員和角色之間最基本的順延感都沒有被打通,再怎麼呈現都看著不對勁。

 

當一個演員遇到自己沒有被發現的局限性,這是再高超的演技也無法掩飾的漏洞,更無法被彌補,除非人生遇到巨大變故改變其自身精神狀態,否則基本上不可能被改變。

 

其實單從外形來說富大龍也並不是絕對適配,他有一張娃娃臉,身高也不高,笑起來更是非常憨厚。

 

這不是非常符合春秋戰國時期秦王給後世留下的印象,不管是贏駟還是嬴政,秦王個人形象已不斷被強化為:魁梧高壯、長的得像兵馬俑

 

即便現在已經還原出秦始皇的長相跟這個有很大出入,反倒更像張魯一,但這不影響觀眾看劇時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

 

但好在富大龍的臉沒有太瘦,也不乾癟,如今更是多了幾分厚重感。通過《國家寶藏》的妝發,單看臉他已然成為了最符合觀眾想像的嬴政,佔了一步先機。

 

至於最不契合的身高,現代拍攝技術結合現場調度避免這個問題不是什麼難事。

同時,重要的是比起張魯一他少了很多鋒利突出的個人氣質,有誰能說出富大龍的普遍印象是什麼嗎?他更像水,也沒什麼稀奇的,但放在什麼容器裡就能呈現出什麼形狀。

 

通常都說演員沒有個人特色不佔優勢,但這反倒是無形中幫了富大龍很大的忙。

 

沒有詳實的史料細節告訴觀眾嬴政是怎麼樣的,富大龍也沒有極致的特點,如此演員可嘗試發揮的範圍就更廣一些,對觀眾來說對比也不會很直觀強烈。

不管是在《大秦帝國之縱橫》或是《國家寶藏》裡,富大龍的君王勝在演員強大的塑造感,通過大事件對角色A面的主要性格合理推斷,以及對角色B面情感的掌控。

 

跟歌手做唱片一樣,A面放主打歌,是給大部分聽眾聽的,但B面才是歌手內心所藏,是唱給懂自己的聽眾的,不是每個人都能發現。

 

(👆多年前富大龍在貼吧分享的對贏駟的理解)

對嬴政來說,A面是始皇帝的驕傲風發。即位時秦國實力已是列國最強,作為執政者兼完成大一統偉業的君王,他必須具有廣闊包容性、複雜性。

 

自幼作為質子寄人籬下,種種銼磨下有與年齡不相符的深沉;十三歲被立為秦王,二十二歲親政,還要與各方勢力抗衡,他又勢必城府極深、極會察言觀色、極具忍耐力。

 

B面就是對他作為人的側寫,睥睨天下的背後有高處不勝寒,是如履薄冰和權力在握交替出現的神經質。

 

權利的接力棒交到嬴政手上時已經走過好幾百年,即便秦國完成統一但內部暗流湧動,問題只會越來越多,他還要面對統治也許會被推翻的情況。

畢竟後期始皇帝內心的君權與人性已經不能和平共處,他尋求仙丹,妄圖長生不老,權力永固。

開闊又乖戾,真誠且陰鷙,《國家寶藏》中富大龍對嬴政的塑造不單是雙面,而是多面的。

 

簡單舉例,開場時富大龍斜坐塌上,憧憬著自己和兒時玩伴燕太子丹的見面場景。老訓禽師自作主張討好君主,他低頭尋找訓禽師的眼神······對不起,王的心思你別猜。

 

「孤需要你為我指點江山嗎?」身體沒動,但斜視著訓禽師,伴君如伴虎的戰戰兢兢讓人不寒而慄。

 

一代君王的沉穩之氣並不需要刻意展現。

回憶起自己的前半生,是嬴政普通人的那一面。「本以為父慈母愛,誰知父親死了」,兩個短句富大龍展現了憧憬溫暖到求而不得的落寞轉變。

 

「母親——她要情人不要我」,這句傳遞的情緒很複雜,輕微的搖頭裡有對趙姬的怨恨也有懷念,還有對殘缺人生的自嘲。

 

富大龍只是紅了眼睛但沒有落淚,可卻給觀眾搞流淚了。

再總結到朝堂,富大龍臺詞語氣和節奏力度都加快加強,「呂不韋,壓制我!親弟弟,背叛我!」

 

他藏起了普通人的柔弱,強悍君王屬性又出現了。

面對國,「大爭之世,列國伐交頻頻,強則強,弱則亡!」富大龍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秦王的虎狼之氣不容置疑。

 

更別說那不到十秒的時間裡,他又呈現的「先徵服那弱小的」、「再制服那強大的」、「不強不弱的自會盡在掌握」三種不同的君王狀態。

不知道他什麼時候嬴政會變君王,不知道什麼時候他是缺愛的普通男人,這兩者之間也沒有絕對的分界線,這是君王的深不可測。

 

 

網友紛紛惋惜:如果《大秦賦》裡演嬴政的是富大龍就好了。假設真是富大龍能力挽狂瀾嗎?

 

看現在的《大秦賦》,答案真的不一定。

 

一部劇的成功絕非依靠某一人之力就能完成,也不要把演員看得如何神通廣大,縱然他們如何天賦異稟,個體的力量在整個影視製作流水線中也只能佔到十分之一。

 

再者,歷史劇更需要史料和嚴謹的邏輯支撐,否則特別容易陷入「真實歷史和編劇發揮創造」以及對歷史觀構建的爭議。

尤其這段歷史離觀眾最近,越近的歷史展現起來則越難,可參考的史料越來越詳實。要無限靠近歷史又要創新,主創們絕對在戴著鐐銬跳舞,一不小心就會被觀眾找出破綻。

《大秦帝國》系列在觀眾心中位置無法超越,當故事進行到始皇帝時,權利的流轉是不加掩飾的,君臣界限變得模糊······世界觀的展現也越來越大。

但現在觀眾看到的《大秦賦》不具備這樣的素質,從選角、劇本角色設置、重心鋪陳這部劇都有著非常明顯的硬傷。

 

有消息稱該劇共78集,但直到47集嫪毐才下線,嬴政才與趙姬決裂,所謂宮鬥這條線才完全結束。

可稍微了解些這段歷史的人都知道,趙姬在嬴政的生命中只佔很小的篇幅,故事鋪陳未免頭重腳輕。

這意味著分配給嬴政大有作為的劇情只有一半,後半程這位君王要做的事情也有點太多了吧,對重大歷史事件的排列、取捨又怎麼展開呢?

同時,前半部分的嬴政呈現出的是懵懂被壓制的狀態,編劇們在他身上加了很多自己的意淫,有往爽劇發展的跡象。

這與始皇帝政治家、謀略家的人物內核真是相符合的嗎?

這樣的《大秦賦》偏離了它原有的靈魂,割斷了與前三部的一脈相承,格局變得小了很多,說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完成大一統王朝的說服力不夠。

 

這種情況之下,真的是哪路神仙都沒辦法救回來了吧。

 

 

富大龍的好在適合他生存的大環境的襯託下更加亮眼,但歸根結底是文化底蘊的支撐。(沒有說張魯一沒文化的意思)

張魯一接受採訪時也談到過這一點,「演員到最後更多的去看你的文化修養和文化素質,這樣才可以把一個角色變得厚重」,「大家在基本面上或者表演能力上不會相差太多」,表達的很誠懇。

富大龍平日裡酷愛書畫、古琴樂器、武術戲曲等雜項 。

通曉音律,《我是餘歡水》的主題曲是他原創的,戲裡彈古琴都是自己親自來。

還出版過四本詩集,類型包括散文詩歌集、古詩、短句、對聯集。

書法一絕,他寫的「南無阿彌陀佛」被五臺山藏經閣收藏,連電影劇本也可以自己上手。

雖然江湖少見富大龍的蹤跡,但他在江湖留下的名號非常響亮。

張魯一的文化修養也不低,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後有又拿到北大的藝術碩士。

練了11年小提琴,在話劇舞臺和電視劇中都均有過演奏。

確實有底蘊,對角色的理解度也會更深,肯定是有能力塑造出一個更好的嬴政。

另外,這兩人之間的曝光度還是有細微差別,張魯一接戲頻繁,富大龍並不高產。

也可能是被工作填滿的檔期讓魚旦對嬴政的塑造停留在他自己所說的技術層面,忽略了對人物內心世界的細究吧。

兩個優秀的演員,本應該都受到褒揚,但遺憾結果卻令人詫異。

 

一個因為精神、氣質的不適而陷入各種輿論的紛爭;另一個卻在不合適能夠被彌補上的基礎上,發揮演員主觀能動性讓自己更強。

 

面對有真實原型、有影響力、有世界觀輸出的人物,演員接戲時更應該謹慎謹慎再謹慎。先想想自己究竟適不適合角色,再看看自己的表演能力和文化素質能不能支撐角色的內裡。

今日頭條 | 一點資訊 | 企鵝媒體 

新浪看點 | 新浪微博 | 搜狐號

相關焦點

  • 為《大秦賦》口碑平反?富大龍發聲,拒絕用自己打壓張魯一
    除了評分之外,劇中的兩位主演張魯一和朱珠也因為這部劇口碑下降了不少。富大龍對嬴政的完美演繹更加讓人想到張魯一版的秦始皇,因此,網絡上也出現了一大批人開始用富大龍版秦始皇去抨擊張魯一版。》,富大龍形容這對於他而言有知遇之恩,而此次因為自己演繹的秦始皇太過完美,無意中為中傷《大秦賦》又添一刀,對於富大龍而言是將自己陷入了不義之地。
  • 《大秦賦》6.4分被罵後,富大龍對張魯一的評價,把我看哭了
    在前三部作品中,觀眾們確實找了這種感覺,富大龍等人的演技彌補了資金上的劣勢,讓人們看得津津有味。可是在《大秦賦》中,情愛方面的劇情佔據了主導地位,現在演了50多集大部分都是宮鬥戲碼,讓一直期盼著觀看秦始皇一統天下的觀眾都憋急了。
  • 放過《大秦賦》!富大龍發文致大秦觀眾朋友書,力挺張魯一
    我是富大龍。很多喜愛我的朋友誇我同時,罵《大秦賦》及演員張魯一老師,我很難堪!和我當年遇到情況的一樣,張魯一老師倍受抨擊質疑。但誇我,罵《大秦賦》和張魯一先生……我難過極了。真的,我沒有得便宜賣乖!一整部孫先生大秦小說,四部大秦、一個跨十年巨製工程,以及積累的全部書迷劇迷,全壓在他一人肩上……這簡直就是當年秦國和嬴政的命運啊。可他就是一位賣力演戲的演員啊。
  • 「前秦王」富大龍髮長文為《大秦賦》和張魯一求情,「一踩一捧」讓他負擔這麼大?
    富大龍強調,自己與大秦系列情誼深厚,不想被利用來攻擊「戰友」,也不想再被扣上「最窮影帝」的帽子,自己「只是個演戲的」,並盛讚張魯一演得很用心,希望觀眾口下留情。這番發言,源於近日熱播的電視劇《大秦賦》與富大龍參與錄製的綜藝《國家寶藏》同時播出,張魯一和富大龍的演技對比再成話題,不少觀眾「踩一捧一」,喊話富大龍「趕緊回來演秦王」,讓他倍感壓力。
  • 富大龍長微博為張魯一洗淨難堪,可張魯一終究沒有富大龍的擔當
    富大龍和張魯一,都算是娛樂圈的老戲骨了,但是最近發生的事情,讓我看到了兩位老戲骨的不同,我敢說,哪怕是同樣的演技,張魯一也沒有富大龍這般擔當和氣魄,富大龍讓大家不要拉踩,可實際上富大龍的發文就已經徹底將張魯一比了下去。
  • 《大秦賦》張魯一演嬴政,富大龍上熱搜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宋說正在播出的劇集《大秦賦》評分又降了。從前六集開播後的8.9分,一路下滑到現在的6.5分,播出50多集的《大秦賦》已槽點滿滿,張魯一飾演的嬴政、拖沓的劇情、莫名其妙的臺詞,目前劇情過半演了50多集,「秦王掃六合」的恢弘劇情還未出現,過於濃重的感情色彩使秦王統一天下像是副本任務,《大秦賦》囿於宮鬥,讓人分不清到底「賦」的誰。
  • 看看富大龍飾演的嬴政,《大秦賦》真該過來挨打
    每日一問:今天《大秦賦》的評分降了嗎?降了。《大秦賦》的槽點很多,比如又長又拖的劇情(可把嫪毐熬走了)、莫名其妙的臺詞,但要說最有爭議的,還是張魯一《紫日》摘得了2001年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和第七屆中國電影華表獎評委會特別獎,還提名了第五屆上海電影節最佳影片,不過,富大龍沒紅,一沉寂又是幾年。
  • 《大秦賦》劇情冗長引爭議,富大龍髮長文聲援,觀眾:大可不必
    近日,許久沒有露面的富大龍終於有了動靜,參加了央視的《國家寶藏》後,發了一篇長文。不過,這次可不是他犯了什麼錯,也不是因為他自己演技不好而向觀眾道歉。而是為自己搶了熱播劇《大秦賦》的風頭而道歉,順道還誇了下張魯一扮演的嬴政。
  • 富大龍發文求網友放過張魯一和《大秦賦》,自已不是最窮影帝
    12月19日上午,富大龍發布了目前自己僅有的一條微博,微博的內容大體意思就是自己在《國家寶藏》第三季中嬴政的形象無需被抬高,《大秦賦》中張魯一飾演的嬴政也無需被抨擊,他深知飾演張魯一扮演這個人物的壓力,同時希望自媒體不要發酵自己是「最窮影帝」的頭銜,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 富大龍發文3000字,回應《大秦賦》引發的爭議,肯定張魯一的演技
    好事的網友就將富大龍所飾演的秦王的這個角色,和最近熱播影視作品中張魯一飾演的秦王的角色進行比較。一經比較,網友們就開始誇讚富大龍,同時還貶低張魯一。其實這種行為讓雙方都特別的難堪。    畢竟自己當初塑造秦王角色的時候,也不被觀眾們認可,也是被瘋狂的嘲諷,現如今,張魯一陷入這種境地,富大龍特別能夠體會到張魯一現如今的感受。
  • 《大秦賦》臨近大結局,張魯一版嬴政終於開始橫掃六國
    78集的《大秦賦》,張魯一、段奕宏、辛柏青等主演的長篇巨製,曾經作為歷史正劇的最後榮光被寄予無限期待,最後卻在一片質疑聲中臨近大結局。不得不說,《大秦賦》之所以會引起廣泛爭議,正是因為劇情一開始的幾場大型攻城戰,讓觀眾對後面劇情有了特別的期待。現在再回想一下《大秦賦》剛開始幾集,場面夠壯觀,攻城夠熱血,服化道夠精美。
  • 富大龍退博後首更新,寫千字長文為張魯一辯解,求觀眾放過大秦賦
    隨著電視劇《大秦賦》的播出,張魯一飾演的嬴政因演技受到嘲諷和批評,甚至劇情也備受爭議。此外,富大龍在一個綜藝節目中碰巧扮演秦始皇,所以他們自然被放在一起比較。最終結果是富大龍比張魯一表現更好。事實上,像這樣的稿子,當事人一般不會出來回應,因為說錯了會挨罵,但富大龍本人毅然站了起來,寫了一篇長篇文章為張魯一,辯護,懇求觀眾放過《大秦賦》。
  • 張魯一和富大龍一比較,差距太明顯了
    在央視播出的歷史正劇《大秦賦》口碑兩極分化,從最初播出時的8.9分已經跌至7.7分,大秦帝國系列的光環還是沒能繼續。帝王將相當是有霸氣有雄風,可在張魯一飾演的親王嬴政身上,這樣的帝王之氣消失不見,反倒是有些軟弱。張魯一本人在電影《妖貓傳》當中扮演了愛美人不愛江山的唐明皇,在表現力方面就有一些比較貼切,但是同樣的表現手法放置在霸氣秦始皇的身上顯然是不能成立。
  • 周末日報|網友質疑金晨整過鼻子;丁真第一次看電影;富大龍發文反對用他拉踩張魯一
    2、網友用富大龍拉踩張魯一   富大龍發文回應日前,因《大秦賦》的播出,張魯一頻頻收到觀眾的差評,而這部曾備受期待的電視劇豆瓣評分也逐漸走低,足見大家的失望之情。富大龍的《國家寶藏》播出正好又撞上了《大秦賦》播出,所以,拿富大龍和張魯一對比的人就更多了。今天,幾乎不發微博的富大龍看不下去了,給大秦的觀眾寫了一篇長文,不得不說,富大龍老師人品文風都是優等啊!
  • 富大龍力挺張魯一版嬴政
    今日,在《大秦帝國之縱橫》中飾演秦惠文王嬴駟的富大龍,在微博髮長文,為張魯一先生鳴不平。文章邏輯清晰,遣詞造句功力之深,無不表現富大龍老師之飛揚文採。分享一段內容與各位。富大龍老師力挺張魯一富大龍老師在文中也是回憶自己當年的遭遇:《縱橫》不同於《裂變》,《裂變》的主題是奮發圖強,是置之死地而後生。
  • 我就是演員:富大龍
    曾經和一位編劇朋友聊天,在他眼中:中國男明星有很多,但是被觀眾廣泛認可、帶星味又不失演員本色的男演員無外乎李雪健、李保田、梁朝偉、富大龍等十數人。相信他的這一觀點,在中國有著廣泛的認知基礎和共識。其一是11月11日,有網友在社交平臺上發出的一則視頻。在逆光拍攝的視頻裡,富大龍進出一家十分接地氣的肉夾饃小店,模糊的畫面中可以清晰看見他穿著極為樸素,一點也不像拿過雙料影帝的男明星。
  • 富大龍不敵張魯一?富大龍卻靠一人走出困境!
    此次富大龍的贏政扮相頗具兵馬俑中寬顴、細眼的秦人形象,一時間網上喝彩聲一片,大呼兵馬俑又活了過來。而在熱播劇《大秦賦》中飾演嬴政的張魯一,卻因扮相過老,扮象不夠威猛霸氣與某些觀眾心目中的贏政形象不一致而飽受質疑和攻擊。
  • 「在逃兵馬俑」富大龍:不紅也有不紅的好
    覺得這部劇的命運就像富大龍一樣,看過的都說好,但就是不大火,但越是不火,大家越覺得他好,越替他可惜。很多人現在把富大龍的表演和張魯一在《大秦賦》中的表演作比較,其實無需如此,各有各的好,讓富大龍去演張魯一的《紅色》,他也演不好,不是內味兒。
  • 歷史形象決定角色偏好,富大龍贏在演技,張魯一輸在形象
    富大龍扮相與兵馬俑對比有了這樣的形象定位,對比富大龍,張魯一長相上很吃虧。因為富大龍長相更霸氣,表情更豐富,笑起來透著奸猾,又不失威儀;怒起來有股狠勁,又收放自如,尤其是貼上鬍子之後的氣場更加強大!喜怒哀樂都能帶動觀眾的情緒,是拉著你走的那種!而張魯一臉型太瘦,不夠飽滿,更擅長詮釋相對內斂的人物形象,比如《紅色》中的徐天。
  • 張魯一戲骨人設崩塌,被曝演《大秦賦》時軋了三部戲,自己臺詞記不住
    《大秦賦》還在熱播,劇情以及主演的各方面討論也還在繼續。12月15日,有網友為張魯一所飾演的秦始皇開帖,原來是兩日前張魯一參加了一個採訪類的節目,採訪內容極其精彩,評論區信息量更大。張魯一好像對「年輕時候」這四個字比較敏感,馬上打斷說「現在差距很大嗎」。眾所周知,前段時間因為《大秦賦》中40歲張魯一飾演12歲小嬴政的事情,張魯一沒少被吐槽。知道戳中張魯一「痛處」,主持人馬上解釋說沒有。對此,有不少網友表示張魯一就是記不住臺詞,所以把劇中的臺詞都改成白話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