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已退休的張忠謀與夫人張淑芬出席妻子生平首場個人畫展「愛.無盡」,張忠謀說,10多年來,看著太太那麼努力,有一些畫還是第一次看到。他專注凝望妻子及其作品感性地說:「我個人的成就,除了臺積電就是張淑芬!」
屢創新高的臺積電市值,讓退休的張忠謀身家財富激增;然臺積電總裁魏哲家「心裡不禁沾沾自喜」之餘,也稍微忐忑不安,並警醒道:成功企業垮臺僅需五步。
成功企業垮臺,僅需這五步
張忠謀夫人張淑芬出席個人畫展
「不要放棄你的嗜好,你要繼續畫下去。」張忠謀一直鼓勵妻子,還幫她買畫室。也許不少外人覺得,繪畫對張忠謀夫人張淑芬來說,只是「貴夫人式玩玩」而已,然張淑芬卻說:「我努力14年,我是一個認真創作的人。」
2006年,張淑芬開始學畫,最初從水果、盆景入手,後來她走訪各大博物館及參觀美術館,到處學習。
2018年6月5日,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正式交棒退休,他曾表示,選擇裸退,是回歸自我與家庭。與很多企業家崇尚「996」不同,張忠謀認為:「我不相信只有工作的人生,會是快樂的人生!」
張忠謀覺得:人生除了工作外,還有生活、家庭、配偶、小孩、朋友及興趣,如果沒有生活,人生就沒有太大樂趣。退休前在臺積電,他每周工作不超過50小時,其餘的時間全屬於生活。每當分針跳過「12」,時針停留在「6」,張忠謀都會緩緩起身,牽著夫人張淑芬的手,「我現在要回家了!」
除了準時下班,張忠謀周末不上班,也不應酬,在他看來,休息,比任何事都重要。
張忠謀(左1)和夫人張淑芬
11月16日,臺積電開盤跳高,股價繼續攀升,並於盤中創出484.5元歷史新高。如果依張忠謀退休後手中1.25億持股計算,他手中股票的市值較二年前退休時多出了新臺幣近320億元。
2018年6月5日臺積電股東常會後,張忠謀正式退休,並交棒於現任董事長劉德音、總裁魏哲家。退休當天,臺積電股價收盤229元。
上月底,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談了臺積電成功的五大要素:(1)創造一個新的商業模式;(2)必須運用包括工程師等在內的優勢;(3)做大的因素是以世界為市場;(4)具備網絡效應(NETWORK EFFECT),只要使用臺積電晶片越多,臺積電就越有價值;(5)具備職業經理人的治理系統。
「雙首長制」是張忠謀交棒後的治理模式,劉德音、魏哲家也被稱為臺灣企業管治「最佳組合」。張忠謀退休後,臺積電董事會推舉劉德音為董事長,作為企業的最高決策代表;魏哲家為總裁兼副董事長,須向董事長及董事會報告。
「雙首長」機制,是「沒有張忠謀的臺積電」的核心治理機制,也稱臺積電「雙核制」。「後張忠謀時代」,臺積電推行的是雙首長平行領導制度。過去,劉、魏二人,被稱為張忠謀身邊的「哼哈二將」,二人在臺積電迄今已共事了19個年頭,像「雙胞胎」一樣,一搭一唱,合作無間。
在用人方面,張忠謀主張「留人先留心」,功成身退的張忠謀曾給繼任者拋出「留才三大點」:一是優厚的報酬;二是讓員工喜歡他的工作;三是讓員工覺得在公司有前途。
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右)、總裁魏哲家(左)
今年臺積電股價屢創新高,也從某種角度預示市場認可臺積電在行業的地位及優勢。總裁魏哲家也說,達到了張忠謀當初對他的工作要求,「心裡不禁沾沾自喜」。不過,他說最近看了一本書後,感到戒慎恐懼。
一位退休同仁送給魏哲家一本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Jim Collins寫的書,書名《How the Mighty Fall》,說的是一個成功的公司是怎麼走向失敗的。魏哲家說,他看到了裡面寫的,頓感稍微忐忑不安。
根據書中所述:讓企業垮臺有這五步:(1)成功企業失敗的第一步是CEO「忘了我是誰」;(2)第二步是企業業績持續飄紅,因此瘋狂擴張。魏哲家還開玩笑地說:「也沒有看到臺積電最近在買土地?」
(3)第三步是沒有注意風險管理;(4)第四步是開始找麥肯錫,也就是找管理顧問公司;(5)第五步就是坐著等死。
臺積電副董事長、總裁魏哲家
魏哲家深有感觸地說,當CEO(執行長)得到他沒有資格得到的榮耀,比如什麼「榮譽博士」、「院士」之類的,這就到「忘了我是誰」的地步,想一想,心裡毛毛的。
2017年,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公開了退休計劃,隔年,魏哲家正式接任總裁。他進入臺積電已23年,曾掌管8寸廠、主流技術事業群、業務發展部門的總裁,功勳至此,卻時刻有憂患意識,令人欽佩!
在科技圈,臺積電的準時交貨是出了名的。魏哲家說,這在科技業是難以想像的重要,「有時因為你慢了一周,你就會整整慢一年。」
站在客戶的立場,永遠準時交貨,永遠比競爭對手快,甚至還要提早,這也是臺積電的成功之道。魏哲家說:試想下,慢了一年的手機還有競爭力嗎?
也許,您會不以為然,被島內媒體追捧為「護『國』神山」的臺積電會垮臺?不管怎麼說,做企業要有一種好的心態:把自己放得越低,才能跳得越高!
「半導體教父」張忠謀有多少浙商基因?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
臺積電是全球晶片代工龍頭,創辦人張忠謀精準的商業眼光,也為臺積電帶來龐大的獲利。事實上,張忠謀是人不是神,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10多年前太陽能光伏產業蓬勃發展時,2009年任董事長的張忠謀也拍板,砸62億取得茂迪20%股權,六年後,只好認虧出場。
「誤判」是成功企業家免不了要過的一道道坎,「經營之神」王永慶也不例外。臺積電早期的戰略投資者就有臺塑,王永慶之子王文洋曾任臺積電第一屆董事,是他們這一屆董事會聘請張忠謀當董事長的。2008年王永慶過世時,張忠謀曾感嘆道「王永慶是時代巨人」,沒有王永慶就沒有現在的臺積電。即便如此,王永慶卻覺得「臺積電沒前途」,臺塑集團賣掉了全部持股。
張忠謀的英文名叫Morris,在美國求學後,在德州儀器待了25年,後來當了德儀副總裁,之後回臺創辦臺積電。他後來也透露,自己個人一輩子只投資兩檔股票:一檔是臺積電,另一檔是美國德州儀器。順帶提及,張忠謀當年到臺灣的首份工作是任工研院院長。
作為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後來說,他從美國帶回來的不是什麼技術,「我老早不搞技術了,我帶回來最重要的是世界觀,我創辦臺積電主要的資產——智慧資產,是世界觀,而不是專業知識,是世界觀的知識。」
張忠謀說他在美國求學、工作,學會了modesty(謙虛)、世界觀,世界這麼大,人才那麼多,可以遇到很多比自己能幹的人。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
張忠謀,生於1931年,一頭銀白絲髮,一雙炯炯的目光,給人氣定神閒之感受。2007年他在上海獲頒全球華人企業領袖終身成就獎時,曾感性地說,他一生受父母的影響很大,他們如果知道兒子能在上海獲獎,一定感到很欣慰。
張忠謀的父母張蔚觀、徐君偉都是寧波人,一生的夢想就是能在上海安身立命。毫無疑義,「半導體教父」張忠謀的成功,也有深厚的浙商基因。
張忠謀的父親張蔚觀,曾是民國時期的寧波縣政府財政局長,張忠謀在寧波出生,他10歲時發生了「珍珠港事件」,也因為日軍侵華,為逃避戰亂,他一家人從香港、上海、西安,再一路西進到「陪都」重慶,顛沛流離、居無定所。
張忠謀曾說他的健康,依賴的是長久以來建立的良好生活習慣,但他也坦承他的的「基因」很好。父親張蔚觀活到了86歲,他的母親徐君偉活到了102歲。
張忠謀母親徐君偉
小時候,無論因戰亂怎樣的顛沛流離,只要家一安頓下來,父母都把張忠謀的教育看做是一件大事。
因為逃難,張忠謀荒廢了學業,當年在重慶時,母親徐君偉當即決定,讓兒子到當時最好學校南開中學念暑期班。張忠謀年少時,夢想當作家,曾加入校刊活動。但他父親張蔚觀極力反對,「寫作不易謀生,當作家可能會餓肚子。」父親告訴張忠謀,興趣和謀生技能是兩碼事。1949年張忠謀赴美留學選科時,他極力要兒子讀理工。
後來,是張忠謀在美國當教授的三叔給出了「折中方案」,建議侄兒念理工和人文科系都很傑出的美國哈佛大學。其實,僅是給張忠謀一個思考的緩衝時間,在哈佛讀一年後,他轉學麻省理工學院。急於畢業,加上麻省理工課業繁重,連考兩年博士的張忠謀,均以挫敗告終,只好擇業,到德州儀器當一名工程師。
張忠謀身上有浙商基因,比如待人處事有謹慎的特質等,不過,這也不是他的全部,他是受「西化」影響很大的人。有一次,張忠謀約曾一起在工研院工作過的老同事王龍化在飯店吃早餐。
王龍化後來說,令他萬萬想不到的是,本以為是自己「老上司」張忠謀會請客,可等到用餐完結帳,卻是各付各的。他的美式作風,讓王龍化大吃一驚。
本文內容為一波說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和摘錄發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