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屢創新高,臺積電接棒人卻憂成功企業垮臺僅需五步

2020-12-24 一波說

不久前,已退休的張忠謀與夫人張淑芬出席妻子生平首場個人畫展「愛.無盡」,張忠謀說,10多年來,看著太太那麼努力,有一些畫還是第一次看到。他專注凝望妻子及其作品感性地說:「我個人的成就,除了臺積電就是張淑芬!

屢創新高的臺積電市值,讓退休的張忠謀身家財富激增;然臺積電總裁魏哲家「心裡不禁沾沾自喜」之餘,也稍微忐忑不安,並警醒道:成功企業垮臺僅需五步。

成功企業垮臺,僅需這五步

張忠謀夫人張淑芬出席個人畫展

「不要放棄你的嗜好,你要繼續畫下去。」張忠謀一直鼓勵妻子,還幫她買畫室。也許不少外人覺得,繪畫對張忠謀夫人張淑芬來說,只是「貴夫人式玩玩」而已,然張淑芬卻說:「我努力14年,我是一個認真創作的人。」

2006年,張淑芬開始學畫,最初從水果、盆景入手,後來她走訪各大博物館及參觀美術館,到處學習。

2018年6月5日,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正式交棒退休,他曾表示,選擇裸退,是回歸自我與家庭。與很多企業家崇尚「996」不同,張忠謀認為:「我不相信只有工作的人生,會是快樂的人生!

張忠謀覺得:人生除了工作外,還有生活、家庭、配偶、小孩、朋友及興趣,如果沒有生活,人生就沒有太大樂趣。退休前在臺積電,他每周工作不超過50小時,其餘的時間全屬於生活。每當分針跳過「12」,時針停留在「6」,張忠謀都會緩緩起身,牽著夫人張淑芬的手,「我現在要回家了!」

除了準時下班,張忠謀周末不上班,也不應酬,在他看來,休息,比任何事都重要。

張忠謀(左1)和夫人張淑芬

11月16日,臺積電開盤跳高,股價繼續攀升,並於盤中創出484.5元歷史新高。如果依張忠謀退休後手中1.25億持股計算,他手中股票的市值較二年前退休時多出了新臺幣近320億元。

2018年6月5日臺積電股東常會後,張忠謀正式退休,並交棒於現任董事長劉德音、總裁魏哲家。退休當天,臺積電股價收盤229元。

上月底,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談了臺積電成功的五大要素:(1)創造一個新的商業模式;(2)必須運用包括工程師等在內的優勢;(3)做大的因素是以世界為市場;(4)具備網絡效應(NETWORK EFFECT),只要使用臺積電晶片越多,臺積電就越有價值;(5)具備職業經理人的治理系統。

「雙首長制」是張忠謀交棒後的治理模式,劉德音、魏哲家也被稱為臺灣企業管治「最佳組合」。張忠謀退休後,臺積電董事會推舉劉德音為董事長,作為企業的最高決策代表;魏哲家為總裁兼副董事長,須向董事長及董事會報告。

「雙首長」機制,是「沒有張忠謀的臺積電」的核心治理機制,也稱臺積電「雙核制」。「後張忠謀時代」,臺積電推行的是雙首長平行領導制度。過去,劉、魏二人,被稱為張忠謀身邊的「哼哈二將」,二人在臺積電迄今已共事了19個年頭,像「雙胞胎」一樣,一搭一唱,合作無間。

在用人方面,張忠謀主張「留人先留心」,功成身退的張忠謀曾給繼任者拋出「留才三大點」:一是優厚的報酬;二是讓員工喜歡他的工作;三是讓員工覺得在公司有前途。

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右)、總裁魏哲家(左)

今年臺積電股價屢創新高,也從某種角度預示市場認可臺積電在行業的地位及優勢。總裁魏哲家也說,達到了張忠謀當初對他的工作要求,「心裡不禁沾沾自喜」。不過,他說最近看了一本書後,感到戒慎恐懼。

一位退休同仁送給魏哲家一本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Jim Collins寫的書,書名《How the Mighty Fall》,說的是一個成功的公司是怎麼走向失敗的。魏哲家說,他看到了裡面寫的,頓感稍微忐忑不安。

根據書中所述:讓企業垮臺有這五步:(1)成功企業失敗的第一步是CEO「忘了我是誰」;(2)第二步是企業業績持續飄紅,因此瘋狂擴張。魏哲家還開玩笑地說:「也沒有看到臺積電最近在買土地?」

(3)第三步是沒有注意風險管理;(4)第四步是開始找麥肯錫,也就是找管理顧問公司;(5)第五步就是坐著等死。

臺積電副董事長、總裁魏哲家

魏哲家深有感觸地說,當CEO(執行長)得到他沒有資格得到的榮耀,比如什麼「榮譽博士」、「院士」之類的,這就到「忘了我是誰」的地步,想一想,心裡毛毛的。

2017年,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公開了退休計劃,隔年,魏哲家正式接任總裁。他進入臺積電已23年,曾掌管8寸廠、主流技術事業群、業務發展部門的總裁,功勳至此,卻時刻有憂患意識,令人欽佩!

在科技圈,臺積電的準時交貨是出了名的。魏哲家說,這在科技業是難以想像的重要,「有時因為你慢了一周,你就會整整慢一年。

站在客戶的立場,永遠準時交貨,永遠比競爭對手快,甚至還要提早,這也是臺積電的成功之道。魏哲家說:試想下,慢了一年的手機還有競爭力嗎?

也許,您會不以為然,被島內媒體追捧為「護『國』神山」的臺積電會垮臺?不管怎麼說,做企業要有一種好的心態:把自己放得越低,才能跳得越高!

「半導體教父」張忠謀有多少浙商基因?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

臺積電是全球晶片代工龍頭,創辦人張忠謀精準的商業眼光,也為臺積電帶來龐大的獲利。事實上,張忠謀是人不是神,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10多年前太陽能光伏產業蓬勃發展時,2009年任董事長的張忠謀也拍板,砸62億取得茂迪20%股權,六年後,只好認虧出場。

「誤判」是成功企業家免不了要過的一道道坎,「經營之神」王永慶也不例外。臺積電早期的戰略投資者就有臺塑,王永慶之子王文洋曾任臺積電第一屆董事,是他們這一屆董事會聘請張忠謀當董事長的。2008年王永慶過世時,張忠謀曾感嘆道「王永慶是時代巨人」,沒有王永慶就沒有現在的臺積電。即便如此,王永慶卻覺得「臺積電沒前途」,臺塑集團賣掉了全部持股。

張忠謀的英文名叫Morris,在美國求學後,在德州儀器待了25年,後來當了德儀副總裁,之後回臺創辦臺積電。他後來也透露,自己個人一輩子只投資兩檔股票:一檔是臺積電,另一檔是美國德州儀器。順帶提及,張忠謀當年到臺灣的首份工作是任工研院院長。

作為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後來說,他從美國帶回來的不是什麼技術,「我老早不搞技術了,我帶回來最重要的是世界觀,我創辦臺積電主要的資產——智慧資產,是世界觀,而不是專業知識,是世界觀的知識。

張忠謀說他在美國求學、工作,學會了modesty(謙虛)、世界觀,世界這麼大,人才那麼多,可以遇到很多比自己能幹的人。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

張忠謀,生於1931年,一頭銀白絲髮,一雙炯炯的目光,給人氣定神閒之感受。2007年他在上海獲頒全球華人企業領袖終身成就獎時,曾感性地說,他一生受父母的影響很大,他們如果知道兒子能在上海獲獎,一定感到很欣慰。

張忠謀的父母張蔚觀、徐君偉都是寧波人,一生的夢想就是能在上海安身立命。毫無疑義,「半導體教父」張忠謀的成功,也有深厚的浙商基因。

張忠謀的父親張蔚觀,曾是民國時期的寧波縣政府財政局長,張忠謀在寧波出生,他10歲時發生了「珍珠港事件」,也因為日軍侵華,為逃避戰亂,他一家人從香港、上海、西安,再一路西進到「陪都」重慶,顛沛流離、居無定所。

張忠謀曾說他的健康,依賴的是長久以來建立的良好生活習慣,但他也坦承他的的「基因」很好。父親張蔚觀活到了86歲,他的母親徐君偉活到了102歲。

張忠謀母親徐君偉

小時候,無論因戰亂怎樣的顛沛流離,只要家一安頓下來,父母都把張忠謀的教育看做是一件大事。

因為逃難,張忠謀荒廢了學業,當年在重慶時,母親徐君偉當即決定,讓兒子到當時最好學校南開中學念暑期班。張忠謀年少時,夢想當作家,曾加入校刊活動。但他父親張蔚觀極力反對,「寫作不易謀生,當作家可能會餓肚子。」父親告訴張忠謀,興趣和謀生技能是兩碼事。1949年張忠謀赴美留學選科時,他極力要兒子讀理工。

後來,是張忠謀在美國當教授的三叔給出了「折中方案」,建議侄兒念理工和人文科系都很傑出的美國哈佛大學。其實,僅是給張忠謀一個思考的緩衝時間,在哈佛讀一年後,他轉學麻省理工學院。急於畢業,加上麻省理工課業繁重,連考兩年博士的張忠謀,均以挫敗告終,只好擇業,到德州儀器當一名工程師。

張忠謀身上有浙商基因,比如待人處事有謹慎的特質等,不過,這也不是他的全部,他是受「西化」影響很大的人。有一次,張忠謀約曾一起在工研院工作過的老同事王龍化在飯店吃早餐。

王龍化後來說,令他萬萬想不到的是,本以為是自己「老上司」張忠謀會請客,可等到用餐完結帳,卻是各付各的。他的美式作風,讓王龍化大吃一驚。

本文內容為一波說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和摘錄發送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醫療巨頭市值屢創新高 盈利模式成難題?
    (原標題:網際網路醫療巨頭市值屢創新高 盈利模式成難題?在政策的力挺之下,網際網路醫療相關上市公司市值屢創新高。4月17日,港股上市公司阿里健康市值已經突破2100億港元,而平安系旗下在線健康諮詢服務平臺平安好醫生的總市值已突破1000億港元。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夏風光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由於疫情的原因,國內對網際網路醫療的扶持力度也在加大,資本市場關注度也在快速提升。
  • ...臺積電市值正式超越伯克夏 臺灣經濟研究院:超越三星領先英特爾...
    享有護臺灣股市神山美譽的臺積電即將在今天晚些時候召開法人說明會,將會是展開2021年至關重要的環節。臺積電去年至今年年初持續連漲,市值已經超越股神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夏公司(Berkshire Hathaway),成為全球市值第10大企業。
  • 臺積電市值多少億_臺積電為什麼聽美國的
    打開APP 臺積電市值多少億_臺積電為什麼聽美國的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12-15 15:48:16   臺積電市值多少億   臺積電作為中國臺灣最厲害的晶片企業,佔有國際一半的市場份額,在國際晶片市場中有非常高的地位,因此就連美國的一些晶片企業都要忌憚它三分。
  • 市值逾5兆創歷史新高 臺積電稱霸全球半導體
    華夏經緯網3月22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股昨日收9972點,距離萬點關僅一步之遙,臺積電堪稱最大功臣。昨日一口氣大漲3.5元(新臺幣,下同)收195元,貢獻加權指數約30點,市值衝上5兆元,創下歷史新高。法人指出,臺積電不論就業、投資、獲利都是國際級表現,為臺股最佳「明牌」。
  • 全臺八大企業利潤不及臺積電一家,臺積電能撐起臺灣經濟的未來?
    如果說三星電子撐起了整個韓國,那麼在臺灣省也有一家企業發揮著同樣的影響,這家企業就是臺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簡稱臺積電。就企業規模而言,臺積電或許無法與三星電子相提並論,即使在臺灣,臺積電也不是最大。按照銷售額,臺灣最大的企業是鴻海集團,在內地也叫富士康。
  • 臺積電市值創高,經營團隊 15 人身價上億
    晶圓代工廠臺積電今天股價表現強勁,收在新臺幣 383 元,市值攀高至 9.93 兆元,同創歷史新高,經營團隊身價隨著水漲船高,有多達 15 人持股價值超過 1 億元新臺幣。臺積電 5納米製程領先量產,今年可望貢獻 8% 業績,製程技術具絕對領先優勢,將有助臺積電成功掌握 5G 與高效能運算市場強勁成長商機,全年營收將成長超過 2 成,超越業界水平。
  • 市值是英特爾2倍,臺積電靠的是什麼
    得益於優異的市場表現,臺積電的市值一度突破4000億美元,是英特爾的2倍,首度進入全球市值前十大上市公司。那麼,臺積電為何能夠稱霸全球晶片製造市場呢?臺積電能佔據晶片代工半壁江山,成為全球第一大半導體公司,與長年的技術積累固然分不開關係,但除此之外,想必多種因素使然,就如同多數成功的企業一樣,有內與外諸多因素的配合,或是創始人的成功領導
  • 臺積電如何持續領先?
    另一個最不可思議的是臺積電市值打敗英特爾,在二○○○年Wintel的時代,英特爾與微軟一度登上全球企業市值王座,從二○○○年以來,英特爾一直就是半導體產業的龍頭老大,全球半導體產業誰與爭鋒?臺積電在臺股股價最高漲到二二三元,市值達五・七八兆臺幣,在美國ADR漲到三八・四三美元,這是臺灣第一家市值突破一○○○億美元,且即將突破二○○○億美元的「超大型企業」。
  • 百億市值龍頭再創新高!集成電路板塊捲土重來 科技股將重現輝煌?
    原標題:百億市值龍頭再創新高!集成電路板塊捲土重來 科技股將重現輝煌? 摘要 【百億市值龍頭再創新高!集成電路板塊捲土重來 科技股將重現輝煌?】
  • 剛剛,臺積電打破多項紀錄!
    按平臺劃分,智慧型手機晶片仍是臺積電營收的主要來源,在營收中所佔的比例高達47%,高性能計算機晶片貢獻臺積電二季度33%的營收,物聯網晶片在營收中所佔的比例為8%,汽車晶片為4%,數字消費電子產品晶片為5%,其他為3%。當提及華為對臺積電業務影響時,臺積電發言人表示:「臺積電將完全遵守所有規定,不接受任何相關新訂單。
  • 臺積電宣布3nm重磅決定,臺灣終於鬆了一口氣
    ,臺積電供應鏈憂心,一旦此投資案真選定美國,臺積電後續投資將會往大陸移動,也讓臺灣好不容易建立的半導體產業鏈動搖,影響重大。從2009年起智慧型手機的爆發性增長以來,搭上這波便車的臺積電發展迅猛,營收屢創新高,稅後利潤也呈整體上升態勢。從去年以來甚至一度超過Intel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半導體公司。這種絕對領先帶來的經濟影響也是明顯的。
  • 臺積電在南科建3nm廠,美稱臺積電為最重要企業,臺媒:要小心
    臺積電在南科建3nm廠,美稱臺積電為最重要企業,臺媒:要小心 臺積電是晶片代工企業,在一般人的認知裡,代工企業的科技含量並不太高,利潤也一般吧,像家電代工企業包括手機代工企業有名的如富士康。
  • 裸退的臺積電張忠謀
    如今,臺積電已經是全球十大市值的高科技公司,去年的市值首次超越了半導體的龍頭英特網,成為世界第一,在全球晶圓代工領域的市場佔有率也超過 55% 。不過,人工智慧時代,很多人看不起商業模式創新,認為技術創新才是核心競爭力和長遠發展之計。張忠謀卻認為,最值錢的依舊是商業模式的創新。
  • 9月A股牛熊榜:新餘國科股價屢創新高 昔日「影音霸主」表現墊底
    原標題:9月A股牛熊榜:新餘國科股價屢創新高,昔日「影音霸主」表現墊底 摘要 【9月A股牛熊榜:新餘國科股價屢創新高 昔日「影音霸主」表現墊底】在經歷了7月暴漲
  • 為何臺積電如此強悍?張忠謀是如何做大臺積電的?
    當美國商務部對華為進行窮追猛打時,很多人都羨慕,為啥咱們臺灣省能培養出臺積電這種世界頂尖的晶片代工企業?咱們大陸也不差錢啊,怎麼就培養不出臺積電這種級別的晶片代工企業呢?如果臺積電「落戶」咱們大陸,也不用擔心被「卡脖子」了?!
  • 臺積電是哪個國家的?老闆是誰?臺積電為啥得聽美國的?
    臺積電是哪個國家的臺積電,全稱: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7年,是全球第一家專業積體電路製造服務企業,總部與主要工廠位於中國臺灣省新竹市科學園區,創始人是張忠謀,主要的經營範圍是集成電路製造,屬於半導體產業。
  • 臺積電市值4670億...
    臺積電市值4670億美元攀峰 美國制裁助聯電成前7大企業 文/editor2020-12-08 08:38:47來源:FX168臺積電在昨天(12月7日)上漲2.18%,市值達到4670億美元攀登巔峰。而隨著美國祭出黑名單制裁中芯國際,使得臺灣聯電接單受惠並成為臺股前7大企業。臺灣財政部門統計處處長蔡美娜表示,臺灣今年前11月出口值共3122.9億美元,距離2018年歷史高點只差217億美元缺口。
  • 失去了華為,臺積電會怎樣?
    早在2017年,風雲君就曾寫過《半導體行業風雲 | 1900億美元市值臺積電:一個巨頭的誕生(上)》和《半導體行業風雲 | 1900億美元市值臺積電:巨頭的護城河(中)》。(下載市值風雲APP,搜索相關文章)2018年,市值風雲的老朋友、臺灣半導體投資資深人士張家維還應邀在市值風雲平臺上寫過一篇《給大學同學的一封信:論臺積電的長期投資價值》。
  • 臺積電張忠謀宣布2018年6月退休!
    然而,由於摩爾定律的關係,半導體晶片的設計和製作越來越複雜、花費越來越高,單獨一家半導體公司往往無法負擔從上遊到下遊的高額研發與製作費用,因此到了1980年代末期,半導體產業逐漸走向專業分工的模式──有些公司專門設計、再交由其他公司做晶圓代工和封裝測試。 其中的重要裡程碑莫過於1987年臺積電 (TSMC) 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