饅頭作為一款傳統的美食,是大家早上必備的早餐食品,可很多人看到饅頭就很好奇,饅頭是怎麼樣做出來的,小小的一團面,竟然可以變得這麼大,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做饅頭的心得吧。
對於剛開始學做饅頭的人來說,常常會把饅頭醒發好了,放進蒸籠開始上鍋蒸,到了饅頭出鍋的時候,開鍋一看,有的饅頭回縮了,中間成了死面坨,還是真有這麼回事。
以為是在饅頭出鍋的瞬間發生的,其實在放進鍋裡開蒸的時候,已經有了疏忽和遺漏,隱患早已存在。主要是這兩方面的原因:
蒸饅頭的火過大,一般來說,除蒸包子要用冷水外,蒸饅頭、花卷,最好用大溫水。中火趕氣,上氣才會比較「均勻」。當籠蓋氣孔有氣體冒出時,改用中火。停火前5分鐘,改用小火,是蒸籠內氣壓不斷的變化。
如果一開始就用大火蒸饅頭,還用是開水,蒸籠內溫度一下子提高太快,而饅頭內部受熱較慢,外表是熱的,出鍋時容易出現回縮或皺皮現象,再如果一直使用大火,蒸籠內氣壓過高,導致水蒸氣不能快速的排出,大量聚集在最頂層和蒸籠內部,這就導致了蒸的饅頭會出現死面的現象。
解決的最好方法就是將蒸鍋換成那種蒸籠或是買個草編鍋蓋。
下面給大家分享的是蒸饅頭注意的事項:
1、蒸饅頭鍋中加水量也是很關鍵的,水不能太滿了,當水燒沸騰的時候,就會將籠布打溼,影響饅頭的口感,如果水量裝得過少,產生的水蒸氣氣體不足,就會使饅頭乾癟變形,不好看了。所以鍋裡加的水量為鍋的6-7成就行。
2、一般饅頭二次醒發好後,不宜放置太久,要等鍋中水沸後再放入為最佳。
3、蒸饅頭的時間一般為30分鐘,如果時間過短饅頭就會沾手或是沒蒸熟。火候也是以中大火就行。(如果喜歡冷水上鍋,就是在開鍋後再蒸30分鐘。)
4、俗話說「蒸食一口氣」,也就是說在蒸饅頭的過程中,籠屜蓋要蓋嚴,不能漏氣,中途呢也不要隨意的翻動,以保證鍋內溫度以及水蒸氣的均勻,這樣才能蒸出品相好的饅頭,口感也好。
如果你剛開始學蒸饅頭,小編願意把經驗分享給你。可以用一次發酵的方法蒸饅頭。一斤麵粉,一個雞蛋,40克白糖,酵母3克,溫牛奶適量(也可用溫水代替,奶或水的溫度35度-40度之間最好利於酵母發酵)醒10分鐘,直接開始開始製作,把饅頭製作成型後,放到溫暖的地方開始醒發,醒發45分鐘左右,饅頭明顯變大,拿在手裡輕飄飄的感覺就行,這說明饅頭已經醒好了。開水上鍋蒸,150克以下大小的饅頭25分鐘就夠了,燜4分鐘出鍋,鍋蓋要先開一個小縫,然後整體打開,避免溫差較大出現回縮。
打開得太大會導致的饅頭皺縮、變死面的情況比較少見,一般只可能會發生在新手製作的時候,尤其是一些原本就不太下廚做飯的人。
剛開始學的時候總有一些常見的顧慮,比如炒菜的時候,炒肉怕炒不熟、下鹽怕加少了沒淡,在蒸饅頭的時候可能就會怕萬一水不夠鍋被燒乾怎麼辦,所以可能就會因此多加水在蒸鍋裡,覺得這樣就不會把水少幹了。
但蒸饅頭的時候,鍋裡的水量太多的話,如果再加上蒸製的火開得比較大,就會發生翻滾的開水直接噴濺到籠屜上饅頭坯的情況。這樣一來尤其是偏中間的那個饅頭坯最容易被沸水濺到,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這個饅頭還沒來得及徹底膨脹蒸熟起來,就已經被沸水給燙熟了。
當醒好的饅頭胚遇高溫時,二氧化碳就會受熱就會迅速膨脹,饅頭胚體積自然就脹起來了,變得立體圓潤而且飽滿。饅頭胚還得有足夠的筋度,來支撐發酵出來的氣體,才不會回縮塌陷了!
若是前期揉面不勻,意味著局部的氣體、水分分布不均勻,麵筋力度也不一致。導致蒸熟後,那些麵筋力弱的饅頭就會變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