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1分錢就發行失敗!中緯新材IPO市值驚險達標背後 這一現象值得關注

2020-12-23 騰訊網

《科創板日報》 (上海,記者 吳凡)訊 ,2.49元,這是即將在科創板上市的上緯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緯新材」)9月15日晚間披露的發行價,這一價格令上緯新材驚出了「冷汗」。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上緯新材選擇的上市標準是預計市值不低於10億元,而2.49元/股的發行價格對應的公司上市時的市值約為10.04億元。也就是說,闖過問詢、審議、註冊的上緯新材,發行價若再低1分錢,上緯新材就將成為首隻因達不到上市標準而遭遇中止的公司。

2.49元的價格也與公司的預期相差甚遠。上緯新材原計劃募資2.155億元,但2.49元/股對應的預計募集資金總額大幅削減至1.08億元,扣除約3752.53萬元(不含增值稅)的發行費用後,預計募集資金淨額7004.27萬元。前述募資金額不僅創下了目前科創板募資最低記錄,並且不及公司2019年的淨利潤。

若將時間線拉長,上緯新材的上述情況並非個例。根據WIND統計,今年下半年以來,共有19家科創板企業募資未達預期,其中龍騰光電的發行價僅為1.22元/股,公司預計募集15.52億元,實際募集為4.07億元,募資完成率僅達到26.21%。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註冊制推行後,IPO門檻大幅降低,隨著大量企業上市,新股供過於求,詢價階段已開始出現多支新股低價的情況。

市盈率低於可比公司

上緯新材主營業務為環保高性能耐腐蝕材料、風電葉片用材料、新型複合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乙烯基酯樹脂、特種不飽和聚酯樹脂、風電葉片用灌注樹脂等。

2017年至2019年,上緯新材分別實現營收10.24億元、12.38億元及13.49億元,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淨利潤分別為5161.35萬元、2437.59萬元、7826.80萬元。

《科創板日報》記者了解到,上緯新材共歷經兩輪問詢,其中在第二輪問詢中,上交所要求公司對「原材料供應及價格上漲風險」、「停、限產風險」、「受下遊風電行業產業政策影響的風險」以及「應收帳款收款風險」進行補充披露。

雖然上緯新材已在招股書中解釋,其與控股股東上緯投控旗下的上偉碳纖不存在同業競爭,但在註冊環節中,證監會圍繞著同業競爭的話題,要求公司進一步說明,公司及上偉碳纖各自在風電行業收入的金額和比例,重合客戶數量、銷售金額和比例,公司和上偉碳纖均向風電行業銷售製造葉片的原材料,是否存在同業競爭,有無利益輸送情形等情況。

從詢價結果來看,發行價格2.49元/股對應的公司2019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的攤薄後市盈率為12.83倍,低於中證指數發布的行業最近一個月平均靜態市盈率(28.96倍),低於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靜態市盈率,並且上緯新材稱,「仍舊存在未來發行人股價下跌給投資者帶來損失的風險」。

在此發行價之下,上緯新材的募集資金完成度僅實現50%。更大的風險在於,按照該發行定價計算,上緯新材上市時市值約為10.04億元,勉強超過10億市值的最低標準。

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科創板已運行了一年多,發行效率很高,在此背景下,投資者的眼光也越來越挑剔,對於一些科技特色不是很明顯的公司,其估值就會出現相應下調,有些在一級市場還保持著相對較高的估值,但二級市場未必認帳,一些新股也出現了低價發行、低市盈率發行、以及上市後快速破發的現象。

機構抱團?

據星礦數據統計,今年以來,A股市場共有48家IPO企業募資出現募不足,其中今年下半年以來,共有19家科創板企業募資不達預期。

桂浩明認為,供求關係的微妙變化是造成上述情況出現的深層次原因之一。

以科創板為例,今年7月1日至9月16日,共有58家企業登陸科創板,其中今年7月就有27家公司陸續登科,8月有22家企業加入科創板上市大軍,並且在1天之內會同時首發多隻新股,比如今年8月28日就有4隻科創板新股同時首發,今年7月22日則有7隻科創板新股同時首發。

而在今年8月24日,創業板註冊制同時迎來首批18隻新股登臺亮相。對此,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認為,在每周只有幾家新股發行時,新股供求關係是供小於求,發行人受追捧,發行價就會走高;在每周發行十幾家近二十家新股的時候,新股供求關係是供大於求,出現了買方市場,發行價自然就會被壓低。這是正常市場規律的體現。

《科創板日報》記者了解到,所謂的「發行價壓低」是指在詢價環節,存在參與詢價的機構投資者不認同承銷保薦方出具的研發報告的現象,對其報告的定價範圍下限進行打折,包括5折甚至更低,這其中就可能存在機構抱團的因素。

不過,有投行人士則向《科創板日報》記者分析稱,是不是抱團,沒有調查下不宜下結論,「這是一項很嚴重的行為」。

根據上緯新材發布的《發行公告》,共有415家網下投資者管理的 6954 個配售對象全部符合《發行安排及初步詢價公告》規定的網下投資者的條件,報價區間為 2.49 元/股-118.56 元/股,擬申購數量總和為 11,117,480 萬股。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有超過400家詢價機構的報價範圍在2.49元-4.96元之間,其中399家報價均為2.49元,前述機構中包括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信託公司、財務公司、QFII、證券公司等,雖然各自風格不同,但都報了同一個價格。

對此,王驥躍認為,低價發行結果的合理性與可接受性,並不意味著詢價過程是公平合理的,是符合市場規律的。用非市場化的手段達到了所謂的市場化效果,並不是真正的市場化博弈確定發行價,這與註冊制精神是背道而馳的。

制度改善

依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與承銷業務指引》,初步詢價結束後,發行人和主承銷商應當剔除擬申購總量中報價最高的部分,剔除部分不得低於所有網下投資者擬申購總量的10%。

桂浩明指出,該制度的設計最初是為了防止盲目的報高價,但現在看來,大家都不往高價報,都往低價報,結果一些公司出現了募資不足等情況。

王驥躍認為,這是因為新股供求關係改變了,IPO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這條規則就反過來成為了壓制發行價甚至串通報價的重要因素:比市場均價高几分錢都可能被劃到被剔除的前10%最高價範圍內,那就必須要打聽其他詢價對象的報價情況,發行人什麼質地不重要,不要做報價的離群者才更重要。

「科創板運行了一年多,市場也積累了一些經驗,也有一些教訓,怎樣讓公司被更加合理的定價,更加以投資價值、內在價值來定價,而不是更多的考慮博弈因素,這恐怕是有關方面需要去考慮的。」桂浩明向記者講到。

對此,王驥躍建議,將「剔除擬申購總量中最高報價10%申購量」的規定修改為「將高於或低於全部報價中位數與加權平均數孰低值50%的價格所對應的申購全部剔除」,或者「將全部報價中位數與加權平均數孰低值一倍標準差之外的報價所對應的申購全部剔除」,即將「按量劃線剔除」改為「極端報價剔除」。

值得注意得是,就上緯新材而言,其超低價發行上市後或留下了被爆炒的空間。如此前發行價1.22元/股的龍騰光電,其上市首日漲幅707.38%,截至9月6日收盤,公司股價為9.09元/股。

沈萌認為,現在詢價階段的低價比例在不斷增加,當然一些標誌性IPO企業還未出現這種現象,但從整體上看,現在已不像前期IPO發行價都高高在上,之後可能隨著市場估值回歸,首日或首幾日暴漲數倍的機率也在減低。

相關焦點

  • 上緯新材「地板價」發行背後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報 記者 黃一帆IPO定價差一分錢險些發行失敗!上緯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緯新材」)的「地板價」發行,在A股市場上引起軒然大波。9月15日,擬在科創板上市的上緯新材公告宣布發行價為2.49元/股,扣除發行費用後,預計募集資金淨額7004.27萬元,募資淨額不足該公司去年全年的淨利潤,僅為2.16億元計劃募資的1/3。同時,發行價遠低於券商投行報告所給出的下限,相當於打了2.2折。該若發行價再低一分錢,上緯新材觸碰到「不少於10億市值」的科創板五套上市標準的最低要求,會成為首家因達不到上市標準而發行失敗的公司。
  • 上緯新材超低價發行幕後真相:這是一家怎樣的公司?是機構惡意壓價...
    簡而言之,就是少一分錢都不行!根據科創板上市規則第一項標準:「(一)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淨利潤均為正且累計淨利潤不低於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淨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1億元。」
  • 科創板最小IPO上緯新材上市時市值約為10.04億元
    科創板最小IPO,上市時市值約為10.04億元。文/梧桐兄弟。9月16日,上緯新材(688585)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緯新材(688585)」)披露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發行公告》,其公告:1、發行人和保薦機構(主承銷商)根據初步詢價結果,綜合考慮發行人基本面、市場情況、同行業上市公司估值水平、募集資金需求及承銷風險等因素,協商確定本次發行價格為2.49元/股。
  • 美瑞新材IPO:董秘履歷或存疑,與萬華化學牽扯多,離職員工搖身一變...
    本次美瑞新材擬公開發行不超過1668萬股,佔發行後總股本比例不低於25%,募集資金4.93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美瑞新材再次IPO,此前美瑞新材曾因籤字會計師離職被迫中止IPO審查。伴隨著美瑞新材ipo即將上會,仔細研究發現,公司仍然存在諸多待解問題,比如離職員工是其大客戶;董秘履歷存疑;短期債務承壓,近一半募資補充流動資金;與萬華化學(600309,股吧)牽扯多…  與萬華化學牽扯多,離職員工還是大客戶  美瑞新材的IPO還牽扯出另一家上市公司——萬華化學。
  • 美瑞新材IPO:董秘履歷或存疑 與萬華化學牽扯多 離職員工搖身一變...
    本次美瑞新材擬公開發行不超過1668萬股,佔發行後總股本比例不低於25%,募集資金4.935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美瑞新材再次IPO,此前美瑞新材曾因籤字會計師離職被迫中止IPO審查。伴隨著美瑞新材ipo即將上會,仔細研究發現,公司仍然存在諸多待解問題,比如離職員工是其大客戶;董秘履歷存疑;短期債務承壓,近一半募資補充流動資金;與萬華化學牽扯多…與萬華化學牽扯多,離職員工還是大客戶美瑞新材的IPO還牽扯出另一家上市公司――萬華化學。
  • 豪美新材IPO:應收帳款上漲,家族股權糾紛上演「宮鬥戲」
    日前,豪美新材於中小板成功上會,然而豪美新材仍然存在應收帳款連年升高,涉嫌股權糾紛訴訟案件等一系列問題。3月5日,據證監會官網披露的第十八屆發審委2020年第23次會議審核結果公告顯示,廣東豪美新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豪美新材」)首發獲得通過。
  • 豪美新材深交所上市:年利潤1.67億 董衛峰家族身價超20億
    雷帝網 雷建平 5月19日報導廣東豪美新材股份有限公司(證券代碼:002988,簡稱:「豪美新材」)昨日深交所上市,發行新股5821萬股,發行價10.94元,募集資金6.37億元。豪美新材昨日開盤價為13.13元,收盤價為15.75元,收盤價較發行價上漲43.97%,以收盤價計算,豪美新材市值為36.66億元。年利潤1.67億豪美新材主要從事鋁合金型材和系統門窗研發、設計、生產及銷售。公司位於廣東省清遠市。
  • 悅安新材衝刺科創板IPO 上市公司精研科技位居前五大客戶
    7月1日,資本邦獲悉,江西悅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IPO獲上交所受理,東興證券擔任保薦機構。悅安新材本次擬募資2.78億元用於年產6000噸羰基鐵粉等系列產品項目(一期)、高性能超細金屬及合金粉末擴建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 上半年14家美妝企業IPO,透露了這5大現狀
    而我們從這14家企業的招股書中,發現了這些隱藏的行業現象和「秘密」。代運營商:盈利能力較弱2020年品牌代運營商們迎來高光時刻,上市之路一波三折的麗人麗妝和若羽臣前後腳成功闖關IPO。而若羽臣在7月2日成功過會之前,曾於6月11日被「暫緩表決」。代運營商叩開資本市場大門並非易事,或許跟他們的業績不無關係。
  • 新瀚新材再闖IPO:業績連年喜人 產量步步倒退 董事長行賄未披露
    新瀚新材本次發行股數不超過2000萬股,擬募資4.04億元,保薦機構為中泰證券。   即便成功過會,但新瀚新材的背後卻隱藏著不少風險因素,除了被深交所揪出的董事長行賄未披露一事,還有輔導券商曾持股、專利發明人署名不合法規、曾因員工突發死亡被告上法庭等各種被市場關注的因素。此外,公司即便連年收得喜人業績,但產量卻一直在下滑,研發費用也並不如同行付出得多,市場競爭地位也似乎落下對手一成。
  • 新瀚新材再闖IPO:業績連年喜人,產量步步倒退,董事長行賄未披露
    新瀚新材本次發行股數不超過2000萬股,擬募資4.04億元,保薦機構為中泰證券。即便成功過會,但新瀚新材的背後卻隱藏著不少風險因素,除了被深交所揪出的董事長行賄未披露一事,還有輔導券商曾持股、專利發明人署名不合法規、曾因員工突發死亡被告上法庭等各種被市場關注的因素。
  • 豪美新材IPO:變賣家當充利潤 「後院失火」糾葛多
    作者:雲創財經 安生受新冠疫情影響停擺了近1個多月的IPO發審會終於重啟,據證監會官方網站顯示,2020年3月5日,2020年第23次發行審核委員會工作會議即將正式舉行,3月5日當天迎來的第一位IPO玩家廣東豪美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 創業板IPO|全部通過!祥源新材、肇民科技、漱玉平民及華蘭股份創業...
    2017年至2020年6月,祥源新材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52億元,2.16億元,2.84億元以及1.13億元;同期公司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為2,508.86萬元,3,485.49萬元,5,544.33萬元以及2,734.48萬元。
  • 1分錢定「生死」 翡翠第一股能否絕處逢生
    老話說「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早有媒體為*ST金鈺(全名東方金鈺)連掐帶算,稱其今日再跌1分錢,在A股的命運就「咔嚓」了。退市風險連續18個交易日股價不足1元公司本已17個交易日股價不足1元,上周四又突遭證監會立案調查,本以為揮手告別A股了,但上周五股價強勢漲停。東方金鈺似乎有了絕地逢生的機會。但細算起來,仍然難逃「鬼門關」。本周一,留給東方金鈺的也就是「1分錢」的事。
  • 31個項目IPO,總體市值翻3倍,上半年有哪些醫療領域標的值得關注?
    從投資的視角出發,這一年的拐點似乎正在隱現。 最近,動脈網對2020年上半年醫療健康項目IPO情況及其上市表現進行了系統梳理,試圖從中找出值得持續關注的關鍵點。 創新藥項目領跑IPO,市值翻倍 過去6個月間,共有31個醫療健康項目登陸資本市場,A股主板、科創板、港交所、納斯達克都迎來了新的國內醫療健康項目。
  • 為什麼股市大漲,帳戶市值卻在縮水?
    可能有部分投資者在股市大漲時卻遭遇帳戶市值縮水,這到底是為什麼?昨日,上證指數、創業板指都已實現六連陽;資金面也保持充裕,新年以來4個交易日,滬深兩市日成交額連續超過1萬億元。但就在大盤「量價齊升」的同時,下跌個股數量卻逐日遞增。至昨日,A股漲跌家數比已降至0.24,即1隻股票上漲的同時有4隻個股下跌。其中,上漲的多是大市值龍頭股,而多數中小市值股票則處於「失血」狀態。
  • 市值首超阿里健康!亞洲最大醫療保健IPO誕生,3400億港幣市值的京東...
    截至8日收盤,京東健康報110港元,漲幅超55%,市值超過3400億港元。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市值已經超過了登陸港股市場多年的阿里健康。截至8日收盤,阿里健康股價為23.9港元,總市值為3215億港元。根據招股資料,若不行使超額配股權,此次京東健康全球發售募集資金淨額約為265億港元,不僅將成為香港資本市場今年以來的最大一筆IPO,同時也將成為亞洲發行規模最大的醫療健康IPO項目,一舉打破了十年前日本大冢控股有限公司IPO創下的23億美元集資額紀錄。很顯然,作為京東集團在京東數科、京東物流之外的第三個獨角獸企業,京東健康初次登陸資本市場便開始「乘風破浪」。
  • 華邦健康子公司凱盛新材上市輔導備案,創始人身家已達4億元
    業內人士指出,按照規則,未來凱盛新材只需發行4022萬新股,即佔發行後總股本4億股的10%,即可上市,這樣,可以避免過多稀釋原有股東的權益。凱盛新材原為擬上市公司業內人士指出,分拆凱盛新材上市,最大贏家除了母公司華邦健康外,其次就是凱盛新材法定代表人王加榮,王加榮以及一致行動人其子王永合計擁有凱盛新材權益為4896萬股,佔比13.5759%,按照凱盛新材最新股價8.10元,市值約4億元。凱盛新材如成功上市,身家還將大增。
  • 新瀚新材創業板IPO過會:保薦機構曾間接持股 ​實控人行賄被問詢
    新瀚新材本次發行股數不超過2,000萬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25%,本次發行股份均為新股,公司股東不進行公開發售股份。擬募資4.04億元,用於年產8,000噸芳香酮及其配套項目、建設研發中心和補充流動資金項目。保薦機構為中泰證券。
  • 豪美新材:公司IPO募投項目按照擬定的投資計劃正常推進中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月6日訊,有投資者向豪美新材(002988)提問, 1 公司的主要盈利來自加工費,本質屬於來料加工企業。相對於同類型公司,貴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豪美新材新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