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阿豪,又來和大家見面了。今天給大家講的是1996年5月23日蘇慧倫發行的專輯《Lemon Tree》。
《Lemon Tree》是蘇慧倫的第11張大碟,在1996年5月23日推出。專輯第一主打歌是專輯同名歌曲《Lemon Tree》,這歌曲令她火速走紅,更使這專輯在臺灣銷量達到70萬張。
專輯《Lemon Tree》,包小柏、小蟲、蘇慧倫製作(上圖)
第一主打歌《Lemon Tree》,許常德作詞,Hinkel、Fredent Haler作曲,包小松編曲,包小柏製作。原曲是德國樂隊Fool's Garden的《Lemon Tree》,粵語版是《Lemon Tree(檸檬汽水版)》,收錄在蘇慧倫的粵語專輯《X檔案》。Fool's Garden的《Lemon Tree》是寫一位大男孩在某個下著太陽雨的星期天下午等著他的女朋友,歌曲將等人時的焦慮不安及胡思亂想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這首歌使這支原本不溫不火的德國5人樂隊一下子紅遍歐洲、亞洲。許常德作詞的《Lemon Tree》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份清新的感覺。蘇慧倫演唱的這首歌清爽得像夏日海灘,唱的卻是小情緒。但和這樣輕快的音樂相比,失戀根本不算什麼了。由於其配樂的巧妙編排,凸顯了蘇慧倫活潑俏皮的特徵,從一首男生的歌變成了一首看上去專為蘇慧倫量身定做的歌曲。心情不好的時候,聽聽這首歌就會讓心情漸漸High起來,因為弦樂和鼓點極富躍動感,特別是前奏部分,就像一隻小鹿在歡快的跳躍。
其實
蘇慧倫的《Lemon Tree》還有幾首混音版的,
微酸版、強酸版、果酸版、極酸版、酸甜版,都收錄在
蘇慧倫的EP《檸檬原舞曲》裡。
第二主打歌《被動》,
潘麗玉作詞,
伍佰作曲,
江建民編曲,
包小柏製作。無線黃金這是
蘇慧倫和
伍佰的第一次合作,除了
張震嶽之外,
伍佰這位搖滾天王也常為女歌手創作好歌,而且還不時取回,放在自己專輯中重新演繹。他為
蘇慧倫譜寫的《被動》是後者即將進入「變身三部曲」之前的歌,但卻深刻展示了她在「玉女時代」末期,全然進化完整的實力唱腔。如果你認為
蘇慧倫的嗓音只是甜美,那麼這首搖滾作品,便能顛覆你對其演唱能力的認識。此外,這首歌也是
陳綺貞的個人心水之作,早期常在Live演唱,並留有歌迷錄音的特殊版本。後來
伍佰在自己的演唱會上也翻唱了《被動》。
第三主打歌《哭過的天空》,
李子恆作詞作曲,
洪敬堯編曲,
包小柏製作。雖然以《Lemon Tree》為創新概念的音樂宣傳點大放異彩,但對於從傳統流行道路走來的
蘇慧倫來說,新風格還是不能投放太多。同時,《哭過的天空》也展示了我們能夠想到的、所有九十年代華語音樂的優秀質感點——柔情的旋律、誠摯的歌詞、講究的咬字、厚重的情緒,「創新」一詞在此刻效用為零,這首歌,聽的就是這份不變的歲月深厚。
《不停心動》,
許常德作詞,
黃國倫作曲,
王豫民編曲,
包小柏製作。這是
蘇慧倫和
黃國倫的第二次合作,首次合作是
蘇慧倫的《不明是非》。《不停心動》有股意外的九十年代R&B味道,在
蘇慧倫的作品中十分少見。除了令人倍感舒適的韻律與唱法,歌曲開頭與結尾還各有一個戲劇性很強的空拍,留下無言幾秒,無聲勝有聲的想像空間異常特別。《不停心動》不算是慢熱的歌,雖然沒有十分洗腦的副歌旋律,但以深情動人的力量頗為強大。
蘇慧倫的聲音清透純美,在緩慢而安寧的浪漫情調中,所唱「心動的感覺」卻不是甜蜜微酸,而是「
幸福讓我顧不了愛有傷害」之苦澀無奈。
《風帶來了風箏》,
許常德作詞,
包小柏作曲製作,
洪敬堯、
李琪編曲。《風帶來了風箏》充滿了上世紀華語音樂的溫馨詩意,薩克斯風更將一份厚重的時代情感,於歌曲第十秒就急切奉上。《風帶來了風箏》聽上去很像一首電視劇主題曲,它講述著曲折複雜的故事,一層又一層的愛恨情仇,要講清楚總是沒有那麼簡單。大提琴又將弦樂引入,歌曲的聽覺畫面剎那間變得寬廣。「
風帶來了風箏你帶來了愛情,你甘心只是默默的靠近,都是因為你我在人海裡始終不孤寂」,用字講究、情意綿長的歌詞,讓音樂中的世界,一再擴展我們想像的邊陲。
《釀愛》,
小蟲作詞、作曲、製作,
梁伯君編曲。
小蟲在之前給
蘇慧倫寫過很多歌,這首歌音樂風格其實有一點私人化,編曲製作方面也充滿了莫名的古早氣息。歌曲值得反覆品味的部分,其實是
蘇慧倫毫無摻假的自然演唱:沒有同聲和音,沒有效果修飾,雖然聽上去有點淡淡的薄弱,但這首歌的特徵就是在這裡。此外,《釀愛》中能聽到很多屬於上世紀的經典電音採樣,用在抒情作品上其實有點特別;而雖然說編曲「古早」,但卻是立於1996年,以彼時「復古」來創造時尚的反差手法。
《我的愛與自由》,
厲曼婷作詞,
陳冠蒨作曲,
江建民編曲,
蘇慧倫製作。
蘇慧倫與
陳冠蒨的第二次合作,首次合作是
蘇慧倫的《和雨跳舞》。《我的愛與自由》有一種公路搖滾的蒼茫意境,
厲曼婷與
陳冠蒨兩位才女譜寫的
厚重歌詞,為作品賦予了無盡的孤獨悲涼。「
如果我忘了要回到你身邊,請你不要懷疑不要否定我們的從前」,細膩的用字就像在以筆鋒思考,將愛情的複雜與多變,精湛地呈現於歌曲的細節之中。《我的愛與自由》也十分考驗
蘇慧倫一鏡到底的演唱功力,清冷卻百轉千回的情感表達,裹挾著深痛徘徊在字裡行間,充實細膩的演唱,容不得一絲放鬆敷衍。
陳冠蒨,1969年10月19日出生於臺灣省臺北市,中國臺灣女歌手、音樂製作人。1991年,為
娃娃(
金智娟)創作歌曲《大雨》。1992年,為
蘇慧倫創作歌曲《和雨跳舞》。1993年,
陳冠蒨在「青春之星」及「木船」比賽中以優異的表現嶄露頭角,從而獲得唱片界的注意,並開始發表作品。1994年,
陳冠蒨以詞曲創作人的身份發表作品,她的作品散見在
黃鶯鶯、
陳淑樺、
張清芳、
劉若英、
彭羚、
孟庭葦、
萬芳、
範曉萱等人的專輯中;同年,推出首張個人音樂專輯《關於愛的二三事》,收錄了包括《喝醉的心》、《如果我們之間沒有了以後》等在內的10首歌曲,該專輯是她獨自包辦全部歌曲的詞曲創作。2000年,為
孟庭葦創作歌曲《故作浪漫》,收錄於
孟庭葦《愛到史豔文》專輯中。2001年,為
劉若英創作歌曲《點亮橘子樹》,收錄於
劉若英《年華》專輯中。2008年,為
賴佩霞創作歌曲《情話圖騰》,收錄於
賴佩霞《愛的嘉年華》專輯中;同年,8月,為
黃大煒首場個人售票演唱會擔任鍵盤手。
陳冠蒨(上圖)
《僵持》,
鄔裕康作詞,
包小柏作曲製作,
包小松編曲。《僵持》開頭的法語對白戲劇性強烈,在
蘇慧倫沒有開口演唱之前,就創造出十分濃鬱的情緒厚度。不過,《僵持》的旋律感其實是相對簡單的,副歌的感染力迴路也精悍簡潔,不如做成輕鬆愉悅的快歌比較好;歌曲開頭的戲碼橋段、半途間奏的新異配樂,似乎更適合《風帶來了風箏》這樣的歌。不過,
蘇慧倫的演唱在《僵持》的複雜結構中表現極佳,也為製作人積極的創新思想,提供了聲音層面的有力保證。
《憤怒》,
王中言作詞,
包小松作曲編曲,
包小柏製作。這首由
包小松、
包小柏以及
王中言聯手創作的《憤怒》,成為
蘇慧倫音樂事業中令人難忘的犀利另類,獨一無二。歌曲開頭的採樣音效就驚悚詭異,中途混雜著非洲打擊樂元素的搖滾,更為歌曲帶來難以言喻的新鮮。《憤怒》的歌詞也直白、坦率得令人吃驚,就連後來的《懶人日記》專輯都沒有這般言語犀利。但從《憤怒》能夠聽出,當年華語樂壇的音樂人們都是敢想敢做。不追求平庸、力求音樂創新,說的就是這般先鋒姿態。
《月曆》,
許常德作詞,
郭子作曲,
王豫民編曲,
蘇慧倫製作。《月曆》可以說是
蘇慧倫相當冷門的一首歌,除了歌迷很少有人聽過。但總有種感覺,它與
蘇慧倫2007年的作品《左撇子旋轉門》之古典氣質十分相似。不是《月曆》的編曲過於超前(本就不是創新風格),或許,是2007年的
蘇慧倫成功回歸九十年代,確實得到了那份純粹初心。「
是誰發明一個月一張月曆,讓我一個月都看同一個畫面,愛人已走遠,冬天的夏天,誰來抹去我腦海中不停想你的臉」,凝視月曆,尋常思念,卻唱出了難以忍耐的深刻痛切。《月曆》中
蘇慧倫的音色值得一聽——圓潤、溫柔、細膩、精緻,毫無瑕疵。在古典配樂的陪襯下,可謂美得令人陶醉心碎。
從1990年出道一直到現在,時至今日,如果你還對
蘇慧倫這個名字感到陌生的話,那你一定是很久沒有碰過音樂了,凡是聽過
蘇慧倫唱歌的人都會情不自禁地愛上她。
在
蘇慧倫的作品當中,以豐富的音樂元素結合流暢優美的旋律,賦予空間的音樂最具震撼力的靈魂。她用感性的歌詞使聽者與之產生共鳴,讓世界為之狂歡,她將舒緩優美的聲音配上流行的音樂色彩,給人以溫暖清新的感覺。
蘇慧倫溫馨飄渺的獨特噪音——豐富又不致太過濃膩,醇厚如天鵝絨般的迷人聲線襯託著一個個彷徨迷惘的心事,仿佛引領我們在喧囂的都市中找尋到一個寧靜的港灣。她的聲音使你聽不到世界的紛擾,忽略感情的糾葛,忘卻周圍的煩惱,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好了,就講到這裡吧,關於這篇文章,如果我講的有什麼不對的地方或者有遺漏的地方大家可以和我講。歡迎大家來關注「阿豪音樂坊」公眾號,阿豪會在這裡向你們講述關於港臺歌曲和藝人的故事,帶你們走進港臺音樂的海洋,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