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原音文化藝術」↑↑微信號:或加「YuanyinCultureArt」 關注我,您將有機會獲得原音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贈送的管樂精品DVD一張(套)
1812序曲,是俄羅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為了紀念1812年庫圖佐夫指揮俄國軍隊擊退拿破崙大軍入侵而創作的著名作品,該作品也是改變為管樂作品最多的柴可夫斯基作品之一。
日本學生管樂團是目前為止國際學生管樂團中水平最高的代表,每年的日本學生管樂大賽競爭激烈,優秀管樂團在競爭中為我們奉獻了一首首優秀的管樂作品。
日本學生管樂團比賽演奏樂曲分指定作品與自選作品,指定作品多由日本管樂作曲家創作,也有一些作品為名著改編,本首1812就出自作日本作曲家之手改編。
日本優秀管樂作曲家的代表有:伊藤康英、天野正道、建部知弘、小長谷宗、真島俊夫等。日本的中小學管樂團指導老師也經常將名著改編為管樂作品。
1812序曲
《1812序曲》(降E大調序曲「1812」,作品第49號)是柴科夫斯基於1880年創作的一部管弦樂作品。
(百度) 為了紀念1812年庫圖佐夫帶領俄國人民擊退拿破崙大軍的入侵,贏得俄法戰爭的勝利。該作品以曲中的炮火聲聞名,在一些演出中,尤其是戶外演出,曾啟用真的大炮。
該序曲於1882年8月20日在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首演。 在「2005 Classical Spectacular」的演出中,《1812序曲》最後一段的場景。曲目開始時出現一個深廣的主題,代表著俄羅斯廣袤的領土和無限風光。後來樂曲進入發展部,一個侵略性的主題代表著法軍的入侵。再次轉到一個進行曲,表達的是俄羅斯人武裝上前線,準備抵抗侵略者。後來激烈的主體衝突描繪了殘酷的戰爭。裡面被扭曲的馬賽曲代表著法軍。後來,俄國人贏得了戰爭的勝利,俄國國歌在炮聲鐘聲中把樂曲推至最高潮。柴科夫斯基在完成《1812序曲》之後,自己並不覺得滿意,在他給他的資助人和朋友梅克夫人的信中說:「這首曲子將會非常嘈雜而且喧譁,我創作它時並無大熱情,因此,此曲可能沒有任何藝術價值。」他沒有想到這首樂曲後來卻成為他最受大眾歡迎的作品。
但蘇聯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稱讚《1812序曲》「這首序曲的深具人民性的音樂,像平穩的波濤那樣莊嚴有力地在大廳迴蕩,它以一種新的東西攫住你,把你高舉於時代之上,它的聲音表達出這一莊嚴的歷史時刻,極其成功地描繪了人民奮起保衛祖國的威力及其雄偉氣魄。」
北京原音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澱區紫竹院路車道溝十號院二號塔樓一層
010-68965896-602
樂器銷售、樂譜音像、文化交流、教學輔導、演出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