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序曲的尾聲如約而至,炮聲隆隆的歡慶:一點一點啃古典006

2021-01-11 享玩音樂

享玩音樂,帶你簡簡單單聽古典音樂

享玩音樂:一點一點啃古典

書接上回,繼續啃古典音樂,與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約下去。

尾聲

聽過再現部狂風般的弦樂下行之後,我們自然而然的會感覺到,會有大事發生,一副「前方高能」的架勢。

是的,是的,樂曲序奏部分的讚歌主題重又響起,但卻不是「祈禱」,而是成為真正的「讚歌、頌歌」,教堂鐘聲齊鳴,人們共同期待戰鬥英雄們凱旋。

享玩音樂:一點一點啃古典-圖片僅供參

享玩音樂:一點一點啃古典-圖片僅供參
享玩音樂:一點一點啃古典-圖片僅供參
享玩音樂:一點一點啃古典-圖片僅供參

這時,代表著戰鬥民族的號角主題昂首奏出,1812的隆隆真炮聲,以及教堂的鐘聲,也蜂擁而至,盛大的歡迎儀式進入高潮。

在號角主題奏響的同時,一段取材於《光榮頌》主題的旋律低沉、堅定而又激昂的響起,表現出崇高的愛國熱情。

一時間,鑼鼓喧天,紅旗招展,那傢伙……

在輝煌的樂聲,全曲勝利結束。

OK,先到這裡,下回繼續。

如感興趣,請關注【享玩音樂】,第一時間啃古典,也歡迎留言評論,一起交流

相關焦點

  • 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無比輝煌的慶典序曲:一點一點啃古典007
    享玩音樂:一點一點啃古典《1812序曲》,也稱為《1812慶典序曲》,作品第49號,降E大調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於1880年創作了《1812序曲》,這部作品是為了紀念1812年俄國擊敗法軍,贏得俄法戰爭勝利的歷史事件
  • 1812序曲呈示部,雙方士兵的逐一亮相:一點一點啃古典003
    享玩音樂:一點一點啃古典書接上回,繼續啃古典音樂,與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約下去。序奏部分在結尾處,短暫的進行了戰前動員後,敵對雙方很快就進入戰場,來到了呈示部分。享玩音樂:一點一點啃古典呈示部上面,依次介紹了呈示部中的各個主題,接下來,就該完整的欣賞一下《1812序曲》中的呈示部了。很想每個主題都剪輯一個小片段,可惜音頻只能添加一個。
  • 《1812序曲》和《列寧格勒交響曲》
    管弦樂《1812序曲》同交響樂《列寧格勒交響曲》,柴可夫斯基與蕭士塔高維奇,俄羅斯抗擊拿破崙入侵和蘇聯反擊希特勒進攻。艱苦卓絕的兩場戰爭,震撼人心的兩大作品。《1812序曲》,音樂中的刀光劍影,悠長寬廣的樂曲開場,東歐平原上的俄羅斯音樂風格,《馬賽曲》由遠及近,預示著拿破崙的入侵,尤其是結尾部分,槍林彈雨,「炮聲隆隆」,樂團指揮猶如戰場上千軍萬馬的統帥,指揮著交響樂團「陸海空三軍」(弦樂、管樂、銅管樂)的大合奏,氣勢恢宏,鐘聲宣示抗擊侵略的最後勝利。
  • 帶你了解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的藝術性
    序曲》試論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的藝術性本部分將對柴可夫斯基和作品《1812年》序曲做詳細的分析,並闡明筆者的觀點,得出《1812年》序曲的作品價值。 柴可夫斯基是19世紀浪漫主義俄國作曲家,他一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優秀的音樂作品,其中《1812年》序曲一經上演就被視為柴可夫斯基最優秀的作品之一,而且在今天也有不少人為之傾倒。那麼,《1812年》序曲能受到如此歡迎的原因何在呢?
  • 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永恆的經典!
    小澤徵爾指揮《1812序曲》        《1812序曲》是柴科夫斯基於1880年創作的一部管弦樂作品,全名《用於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落成典禮,為大樂隊而作的1812年莊嚴序曲》。
  • 門外漢聽古典樂 | 30-4 柴可夫斯基作品導賞-《1812年序曲》Op.49
    以下為文字稿整理:小v老師柴可夫斯基寫於1880年的作品《1812年序曲》,是他交響音樂作品中最形象鮮明、通俗易懂和備受歡迎的作品之一。《1812年序曲》採用俄羅斯人民在1812年英勇抗擊拿破崙侵略的歷史性勝利為其主題。
  • 【今日名曲】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
  • 1812序曲,一部音樂大電影
    這部作品,就是「1812序曲」。沒過幾年,這首曲子就風靡歐美,成為一部刷屏級別的作品,其原因無外乎三點。好聽,直白,帶勁。這第一點「好聽」,自不必我多做講解。老柴「旋律大師」的名頭可不是白給。擴展閱讀:有些音樂,沒有歌詞,也能歌唱那它有多「直白」呢?
  • 1812序曲-日本高中管樂團演奏
    序曲,是俄羅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為了紀念1812年庫圖佐夫指揮俄國軍隊擊退拿破崙大軍入侵而創作的著名作品,該作品也是改變為管樂作品最多的柴可夫斯基作品之一。1812序曲    《1812序曲》(降E大調序曲「1812」,作品第49號)是柴科夫斯基於1880年創作的一部管弦樂作品。  (百度)  為了紀念1812年庫圖佐夫帶領俄國人民擊退拿破崙大軍的入侵,贏得俄法戰爭的勝利。該作品以曲中的炮火聲聞名,在一些演出中,尤其是戶外演出,曾啟用真的大炮。
  • 如此發燒友|最具殺傷力的1812序曲
    Telarc大概是最懂得玩錄音噱頭的公司,1978年他們用美國Sound stream特別製造的PCM數碼錄音設備,錄下了老柴《1812序曲》,開創了數碼錄音商業化的風氣之先,當時發行的黑膠唱片重達240克(常規的LP唱片每張重120克),編號10041,本身就是一張劃時代的超級黑膠。
  • 他們都指揮過老柴的《1812序曲》,西本智實的版本你聽過嗎
    11月6日是柴可夫斯基忌日老柴一生為世人留下了無數寶貴的音樂財富而《1812序曲》的恢弘與細膩更是讓人驚嘆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1812 Festival Overture,Op.49 )——降E大調序曲「1812」,作品第49號,是柴科夫斯基於1880年創作的一部管弦樂作品。
  • 音樂藝術中心線上課堂|音樂裡的春天之三十五《1812序曲》
    今天繼續聽俄國作曲家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降E大調序曲「1812」,作品第49號)。這是柴科夫斯基於1880年創作的一部管弦樂作品,為了紀念1812年庫圖佐夫帶領俄國人民擊退拿破崙大軍的入侵,贏得俄法戰爭的勝利。該序曲於1882年8月20日在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首演。
  • 到底是皇家衛隊的,還是小盆友的軍隊進行曲:一點一點啃古典018
    享玩音樂:一點一點啃古典《軍隊進行曲》是由舒伯特作於1822年左右,最初為四手聯彈的鋼琴曲。享玩音樂:一點一點啃古典享玩音樂:一點一點啃古典享玩音樂:一點一點啃古典享玩音樂:一點一點啃古典
  • 新民藝評|從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的旋律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有這樣一部交響樂作品,在沒有現場音樂會的這段日子裡一直縈繞在我的耳畔,那就是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1812序曲》是老柴於1880年創作的一部大型交響樂作品,為了紀念1812年庫圖佐夫帶領俄國人民擊退拿破崙大軍的入侵,贏得俄法戰爭的勝利。該作品以曲中的炮火聲聞名世界,在一些戶外演出中,曾多次啟用真的大炮作為樂器使用。
  • 碟鑑 | 古典發燒界「三駕馬車」的又一力作
    Telarc公司在它錄音歷史上,曾出版過3版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CD。第一版是在70年代末出版發行的。這張《1812序曲》的整體音樂表現是寬廣、通透、聲音很細緻。由於用了很先進的錄音技術,彌補了第二版《1812序曲》清晰度稍差的毛病。錄音長度為60分23秒,比老《1812序曲》長了20多分鐘。
  • 古典發燒必備,10首世界著名音樂會序曲
    回顧序曲的歷史,最初的序曲僅僅是作為歌劇或者音樂會開場前的暖場曲,會主要作用提醒觀眾們音樂會即將開場,並且調動觀眾情緒。在後續的發展中,作曲家們慢慢注意到序曲的魅力,慢慢在歌劇序曲上花更多的時間創作,而序曲也從暖場變成帶有預示劇情的作用。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些世界著名的序曲作品。
  • 炮聲隆隆(微小說)
    #伍建森作品集#七十年前的那個冬天,那場跨江跨國、寒冬援朝、炮聲隆隆的戰爭
  • 春風十裡是如約而至的你
    旅行的幾天,腦海中不停翻滾著一個詞——如約而至。好比春雨未至,稻苗不會抬頭;氣溫不及,花朵不曾盛開,你未能如約,我只剩傷心。因為吃過等的苦,更加明白如約而至的美好。想想就很痛心,如果Tee如約而至,是不是悲劇就可以避免。我等過六點微露的晨曦,等過姍姍來遲的春雨,等過太平洋吹來的季風,等過一個人。我還等過夏日午後的綠豆冰棒,等過繁星撲面而來的海邊,等過夜裡流離失所的一聲嘆息,可是你卻假裝不知道,我等的那個人是你。
  • 許嵩新歌如約而至歌詞是什麼意思 許嵩如約而至歌詞好含義
    許嵩新歌如約而至歌詞是什麼意思《如約而至》只是淡淡吟唱,卻處處動人心弦。正值高考畢業季,這首歌看起來也很應景,不少人聽來傷感,可許嵩的唱腔卻偏偏是灑脫的,讓人笑著流淚。這也正是他的音樂魅力!聽這首歌的第一感覺:溫暖。反覆聽:溫暖。
  • 如約而至,是很美好的詞
    太喜歡如約而至這個詞了 好到我只想把它藏起來 等以後拿出來說「你看 所有的好事情都如約而至了吧」 如約而至,是很美好的詞,等的很辛苦,卻從不辜負 一.千萬不要相信「女孩子不用在乎自己外表」這樣的話,因為當你有一天又瘦又美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的人生就像開掛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