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潛水就是很有意思,你總是無法預知你會經歷什麼 | 王遠 一席第503位講者

2021-02-07 一席

王遠,洞穴潛水愛好者。

很多人說洞穴潛水是極限運動,說洞穴潛水非常危險、非常可怕。但實際上這取決於兩方面:一方面是你要去的洞是什麼樣子的;另一方面是你是什麼樣子的。


各位晚上好,我是王遠。

 

我2004年來深圳,光榮地成為了一名人民警察。也是那個時候開始潛水,邊潛水邊上班。開始還沒什麼問題,後來就發現問題越來越多。因為警察要求24小時開機,每次開會或者有啥事的時候,我就經常接不了電話。

 

領導就問王遠去哪了?底下就有人說潛水去了。隨著潛水技術越來越好,越潛越深,領導就越來越難找到我了。後來呢?後來就沒有後來了。我就辭職了,自由了。

 

2007年的時候,有一個老師跟水下考古隊去佛山、西樵山的一個石礦。這個石礦是明代採石的,當時挖到了地下的蓄水層,地下水倒灌,把整個採石場淹沒了。

 

那個地方,很多年都沒有人能去潛。後來這個老師就帶著我,說你要不要去一下?因為潛了幾年了,也覺得自己挺不錯的,所以就跟著一起去了。

 

以前出去潛水都是享受一種服務,很放鬆,有人幫你把裝備背著,幫你穿好了。但這次,我們去了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把車停在停車場,然後走路。雖然只有一公裡,但因為是山路,背著50公斤的裝備走了大概一個半小時。走到洞口,跳到水裡之後,水溫大概是16度。

 

在水裡的話,你的體感跟在水面是完全不同的,因為水的導熱大概是空氣的20倍。所以在16度空氣中,你穿個短袖可能也不會很冷,但是在水下的話,你需要穿很厚的保暖衣。所以在路上我們扛裝備扛了一身汗、一身熱,但到了水下又非常地冷。

 

但是下了水之後的景象確實讓我非常地震驚,因為基本是黑的。而當你打開手電的時候,所照到之處沒有一點雜質,整個人就像懸浮在空中一樣。所以第一次洞穴潛水給我一個非常深的印象。這個洞穴當時是人工切鑿的石壁,整個通道看上去非常地壯觀。

 

很多人看了這個照片可能覺得:哎呀,你洞穴潛水有啥好玩的?沒什麼意思,一片漆黑,又很恐怖。實際上那是因為你們沒有看到它的美麗。這個照片就是水面以下的樣子,在墨西哥。你在水面上看就是跟剛才一樣,一個水潭。但是在水下,光一照,非常地漂亮。

 

這也是墨西哥一個洞穴的入口,這是洞穴內部。因為上面有一個小的塌陷,陽光可以從這個小洞射到水下。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這個洞穴在某些區域能見度非常好的時候是非常漂亮的,特別是當你的燈光足夠的時候。

 

這張照片是我們在佛羅裡達拍的。這上面有很多顏色部分,這些實際上是一種酸性物質,叫丹寧酸,它形成於腐蝕的植被。大家可能去沼澤或者熱帶雨林裡面,看到有很多河水都是棕色的,實際上就是丹寧酸。

 

在佛羅裡達,這些丹寧酸被雨水衝刷到河裡之後,讓整個河水看起來都是黑的。但是旁邊這些洞穴的出口,水是非常清澈的。這張照片就是泉水跟河水交界的一個地方,看著顏色非常地奇特。

 

這張照片是春天的墨西哥。植物在水下也是像陸地上一樣,在春天它會開花,從水下看是非常漂亮的。洞穴不光是美景,其實奇特的生物也非常多。

 

這是在廣西都安地區拍的。我們叫它桃花水母,是一種淡水的水母。每到七八月份,整個的洞穴的地下河全部都是這種水母。大部分海裡的水母可能比它大很多,而且海裡的水母通常觸角是有毒的。但是這種桃花水母是無毒的,很小一個,需要很微距的鏡頭才能把它拍出來。

資料來源:《潛行深淵》紀錄片http://tv.cctv.com/2016/06/04/VIDEPNsKqPrlH3xNZ85Bl982160604.shtml

大家可以看到,這些生物都是完全的洞生生物。生物也分幾種,一種是半洞生,就是它可以在洞裡生存,偶爾也會到有日光的地方去。但是這幾種生物都是全洞生。所以它們有一個非常大的共同特點,就是白。因為長期沒有陽光的照射,它的黑色素已經退化了。這個螃蟹是在印度尼西亞。右上角的蝦叫百慕達蝦,在百慕達群島那邊。左邊的鯰魚是在墨西哥地區。

 

所以說在洞穴潛水的過程中,你可能會遇到很多特別奇特的生物。而這些生物,很可能是還沒有被科學家記錄的,畢竟潛水深入到洞穴裡的人並不多。

 

很多人問,如果要去洞穴潛水我們去哪裡?或者問,你們經常去哪裡?我們最開始去的地方,是佛羅裡達。其實佛羅裡達是整個洞穴潛水運動的起源地。

 

1951年,有兩個年輕人用著非常落後的裝備,第一次潛入了SilverSpring,佛羅裡達的一個地下河入口,並且還拍了一點照片。之後,洞穴潛水就開始在潛水界火起來了。

 

佛羅裡達的地質非常奇特,它整個在一個平原北部。佛羅裡達北部是平原地區,它的地下河系統是非常豐富的,有非常多的洞穴入口、地下河入口。從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非常多的洞穴潛水員就開始了潛水。

 

但是這個時候就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說洞穴潛水沒辦法直接回到水面,但人是沒法在水下呼吸的。所以當你攜帶的氣瓶沒有氣的時候,又沒有辦法直接升到水面,那你可能連一分鐘都撐不了。

 

所以洞穴潛水有嚴格的裝備要求和一些規則,包括怎麼使用氣量等等。而這些規則都是在事故的基礎上建立的。你可以發現,從50年代到70年代,每年的死亡數量是非常高的,而且都是在增長的。甚至在70年代,大概是1975年,一年可能有接近30人死在佛羅裡達北部地區。

 

所以,當地政府當時的態度是把這些洞穴給封閉了。其實不光是我們的政府擔心有問題,所有的政府都會有這種顧慮。但是在洞穴潛水基本上快被法律禁止的時候,一個偉大的人物出現了。

 

這個人叫Sheck Exley。其實在整個洞穴潛水的歷史上,包括現在,全世界可能有很多優秀的洞穴潛水員,但是所有人評價最高的應該就是他。

 

Sheck Exley當時在美國洞穴協會負責打撈,也就是洞穴救援。其實洞穴潛水沒有太多的救援,因為出了問題之後你只有一分鐘,或者更短。所以他們大部分是打撈屍體。

 

在他十年的打撈生涯中,Sheck Exley總結出了一些原則,就是我們這些人是怎麼出的現實事故。他把這些原則總結出來,寫了一本書叫《洞穴的生存藍圖》。這本書是現在所有洞穴潛水員的必讀書,或者說是一個基本的生存安全準則。

 

他當時就拿著這個書,和一些洞穴的愛好者找到政府,跟他們講並不是洞穴導致的這些事故,而是人們不懂怎麼在洞穴環境下生存導致的。經過了一些努力,政府最後還是沒有頒布法令來禁止洞穴潛水,而是要求更多的訓練之後才能進入洞穴。

 

所以,Sheck Exley實際上是洞穴潛水規則的奠基人。我們去讀他的書的時候,最早就是讀他在哪個洞哪個洞差點掛掉,然後哪個洞哪個洞又發現了什麼。我們最開始去潛水的時候去佛羅裡達,因為你看著他的書,去他去過的地方潛水,會覺得非常有歷史感。

 

很多人想搞清楚美國地下河系統這些洞口到底是不是連通的,這些洞口到底是怎麼樣的,中國的地質學家也在做這些研究。他們怎麼做呢?比如說懷疑兩個洞穴的入口這個地下河是通的,但是沒辦法潛水。

 

這個時候,你就撒幾噸鹽到水裡,根據水流的方向在下遊監測這個鹽度的變化,這樣子把這些水系圖畫出來。在中國一直是用這種方法,在美國這種方法他們也會用。

 

但是有更多的人開始嘗試,我們能不能通過潛水驗證這個洞穴是不是連通的?然後把這些資料提供給地質學家。這些潛水,有些甚至一次長達20個小時,深度通常是超過七八十米、一百米,所以我們叫它創造紀錄的潛水。也是這些創造紀錄的潛水的人,在推動著整個行業的進步。

 

美國大家可能剛才看了,洞穴都是灰濛濛的。但是在其他地區,比如這張照片是在巴哈馬。巴哈馬和墨西哥有非常多這樣子的洞穴,裡面全是密密麻麻的石筍,能見度也非常好。在這種地方,你打開一束光照出去之後,非常地漂亮。而這些洞穴的距離通常都是超過10公裡,離我們近一點的是水比較清的地方。

 

菲律賓其實是個非常不錯的地方,但是那個地區比較尷尬,老是有綁架什麼的,南部蘇裡高地區是阿布沙耶夫活動的地方。我們當時去那邊潛水,一般都會有軍警來陪同,避免被綁架。但是實際上也不像想像的那麼危險,因為他們綁架的大部分人是在那裡經商的,像我們這些潛水的基本上一看就知道沒錢。

 

蘇裡高地區我給大家看一個視頻。蘇裡高地區非常奇特,因為它所有的洞穴都是挨著海邊的,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這個蒙朦朧朧的感覺。我們叫它鹽躍層。鹽躍層是因為淡、海水交界,海水的密度比淡水大,所以海水會在下面,淡水在上面。你在交界的地區就會看到這個分界。

墨西哥也會有這種鹽躍層,但是蘇裡高地區的非常濃。而且蘇裡高洞穴的水流和潮汐是相關的,因為它在海邊。漲潮的時候,海水會往洞裡走;退潮的時候,洞裡的淡水會把海水往外推。

 

這也是蘇裡高。你在水面上看的都是非常漂亮的熱帶沙灘,但是到了水下之後,整個洞底非常長的距離全部是生蠔。而且應該是沒有汙染的,比深圳港灣裡的會好一些。當時我們去的時候也是驚呆了。

 

因為我們潛水時間比較長,停留的時候有點餓了,有的時候會撬一個。洞穴潛水就是很有意思,你總是無法預知你能看到什麼或者會經歷什麼。

 

法國的洞穴又是另一種完全不同的。這個大概是在土魯斯南部的一個地區。實際上它也是石灰巖結構,但是它的出口是在一條河裡,從河的底下進到這個洞穴裡。

 

這個洞穴可能也有五六公裡長,也非常長。裡面就像河道一樣,被衝刷得非常光滑,都是天然形成的。

 

這個是在中國的樂業,大石圍天坑。在中國洞穴潛水其實是最奇特的,因為中國的地質豐富多樣。

 

這是我們2011年跟美國國家地理一起去這個地方拍潛水紀錄片的一些照片。

 

我們當時覺得扛著四五十公斤的裝備走一公裡好辛苦,而這個,你需要把裝備在垂直的地方吊下去大概200米,然後再走三個小時才能到地下河的入口。你需要做整個的繩降系統和上升系統,甚至要花一兩天的時間才能下到洞口。

 

那個小紅點,就是我們下降的時候把裝備運下去入水的鏡頭。

 

廣西其實是中國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廣的地方。所以我們在美國潛完水,學了這些基本的安全原則之後,最開始進行探索潛水就是在廣西。

 

2009年,當我時們背著氣瓶去,那個時候去那邊潛水基本上就是被圍觀,現在看多了也沒人看了。但是當時別人都覺得很奇特:哇,這個東西還能潛水。

 

很多人給了我很多傳說。有的人告訴我們,當時土匪跑的時候在這個底下丟了好多寶藏,然後我們就相信了。下去了上來說沒有,他們還要看一下是不是你藏起來了。

 

大家看了那麼多不同的地質,可能很好奇喀斯特地貌包括水下洞穴是怎麼形成的。我不是地質學家,但是因為潛了這麼久,我們也關注這些。其實大部分喀斯特地貌形成都和酸性物質有關。

 

在降雨的過程中,雨水經過大氣層的時候會把一些二氧化碳吸收了,然後落到土壤中間。然後再吸收更多的酸性物質,之後滲透到喀斯特,就是我們叫的石灰巖。最早期的石灰巖結構不像這麼大空腔的,也沒有形成水下洞穴。

 

但是隨著化學的反應,石灰巖的主要結構碳酸鈣遇到了這些酸性物質,分解之後會變成碳酸氫鈣。碳酸氫鈣會被水衝走,就像雨水把整個洞穴中間給吃掉了一樣,一塊一塊地把它侵蝕,然後通過雨水帶走。慢慢地這個洞穴的內部就越來越大,之後甚至會發展成石筍。

 

碳酸氫鈣在遇熱或者遇到其他一些化學反應的時候,它又會分解,分解之後又變成了碳酸鈣和水。這些碳酸鈣會累積,常年的累積之後就會變成大家現在看到的巴哈馬那邊的那種石筍。

 

在旱洞中間,包括大家去過的一些陸地洞的旅遊景區,其實都是這麼形成的。但是這個年代需要非常久。

 

這個也很奇特,叫地獄鍾。因為每一個地區石灰巖的堆積和當地的地質、環境、水的酸鹼度都有非常大的關係,所以每個地區的石筍並不是完全一樣的。

 

這個也是在墨西哥的一個地區。全世界可能只有在這裡能看到這樣形狀的石筍,一個個像鍾一樣。這一個東西的成長,當地的科學家說大概要幾億年。我不清楚要多久,但如果你潛水的時候不小心踢掉一塊,可能你就毀掉了幾億年的一個成果。

 

洞穴潛水除了漂亮,其實還可以幫助一個學科,叫沉積物研究。你研究這些水下巖石,可以判斷出它是哪個年代形成的,以及當時的降雨狀況、氣候等等信息。雖然我看不懂,但是專門有一個學科來研究這些。

 

而在潛水中我們會發現這些,我們會拍照,提供給能看得懂的人,讓他們來判斷。比如說這個圖片也是在廣西的一個洞穴,從水面到60米的底部,整面牆全部是珊瑚、貝類的化石。

 

當時我們發現之後拍了照片,給地質專家們看,看這個到底是怎麼形成的。至今他們也沒有結果,但是肯定是海陸變遷的一個證據。

 

很多人說洞穴潛水是極限運動,說洞穴潛水非常危險、非常可怕。但實際上這取決於兩方面:一方面是你要去的洞是什麼樣子的;另一方面是你是什麼樣子的。

 

我們不能簡單地說洞穴潛水是一個極限運動。就像我們剛才看到的,能見度非常好,水很清,然後深度不大,又有曾經的地圖。其實在你掌握了洞穴潛水的基礎訓練之後,你去這些地方可能就像在水下逛公園一樣,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危險。

 

而當你要去突破極限,去一些沒有人到達過的深度或者地方,你面臨的風險肯定會更高。所以並不是說這個運動是不是極限運動,而是取決於你要去什麼地方,或者說什麼樣的人去什麼樣的地方。

 

剛才我們看的男神Sheck Exley,他在1994年死於一個260米的洞穴潛水。所以能力很強並不代表你就很安全,這取決於你是不是要超越自己,探索極限。這是最大的風險。

 

這是廣東梅州的綠窟潭,這是我們現在去得比較多的一個地方。最初我們到了村裡就問,第一個問你們洗衣服的地方在哪裡,第二個問水清不清。

 

這個時候,村民就會把你帶到他們村子裡洗衣服或者抽水之類的地方。這些地方我們通常能發現洞穴的入口,但不是所有洞穴都能下潛。這取決於它的能見度、大小、寬窄等,我們需要去判斷。

 

2014年1月份的時候,那天剛好是月黑風高的,到那的時候晚上九點鐘。燈往水裡一照:哇,好清啊。還不錯,藍藍的,很漂亮。我們當晚就直接下水。

 

下到水底,大概是40米,下去之後我們就驚呆了:整個水底都是人體的殘骸。我們把它標籤,錄像,大概有20多具。我們很好奇,這些人體的遺骸到底是哪裡來的?這個洞到底會延伸到什麼方向?有的村民說這個洞是跟什麼後面的廟旁邊的水潭是連通的;有的說是連通到旁邊的江裡之類的。

 

後來我們去了很多遍那個地方,這些鏡頭也是在水下拍的。大家可以看一下,碰到這些鬆散的石灰巖它會塌陷,會降低你的能見度。你必須沿著引導繩來走,如果沒有這個繩子的話你很容易迷路。

 

其實很簡單,把劇場燈一關,全黑的,讓你閉著眼睛爬到門口,你也需要花很久。而在水下,這意味著你沒有辦法生存,沒有辦法安全返回。

 

氣量這一塊,我們需要根據不同的深度帶足夠的氣體,大家可以帶很多氣瓶。這個地方的平均深度大概在60米左右,算是比較大的深度。所以你的氣體消耗會很快,你需要非常小心地計劃。

 

深度也意味著整個潛水時間會很長,因為你上升不能飛快地從水底跑到水面。這個有點類似於你開一瓶碳酸飲料。當你的可樂搖一搖,突然再打開它之後,所有的二氧化碳會從裡面噴出來。

 

而你的血液中間在深的地方累積了很多惰性氣體,如果你很快地到水面,也就類似於周圍的壓力瞬間降低,體內的惰性氣體就會像可樂一樣在你的身體內沸騰。這就類似於往你的靜脈裡打空氣一樣的效果,是非常嚴重的疾病。一次一個小時左右的水底潛水,上升可能需要花四個小時。

 

我們在這裡潛水,其實不光是去探索沒有去過的地方,更多地是想記錄水下所有的東西。如果有美景,我們希望把美景記錄下來分享給別人。如果有其他的發現,我們會把其他的東西記錄下來。

 

這是一些人體的殘骸,我們把它都編號了,然後把這些帶到村裡,問他們是怎麼回事。大家看一下這個鐵鏈,這個鐵鏈其實是一個傳說。鐵鏈綁的這個人,後來我們去查了歷史資料,還真有這個人。這個人叫肖耀義,是當地一個劫富濟貧的俠盜。

 

旁邊放了一瓶長樂燒酒,我們每次去潛水都給他放瓶酒。這個人當時是劫富濟貧,後來大概在民國時期被抓了。然後就被綁著鐵鏈子丟下來,漂到那個位置,所以每次我們都帶瓶長樂燒下去。

 

底下其他人的死因可能有的是浸豬籠,這是當地當時一個比較嚴厲的懲罰。有的是因為迷信,跳下去想成仙。成仙的那些人位置一般比較淺,有一排連著大概五六個骨頭在比較淺的地方。

 

我們去這些地方潛水還想做一件事情,要把這些東西和地圖繪出來。繪這些圖你需要在水下用記事本,需要建立測繪站,把所有的信息——深度、方向,全部記錄下來,再通過軟體來處理。甚至要拿尺子來量這些通道的寬度。

 

最後我們還是需要談一下洞穴維護和保護。潛水的活動其實應該是一個環保的活動,而不是你為了看到這些東西而去破壞它。

 

其實以前,廣西的景區叫我去幫他們勘探兩個天坑之間是不是連通的。我當時問他勘探這個幹嗎,他說如果是連通的,我們就炸掉底下,這樣子可以划船進去。

 

我拒絕了。雖然報酬很高,但是我覺得潛水的目的是為了增加大家對整個環境的保護意識,而不是去掙錢。

 

在洞穴裡也有不同的洞穴潛水員進行探索,所以他們會遺留很多其他的繩子。而這些繩子在洞穴裡會給人造成很多危害,所以我們也會定期清理一些洞穴裡的廢物,包括漁網。垃圾就太多了,洞裡的垃圾少,但是在洞口區域、水下,垃圾非常多。

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我們成立了一個組織,叫WUD。實際上也就是立志於提供洞穴潛水的訓練。因為我們需要通過訓練來避免潛水的風險,去探索別人沒有到達的地方。我們也希望通過我們的探索能提高大家對淡水資源的保護意識。

 

我們熱愛潛水,所以我們去海裡、洞裡潛水。我們熱愛潛水,所以我們想把海底和洞穴潛水的魅力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能參與到潛水運動中,能為整個海洋或者淡水資源的保護做出自己的貢獻。

 

謝謝。

【推薦閱讀】

熱門演講,請點擊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泰國洞穴救援是奇蹟?專業人士為你詳解洞穴潛水危險性
    丨以下為訪談實錄(內容有刪減)· 是什麼讓洞穴潛水如此危險?導致潛水員遇難的最大原因是恐慌,它可能從一件小事情開始,比如你看到軟管中突然冒出了氣泡。類似這種微不足道的小事可能立刻讓你心生疑慮,因為你身在一處洞穴當中。
  • 《潛行深淵》:中國首部洞穴潛水紀錄片,挑戰極大!
    這是潛水遊世界第1712次分享,類別【潛水雜談】。
  • 故事力 | 影力波第73位講者李瘋
    大家好 我就是講者李瘋今天跟大家一起來探討的主題是故事力有人經常問我影力波到底是什麼你覺得我應該怎麼回答他呢一 二 三 四這是一種回答是嗎或者按照我們在銷售領域我們要設計一個話術影力波是什麼 是什麼 是什麼
  • 你真的需要側掛潛水嗎?
    狹窄通道 裝備和技術的進步,再加上潛水員的勇氣,在不斷打破潛水深度和時間上的限制。然而一個人能夠通過多狹窄的洞穴通道卻是無法改變的。那些推行在開放水域使用側掛的人主要論點是:容易獲取 以及方便出入水 容易獲取 側掛潛水最無法立足的論點之一,就是有連通器的雙瓶不一定容易找到。令人驚異的是,幾個技術潛水培訓組織以此為主要依據,允許使用側掛進行開放水域的技術潛水培訓。這與裝備應該首先適合水下需求的理念背道而馳。
  • 【潛水知識】側掛固然好,但你真的需要側掛潛水嗎?
    然而一個人能夠通過多狹窄的洞穴通道卻是無法改變的。因為背負裝備額外高出12英寸(30釐米),採用背負氣瓶的潛水員永遠都不能到達這個極限。側掛潛水員所需的裝備和背負式一樣多,但是他們的氣瓶通常可以單獨取下,從而通過更低矮,並略為狹小一些的洞穴通道。在絕大多數水下洞穴中,這十幾英寸的差距並不會讓潛水員多去很多地方,卻會增加裝備的複雜度,並降低其適用性。
  • ║童俊 《我和心理學有個約會》第004位講者
    演講的標題《直視驕陽,成為自己》,是因為我曾經為亞隆的另外一本書《直視驕陽》寫過序。請你想像,你在平原上走著走著,突然迎面遇到一堵牆,這牆向上無限高,向下無限深,向左無限遠,向右無限遠,這牆是什麼呢——死亡,劉慈欣《流浪地球》裡面曾再現過這個場景。我當時在讀這本亞隆的自傳的時候,剛好就在看《流浪地球》。
  • 水肺潛水和自由潛水有什麼不同
    當然水肺潛水也有它的優勢,那就是可以令潛水員在水下停留更長的時間,來觀察周圍的海洋生物。但我們呼出的氣泡,有時會驚擾到海底生物,令我們錯失與海底生物親密共舞的良機。探索的不同
  • 「野豬」少年足球隊的洞穴生還
    一場足球賽後,Night所在的「野豬」足球隊共12名隊友、1位教練,帶著零食進入清萊府北部美賽區一處森林公園隆巖洞穴內,一起慶祝並探險,不料因下雨漲水,被困在其中。再見天日已經是半個多月之後。7月10日,這13人在來自泰國、英國、澳大利亞、中國等國際救援力量上千人的共同努力下,終於全部獲救。各國救援人員的合影。
  • 中國首部洞穴潛水題材紀錄片《潛行深淵》:拍自然探險紀錄片考驗極大
    1、《潛行深淵》作為中國首部洞穴潛水題材紀錄片,當初為何會看中這樣一個新的題材?龍:我和小夥伴們都覺得,如果連玩耍都不會,還作什麼遊戲談什麼創意。我們團隊的人都比較喜歡運動,旅行,作死,DIY。會接觸到各種玩極限運動的大神。慢慢發現深圳真是「高手在民間」的典範。
  • 我的預知夢證明,一切都是註定的
    發現夢境多有應驗,也一次次讓我體會到了什麼叫做一切都是註定的。預知夢是我的被動技能,我想或許和我小時候莫名其妙開過陰陽眼有關係,至於背後原因我也不知道,總之,我的眉心在誦經的時候偶然會有酸脹得無法形容的感覺,我也不知道是為什麼。或許和這些有關,我的直覺異常強大,很多時候,用直覺也經常能準確地感知到一些信息。
  • 他們覺得遊戲特別邪惡,但對我們來說遊戲就是全世界 | 趙夏 一席第646位講者
    我們現在創辦的機核網,做的就是這件事情:用更合理的方式,把遊戲的魅力傳遞給更多人。嚴格地說,機核網的故事開始於我在2010年寫的一篇帖子。那時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玩家會按照各自買的遊戲設備形成小群體。當時市場上主要有三款遊戲主機:微軟的Xbox 360,索尼的Play Station3,還有任天堂的Wii。
  • 「生」生不息|十四講者,9.19
    講者簡介:魯玲燕我屬於有覺知但又固執的人,因此真的行動會後知後覺。工作前4年很拼,非常拼,對自己要求苛刻。工作第6年穩步收穫,同時開始迷茫。工作第10年,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不是因為我做為公司員工做了什麼,而是我作為自己做了什麼。這個也是我覺得人得像水一樣,得「善」變(dynamic). 做的還不好,所以多多指教了。
  • 讀完電影《降臨》的原著 你或許會為無法預知未來而深感慶幸
    人類對於預知未來的能力是如此渴求,假若歲月之書不可改寫,你會選擇翻看下去嗎?如果一生中所有事情的所有起因和結果同時呈現在你的面前,每一句話、每個動作都寫在生命的腳本裡,你會選擇活在這仿若已活過一次的命運之中,放棄所有自由意志而走向那不可避免的終結嗎?讀完這個故事,或許我們應該感激,因果律始終存在著,並始終發揮作用,因此,我們永遠無法預知未來,永遠無法知曉下一秒的驚喜或若干年後的生活。
  • 有人說,每一次潛水,都是經歷一次愛情
    本文由@陳yelling授權發布轉載請聯繫原作者授權有人說,每一次潛水,都是經歷一次愛情。但每次潛水,是不是經歷一次愛情? 接下來只看到無盡的藍,有魚過來好奇自己,感覺這世界只有你和我,除了我的呼吸,就是你的光景。奇妙的失重感,感覺自己在飛,在翱翔,這是在另外一個世界的自由感!我深知道,自己愛上了這種感覺,愛上了海,愛上這種無法言喻的美妙。這是不是一見傾情?然後無法自拔?應該是的。按原計劃離開了墾丁,經歷了高雄,身在臺中的我退掉了原本通向臺北的票,殘忍地跟小夥伴道別,隻身情難自禁折返回去考OW。
  • 潛水耳朵會痛?!那是因為你遇到了假的教練!
    才剛學潛水沒多久,哪裡認識什麼潛友,再說,誰知道ABC究竟是個什麼鬼東西!死纏爛打之下,我才有資格踏上了第一次獨自求學的旅程。上完後,我才確實知道ABC究竟是什麼鬼東西。而且想說,真太TM值了。當時放我飛機的潛友,你真的不要哭。
  • 這個潛水泳池裡,有「水下洞穴」
    中新網11月23日電 綜合報導,日前,波蘭首都華沙附近一個大型潛水泳池向公眾開放。這個名為「深斑」(Deepspot)的泳池有45.5米深,或打破目前全球最深潛水泳池的吉尼斯紀錄。泳池之中,有人造水下洞穴及瑪雅遺址等,供潛水者探索。
  • 潛水到底有多危險,既有多少種死法(超長但超值)
    他還拍過一個系列紀錄片,叫做Water's Journey,從佛羅裡達的洞穴系統入手,追溯該州的淡水源頭(誰有這個片請給我一份,我請吃飯)。那部駭人的Sanctum雖然不是他拍的,卻被獻給了他,足見他在潛水攝影界的地位。讓人難以理解的是,他並沒有死在危險洞穴裡面,而是在一次很普通的珊瑚礁拍攝途中,示意其他人後獨自向水面上升,隨後被發現躺在水底,失去知覺。
  • 中仁潛水:有關潛水的16部電影
    考察隊在探索旅程中更會為大家細心講解海洋究竟是如何形成,揭開人類是否可以在水底生存之謎等……為海洋學研究揭開了新的篇章。2.《奪命深淵》 Sanctum影片根據安德魯·韋特個人的一次探險經歷改編,當初他曾潛水深入水下洞穴數英裡,結果一場強烈的風暴讓他進來的地方塌方,把他困在了水下洞穴中,他後來獲救,這段經歷也就成為他創作劇本的素材。3.《顫慄汪洋》Open water
  • 《鯊海逃生》水肺洞穴潛水勸退的絕佳商業影片
    看了一圈豆瓣,評分略低,居然沒有人覺得這是水肺洞穴潛水勸退的絕佳商業影片。史泰龍他女兒主演,挺可以了。很有必要寫一個影評,作為小A覺得拍攝手法是真的很強了,很多伏筆裡面的知識點都推進得比較自然,天坑入水,求生線,氣室殘餘氧氣,半開放洞穴虹吸等。某些人噴水下對講真的無語了,除了ccr以外,全面罩也可以配備水下對講功能,不存在bug。
  • 七國千人大救援,泰國少年足球隊被困洞穴...
    救援者:我們現在只有兩個人,需要潛水(去找更多的救援隊伍)。我們會回來的。很多人之後也會過來,我們是最先來的。 專業救援隊很快擬出了幾條方案第一,用潛水的方式將孩子們帶出來這個方案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但速度較快洞穴潛水和普通的休閒潛水不同這屬於專業的技術潛水範疇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掌握如果僅讓孩子們掌握基本的潛水技巧再由專業人員帶領則較危險且,被困的13個人都不會遊泳或潛水潛水出洞需要經歷多個救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