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本世紀的和平與發展佔據主導地位的世界大環境。在上世紀,整個世界的主題是民族運動和獨立。在這樣的全球風暴當中,很多國家開始進行艱苦卓絕的反殖民鬥爭。
殖民主義一直以來都是一戰的遺留問題。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以西方列強為主導的資本主義力量對於落後的國家進行了一系列的侵襲與統治。這種行為經過不斷地發展,後來逐漸的演變為了殖民主義。
我們國家曾經就受到過殖民主義的殘害。可能很多人記憶裡殘存的是國家反抗外來的侵略戰爭,而對於殖民戰爭這種概念卻並不是很深。甚至一度在與侵略戰爭的對比中,將殖民戰爭逐漸淡化。
然而事實上,殖民戰爭就是早期的外來侵略。我們都知道八國聯軍進入北京燒殺掠奪的事實,也都看過《精武門》系列的電影電視劇作品。通過這些,我們可以對殖民主義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為什麼會有殖民主義,因為殖民主義可以帶來一種階級對於另一種階級的壓迫。殖民政府保護的是殖民者的利益,而對於本國人民的利益卻選擇了忽視,甚至對本國人民的反抗進行殘酷鎮壓等等。
殖民者一方面通過掠奪被殖民過的各種各樣的資源,另一方面積極推行奴化教育,意圖讓被殖民國的人們徹底失去反抗精神。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阿爾及爾之戰》,說的就是一個反抗殖民者的故事。故事發生在阿爾及利亞,這是非洲的一個國家,這個國家也曾經參加過二戰。二戰前屬於法國殖民統治下的法屬國。
因為積極參加二戰,所以當時的政府從法國政府那裡得到了一個許諾。二戰結束後,法國應當允許阿爾及利亞獨立。然而事實並沒有因為二戰結束而得到施行,法國政府反而對阿爾及利亞人民的正當訴求,進行了殘酷的鎮壓。因此,革命爆發了。
本片主要講述的是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阿爾及利亞人民在民族解放運動領袖的帶領下,與法國殖民者進行對抗的故事。
這是一個非常殘酷的對抗,然而對抗的結果卻是以法國殖民者的暫時勝利而告終,但是阿爾及利亞人民並沒有因此屈服。兩年之後,反抗不斷升級,最終,法國政府被迫允許了阿爾及利亞的獨立,這個非洲小國的民族獨立解放運動最終獲得成功。
本片因為有著濃重的反殖民色彩,因此在西方國家基本上迎來的是禁播,雖然影片本身斬獲了威尼斯金獅獎,提名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但是在西方世界,依舊是禁止放映。
即使是香港,本片也被禁止播放。原因很簡單,因為當時的香港並沒有回歸,而英國政府是不願意看到香港人民滋生出來反抗精神的。
即便是在全球範圍內,讓本片一直處於劣勢地位,但這並不意味著本片中的民族獨立解放運動就會因為不被傳播而絕跡。1960年,僅在非洲就有17個國家取得了民族獨立解放。本片正是在這個基礎之上進行了拍攝發行。
一定意義上,本片支持了世界各國被壓迫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另一方面,本片也將那些一直以來標榜著自己獨立民主自由的西方侵略者們的醜陋面具一一摘下。
眾所周知,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家史,基本上都可以對應到被殖民國家的血淚史。法國在非洲的暴行如果不是二戰納粹德國作為擋箭牌的話,法國就會是非洲人民的首要仇敵。
而英國在一戰前的渾名更是叫做日不落帝國。因為自己的殖民地的領土已經是自己原本國土的一百倍了。我們一些人所標榜的民主自由之都美國的繁榮,更是建立在歐洲流氓們對於美洲印第安人的殖民統治和滅絕政策的基礎之上的。
因為在二戰後,這些西方國家們基本上很難繼續維持殖民統治了,因此,在二十世紀,全球各地的民族解放運動風起雲湧,這些醜惡的殖民者們一個個被推翻,而民族解放反殖民鬥爭則是一次次獲得勝利。
然而很遺憾,本片一定程度上被有的人污衊為恐怖主義的教科書,原因在於片中的反殖民者的武裝行動造成了大量的法國平民的死亡。
然而他們看不到的是,這場已經開始了的戰爭的發起點究竟是什麼?阿爾及利亞遠在非洲,它本來不應該也是不需要法國人民千裡迢迢的跑過去組建政府維持秩序的。
然而法國人民過去後,立馬就享受到了超國民待遇,然後對於想要獲得民族解放的阿爾及利亞人卻予以尊嚴踐踏和殘酷鎮壓。這難道是公正公平的嗎?大家都喜歡叫囂著落後就要挨打,落後憑什麼就要挨打。
奉行弱肉強食的的達爾文主義的西方國家們是不會去在乎阿爾及利亞人民的正常訴求的,因此,只有挺身反抗,才是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