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2020年9月13日,歷時5年多的「珠海手信」集體商標註冊申請,終於克服重重困難,獲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批准。
記者獲悉,該商標目前被批准在第14類(手錶)及第21類(瓷、陶瓷、陶土或玻璃藝術品;酒具)產品上使用。「珠海手信」集體商標的成功註冊,是珠海市實施商標品牌戰略的重大成果,將進一步擴大珠海產品在國內及國際市場的影響力,為珠海市的品牌形象塑造注入新的活力。
據介紹,集體商標是指以團體、協會或者其他組織名義註冊,供該組織成員在商事活動中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該組織中的成員資格的標誌。
珠海市知識產權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就『珠海手信』這個商標而言,由於是由珠海手信協會申請的,那麼這個協會的成員單位可以在他們的產品(第14類和第21類)打上這個集體商標的LOGO。集體商標的使用本身具有廣告效益,因而有利於取得規模經濟效益,擴大產品在國內市及國際市場的影響力。」
據介紹,一直以來,珠海市高度重視商標品牌戰略實施工作,出臺《關於印發深入實施商標品牌戰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實施意見(2017-2020)》,緊扣產業特色、深挖商標資源,將商標品牌戰略納入市政府中心工作,不斷加大集體商標、證明商標和地理標誌商標培育力度,廣泛宣傳和積極推廣商標品牌戰略,設立商標品牌培育站,送服務進基層入園區。
記者了解到,截止2019年年底,珠海市國內商標申請量合計79889件,有效註冊量40719件;截至今年8月,全市企業馬德裡商標國際註冊量257件,中國馳名商標14件,集體商標14件。2019年,鬥門區獲「中國海鱸之都」的美譽,2019年2月,向國家商標局分別申報「鬥門海鱸」(第29類和31類)、「鬥門禾蟲」「鬥門黃沙蜆」「鬥門荔枝」「鬥門重殼蟹」6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金灣區的「黃立魚」地理標誌商標也在培育之中。
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珠海市將進一步強化商標品牌戰略實施工作,積極發揮政府的引導指導作用,著力提升企業商標品牌意識,大力鼓勵支持企業創建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珠海商標品牌,為向世界展示「珠海製造」品牌形象作出更大的努力和貢獻。
採寫:南都記者 王靖豪 見習記者 洪曉可
【來源:南方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