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時報網
港股2020年表現疲弱,在全球其他股市紛紛大漲的同時,反而下跌。不過,也正因如此,港股相對於其他市場顯得更為便宜,其估值吸引力正在增強。
數據顯示,2021年以來,南下港股通資金已連續4天淨買入金額超過100億港元,購買力度為歷史罕見。
歷史罕見!南向港股通
連續4天淨買入超100億港元
南下港股通資金近日明顯加大配置港股的力度。
據記者統計,2021年以來南下港股通單日分別淨買入134.95億港元、107.43億港元 、123.96億港元和154.21億港元,連續4個交易日淨買入超100億港元,為歷史首次。
在大舉淨買入的同時,港股通日交易規模(註:含買入和賣出成交額)也突增,連續4個交易日超過500億港元。剛過去的2020年12月,港股通多數交易日交易規模不到300億港元。
實際上,相較於北上資金隔一段時期就會出現淨賣出的情況,南下資金淨買入港股的舉動顯得更為堅定,近年來持續淨買入港股,且在2020年已開始大舉布局。
數據顯示,從2019年3月開始至2020年12月,港股通資金已連續22個月淨買入港股。
而從年度買賣情況來看,2020年南下港股通淨買入規模達到6721.25億港元,創出年度歷史新高,淨買入額是此前次高峰的2017年的兩倍多。
在港股通大舉淨買入之後,常伴隨著港股市場的大幅反彈或上漲。
統計表明,自港股通開通以來,港股通資金單日淨買入超過100億港元的情形只有11個交易日。上次連續淨買入超過100億港元還是在2020年3月新冠疫情衝擊全球股市,連帶港股持續大跌之時。
2020年3月12日和2020年3月13日,港股通連續兩個交易日淨買入超過100億港元。幾天之後的2020年3月19日,港股通再次淨買入超100億港元。
2020年3月19日,在經歷數日連續大跌後,恒生指數盤中一度觸及21139.26點,創出2016年8月以來的最低點位。彼時港股通資金大舉淨買入,抄底意味較濃。後面的行情也表明,2020年3月19日之後,港股市場就開始觸底反彈。
港股過去一年表現疲弱
估值吸引力增強
剛過去的2020年全球主要股市表現較佳,美股三大股指悉數上漲,納斯達克指數漲跌幅甚至超過40%。
亞太股市方面,韓國股市表現亮眼,韓國綜合指數年度漲幅超過三成。而日本股市年度漲幅也達16.01%。
A股市場表現更為亮眼,創業板指數漲幅高達64.96%,深證成指漲幅也達到38.73%。
與上述股市相比,港股市場2020年顯得較為黯淡,年度甚至下跌3.40%,僅比一些歐洲股市表現好一些。
港股2020年走勢疲弱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包括疫情、中美關係惡化等衝擊。
不過,在經歷持續低迷,而其他股票市場連續大漲後,港股市場的相對估值優勢也進一步凸顯出來,這可能是部分資金開始大規模吸納港股的原因。
AH股溢價指數:
港股相對A股性價比更高
2020年以來,AH股溢價指數持續走高,2020年10月份期間一度逼近150,接近2015年的高點。目前,隨著恒生指數強勢崛起,AH股溢價指數有所回落,截至今日收盤報141.09,仍處於高位水平。
AH溢價指數直觀上反應的是A股與港股走勢上的差異。AH股溢價指數以100為基準,如果指數大於100,A股相對H股有所溢價,相反,如果指數小於100,A股相對H股存在折價。
不過,從近幾年數據來看,AH股溢價指數均大於100,整體上呈現出港股更便宜,A股更貴的格局。近期南向資金加速「抄底」港股,在一定程度說明內地資金對港股估值「窪地」的認可。
據Wind統計,目前同時在A股和港股兩地上市的公司有129家,A股相對於H股均屬於溢價狀態。其中,有9家公司AH股溢價率超過300%。國聯證券溢價率超500%,復旦張江溢價率超400%。
新經濟龍頭齊聚港股:
提升內外資對港股的興趣度
近幾年來,港交所積極改革,以順應中國經濟結構轉型,港股的行業市值結構顯著優化,加速實現科技、醫藥、新消費為主導的轉型。
值得注意的是,《外國公司問責法》於2020年5月在參議院全票通過,12月2日在眾議院通過,12月18日被川普籤署,正式成為法律。
方正證券認為,《外國公司問責法》使中國企業在美上市的條件更加苛刻,而具有國際化特徵的港股市場則可能承接更多的中國公司上市,如網易、京東等中概股已在香港交叉上市。
騰訊、阿里巴巴、小米集團、美團、京東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在港股上市,一方面改變了港股行業市值結構,有助於提升恆指的成長性,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內外資金對港股的興趣度。
南向資金自2019年底以來,一直保持加速流入狀態,目前南下資金已成為港股的重要參與者。
數據顯示,2020年,南向資金合計淨流入6721.25億港元,其中滬市港股通淨流入3340.09億港元,深市港股通淨流入3381.17億港元。
進入2021年後,南向資金保持加速流入態勢。最新數據顯示,1月7日,南向資金淨流入154.21億港元,今年來合計淨流入520.55億港元,自開通以來,淨流入金額達1.78萬億港元。
從近一年來南向資金活躍股名單來看,騰訊控股、美團、小米集團等網際網路巨頭備受其關注,其中騰訊控股近一年來合計淨流入金額超1400億港元。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等低估值銀行股受其關注。
今日數據顯示,騰訊控股等新經濟股依然是南向資金青睞對象。數據顯示,今日南向資金買入騰訊控股46.65億港元,其中滬市港股通淨買入25.36億港元,深市港股通淨買入21.29億港元。其次是中國移動,淨買入金額達40.11億港元,其中滬市港股通淨買入33.88億港元。
機構看好2021年港股估值回升
年末歲初,港股恒生指數升破26000點窄橫行區間,進入27000點以上水平,一改此前的低迷表現。
機構分析認為,近期港股的強勢表現,表示港股估值收復前的收集期已完結。踏入2021年,隨著疫苖研發成功、多國開始接種,市場對今年全球經濟復甦的信心增加,港股估值有望修復,並出現有序爬升格局。
國信證券表示,對首季港股行情樂觀,推動港股估值上升的因素包括:
1、港股3月業績期,很多基本面好的公司將在1至2月發出盈利預喜。
2、全國兩會將於今年3月4日、5日在京召開,十四五規劃相關概念板塊將跑出,例如:內需消費、新能源、汽車等。
3、拜登當選總統後中美關係或將出現緩和,而美國的《外國公司問責法》有利中概股回香港上市,吸引資金流入港股市場。
4、恒生指數公司對恒生指數成分股構成進行改革,市場憧憬一些上市不久的大型中資股將透過快速納入機製成為恒生指數成分股,提高指數估值。
方正證券指出,2021年全球經濟基本面漸進向好,疫苗接種和政策緩慢退坡呵護經濟復甦,而中國經濟已全面恢復,政策亦「不急轉彎」,恒生指數的盈利增長比估值提升更具有確定性,在中性假設下2021年恒生指數增長或達到9%-10%,樂觀假設下或達到20%。
此外,南向資金看好港股,資金淨流入不斷增長,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於港股估值回升。方正證券認為,「新經濟」(科技、消費、醫藥、先進位造、新能源)行業具有估值溢價,行業龍頭領跑港股,未來或將持續,而以銀行股為代表的低估值、高股息行業則已呈現安全邊際和配置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