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哥哥和弟弟的對比。我不知道弟弟最終能拿到大獎是不是命中注定,但是我知道為了達成這個真實的結果哥哥付出了他的所有——even his life。
哥哥一直是一個饒有經驗的「社會人」。他從小就展現出了一種梟雄的氣質。手段在他的眼裡是其次而達成目的才是首要。這種氣質首先賦予了他強大的商業頭腦和聰明才智:糞坑收費,泰姬陵當假導遊,火車上偷東西賣,看穿人販子的陰謀。在遭遇幼年喪母的慘痛後他作為長子有了一種不同尋常的狠勁,他肩負起了照顧弟弟的責任,同時殺了人販子,加入黑幫,將女主獻給老大。這是他的惡,也是由他的出身所決定的原罪。
貧民窟的環境固然惡劣,然而哥哥在罪惡的同時展現出了對弟弟深切的愛。其實不難發現哥哥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弟弟。他演戲讓弟弟離開黑幫,他在臨死前成全女主和弟弟的愛情。這是他人性的光輝,也使他悲涼的結局有了一種來源於奉獻精神的雄壯感。
如果說哥哥是現實主義的代表,那么弟弟就可以說是理想主義的擁躉了。
別的不談,令我印象最深的一點就是弟弟在想要帶女主離開黑幫老大身邊時,女主問道我們靠什麼生活,弟弟的回答環境扼要:愛。說實話看到這我真的笑出了聲。愛情一直是奢侈品,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想要追求愛情,但是精神建設的物質基礎才是我們更多討論的對象。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愛情如何能帶給女主安全感?如何真正逃離這個水深火熱的現實?也許他自己也不知道。
天真爛漫在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真的可以算是優點,而脫離現實的理想主義對我們自己也是不可磨滅的打擊。王安石變法的理想被現實擊潰,維新變法運動不能緊跟時代也宣布破產。愛情作為一種理想真的是包治百病的神藥嗎?我只看見了白左的思想,就像電影中美國人在看到車被掃空,弟弟被司機揍時掏出了一張鈔票:「讓他看看美國人是怎麼做的。」這種「自由的、理想的」氣息是否算是夾帶私貨呢?
再說回哥哥,其實弟弟的理想主義是在哥哥庇佑下形成的。哥哥用自己的方式給弟弟鋪好了路,他幫助弟弟一次又一次的逃離危險,一次又一次的幫助弟弟做出了選擇,包括最後促成他成為百萬富翁的那道選擇題。弟弟能夠最終實現他的理想主義是因為有一個哥哥在背後如影隨形(有《白夜行》內味了哈哈哈哈)。
也許這只是一部電影,沒有那麼多的社會現實,我們只需產生觀感的享受,然而片中印度社會的現實,電視節目的播出總會將我拉回現實從而有了更多的思考。哥哥能為弟弟鋪好路讓他去追求愛情,即使代價是死亡與罪惡。弟弟最終也會知道哥哥的死訊,不知道他最後會作何感想呢?
貧民窟會誕生百萬富翁,但是,代價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