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影片於2009年3月26日在中國上映,至今已有11年之久,但此影片仍是大家心目中的經典。該影片榮獲了第81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 、最佳電影剪輯獎、最佳原創歌曲獎、最佳原創音樂獎、最佳音效合成獎、最佳攝影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這八個大獎等。
影片中所表現出來的結局給人們希望與安慰,而此電影的男主角賈馬爾·馬利克的成長即使有太多的心酸不易,但卻依然相信著美好。也讓大家看到了他哥哥為他撐起了一片天,哥哥多不易,而男主角總體來說還是幸運的。
這部高達8.6分的電影很多人認為是印度片,可事實是由英國導演丹尼·博伊爾所執導,根據印度作家維卡斯·史瓦盧普(Vikas Swarup)的作品《Q&A》所改編的。影片採用倒敘加插敘的敘述方式,通過男主賈馬爾回憶自己從小到大那些刻苦銘心的經歷所展開劇情的,讓觀眾更加明白了賈馬爾知道的這一個個答案背後是多麼的來之不易,所以才會如此深入人心。
這部電影的格局和視野是很大的,和那種講述印度底層人民終於逆襲所帶來的麻醉感是根本不一樣的情況。每當有人因前路漫漫感到迷茫或者看不到夢想會成真的時候等,都會選擇這部影片。
因此本文我將從「影片中的親情愛情、影片中的社會環境氛圍」兩方面來分析男主角為何會美夢成真及引發的一些思考。
看完本片的觀眾都會覺得,這部劇時時刻刻向我們透露著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信息,那哥哥沙利姆和女朋友拉提卡對賈馬爾來說亦是。
⒈我們喜歡賈馬爾和拉提卡的愛情,但薩利姆才是生活
這部劇是用性格完全不同的兄弟倆,來講述真實印度底層社會的生活情況。弟弟是個堅持自己的信仰來一步步達成目標的,這或許就能解釋他以後的一些舉動是我們普通人所不太能理解的了,如寧可跳下糞池也要拿相片給明星阿穆布籤名。
他們兩個兄弟為了生存,撿過垃圾、當過乞丐、爬過火車、當過黑導遊、賣過鞋子、端過盤子、送過茶水,當過服務員,好像只要能活下去就好。
那比起弟弟賈馬爾的理想主義,哥哥沙利姆則是太過於現實了,真實得充滿人性。但又很愛這個弟弟,用自己所認為可以的方式。
①一次外面下著傾盆大雨,弟弟和哥哥在貨櫃裡睡覺休息時,弟弟賈馬爾發現了拉提卡在外面淋雨,就想讓她進來躲雨,哥哥得知後卻不肯,理由是她會招來警察,並用命令的語氣說:「現在這個家裡我最大,我說了她不可以進來,知道嗎?」不過後來看在弟弟的份上,哥哥還是默許了。
②賈馬爾和哥哥跳上火車逃跑時,哥哥故意放開了那拉提卡的手,解釋說她會拖累自己。
這裡還有個小細節是令大家所動容的,賈馬爾和哥哥在疾速奔馳的火車頂上坐著睡著了, 還睡得很香, 但兩個人的小手卻始終緊緊握在一起。這裡手細節的特寫把兄弟兩人艱難的生存處境、相依為命的真摯情感表露無遺。
③哥哥拿槍指著人販,要那人販發誓不再報復,可人販絕不同意,哥哥說「對不起,我不能冒這個險,」槍響人倒。
④人販倒地後,怕被報復,哥哥便投奔了人販的對手,因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而且為了怕弟弟因此受到牽連,拿槍逼著弟弟離開等。
⑤長大後,兄弟兩個人在施工中的頂樓第一次相見,弟弟打了哥哥一拳,並說「我永遠不會原諒你」,哥哥只是小聲的喃喃道:「我知道」。
⑥結局,哥哥在電視上看到弟弟將成為富翁後,對拉提卡說:「他永遠也不肯放棄」,這句話就是說明了之前的所作所為都是用自認為對的方式在保護弟弟!並在最後時刻挺身而出掃清了弟弟和拉媞卡在一起的一個大威脅——黑幫老大賈維姆,卻把自己葬送在了撒滿金錢的浴缸裡。
他死的那刻,鏡頭又切換到了弟弟終於獲得了百萬獎金,且禮花充滿了整個屏幕。一個在金錢裡重生,一個在金錢裡死去。這兩種天差地別的境況,更讓觀眾看到了導演的獨具匠心。影片多次運用蒙太奇手法,讓觀眾仿佛身臨其境,且帶給我們別樣的視覺衝擊。
總的來說,賈馬爾幸運的有這麼一位聰明狡猾哥哥,雖然有著許多的缺點,幹了許多在我們看來很不好的事情,可無依無靠的他們為了生存,雖然不能苟同,但可以理解。因為這不全是他的錯,畢竟從來沒有人教過他什麼是錯什麼又是對,所體現出來的一舉一動皆來源於生活,所以就頑強好好地活下去,無論使用什麼手段。
這部影片看出導演有用心在拍了,細節有很多閃光之處。他們兩個人的兄弟之情,是那種愛到可以犧牲一切的成全,又恨到可以手足相殘的感情。看弟弟有什麼東西他沒有,他會嫉妒。可看到兄弟有生命危險,他又不顧一切的去救他,矛盾又情深。 總而言之弟弟他是幸運的,有了這麼個哥哥從小到大的護佑,才得以生存下來,也才會有後來成為富翁的他!
2.賈馬爾與拉提卡任滄海桑田白雲蒼狗的愛情。
初看《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這名字,大家以為又是那種俗套狗血的勵志故事。越往下看越發覺此影片的與眾不同,尤其裡面的愛情,令人倍感可貴。
拉提卡在童年的時候遇見了賈馬爾,兩人便兩小無猜,相同的經歷讓兩個人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她也很喜歡賈馬爾,為了賈馬爾她寧願犧牲自己也不足為惜。她是賈馬爾在這個殘酷不堪的世界中奮力追尋的「美好」。
貫穿影片始終的就是大仲馬小說《三個火槍手》,傳神的設定,三個火槍手中,他們三個分別扮演著不同的情感。拉提卡代表愛情,沙利姆代表親情,而賈馬爾則是代表大愛。
賈馬爾之所以會去參加電視節目《誰想成為百萬富翁》,就是為了讓女朋友拉提卡在電視上看到他,因為拉提卡很喜愛這個電視節目。
記得賈馬爾曾經問拉提卡:「為什麼每個人都喜歡這個節目?」拉提卡回答:「這是一個逃脫的機會,不是嗎?進入另一個生活。」掙扎在地獄的人一下子來到了天堂生活,當然渴望,更希望中獎的這個人就是你我。
答題中的賈馬爾真摯的眼神透露出他不屈於命運的決心,為了愛的人可以放棄一切也可以擁有許多,一開始主持人包括大部分人都看不起賈馬爾,幸好賈馬爾不畏懼這些眼光及冷嘲熱諷的話語笑聲,或許從小到大的經歷早已練就刀槍不入了吧!所以無論你是茶水工還是誰,每個人都有追求美好愛情和好生活的權力。
節目中,當人們驚呼於此少年「知識淵博」時,感嘆他將拿到巨額獎金時,誰又曾想到,他只是「讀透了」生活這本「書」呢!所知道的答案皆來源於他不堪回首的種種經歷裡,並且他去答題並不是為了那巨額的獎金,而是希望能夠讓他多年前走散的女朋友看到他。可但當他即將打通關,獲取高額獎金時,卻被人舉報說有作弊嫌疑。理解,因為許多高學歷的專家博士等等,都不曾通關,你一個沒讀過書的小子憑什麼呢!沒有人相信賈馬爾完全是靠自己的親身經歷來作答,包括警察。可世事洞明皆學問。
或許是因為他本就不是為了金錢而來的,所以他能夠比到來的人更加沉著冷靜,能回憶起那些自己所經歷的問題答案。畢竟他一心一意只相信愛情。
結局,賈馬爾與拉媞卡終於在火車站相見,當賈馬爾看見拉提卡臉上的疤痕,便親吻愛人她臉頰上的傷痕。帶有印度風格的舞曲也應景的響起來了,讓人感嘆著美好的結局「有情人終成眷屬」,也讓人感慨主角的苦盡甘來。
影片是帶有點悲劇色彩的,魯迅先生對悲劇曾有一句精闢的概括:悲劇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這影片的結局就是用華麗的外表把那些種種不堪給遮掩住了,可這不能說明它們不存在了!這影片使許多人對其苦難感同身受,所以決定了形式上的喜劇是必要的,喜中有悲,悲中又帶點喜。
為何如此受歡迎:①賈馬爾的小時候像《上帝之城》,長大之後像《美國往事》,看名字以為是最低層人奮鬥逆襲了,可到底是命中注定做主角。
這部劇是根據同名書籍所改編的電影,文化乃全人類所共同的語言,《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之所以會如此廣泛的傳播,成千上萬人奉為經典,帶給全世界的觀眾如此多的感動,就在於它是部不可多得的影片,真實殘酷又那麼的美好!
100分的電影,令人難以忘懷,百年難得一見。《今日美國》對《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的評價。
這部電影100分還未足以顯示這部電影的過人之處,它是最富娛樂性的出色作品 。《紐約郵報》對《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的評價。
雖然影片中的一些細節,不可深究,總體並不是非常的完美。但瑕不掩瑜,如裡面不同類型的音樂與畫面的結合得恰到好處 ,配樂Mausam&Escape出現在舍利姆向看守男人潑硫酸,較為強烈的節奏感配合著很激烈的畫面,把角色逃離的緊迫感帶進了觀眾情緒中,使觀眾感同身受。所以是部可以和《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這類經典電影齊名的又一部佳作。優秀的影片從來都不缺乏觀眾,逆轉人生的題目我們也一直都在選擇。
我選擇看的這部電影,是大家所值得一看的。也是部值得拿到這麼多大獎及擁有好口碑的。一個影片能夠幫助到這麼多人,真是難得,影片中所扮演賈馬爾和拉提卡的兩位小主角其實都是來自十分貧困的家庭,而導演丹尼·博伊爾承諾將提供資金讓他們能夠接受教育直到他們成年。且影片播出後,印度官方決定將貧民窟的孩子和家庭搬出貧民窟。
社會環境氛圍:①開頭各種「髒、亂、差」等不堪入目的鏡頭讓觀眾感到導演有意還原一個較為真實的印度,尺度較大。
又髒又黑的河邊洗衣晾曬,簡陋的房子,鬧哄哄的市場和教室等印度社會存在的各種問題,我們隔著屏幕看都起雞皮疙瘩感到不適,環境氛圍也惡劣到令人毛骨悚然。一一向觀眾展現了該地區的灰暗、宗教的矛盾、人性的赤裸……是印度貧民的血淚史啊。
男主角賈馬爾的成長中也到處都是饑荒、貧窮、災難、欺詐、盜竊、和警察局的獨斷專行等等,可恰恰是這些難以忍受的經歷是鍛鍊他的「鍊金石」。導演讓他用平靜的敘述來向我們展示奇蹟背後的真實,也是現實。
我們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只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我們身為觀眾在影片看到了這般貧民窟後,情不自禁的和自己國家做了比較,會發覺我們國家的大環境還是很和諧的。
不過貧窮是種罪,他們窮人的苦難在富人看來有時只能歸結於懶惰不上進,他們戴著有色眼鏡過濾掉了那些造成貧窮的根本原因,何不食肉糜呢? 在一個早已經階級固化的社會,貧民窟的孩子怎麼去逆襲成功?出人頭地?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能有幾個, 努力就能成功是只有在某特定社會才有的稀有現象罷了。雖然如此,但這並不能決定我們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人生的路是靠自己走出來的,只要去做,哪怕放手一搏,一切便皆有可能。無論如何,切記不可妄自菲薄。
總結一下:我們所處的這種環境,雖然還是時不時感到不公和難忍,覺得生活過的很艱辛入不敷出的,這泡沫般的人生是那麼的不順。但看完《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你就會有不一樣的想法了,自己已經足夠幸運,這世界上還有著許多人正過著你一輩子都不敢想像的生活,當然如果你活在苦難當中,也請相信,你可以衝破它後,自信的邁過它,走向更好的明天。
人生走的每一步路都算數的。我們現在所做的每一件事,或大或小都如種子,可能會在未來生根發芽,產生意想不到的驚喜。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正是有著這樣一種向上的精神,在一場看似喜劇的悲劇中,既折射出了那根植於印度社會的種種不堪,又讓我們更加珍惜光明。
還是那句,好好生活,一切便皆有可能!每天感恩生活,享受點滴自由,熱愛和平……看完《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令我更加明白了這些的可貴。所謂日光底下無新事,當你滿滿正能量,堅持關注生活中的點滴美好、正面的事物,你的身上自然而然的會產生許多好的能量,吸引眾多好事過來。這就是一個永恆不變的宇宙法則啊!
就像弗洛倫斯·希恩所說:人生就是一種複寫器的遊戲,我們的思想、行為和言語,以一種令人吃驚的精確方式,或遲或早都會回應到我們身上。重複舊的方法只能得到舊的結果,所以讓自己更強大吧!才有可能或多或小少的幫助到需要幫助的那些人啊!未來要從此時此刻開始創造的,讓我們攜手同行,用心去生活吧!謝謝關注「君好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