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戒癮?誰沒點癮啊
堯倩一開始也是這麼認為的。
她每天最享受的事,就是飯後刷淘寶,像上了癮式的,她一刷就2、3個小時,然後下個單,通常是很便宜的東西,然後才能安心去睡覺。
剛開始她沒覺得有什麼不對勁,人總有個什麼癮嘛。
什麼奶茶癮、手機癮、工作癮、健身癮、小說癮、單身癮、拖延癮……
況且,容易出問題的,不是菸癮、酒癮、性癮、網癮、藥癮啥的麼?
可是,男友提出分手那天,她表面上說「隨便你」,回到家後卻大哭一場,心一橫把購物車裡該買的,不該買的全買了,發誓「老娘要過得比你好」。
從那以後,她就有點控制不住自己了。工作遇上不順心的事,她就買買買,讓自己快樂;平時遇上高興的事,更是忍不住買點什麼獎勵自己。
她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買。她經常因為顏色不同,同時買下幾件相同的鞋子、包包、衣服、唇膏……雖然也不是特別貴,但買完後會好後悔。這些東西全放在角落閒置,時不時看到,又會很內疚。
她總忍不住要「花錢」,這種感覺太有快感了。上班遇到事情想不通,下單;找不到人聊天,下單;一個人在家空虛,下單。她心裡好像有條蟲,一旦主人沒事做,就會爬來爬去,擾到心痒痒。每天必須下單2、3回,否則,一天好像有事沒做完。
她也嘗試過控制。卸載了購物app的第1天,她就渾身難受,做事提不起神,工作的時候,腦海裡就忍不住想「不如就看一眼?」,好不容易靠意志力撐了3天,晚上躺在床上怎麼也睡不著。
她妥協了,她對自己說「就一次,明天再戒好了」。
於是踩著拖鞋衝下樓,去7-11買了三百多塊零食,釋放了那股勾魂般的購物慾,可是自責和羞愧隨之而來,之前的努力全白費了,她很焦慮很沮喪,沒了鬥志,暴飲暴食,放任自我。
她的花唄分期越來越多,漸漸超出了承受範圍。可是,特別空虛孤獨的時候,很多煩心事的時候,她的購物慾就會變本加厲,四處借貸也要買。
負債纍纍,卻不知道怎麼辦,很討厭這樣的自己,覺得自己很沒用,這點事都控制不住,但她不敢跟身邊人說,怕被說,怕被取笑。
原以為收放自如的行為,卻早已失控,就在剛過的假期,在網上買了一百多件貨品。
她瘋了嗎?
看起來有點荒唐,這樣的小癖好,怎麼會一發不可收拾?
心理醫學科把成癮分兩類,一類是我們常見的煙、酒、藥等物質的過度濫用,另一類則離生活更近,我們容易忽視的行為上癮:
忍不住看黃片,天天自慰,想入非非,性慾太強無法專心工作;
吃完飯後,明明已經很飽了,還要吃一塊小甜品,不吃不舒服;
一天不動不自在,很累很困也要去健身房,甚至受了傷,還想著去鍛鍊;
割了個雙眼皮,對其他地方還不滿意,又去動刀子,看久了感覺不好看了繼續整;
沉迷打遊戲、刷手機,明知道不好,影響學習和工作,怎麼打和罵都沒用,就是止不住。
為了社交和娛樂,我們不可能完全不碰,這不現實。
但如果你開始控制不住,或者已經上癮了,你就要重視了。
戒癮專家沈家宏指出,一旦成癮,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
能讓你上癮的行為和物質,必定給你帶來愉悅、興奮、刺激的感覺。
但癮有耐受性,時間久了,無論生理還是心理,你都難以爽下去,除非反覆提高強度和次數,才能帶來相同的快感。
劑量越重,要斷越難。
不知不覺中,你可能就陷入了「下狠心戒癮-心癢難耐-復燃上癮-挫敗悔恨-下狠心戒癮」的惡性循環。
在這個過程中,你可能會對自己說:「我的意志力天生不比別人。」、「我戒不掉,還是算了吧。」、「反正我不可能一輩子不做這事,戒來有什麼用?」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癮對你,還是有某種吸引力,以至於為它作解釋。
其實,成癮,無關自制力,無關癮這事,而是心在提醒你,它遇到了困難。
02
戒不掉的癮,都是心癮
「性癮是填不滿的,又看不見底的深洞。」
這是黎先生最刻骨銘心,最難以啟齒的感受。
他今天28歲,每天都需要自慰20多次,腦子裡時不時出現各種跟「性」有關的東西,也許在上班開會時、也許在坐車時、也許在聚會時...可能都迫不及待地來一發。
更可怕的是,他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作,什麼時候會結束。他的大量時間,都得花在那上面,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
他現在甚至不敢愛上別人,因為頻繁手淫,性器官變得遲鈍,對親密接觸幾乎沒有感覺,他只能靠更刺激的用品替代。
他很痛苦,可是就是沒法停下來,普通人沒法理解,他只好找心理諮詢師傾述。
在談話中,諮詢師得知,他是母親養大的。父親出軌,在他5歲時,兩人就離婚了。
印象中,母親特別敏感和暴躁,動不動就說男人不是好東西。
他怕母親。於是,他從同學身上找母愛。
8歲時他跟一個女生談戀愛,但這事被母親知道了。母親到學校把他打了一頓,回家又打了一頓,罵他「跟你爸一個德行,真不是東西」。
從那時起,他就經常挨打。為了少挨打,他儘量規規矩矩,不談戀愛,不逃課,成績優異。
實際上,他的性癮來源於早年的性壓抑。
長大後,雖然他不必怕母親,但是這童年陰影一直伴隨著他。越牴觸性,越渴望性,這股衝動越是抑制,越會反撲式傾瀉。
成癮其實是自我療愈的一種錯誤方式。
要成功戒癮,最關鍵的,是看到內心未被滿足的需求。
比如菸癮,可能想緩解焦慮緊張,背後是對未知的不安和恐懼;賭癮,可能得到刺激感,背後可能是厭惡平淡的生活;性癮可能是缺乏愛和溫暖……
如果這些情感缺失不被看到,你就算用盡各種方法,也很難走出困境。
甚至,你可能暫時性戒掉了,但內心的情感問題沒有解決,長期你還會對另一種行為或物質上癮。
無論折磨你的是哪種癮(網癮、性癮、酒癮、藥癮、購物癮,健身癮、甜品癮、整容癮……
現在,不妨問問自己:
你是否也想擺脫沉淪,掙脫失控的枷鎖,拒絕習慣性逃避,不再成為它們的奴隸,重新掌控自己的身體,過上有序正常的生活?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我相信戒癮專家沈家宏老師的課程——《用心理學戒癮,25天過上自律人生》,可以幫到你。
課程中,沈家宏老師會結合自己心理學+醫學雙重視角,帶你破除戒癮的誤區,找到成癮的心理原因,掌握適合自己的方法,有效行動,杜絕復發,擺脫上癮,真正實現自律。他說:「無論自己戒癮,還是幫助親友戒癮,我都為你提供專業的支持與陪伴。」確實,沈老師很清楚成癮者的戒癮困擾,像外界誘惑、戒斷反應、道德評判、自我設限等等。在20+年的心理諮詢中(個體心理治療:6000+小時、家庭治療1500+小時),他見識過各種各樣的成癮者,經過他的幫助,上千名成癮者都在不同程度上,重新回歸到健康的生活軌道。為此,他提供的戒癮方式有用且高效,融合了4大心理流派,包括辯證行為療法、正念療法、人本主義療法、家庭治療療法,根據不同的成癮階段,對症下藥,給出簡單可行的方法和步驟,讓你輕鬆找到成癮源頭,少走彎路,實現自愈。自慰上癮十幾年,損德又損運,在網上找過不少辦法,可是都沒什麼用。死馬當活馬醫買了課程,沒想到確實有效,開始可以忘記要做這件事,遺憾的是沒有早點遇到這門課,走了不少彎路。現在有了喜歡的人,工作狀態越來越好,我感覺一切都變了,我敢有目標了。孩子沉迷遊戲不愛學習,我都快被他逼瘋了,怎麼罵都罵不醒。我一直以為他學壞了,聽了課才知道他可能是太孤獨了,不知道是不是在學校遇到什麼問題。我試著跟他溝通,他才不情不願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我才知道他的無助,知道怎麼幫他,很感謝沈老師,感謝這門課。我當時暴飲暴食很嚴重,我知道自己有問題,但就是止不住。一看到這門課是戒癮的,我馬上就買了,課程深入淺出,把戒癮可能出現的問題都考慮到了。那段時間和群裡的小夥伴聊了不少,聽他們的分享也給了我不少信心和幫助。現在,我的食慾正常了。平時約朋友去吃大餐,我也是飽了就停了,不會一直往嘴裡塞。點擊「閱讀原文」,查看百門大咖心理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