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為何參加郭松齡兵變,落了個死於流彈的下場

2021-01-16 今古廣識

林長民

林長民渡不過巨流河,死於亂軍流彈,這是他的天命?林長民為何參加郭松齡兵變,落了個死於流彈的下場

劉宜慶

1925年張作霖依靠日本政府的支援,兵分四路進攻北京,意欲自任總統。11月,奉軍將領郭松齡向全國發表《反奉通電》,要求張作霖下野,力主消除軍閥混戰,實現民主政治,並將原奉軍第三方面軍改稱為東北國民軍。林長民為報郭松齡的知遇之恩,也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

奉系將領郭松齡,是張學良的恩師。郭松齡病變失敗,夫妻雙雙遇難。

林長民隨郭松齡倒戈反奉,在巨流河畔小蘇家屯被流彈擊中,這位「書生逸士」、民國政客變成了流星。50歲,知天命,渡不過巨流河,這就是他的天命。

袁長弓在《林徽因之父林長民慘死遼中》 文中寫道:「毫無戰場經驗的林長民見追兵殺來,慌忙滾到大車底下,躲了起來。可是大車正停在路中央,處於雙方交戰的火網之中。轉眼間,林長民就身中數彈,也不知是敵軍打的,還是自己人打的。」

1926年元旦,林長民的的好友梁敬錞與林之胞弟林天民,乘坐京津火車再搭乘日本輪船赴大連。兩人行蹤極秘,不料,剛到大連,南滿鐵路株式會社副總裁松崗洋石,派人來談。松崗告訴梁敬錞和林天民,已經知道他們的來意,林長民是日本敬重之人,遺骨已由新民屯日本領館收得,盛放在一個長甕中。幾經周折,梁敬錞和林天民收到林長民的遺骨,在本願寺置辦棺材改殮,天民扶靈柩回福州安葬。

梁敬錞回到北京,在林長民宅院開弔,梁啓超前來祭奠。 林長民死後,上門弔唁者數百,輿論則褒貶不一,指為逆賊有之,譽為志士有之。老師林白水感嘆,卿本佳人,奈何為賊?梁啓超撰寫輓聯:

天所廢,孰能興,十年補葺艱難,直愚公移山而已;

均是死,容何擇,一朝感激義氣,竟捨身飼虎為之。

「從政以自殉其身為了」(章士釗輓聯語),梁啓超感嘆林的義氣。林長民慘死軍閥混戰,他上了郭松齡倒戈反奉的賊船,為之惋惜。林和郭意氣相投、為了朋友義氣,義無反顧,離京起事叛反張作霖。

林長民與梁啓超。

在梁啓超看來,是「捨身飼虎」之舉。林長民離開北京三天後,才捎信給梁啓超自己的選擇。梁啓超感到非常意外,「他事前若和我商量,我定要盡我的力量扣馬而諫,無論如何決不讓他往這條路上走」。然而,林長民在段祺瑞的推薦下,郭林相見恨晚。郭松齡起兵反奉後,林長民即來到郭軍中,輔佐郭松齡。郭軍向國內各方通電都由林長民起草。就這樣,林長民踏上了一條不歸之路。

林長民生前欣賞梁敬錞能作駢文,對梁有知遇提攜之恩。梁敬錞作《雙栝行》長詩寄託哀思。雙栝是林長民在北京的寓所,以院中栽植雙栝樹命名。長歌當哭,追懷故友。「主人才高好儀宇,每雄談傾眾吐。」「萬騎垂看易漢幟,二崤遺恨失蘇屯。」長詩最後發出人生無常的慨嘆:「鎖廳秋冷射堂虛,斜巷蒼涼蒿滿目。樹猶如此人奈何!明朝新主買新屋。」

林長民遇難,梁啓超給遠在美國留學的梁思成和林徽因寫信,告訴他們這「可怕的消息」,安慰兩人:「人之生也,與憂患俱來,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你們都知道我是感情最強烈的人,但經過若干時候之後,總能拿出理性來鎮住他,所以我不致受到感情牽動,糟蹋我的身子,妨害我的事業,這一點你們不容易學到,但不可不努力學學。」

郭松齡病變失敗,被演義成歷史小說。

「萬種風情無地著」,是林長民最得意的名句,誰料這下文竟是「遼原白雪葬華顛」!美材死於亂軍流彈,悲哉悲哉!林長民之死,是民國軍閥混戰的一個犧牲品。如果他沒有熾熱的功名之心,也許能安享天年。

林長民遇難後,徐志摩多次到北京林家,為處理喪葬之事奔走。

徐志摩為紀念摯友,在自己主編的《晨報》副刊上發表了一封情書。這封情書,是徐志摩林長民在倫敦時,兩人玩虛擬戀愛遊戲時,林長民寫給徐志摩的。信中有「再三詰問,我正告之曰,昭吾女友,吾情人,吾生死交,吾來生妻」之語。「昭」是戀愛扮演中,徐志摩的名字。這樣遊戲的文字,在冰冷的死亡前,引起人無限的感慨。這一端是生與愛,那一端是死與悲,中間站著無限傷心的詩人徐志摩。

徐志摩回憶與林長民的交遊,忽然想起林長民的一次演講。林長民在北京高等師範學校作過一次「戀愛與婚姻」的精彩演講,留下兩萬餘字的記錄稿,其中一段談到愛情降臨時的心理感受:「那事前的用情,仿佛早起準備去賞花,就是足跡還沒有涉到花園已經覺得眼底有了春色,鼻底下有了清香。那事後的用情,仿佛是飲過醇酒,醉裡覺得夢境迷離,渾身都有溫和舒暢的氣象,又仿佛是念過好詩歌,背誦了幾百回,越含詠越有味道,有時便忘了詩句,感觸了什麼情境,胸中更有無限的詩意。這種種用情纏綿婉轉處叫做情結,或是斷的,或是續的,都算是愛情。」

徐志摩悼念林長民。

1926年2月2日,徐志摩寫散文《懷雙栝老人》悼念,次日刊登在《晨報副刊》,這篇文章表面上悼念林長民,其實傷心之人別有懷抱:

最可憐是遠在海外的徽徽,她,你曾經對我說,是你唯一的知己;你,她也曾對我說,是她唯一的知己。你們這父女不是尋常的父女。「做一個有天才的女兒的父親」,你曾說,「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倫的輩分先求做到友誼的了解」。

徽,不用說,一生崇拜的就只你,她一生理想的計劃中,哪件事離得了聰明不讓她自己的老父?但如今,說也可憐,一切都成了夢幻,隔著這萬裡途程,她那弱小的心靈如何載得起這奇重的哀慘!這終天的缺陷,叫她問誰補去?佑著她吧,你不昧的陰靈,宗孟先生,給她健康,給她幸福,尤其給她藝術的靈術——同時提攜她的弟妹,共同增榮雪池雙栝的清名!

1922年,林徽因與梁思成在雪池家中。

一彎寒月照著北海白塔,自憐幽獨,一地悽涼,徐志摩回憶起與林氏父女在倫敦的快樂時光,又惦念著遠在大洋彼岸的林徽因,這柔弱的身軀如何消化這巨大的悲劇。

此時的林徽因,如同天海遠處的一點帆影。陸小曼如一彎新月,在他的生命的夜空走向理想的圓滿。


相關焦點

  • 林長民(民國女神林徽因的父親)書法
    是才女林徽因的父親,林覺民烈士的哥哥,福建政法專門學校(福建師範大學前身之一)和福州二中的創辦人,第一任校長。1902年赴日本留學,入早稻田大學學習研究政治、經濟。1909年回國,執教福州法政學堂。是年福建省諮議局成立,被聘為秘書長。1911年武昌起義後赴上海,以福建省代表參加獨立各省臨時會議。次年初臨時參議院成立,為秘書長,參與草擬《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 林徽因與父親林長民:「做一個有天才的女兒的父親,不是容易享的福」
    不要讓女兒們傷心感慨:如果我是男孩子就好了,爸爸都沒有正眼看過我。林徽因五歲之前在杭州陸官巷度過,黛瓦粉牆,亭臺水榭,青石小巷的惆悵煙雨,轉角長廊的淡淡迴風,都在幼小的她身上沉澱,成為搖曳在江南枝頭的永遠風景。
  • 「林長民才華,哪裡在林徽因之下」
    今年又是林徽因逝世六十周年——她活了五十一歲——報章上自會有說及她的各式文字,(果然,今日清早完成此稿時,香港《鳳凰副刊》率先推出一組文字《別後一甲子,你是人間四月天——追憶林徽因》。)如今凡寫林徽因的文章盡有讀者。
  • 養女當學林長民:林徽因的女神養成記
    1926年,22歲的林徽因在接受美國《蒙大拿報》時說:「在中國,一個女孩的價值完全取決於她的家庭。」 誠然,林徽因之所以能有後來的名望和成就,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她的家庭,尤其是她的父親林長民。
  • 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出身福建貴族,一生為民請命,書法絕佳
    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中過秀才留過學,出身福建貴族,一生都在為民請命。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養出見識卓越,卻又能說出「門口就是揚子江」的女兒。一、喪身亂世非關命,感舊儒門惜此才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出身福建一貴族家庭,自小學習優秀,於1897年中了秀才。那時的秀才可不簡單,單看魯迅先生的《範進中舉》便會明白,科舉在當時可不是窮苦人家能夠玩得起的。
  • 為做好父親角色,林長民自降輩分,給女兒寫信,與林徽因成知己
    民國才女林徽因,一直以自己的父親為榜樣。或許,連林長民自己都沒有想過,自己竟然會成為一個才女的父親。用他自己的話說:「做一個有天分的女兒的父親,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倫的輩分,先求做到友誼的了解。」
  • 民國政客林長民——林徽因的父親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林長民代表福建參加在上海召開的獨立各省臨時會議,由於他的立憲主義主張,和同盟會會員發生爭執。數日後在南京下關車站遇刺。所幸有驚無險。回家後,父親將他關在樓上,累日不得出,禁止他參與政治活動。但林長民對自己的政治才能充滿自信,他認為自己是「治世之能臣」,相信在未來的中國政壇會大有作為。1912年,臨時參議院成立,林長民出任秘書長,並參與起草《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 林徽因:父親因反奉失敗被害,公公是梁啓超,51歲患病痛苦離世
    林徽因1904年出生於浙江杭州一戶大戶人家,外人也許覺得光鮮亮麗,只有林徽因自己心裡知道,要聽話懂事,好好念書,才能讓自己和母親在這個家裡安穩度日。因為生母不得子嗣的緣故,在林家不得寵愛,父親另娶了程氏生了一個女兒四個兒子。也因為如此,林徽因一直嚴於律己,小小年紀就有不少的學問。
  • 民國歷史人物——林長民
    1925年11月奉軍第三軍副軍長郭松齡在直隸灤州(今河北灤縣)倒戈,任郭松齡幕僚,11月24日反奉時兵敗身亡。家族成員父林孝恂,字伯穎,前清翰林,歷官孝豐、仁和、石門諸州縣。其堂弟林覺民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著有《與妻書》。林長民之女婿即為梁啓超之子梁思成。有女林徽因,為建築學大師,在詩歌、戲劇、散文方面頗有造詣。
  • 林徽因父親年輕時的照片,超帥氣!
    感謝大家閱讀小編的文章,喜歡的話加個關注哦!小編會持續更新大家喜歡的內容,希望大家支持小編哦!麼麼噠~很多人都知道林徽因是一個全能型的「才女」,她會作詩,會繪畫,會舞臺布景,會設計建築……就連英文書寫都好到令外國友人羨慕。
  • 徐志摩林徽因: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到晚上又是在頂大的飯廳裡獨自坐著,一個人吃飯,一面咬著手指頭哭——悶到實在不能不哭。」沒有手機玩,沒有王者農藥打,情竇初開的徽徽只能幹巴巴幻想:「理想的我老希望著生活有點浪漫的事發生,或是有個人叩下門走進來,坐在我對面同我談話,或是同我同坐在樓上爐邊給我講故事,最要緊的還是有個人要來愛我。」哪個少女不懷春?
  • 林長民家庭生活其實煩惱多多,原生家庭的煩惱影響到林徽因的一生
    林長民擁有一妻二妾,好像豔福不淺,實則不然。據說其髮妻葉氏有比較嚴重的精神健康問題,不能生育,於是家裡為林長民另娶商人家庭出身的何雪媛。何氏文化水平低,見識有限,性情也不溫柔,生了幾個子女,但最後唯有林徽因一個留存下來,妹妹麟趾曾與她有過幾次合影,但幼年夭折;弟弟也因為何氏的過失而喪命。
  • 民國女神林徽因,是怎樣一步步成長的?揭秘林徽因的真實生活
    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無論是被冠以才子才女男神女神的人,都是對國家有著巨大的貢獻或者在某一領域極為突出的人,而林徽因不僅在詩歌、散文、小說、繪畫、翻譯等等造詣極高,自身容貌更是出眾,然而她在建築方面的成就才是真正被稱為女神的由來。一代才女林徽因,是生活在一個極其動蕩,充滿戰爭的殘酷民國年代。
  • 為什麼林徽因註定會成為民國時期的傾城才女?
    也有人說,她是個矯情的女子,不知道為何還貼上了「綠茶」的標籤……「她是許多人夢中期待的白蓮,內心始終山明水秀,一清二白」,這便是作者白落梅在《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本書中對林徽因做出的評價。也許大家還會問:「林徽因這一生到底最愛誰?」
  • 林徽因、林桓、林恆、林暄、林煊:說說林徽因弟妹們個性化的名字
    林徽因夭折的妹妹,名叫「麟趾」,是個臉圓圓的女孩子,比林徽因小四歲。林麟趾留下兩張照片,一張照片是與姐姐林徽因的合影,林徽因坐在一張長椅上抱著妹妹,父親林長民扶著長椅站在一邊。還有一張照片是林徽因、林麟趾與表姐妹們的合影。
  • 原生家庭複雜,妻妾相爭,嫡女林徽因的童年並不幸福
    民國才女林徽因出生於1904年6月10日,祖籍福建閩縣(福州),因為祖父林孝詢在杭州當官,林徽因一家在杭州生活,所以林徽因出生於浙江杭州。 林徽因出身名門,祖父林孝詢是前清翰林,父親林長民是民國著名學者,也曾在民國當過官。
  • 民國大才子林長民,12幅立軸行楷書法欣賞:樸茂雅秀、風流倜儻
    林長民與其女林徽因當我們論及才華橫溢的民國才女林徽因時,我們往往感嘆於她的書法、詩歌、建築、繪畫的才能,覺得她是「一生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林長民行書林長民楷書其實,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也是民國時期家喻戶曉的人物。而課代表今天要介紹的則是林長民的書法。碑派書法名家康有為曾和書家伊立勳說起,「你們福建書家,卻只有兩位。
  • 林徽因,我們記住了她的詩和愛情,其實是才華與受的教育同行
    ,後來參加辛亥革命,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的有名人物。除了祖父,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也對林徽因的教育產生重要影響。林長民是民國初年聞名士林的書生逸士,少年時林長民在林氏家塾中讀書,受業於飽讀詩書的閩中名士林紓,也由此獲取了最初的西學知識。這對林徽因成為一個進步青年奠定了家庭的基礎。
  • 林徽因:《蓮燈》
    單是那光一閃花一朵,像一葉輕舸駛出了江河----宛轉它飄隨命運的波湧,等候那陣陣風向遠處推送。算做一次過客在宇宙裡,認識這玲瓏的生從容的死,這飄忽的途程也就是個----也就是個美麗美麗的夢。 作者簡介:林徽因(1904-1955)原名徽音,福建閩候人,建築師、作家、新月派詩人之一。
  • 林徽因徐志摩愛有多深 ?
    徐志摩和林徽因之間究竟是怎樣的一種關係,相愛到底有多深,你想知道的是這些。 且聽我依據史料細說根由。 在倫敦,父女兩人同時與徐志摩談戀愛 林徽因的父親是林長民,字宗孟,1917年張勳復闢失敗後,入段祺瑞內閣任司法部長,三個月後辭職赴日本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