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活動徵稿截止,現在是攢人氣的時候!(點擊上面圖片進入投票界面)
法棍練習題1 長時間低溫發酵法
作者:紫色布
那天看到紫色公主mm是這樣評價烘焙這個愛好的:燒錢,燒心,燒腦,燒時間。真是這樣!特別是開始練習天然酵母歐包和法棍後,更是有深刻的體會:多少次 烘焙練習中的挫敗和沮喪,時間和條件有限,沒有實際操作的指導,也沒有系統專業知識的來源,只能從各種烘焙網站和書本中,形成一些支離破碎的理論知識片段,總之,烘焙水平如龜爬一樣前行。
不管怎樣吧,烘焙在生活中如果只是做為一個愛好來說,就沒有必要太為它的成敗起起伏伏,本末倒置了。人生中兩全的事情太少,不必羨慕那些烘焙高手們,回到一開始喜好烘焙的初衷吧:為家裡的餐桌儘量帶來健康一點的食物,累計一些基本的經驗,並能享受其中的樂趣,如此就足夠了。
這次的法棍的學習也是基本功的一種吧,法棍的材料非常簡單,只有麵粉,水,酵母和鹽,由於成分單純,所以很多專業烘焙師和高手們,常常在酵母來源,發酵時間和材料比例,以及麵團揉合方式上大下功夫。其中長時間冷藏發酵就是備受追崇的法棍製作方法。常見烘焙高手們在網上關於冷藏發酵的話題來華山論劍,各種涉及微生物和生物化學知識的冷藏方式,讓我們這些剛剛觸摸烘焙的人大開眼界,對這些烘焙師傅的專業精神肅然起敬。
我大部分的烘焙原理知識,來源與臺灣火頭工師傅的博客和依莎莉卡網的烘焙工藝論壇,最近看了許多德州農民的博客也是收益多多。火頭工師傅理論很系統,言簡意賅,但他老師傅比較惜字如金,正好德州農民的博客詳細的描述可以解惑一下。
下面的製作過程也許會有許多錯誤的引用,原諒我對專業知識的一知半解吧,多多不客氣的指正。這裡只是把平時東看西看的原理簡單總結一下,也正好給自己整理整理思路,留著下次烘焙用。
所謂的長時間的冷藏發酵,簡單來講就是用低溫(5攝氏度下)方式讓麵團自然發酵,延長水合(hydration)的時間,讓澱粉,蛋白質有充分的時間裂解,讓麵團產生更多風味,組織,顏色等等。
冷藏發酵方式有很多,比如在德州農民的博客上就可以看到很多冷藏方式,有主麵團冷藏,面坯成型後冷藏等等。這次的法棍練習是採用火頭工師傅的製作方法,對初練習者比較好掌握,只要按部就班也可以做出外脆內軟的法棍麵包了!
火頭工師傅的冷藏發酵法分為「起種,老面,主麵團」 三個階段(他的博客記錄的特別專業,細緻到化學公式表達的程度,不怕燒腦的直接去看。)
第一階段
起種(started)讓酵母成為優勢菌種,大量繁殖。起種的獲得有很多方法,最簡單來源就是超市裡買來的酵母,直接使用就可以了(如果使用市場上買來的各種酵母可以不需要第一階段)。還有許多天然酵母的培養方法就在做起種。天然酵母的做法很多種,我使用Rye做的天然酵母方法實踐下來不是太難,沒有想像中的遙不可及。有興趣看看我培養天然酵母的記錄(點擊查看)。
第二階段
有了酵母,或自己培養的天然酵母就可以開始做老面了,老面(levain), 就是前置發酵,是用極少量的酵母混合一定量的麵粉和水,長時間發酵來取得足夠的酵母,例如大家熟悉的製作poolish (水式)和biga(硬式)就是老面的前置發酵方法。火頭工師傅的冷藏發酵法就是在這個階段進行的,把發酵到兩倍大的poolish 或biga ,再放入冰箱5C的環境下繼續讓麵團發酵12到24小時,直到麵團長成兩倍半到三倍大。冷藏發酵就是把老面的發酵延長,一是讓麵粉和水有足夠的時間水合,水合的目的是充分裂解直鏈澱粉和蛋白質,產生還原糖和胺基酸根;二是讓酵母有足夠的時間派出酵素(酶)出去工作。這樣一折騰,反正麵團需要的糖分,組織,麵粉的各種風味就被激發出來了。
第三階段
把冷藏發酵好的老面,混合各類麵粉,水,做成主麵團,攪拌,autolyse,摺疊,分割,整型,割包,觀察過程中的主麵團發酵狀況,最後放入烤箱烘焙。(關於攪拌和autolyse,各個烘焙師又有不同的方法詮釋,有機會再把筆記整理出來分享。)
有了簡單的了解,拿來做法棍麵包的實踐過程如下
配方採用火頭工師傅的60%poolish的法棍的配方公式,酵母我還是用自己養的天然酵母,沒有天然酵母,就用一般超市裡的酵母吧。
還有法棍麵粉的選擇,一般都是用專門筋度的法粉來製作,買不到法粉,只能用中筋麵粉(all purpose)來代替,也見過有人推薦70%高筋粉和30%低筋粉混合來製作法棍。法棍的麵粉筋度不能過高,這樣整型時就比較容易搓長麵團。為了健康,我一般都會在主麵團中摻入30%的雜糧麵粉。
材料有兩部分
一、poolish 材料和製作方法如下
•中筋麵粉 120 克
•常溫水 120 克
•天然酵母 12克(或一般的乾酵母0.5克,一小撮即可)
把以上所以材料混合均勻,室溫發酵到2倍大,我用了大概12個小時,放入5C度冰箱裡,冷藏12小時到24小時,poolish做好後,有濃濃的酒香。取出回溫半小時,就可以開始做主麵團的攪拌了。
二、主麵團材料(比較適合家庭烤箱的用量)
•中筋麵粉 400克(這次我使用了中筋麵粉300克+100克糙米粉 brown rice flour)
•常溫水 240克 (這個含水量是比較容易操作的,熟練後可以再增加水的用量)
•poolish 240克(基本上是上面的全部)
•鹽 8克
•乾酵母 1.5克(如果第一步做出的poolish狀態很好,可以不加)
主麵團的製作方法如下:
1、混合主麵團所以材料,稍稍用刮面板攪拌均勻,用kitchen aid 攪拌機慢速攪拌2到3分鐘。
放鬆20分鐘後,第一次用刮面板拉扯和摺疊麵團幾次,先把刮面板抄入麵團的底部,把底部的麵團扯起,再覆蓋摺疊到表面,上下左右都要摺疊到;再放鬆20分鐘,第二次拉扯與摺疊麵團;再放鬆20分鐘,第三次同樣的動作後,麵團已經光滑有筋度了。YouTube上有視頻可以學習摺疊麵團的方法。
法棍麵團揉合的原則在於少攪拌多用摺疊麵團的方式,這樣混入麵團的空氣少,一是對麵粉的氧化少,不會破壞麵粉的風味;二是麵團中的氣泡數量會少,酵母生成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就會集中在這些少量的氣泡中,相應的每個氣泡的體積就會大,這就是法棍中那些大洞洞的原因。
2、加蓋室溫發酵1.5小時,加上前面摺疊麵團的時間,第一次發酵大約用了2.5小時。
案板上撒粉,取出麵團,輕輕用手拍平麵團,拍平的面坯儘量成整齊的長方形,這樣比較容易切成三塊等分的正方形(每個面坯大約295克,標準法棍為350克,家庭烤箱太小,不適合350克的法棍長度),稍加整型成為枕頭形狀,蓋上發酵布,放鬆靜置20分鐘。
取一個面坯,用手輕輕拍平,再折成3折,做出棒狀,將收口封緊,再滾搓面坯向兩端成長棍,大概35釐米的長度,兩端搓細一點。整型完成後,將烘焙紙鋪在烤盤上,把烘焙紙做出凸凹的山形,放置法棍在山與山之間,這樣兩條法棍就用拱起的烘焙紙間隔,用來保持法棍的形狀。
整型這個步驟特別重要,動作要輕,不能破壞麵團裡的氣泡,麵團太軟,不易做好,無數次做出賴巴巴的法棍,就是整型水平不過關,需要多多練習,原諒我語言貧乏,實在無法描述出麵團整形的細節。
把整型好的法棍用發酵布蓋上(沒有就用質地比較厚的布),進行最後發酵大約60分鐘,法棍的最後發酵只需發到6,7成發即可,用手指按下麵團會慢慢彈回一部分。
4、同時烤箱和石板預熱到290C,預熱烤板需要40分鐘到1小時。石板的原理是熱容量高,面坯一進入烤箱,就會受高溫極速膨脹,石板可以吸收面坯底部的水分,烘烤會均勻,烤出來的麵包表皮又薄又脆。沒有石板用烤盤也可以,烤盤也要先預熱5分鐘,但效果會差些
5、完成最後發酵後,用割紋刀在麵包表面割出4-5道斜紋。割包的刀一定要鋒利,動作要乾脆,割包的技術也需要多多練習,這樣烘烤好的法棍才會有炸裂開的「耳朵」效果。
6、麵包入烤箱前,先用水噴灑烤箱壁的四周,讓烤箱內有大量水蒸汽,麵包連烘焙紙一起轉入烤箱石板上,關烤箱門,調節烤箱溫度到230C,6分鐘後,再向烤箱壁噴灑第二次水。4--5分鐘後取出烘焙紙,如果烤箱溫度不均勻,把麵包轉180度,再降溫到210度,再烤12-15分鐘,至表面金黃。總共烘焙時間大約為20-25分鐘。
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基本上可以看到裂開的耳朵了。
麵包切開也可以看到泛著水光的洞洞了。
剛出烤箱的麵包表皮酥脆,內部柔軟,可以直接吃,搭配各種沙拉吃。
冷了的法棍,也可以用點油煎著吃,煎好後撒點義大利香料,表皮酥脆到掉渣,LD形容口感如剛剛炸好的油條!
版權歸作者和文學城所有,轉載請註明海外吃貨
母親節活動徵稿截止,現在是攢人氣的時候!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私房小菜論壇,提出你的問題,可以和網友互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