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陳賡搭檔,被其稱讚為「當代諸葛亮」,晉升速度無人能比

2021-01-17 騰訊網

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編制序列上存在過一支威震四海的主力部隊,那就是第一野戰軍。在這支部隊中,湧現過無數個名將,其中有一位的晉升速度可謂是無人能比。他還是陳賡的搭檔,就連陳將軍都贊其為「近代諸葛亮」,這位名將便是開國上將王新亭。那麼王新亭的人生又有何傳奇事跡呢?

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12月23日,王新亭生於湖北孝感王家崗村的一個農民兼小手工業者家庭。在那個文盲遍地的年代,王新亭因著家裡人的思想,得以讀了些書。也好在他讀過些書,算是為今後的謀略生下打下了基礎。十二歲後開始幹農活,當過學徒和店員,18歲那年偶然接觸到了工人運動和農民運動。

在進步思想的影響下,王新亭也加入了其中,1930年參加紅軍。他入的是紅一軍,因著表現出色,一路從連教習(政治教員)往上升。第二年進入紅四軍後,便成了第10師30團團部書記、政治處主任。這不是因著別的,近代諸葛亮的稱呼可不是白來的,而是因為他在出謀劃策、處理文書工作方面十分了得。

也是謀略方面了得,陳賡十分賞識他,將其選為了自己的搭檔。他隨著紅四軍,一路參加了川陝蘇區反三路圍攻,到1933年。原先只是一個小小連教習的他,在三年的時間就成了軍政治主任,這速度簡直無人能比。但王新亭並未因此驕傲自滿,繼續腳踏實地的辦事,抗日戰爭爆發後,前往太南和冀南地區開展遊擊戰爭。

1938年便先後指揮了長生口、神頭嶺和響堂鋪戰鬥,期間先後跟陳再道與楊得志合作。一個月的連續戰鬥中,肅清了平漢路東、漳河以南、衛河兩岸南北近50公裡地區內的敵人。也在這一片地區開闢了抗日根據地,1942年又帶部隊前往中條山地區開闢抗日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同樣戰功赫赫,1945年的10月12日,殲滅敵軍2萬多人。

活捉第八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十九軍軍長史澤波。1947年3月,又在十天的激戰中,奪取數座縣城。他也擅長總結經驗,比如說這一年的10月,王新亭帶人圍攻運城失利。事後他沒有灰心,而是靜下心來思考教訓,兩個月後採取坑道爆破、多路突擊戰法。最終攻克了運城,殲敵1.3萬多人。這一招在後來1948年臨汾戰役時,又派上了用場,拿下臨汾。

這是國軍在晉南的最後一個據點,接著,王新亭又帶人參加晉中戰役和太原戰役。成績十分出色,1949年當上了第18兵團第60軍軍長兼政治委員、第18兵團第一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建國後,王新亭一直在西南軍區一帶工作,肅清了殘黨和土匪,並協助解放西藏。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以及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王新亭的一生堪稱是身經百戰,他始終堅持自己的信仰,對事業忠心耿耿。兢兢業業了大半輩子,也為人民和國家奮鬥了一生,生活中更是嚴於律己,從來不搞特殊。1984年12月11日,老將軍去世,享年76歲。

相關焦點

  • 此人被稱為「近代諸葛亮」,是陳賡的搭檔,晉升速度無人能比
    而其中便有一位名為王新亭的英雄少年,他本是赫赫有名的旅長—陳賡的搭檔,就是這樣一個外表看似平平無奇的青年,卻能夠得到多方的賞識,甚至被陳賡稱為諸葛亮,晉升速度更是無人能比,這名青年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
  • 周恩來稱讚陳賡演技 讓其挑頭成立「血花劇社」
    而毛澤東與陳賡更是有緣,兩人是兩縣相鄰的老鄉。 陳賡曾進入毛澤東倡導開辦的自修大學,多次聆聽毛澤東的講演,並與革命團體開始有了密切的接觸。 陳賡乃將門之後,其祖父為湘軍名將,隨曾國藩南徵北戰,屢立戰功。他自幼聰慧頑皮,不僅跟祖父學了一身拳腳功夫,還養成了機靈善變,幽默詼諧的樂觀性格。在當地提起陳賡,無人不曉。
  • 他20歲升任國軍中將,42歲晉升上將,其孫女是臺灣著名女歌手
    我發現湖南在近代中確實是出了太多厲害的人物,咱毛爺爺、彭元帥就不說了,我們今天要來介紹的這個人是國軍上將,此人其實並沒有怎麼帶過兵打過戰,但是其軍銜升任速度卻非常的快,20歲的時候就當上了國軍中將,42歲更是晉升為了國軍上將,他就是劉詠堯。
  • 386旅默默無聞的政委,敢叫陳賡為瘸子,後來也成為了開國上將
    旅長陳賡名滿天下,副旅長更是先後有陳再道和許世友,他們兩位當年可是紅四方面軍中並駕齊驅的猛將。最初還有一位叫王近山的副團長,更是威震敵膽。 還有犧牲了的葉成煥團長,他本來是要被提拔當副旅長的。他們的大名都是如雷貫耳。然而,386旅還有一位更重要的人物,卻相對來說有點默默無聞,他就是王新亭。
  • 主席為陳賡接風,陳賡酒後直諫:調我西渡黃河,大材小用
    在新中國的十位大將中,有一位地主出身的將軍,他就是陳賡。當年他申請入黨的時候,還特意考察他一年的時間。陳賡的爺爺曾跟著曾國藩一起打天下,攢下了不少的家業。在1921年,陳賡申請入黨的時候,就有人提出陳賡的出身,說他是地主家的少爺,要在考察考察,就這樣,陳賡在1922年的時候才入黨。老蔣的救命恩人1924年的時候,黃埔軍校招生,陳賡成功考入黃埔軍校,成為黃埔一期的學生,黃埔軍校的校長就是蔣介石。
  • 諸葛亮死前留下遺言,要求抬棺南行繩斷下葬,其玄機至今無人能解
    在古代有許多能人,如魯班、鬼谷子、袁天罡等都名留青史,可若是提到用兵如神,那就只有諸葛亮了,當初劉備請他出山,都要「三顧茅廬」,並且他還是政治家、書法家、發明家,他發明的木牛流馬、諸葛連弩等,都為劉備省去不少麻煩。
  • 陳賡大將的延安趣事:毛主席在臺上講話,他衝上去搶喝主席的茶水
    02向毛主席「借水」喝陳賡將軍出生於1903年的湖南湘鄉,由於他的祖父是湘軍將領,所以陳賡受其祖父的影響,早早地就接觸到了軍事知識活動在山西的日軍,因屢被陳賡打敗,氣急之下,更是在其戰車上寫下了「專打三八六旅」的字樣。可以說陳賡既是一個運籌帷幄的軍事家,又是一個幽默風趣的將軍。有一次在延安,陳賡的一個舉動,更是逗樂了會場上的一眾人。據《陳賡大將傳》中記載:「1943年,全黨整風運動正在深入而有效地進行著,陳賡作為黨培養的重點對象,在年初就調離了太嶽軍區,來到延安學習。」
  • 諸葛亮墓在哪裡?揭密諸葛亮的墓為何千年無人敢盜的真相?
    我們之前知道了劉備墓、關羽墓,那麼諸葛亮墓在哪裡呢?據說在諸葛亮墓有著一個謎團,那就是千百年無人敢盜,連盜墓者都不敢碰諸葛亮的陵墓,這究竟是為什麼?下面一起來看看。  一、諸葛亮墓  諸葛亮墓即武侯墓,位於陝西勉縣定軍山下,公元234年六出祁山,病死於五丈原,葬於定軍山,現存墓上建築多為明清兩代建造,唯有四周古樹自古相伴。
  • 諸葛亮死後為何不歸葬成都,其墓有何玄機以致千年來無人盜掘
    諸葛亮一生為漢室復興而操勞奔波,其對蜀漢的拳拳之心眾人皆知,可他死前卻遺命將自己葬於漢中定軍山,並未歸葬蜀漢國都,這長眠之地背後隱藏著諸葛亮怎樣一種情懷?而他上報家產的目的,只是為了讓劉禪不要再多加賞賜,並且表明「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諸葛亮的清廉時人盡知,故而也就無人會因財盜墓了。
  • 黃埔三傑之一、抗美援朝大功臣,陳賡:坑道戰法的完善者
    然而仿佛是上天的捉弄,他的右腿又受傷了,沒辦法,又一次去上海治療。這一去一回的,直接影響了他在軍事場上立功的機會。並且他的再去上海可以說運氣更差,當時他因為叛徒出賣而被抓,最後因為蔣介石念其救命之恩,加之宋美齡相助,其最後得以逃脫。
  • 諸葛亮親生兒子諸葛瞻戰死後,諸葛亮是不是絕後了?
    說起諸葛亮,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其威名甚至遠播海外。可是,除了在蜀漢滅亡時戰死的諸葛瞻之外,很少聽到諸葛亮其他後人的消息。難道在諸葛瞻戰死之後,諸葛亮真的絕後了?當然不是這樣的,諸葛亮還是有後人的。
  • 陳賡為何能順利被解救?宋希濂給出了答案,原來是蔣介石有意放他
    01陳賡將軍被逮捕,黃埔同學聯名上書,求蔣介石放過他 陳賡將軍被逮捕的消息很快傳到他黃埔同學那裡,沒過多久黃埔軍校同學也都紛紛來看望他,並且還都一起寫了聯名信
  • 文藝兵見到陳賡,嚇得連忙敬禮,陳賡大笑:坐下吧,我又不閱兵!
    但毛主席卻高瞻遠矚地認為,美國發動侵略戰爭,「其目的不僅是阻止李承晚集團崩潰,而且要藉機集合資本主義陣營的力量,先佔朝鮮半島,繼而進攻中國及其他國家,實現其稱霸世界的目的。唇亡齒寒,戶破堂危,我們不能不出兵」。
  • 他是陳賡帳下第一猛將,因太靦腆不好意思求婚,被陳賡趕鴨子上架
    陳賡帳下有大名鼎鼎的「四大猛將」,其中周希漢排名第一,後來成為了開國中將。但是周希漢雖然在戰場上是個猛人,但在生活中卻是一個很內向的人,尤其是在談戀愛這件事上,要多靦腆有多靦腆。還好有陳賡幫他,不然周希漢這個見了女孩子連話都不敢說的人,可能要打一輩子光棍。
  • 他是陳賡同學,曾殺害我黨瞿秋白同志,1949年被俘虜,後過得如何
    當時不少曾經是我黨的同志的人員選擇了站到蔣介石一隊,而大名鼎鼎的陳賡大將則不願意,他自然是要和共產黨站在一起,而陳賡的一個同學宋希濂卻不願意離開國民黨,自此算是和老同學陳賡走上了對立面。1923年,16歲的宋希濂考上了陸軍講武學校,由於學習成績非常的優越,更是被人保薦報考了著名的黃埔軍校,並且成為了黃埔一期的學生,和陳賡大將成為了要好的同學,而後還加入了國民黨。
  • 陳賡被從朝鮮秘密召回,主席要他組建哈軍工:你辦不好,誰能辦好
    1950年11月,在幫助了越南殲滅法軍以後,陳賡率部返回了北京,不久,他再次接到命令,軍委任命他為志願軍第三兵團司令兼政委,要他前往朝鮮作戰,1951年6月,他被任命為志願軍副司令,協助彭總等負責整個抗美援朝戰役。
  • 陳賡:黃埔猛將威震敵 長徵路上立奇功
    見到這種情況,陳賡沒有氣餒,他馬上召集幹部們召開「諸葛亮會議」,一起來商量怎樣才能將門橋放入水中而不被衝走。有人提出,可以把門橋拴在大石頭上,靠石頭的重量把門橋穩固住。陳賡立即在現場演示起來,但並未成功。這是因為大石頭雖有重量,但表面過於光滑,沉入水中還沒穩住,就會被水流衝走了。就在大家陷入苦惱時,陳賡想到了一個名叫何迪舟的俘虜。
  • 諸葛亮臨死前點49盞燈,根本不為續命,你知道其真實目的麼?
    諸葛亮臨死前點49盞燈,根本不為續命,你知道其真實目的麼?
  • 蜀漢尚書令劉巴——看不上劉備、張飛,諸葛亮卻自嘆不如!
    相信在很多人心目中,諸葛亮絕對算得上三國第一人。然而諸葛亮也有自嘆不如的人,他就是劉巴。諸葛亮稱讚劉巴:「運籌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遠矣。」(見《三國志·蜀書·劉巴傳》裴松之注)諸葛亮所贊的這位「子初」,就是劉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