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攝友】夏音

2021-02-13 新民印象

「新民攝友」欄目都是由新民印象訂閱號微信粉絲的投稿組成。本欄目從原有的「我們傳播,受眾閱讀」的模式轉變為「受眾與傳播者」的角色轉換,新民印象成為了角色轉換的平臺。希望更多的網友為本欄目投稿在上海的所見所聞所想,請直接發送圖片+文字給本微信號。

在上海交響樂團寬敞漂亮的大堂裡,展示著一座大型裝置藝術巜夏音》。這件當代藝術作品吸引著每一位中外來賓的眼球,空氣中漂蕩著輕輕的且又清脆的蟈蟈鳴叫聲,不絕於耳,讓大家感到新奇有趣,親切無比。

      "叫蟈蟈"是上海特有的文化現象。上海作為一個城市,形成的歷史並不長,但叫蟈蟈一直陪伴著它。一到夏天,郊區田野和市區公園都有蟈蟈這種短翅鳴蟲在放歌,這是一種自然現象,但當它進入千家萬戶,就成為一種文化現象。每年六月底七月初,蟲販挑著扁擔走街串巷,無須吆喝,因為幾百個籠內的蟈蟈在大合唱,住在弄堂裡的小孩就聽到了這富有磁性的聲音,那時候一毛錢一隻,大人埋單。於是很多人家都把它掛在屋裡廂,蟈蟈是那個年代的寵物,它不知疲倦,天天縱情歌唱,伴隨這家人度過百日炎夏。飼養成本低得驚人,一粒毛豆子可吃二、三天。

蟈蟈兒自古就被視作吉祥物,因其能繁殖眾多子孫,象徵興旺發達。在我看來,蟈蟈的鳴叫聲恍若讓自然延伸到石庫門,在酷暑中多了一份美的聯想,少了一分無奈與寂寞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物質與文化的豐富,象叫蟈蟈這種原生態的文化巳逐漸退出我們的生活。從收音機、錄音機、電視機、音響的普及,到了當今wifi無所不在,人人皆握智慧型手機的時代,你可用移動pc隨時欣賞所有的中外音樂,就在這個時刻,我們看到了裝置藝術作品《夏音》,聽到久違的叫蟈蟈在"詠唱",就似聽到了鄉音,這種驚喜就顯得非常自然了。

       這個藝術裝置立意質樸,構思精到。它由二千四百隻用手工編織成的竹篾蟈蟈籠子組成,選擇何種結構?這是個難題,當藝術創作的基本要素確定,裝置的形式與表達,決定了作品的成敗。作者緊緊抓住音樂的軸線,用象徵琴弦的金屬細絲把蟈蟈籠子串聯起來,籠子與籠子保持一定的間距,然後在光效下,出現的總體視覺效果不同凡響,無論從什麼角度看,都會呈現籠子形成各種不同的米字放射圖案,這可能是受到了放射蟲綱形態的啟示。作品元素多而不亂,繁而有序,象徵著音樂美的基本要素,如曲調、節奏與旋律等串聯組合起來,從而變幻無窮。在拍攝這個作品時,耳邊不時傳來蟈蟈的鳴叫,起初以為是裝置在不斷放錄音,當我再走近觀察竹籠時,發現部分籠內有綠色的蟈蟈,經訊問知道,其中四十多個籠中有蟈蟈,原生態的"歌聲"自然就此起彼伏了,絕不是假唱!這一重要的細節,充分體現了作品的嚴謹風格。

        《夏音》是為一年一度的上海夏季音樂節」量身定製"的,作者不負眾望,一個亟具創意、又接地氣的好作品脫穎而出。叫蟈蟈曾經進入石庫門和新工房,如今又以《夏音》的名義,飛入神聖的交響音樂殿堂,這讓我們能從更多更高的視角來看作品帶來的啟示。談到音樂創作和欣賞,作曲家和大眾對天籟之音總是充滿想往,天籟之音就是自然之音,更準確點說,是自然界中至純至美之音。從古至今,多少音樂家為追求作品中擁有這種不朽的純美之音,獻出自己畢生的才華,現代中國音樂家也作過很多純自然之音的嘗試,但要成為經典至美之音確實不易;與此同時,很多遠離自然的各種流派的現代音樂卻滾滾而來,大多談不上天籟。希望現代之音中能有更多的自然元素回歸,原始的、簡單的要素通過想像力的處理,並以世俗的方式表現出來,有時候是最高級的。

「新民攝友」欄目都是由新民印象訂閱號微信粉絲的投稿組成。本欄目從原有的「我們傳播,受眾閱讀」的模式轉變為「受眾與傳播者」的角色轉換,新民印象成為了角色轉換的平臺。希望更多的網友為本欄目投稿在上海的所見所聞所想,請直接發送圖片+文字給本微信號。

相關焦點

  • 【新民攝友】金碧輝煌泰皇宮
    「新民攝友」欄目都是由新民印象訂閱號微信粉絲的投稿組成。
  • 誰是年度攝手 由攝友來選
    本報訊 上周五,「』09年度攝手總決選」再度進行了篩選,評審專家組從2000多件參賽作品中選出了16位攝友的作品,最終將有10位獲得2009「年度攝手」稱號。「16進10」的結果如何,就交給攝友們來決定。1月31日(周日),本次評選將舉行公開投票會,現場投票,現場開獎、頒獎,邀請攝友們來參加。
  • 攝友心目中的2009「年度攝手」全新出爐
    兩個大賽同時頒獎,攝友們早就開始期待了,兩天時間就有70多位攝友在論壇上報名。  投票會上,除去16位有作品入圍的攝友不能參加投票,每一位攝友都在手中的投票表格上,認真寫下了最喜歡的作品的編號。6位網友分成三組,分頭統計了選票。  從投票情況來看,16位候選人之間競爭激烈,前5名的票數都只相差1票,另外還有3名打了個平手。
  • 【跨年重磅來襲】攝友圈2021年攝影採風年度計劃(歡迎轉發、分享、惠存)
    攝友圈即您的朋友圈,旨在為攝友們提供拍攝心得分享、技術交流、攝影影展、大賽、培訓、外拍採風等服務,以攝匯友,行攝天下。在各方的支持下,攝友圈現已穩步經歷了11個年頭。一直以來,我們秉承「快樂攝影、文明旅行、和諧共進」的宗旨,利用自身及多方優勢資源,聯合世界各地政府、旅遊局、攝影協會、航空公司、旅遊景區、酒店等共同為攝友打造高性價比、高接待規格的攝影採風活動、策劃攝影大賽活動,舉辦攝影講座,並提供專業的攝影指導、優質的旅遊服務,讓攝友不斷提升其攝影技巧,在旅途中收穫攝影的快樂。
  • 四月跟著攝友圈,疫情中拍攝青浦「罩」就精彩
    4月30日《外灘故事多》攝影群的攝影師們,本月第三次離開外灘,跟隨攝友圈外出拍攝。此次拍攝是攝友圈為本團特製線路「青浦「罩」 就一日攝」採風活動。在攝友圈工作人員黃燕斐、攝影指導徐建平老師的帶領下 ,長槍、短炮、加手機記錄下了疫情期間青浦曲水園、朱家角、彩虹橋風景「罩」就精彩的特色和人文風光。大家在品嘗了古鎮的美食、拍攝了古鎮的風彩、記錄了古鎮的民俗後 ,收穫滿滿、滿載而歸。
  • 長安新民排渠重現水清岸綠新景象
    來源:東莞時間網-i東莞■新民排渠水清岸綠 通訊員 佔有兵 攝「現在整條河湧綠起來了,水質好了,還能看到有小魚在河裡撲騰。」說起新民排渠的變化時,市民臉上寫滿笑意。經過綜合整治後,新民排渠水質情況明顯改善。現在的河湧水質清澈,河面碧水粼粼,兩岸綠意融融,呈現出一幅生機勃勃的畫面。河湧現「新貌」 綠植豐茂碧水盈盈記者在新民排渠看到,長安生態環境分局工作人員用水桶提取河湧內的水後,用汙染排查快速檢測箱內的各種試劑和試紙進行重金屬和有害物質檢測。
  • 新民科學咖啡館|張文宏:準備好和病毒一起「過日子」
    圖說:張文宏在電子屏上看自己寫的書 新民晚報記者董純蕾 攝2020年過半,新冠疫情依然在全球範圍內蔓延。中國用兩個多月的時間,率先走出了新冠病毒爆發的「至暗時刻」,在國際上最早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階段性勝利。「中國經驗」不僅包括醫務工作者的無私付出和全國人民的眾志成城,還蘊藏著尊重科學規律、踐行科學精神的態度。
  • 新民站:輸油女工,綻放的「輸油花」
    認真完成每一次操作(王麗梅 攝)作為鐵錦線上錦州輸油氣分公司新民輸油站,是一個具有正輸泵到泵、壓力越站、熱力越站、全越站、轉發清管等多種操作流程的輸油站場。生產操作與技術崗位的女工人數遠多於男工人數。輸油站的女工們總是以飽滿的工作熱情,認真負責出色地完成好每一項工作,迎接著每一次新的挑戰。
  • 傳統文化融入創意 臺灣新民高中奪國際雙獎
    臺灣新民高中多媒體設計科學生以鐵窗花為主軸,結合臺灣特色景點,設計《觀窗》系列作品,奪下紅點設計獎;另一組團隊以土地公等神像概念、延伸出《神氣活現》平面設計,也奪下莫斯科金蜂獎。得獎學生開心與師長合影。
  • 好攝之友2020年終盤點|謝謝你們一路陪伴,2021我們繼續用照片講故事
    ▲攝友 白雲同時,我們也在一直關注疫情的變化,2月中旬,我們的攝友接連記錄下身邊的抗疫身影,攝友「影子」趕到省人民醫院,用相機記錄了浙江的醫務人員出徵救援湖北的畫面,隨後一組、動人心弦的《親愛的戰友,我們等你們回家!》出爐,在攝友群體中獲贊無數。
  • 攝友照片點評
    看點評文章學習攝影知識,本期來點評幾張攝友投稿但未能入選《周展作品》的照片,從實際照片案例中探討手機攝影的實用技巧,看點評也能學攝影。對於很多新手攝友來說,看到照片的問題後,也要懂得解決問題是在前期還是在後期。05
  • ...火雲 據火 人體攝影藝術 閆鳳嬌 拍攝 發帖人 攝友 大尺度 民警...
    Z先生事後交流也說:模特並不專業,但攝友們對模特的性感更感興趣。開場不到半小時,模特已是一絲不掛。在整個拍攝過程中,拍照人頻拿模特身體開玩笑,葷話不斷。  約15時許,模特進入房間開始「床拍」。當模特又一次全裸時,記者注意到,T先生的相機回放時,很多照片聚焦在模特身體局部。至16時,活動接近尾聲。根據約定,2個小時的群拍,每人須交300元錢。
  • 13期天下攝友會 — 圖尼克的裸體世界,震撼人心的圖片
  • 鳥類攝友的天堂!康定·銀雞野攝基地揭牌開園
    四川在線記者 遊飛3月20日,康定·銀雞野攝基地隆重開園,為康定市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和創建天府旅遊名縣再添新彩。近年來,高端攝影項目作為新興的旅遊產品,備受廣大攝影愛好者青睞。為進一步加強野生動物保護,培育旅遊新產品,發展旅遊新業態,多渠道促進群眾增收,2019年7月,康定市以生態保護為前提,率先啟動了全州首個野生鳥類攝影基地——康定·銀雞野攝基地項目建設,科學發展野生動植物拍攝等特種旅遊。目前已建成觀鳥景觀房800平方米、生態停車場280平方米和步遊棧道200米,正在加快廁所、導視系統、科普宣傳等配套設施建設。
  • 新民快評|上海上港俱樂部名稱如何「華麗」轉身?
    新民快評|上海上港俱樂部名稱如何「華麗」轉身? 歲末年初,一般來說都是中國足球的淡季,各種比賽基本結束。
  • 上博講壇傳遞文化暖流,上海博物館和新民晚報感恩有你我
    圖說:上博講壇 新民晚報記者 陶磊 攝在去年11月,上海博物館與新民晚報共同推出「上博講壇」公益性文博知識普及講座,打造匯聚上博英才、文博大家的文化傳播平臺,上博講壇開創了「由上博人講上博」的特色學術品牌,講座場場爆滿,經過新民晚報和新民晚報新演藝公眾號的傳播,在觀眾中迅速贏得了口碑,在冬夜中傳遞著文化的暖流。
  • 新民賽事丨2015年度「街拍」評選揭曉——30幅作品分獲「十佳」和「優秀」
    市井也能「大雅」  新民晚報2015年度「街拍」攝影活動圓滿落幕。「街拍」欄目的照片不僅受到讀者普遍好評,也得到新聞攝影界專家的高度肯定。這說明,尋常百姓家也是大雅之堂。這也證明了新民晚報辦報宗旨具有很強的社會哲理性。  「街拍」者裡有報社的專業記者,但更多的是尋常百姓——業餘攝影愛好者。
  • 被換的《新民周刊》編輯,冤不冤?
    前天中午,《新民周刊》微博編輯轉發了下面一條消息:由於《新民周刊》平臺的影響力加上這條微博鮮明的立場,明確犀利的主張,這條微博火速傳播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