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一般來說都是中國足球的淡季,各種比賽基本結束。但今年卻有些不同,因為中國足協「俱樂部名稱必須去企業化」的硬性規定,引起外界持續熱議。
圖說:上港球迷(資料圖)新民晚報記者李坤銘/攝
已經叫了十幾二十年的俱樂部,要換另外一個名字,當然不是那麼容易的,因此至今「難產」。滬上的兩家中超球隊,上海綠地申花改叫「上海申花」相對還比較容易,而上港的新名字,至今仍然籠罩著濃濃的神秘色彩。
可以理解。誰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叫「二蛋」「狗娃」之類,字典翻爛,也要找一個最好聽最有寓意的。對一支動輒擁有百萬甚至千萬球迷的球隊,更是如此。
但老實說,取名又很容易撞車,上演「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的劇情。曾經有媒體做過一個頗為有趣的調查,「00後」的孩子中,最受年輕父母青睞的是「浩宇」「子涵」「晨曦」「夢琪」等,而在70後80后里,全中國有數不清的「張偉」「王芳」「李娜」。
在目前已經對外官方宣布的幾家俱樂部中,新名看上去基本沒啥新意。廣州富力改叫「廣州城」,同城的廣州恆大則成為了歷史,已經改為「廣州隊」。至於「大連人」「深圳隊」,更是泯然眾人。
不難發現,「XX隊」「XX人」「XX城」,中超俱樂部大體都是這種模式,在城市名後加上「人」或者「城」就萬事大吉。難得河南建業改名「洛陽龍門」,好歹有了些詩情畫意,卻又被河南球迷狂噴。
中超的新隊名裡,到底能不能冒出個把像日本「浦和紅寶石」、澳大利亞「墨爾本勝利」之類的好名字?千萬別抱太大的希望。要知道,這麼多年下來,中國足球的文化的確還是單調、薄弱了些。
申花是不會變了,上海上港會改個什麼名字呢?最近一兩天,這個謎底應該就會揭曉。套用一句俗話,拭目以待吧。
關尹/文
特別聲明:本文為自媒體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觀點。東方體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