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木易用他專業所學的計算機編程技術,使得微信公眾號後臺和自己架設的伺服器連接起來,做了一個可以讓讀者在微信上寫日記的功能。誰能想到,就是這個簡單的「微信日記本」,幫助他積累了第一批小兩萬的粉絲。看到粉絲數量的可觀增長,讓剛接觸公眾號的木易興奮不已,他繼續註冊了很多公眾號,在每個帳號上分享不同的東西,慢慢靠著內容運營培養出了一大群粉絲,在2015年臨近本科畢業時,公眾號的粉絲體量已經超過了一百萬。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木易收到了他理想中的大學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的OFFER。那時候他還沒有徹底想好,將來要不要走上新媒體創業這條路,公眾號雖然有盈利,但所獲利潤也沒有多到可以讓他放棄出國留學這條路。最終,木易還是坐上了飛往美國的飛機。在美國時,他一邊讀書,一邊帶領著國內零散的團隊繼續運營著公眾號。面對學業和課外活動的雙重壓力,木易一度考慮過要放棄,但是運營過程中不斷有粉絲增長和粉絲的反饋,又讓他堅持了下來。
「2015到2016年幾乎是公眾號發展最迅猛的時期,但是我人在國外,沒有親身參與進來,十二個小時的時差阻斷了我與國內團隊的大部分交流,我們發展的節奏始終趕不上國內同行的速度,在即將畢業時,有一種強烈的預感告訴我,要是我再不回國,就真的來不及了。」
在經歷了各種深思與糾結之後,木易還是決定放棄在美國的職業道路,於是在結束了美國學業之後他立即回國,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微信公眾號的創業浪潮裡。「當時正是微信公眾號的風口,我每天瘋狂地面試,不斷地招兵買馬,擴充團隊。出國這一年空白期,使得我們需要儘快地填補團隊空缺。後來我們換了三次辦公地點,從一開始很小的共享辦公室,到了現在可以容納100人團隊的獨立場地,但直到現在我們依然在不停地招人。」
現在,木易一手創立的「深圳時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在微信公眾號這個平臺上,已經孵化出了一些非常知名的自媒體大號,包括「有趣青年」、「摩登人類」、「晚安少年」、「摩登小姐」、「格調生活」、「喵姐種草」等,帳號屬性橫跨了年輕人的創意生活、條漫、時尚生活、美妝等多個領域,全網粉絲在4000萬左右,連續兩年被新榜評為年度內容創業公司TOP100,服務了超過千家國內外一線品牌,並成為微信#創造者說#的官方邀請代表公司。
(以上是時刻文化部分合作客戶)
2018年有趣青年出品的圖文《90後全國測試題統一卷》閱讀量突破500萬,同年11月出品的爆款條漫《廣東人真是太太太太好玩了》,24小時創造1300萬的閱讀量,全網閱讀量破億。成為了當年現象級刷屏事件。這些爆款作品,也被人民日報等多家官方媒體轉載推薦。「時刻文化」也多次作為代表性新媒體公司,被華為、騰訊等企業邀請進行內容培訓宣講。
關於如何產出現象級的爆款文章,木易也有他自己的體系,他認為爆款內容的製作,應該是一套工業化流程,流程裡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一套方法論。比如如何選擇選題,一個好的選題需要有可寫性、傳播性,同時還需要考慮到文章的受眾群體,要如何和讀者產生共鳴(不是自嗨式的共鳴),文章的場景內容也一定要真實。木易並不推薦用主觀想法來確定一篇文章的選題,好選題並不是隨隨便便拍腦袋就可以決定的,必須要經過嚴格的論證。同時木易也透露,也會有選題會開了一整天,卻一個選題都不能用的現象出現。
「創業以來最大的一個變化,就是從戰術上的勤奮,慢慢轉變到戰略上的勤奮。戰術上的勤奮是指很多事情你自己親歷親為,自己特別忙,確實,這可以證明你很努力,但是這卻限制住了你自己的思維提升,你的大腦被完全佔據了。相反戰略上的提升所花的時間雖然很長,比如像人才梯隊的培養搭建等,但就是這些看起來比較軟性,不是立竿見影的事情,才是對公司長遠發展更重要的東西。而不是盲目地在項目執行上操心,所以後來我很多的事情都開始慢慢放手,讓團隊各自的負責人去管理,看著他們犯錯,也允許他們犯錯,再及時糾正,這樣團隊才會得到成長。所以後來我們產出的很多爆文案例,在寫作前期我都是不知曉的,都是團隊內部不停的試驗得出來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