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我們唯一所知的就是自己一無所知

2021-02-14 我恨我是中文系

本篇來自小夥伴的投票,為此我又去重看了一遍《這個男人來自地球》,三年前剛做公眾號不久時便寫過一篇非常簡單的觀後感,寥寥數語未能完整表達電影帶來的思考。影評精選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小九教你看話癆片

電影中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布置,例如John的身份是哈佛大學的教授,卻居住在人煙稀少的山裡,大家都要開車才能到達;

眾人剛來到John的屋子時,還保留著許多現代的用具(例如餐盤等),但隨著故事講述的推展,東西被越搬越空,沙發也被搬得只剩下一隻,大家守著一個壁爐席地而坐,像是從現代世界回撤真的來到了洞穴之中;

甚至在高潮部分John講述宗教部分的故事時,所有人都沒有意識到去打開電燈,而是在昏暗的火光中圍著John,的確像一群接受神諭的遠古人類……

John和眾人零零碎碎講述了很多,大致可分為三部分:歷史、人類與宗教。而這也可以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三個維度——時間、自我、信仰。

歷史部分的論述是最輕鬆自如的,因為John的講述與教科書以及眾人的常識分歧並不大,哈裡(生物學家)與阿特(考古學家)多次說John不過是在按照教科書上的知識體系進行敘述。John也承認,由於時間久遠加之自己當時並無意識,所以很多事情是根據書上的記載研究進行回憶,才判斷自己某個時段所處的哪個歷史分期。

這一段有循環論證的嫌疑,就像我們無法準確記得自己小時候經歷過的事情,但如果有人(如我們的父母)不斷向你灌輸某事,即使你腦中並沒有記憶可以證實,天長地久也會在潛意識中根植下「曾經歷過……」的念頭,反覆加強這念頭便會根深蒂固,久而久之你也會認為自己的確是經歷過某件事。

John並非超人,他亦承認自己需要靠書本等經驗記錄、知識傳遞才能積累這14000年的記憶,任何人都無法超越時代,無法超越這個時代最優秀的人。例如自己儘管生存了一萬多年,卻也只能在地球被證明是圓的之後,才能打破原有的思維定勢。

因為在這一萬多年內經歷了數次的思維變革,John清楚地意識到「我們的所知是如此淺薄」,他對人類的一切都持包容但淡然漠視的態度,如威爾(心理學家、John的兒子)所說,John對人類這個族群有隔閡,因為「人們總是重複一些愚蠢的錯誤」:偏執、拒絕真相、自欺欺人、自我安慰、非理性、戰爭……

他向這群將在生命中一閃即逝的「朋友」們講述自己的身世,也許是一時興起,也許更是一個試探。畢竟眼前這群人,幾乎代表了這個時代最優秀的人(哈佛大學的教授們,各個領域的專家),他們就像他曾經經歷過的哥倫布、梵谷、佛陀,誰也不知道會不會在歷史的長河裡就成為了一顆耀眼的明星,成為影響後世的那個「時代超越者」。

但事實證明他們並不是,這群最優秀的人依然會受限於自己的認知、常識、信仰甚至情感(威爾因為妻子離世,一直對John的故事非常敵視),對於超越了自己知識領域與理解範疇的事物,採取的態度多是拒絕和崩潰

拔槍相向的威爾

John可以理解,作為一個生存了一萬四千年的人類,他的眼界與洞察世事人心的思想的確已入化境,他是一個超越人類的存在對人類族群的審視,帶著愛與慈悲,也帶著淡漠的包容與冷眼旁觀

人類已經進化了很久,進步了很多,但卻無法超越自身與時代,能夠推動人類進步的只有時間。

也許這是我們應當樂觀的,畢竟時間不會錯過最優秀的人,無論是數千年還是數百年,無論是思想革命還是技術變革,總會有有限的生命,發揮無限的價值,推動整個人類的進步。

當歷史的經驗記錄與知識傳遞與無法超越時代的人類互為映證時,神般存在的John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真實的歷史永遠無人得知。

這在後來的提問與解答中,演變成了宗教信仰的崩塌。

John的一切敘述都在擊碎在座諸人的世界觀:他就是聖經中的耶穌,他不是上帝之子也從未宣稱過《聖經》上的很多神諭,他傳遞的思想原本來自印度的佛教並非上天的啟示,他從未復活也沒有復活過任何人,他只是一個活得比較久的普通人而不是救世主……

他說,這世界本就沒有救世主,所謂神諭只是他人借我之口宣傳自己的理念,出於各種各樣的目的(統治思想、安穩民心、尋求解脫)。沒有天堂沒有地獄,沒有原罪沒有救贖,我的教義只是最簡單的為人之道:善、忍、恕。

也許以中國人實用理性的思維,會比較好地接受John的這番說辭,畢竟,當我們經歷完戰爭需要休養生息時,道家的清靜無為、垂拱而治的思想便成為時代的主題;當我們需要積極入世、添磚加瓦時,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語句會成為讀書人的座右銘;當我們深處亂世、急需改革時,西學東漸、拿來主義又會成為不可抗拒的道路。

儘管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存在著無數的宗教與信徒,但自古以來以民族文化心理結構形式存在於我們潛意識中的,總是實用理性的精神。

人若思考,便不會產生信仰。因為人對世界的認知是如此淺薄,從哪裡到到哪裡去?人生而為何?世界為何如此?世界是否真實?太多的疑問沒有人來解答,思考的痛苦讓人難以自拔,慶幸還有信仰可以找到答案。

虔誠的基督教徒伊迪絲教授認為John褻瀆了上帝、褻瀆了宗教,她怒視這個自稱上帝的人:「你認為這就是宗教的意義?販賣希望和生存?」當然不是,宗教的用途遠遠大於這個單純的目的,它作為人類發明出來的超大規模思想武器,為無數人帶來了生的寄託、死的撫慰、與世界的和解。就像她自己,也不過是挑選了《聖經》中自己願意相信的部分來信仰罷了。

信仰崩塌的伊迪絲

畢竟接受自己一無所知的事實是如此殘酷,像被突然扔進荒原,孤獨前行而不知去向,想要回頭又找不到來路。

就像《三體》中,驕傲的人類對磅礴的宇宙一無所知,在末日來臨時方才醒悟,大到對於這個世界、這個宇宙的認識,小到對於自我的判斷,我們都是如此愚蠢而一無所知。

電影中,眾人曾經有很多機會停止這場對話,但總是被各種各樣的人以各種各樣的理由重新喚起,伴隨著無法抑制的求知渴望的,是真相一步步揭示的崩潰和拒絕——一如面對未知的人類。

永遠是多久,有誰得到過?如果我們的所知是如此淺薄,歷史、自我與信仰都無法證明也無法證偽,那麼時間、時代、生存與死亡的意義又是什麼?無法超越時代和自我的人類,又當何去何從?

也許John執著離去的背影就是答案,「欲離是有限相對之現世,以超無限絕對之至上」,生存、生活、試探、尋找,繼續失望,繼續下一站。

不然,你們認為我是誰?不是被創造的神之符號,只是一個遊蕩在荒原的普通人罷了。

我還有很多故事想說給你聽

相關焦點

  •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玉泉場
    第十六屆浙江大學研究生體育文化節梵音劇社年末大戲《這個男人來自地球》
  •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
    一個房間,一個場景,幾個人物和一個故事組成的電影,原來我只能想到《十二怒漢》,如今還有一部《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如果說《十二怒漢》
  • 最不像科幻片的科幻片——《這個男人來自地球》
    你想證偽他的言論,卻發現他竟然能自圓其說,另一方面,你希望從在現實生活中尋找到關於他的痕跡,卻發現他就像從未來過這個世界一樣。有人成了他的信徒,認為他就是上帝的化身,試圖證明他就是神,懷疑主義者認為他並沒有脫離邏輯的範疇,欲打破他自己所說的傳奇故事,卻又無從下手。他究竟是外星人?還是造物主?
  •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2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2年代:2017地區:美國類型:劇情導演:理察·沙因克曼主演:大衛·李·史密斯 / 威廉姆·卡特 / 凡妮莎·威廉斯這個影評寡人糾結了好久應該怎麼寫,嗯,最終還是決定直接這樣寫好了。如果說,《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是一部8星以上的神作,那這部2呢,就是一部SHIT。第一部有多玄,這部就有多土,第一部有多立意高遠,這部就有多走下神壇。寡人認為,整個片子除了第1小時7分開始的18分鐘有回到第一部那種神作的感覺外,其餘的部分不是在其他任何鄉村、師生題材片子中都能看到。熊孩子挑戰神明?這片子沒有一個好的劇情,也沒有一個好的結尾。編劇應該自刎謝罪。
  •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觀後感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是關於顛覆和信仰的故事,一場和自我與世界的抗爭。一個人到底需要多少勇氣,才能徹底顛覆常識?電影中除虔誠教徒堅持宗教信仰,其他嚴重懷疑Oldman的教授大概都是因為結論太瘋狂所以不願意接受固有權威認知體系被顛覆的事實。他們害怕自己支持的被人類社會一直沿用的科學體系遭受毀滅性衝擊,其恐懼程度不亞於世界末日、第三次世界大戰或者第六次生物大滅絕降臨。
  •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2·:全新紀》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的續作:《這個男人來自地球2·:全新紀》終於在2017年拍出來了。
  •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2:全新紀
    周末聽某說我鍾愛的《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出了第二部時,我是吃驚的。從來沒有想過它會出續集,在我刷這部電影那麼多遍後,我還是認為2007版電影結尾John Oldman 的離開是最好的結束,最值得人回味他未來的結局。沒想到,電影開播十周年,居然有了續集,於我肯定是要看的,這個男人來自地球2也就成了我觀影計劃實施的第一部。
  •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自高談闊論中見精髓
    ——點擊上面關注公眾微信號——01 其實我不適應這部電影這部燒腦的片子實在不太適合女性,即使這部電影簡單得像一部舞臺劇,即使我看了三遍,並看了它的續集《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我情願或者說我只能是這樣世俗地、簡單地活著,否則,那些饒頭的邏輯會讓我感到痛苦,何先生推薦的《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我看了三遍,就痛苦了三遍。可別再跟我推薦什麼《達文西密碼》之類的了好吧。02 長生不老啊?
  • 電影《這個男人來自地球》中的人類起源
    本文通過對電影《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的分析,探究了電影中對人類起源的解釋,深入研究了其出色的敘事邏輯與結構,以及如何用電影語言講好故事。[關鍵詞]敘事結構、電影語言、人類起源《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有別於其它科幻題材,劇情從一開始就直截了當,讓觀眾直接進入到了一個神奇的而又充滿神秘色彩的世界。一個神秘的男人用自己上百個世紀的生命經歷講述了那些大家熟知和不熟知的歷史謎團。
  •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你質疑過科學嗎?
    回答之前,不妨先看看《這個男人來自地球》。一、科幻片還能這麼拍?2007年曾上映了兩部經典的「科幻」電影,一部是狂拽酷炫上天入地的《變形金剛》,另一部則是投資僅有一萬美元的獨立電影——《這個男人來自地球》。電影屆認為後者為科幻電影提供了新的角度。
  •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在虛構的維度裡探尋不朽
    文/ 王井 |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這個高度符合三一律的故事,本就適合在話劇舞臺上表現出來。這個來自地球的男人約翰·奧德曼(John Oldman,名義雙關),已經度過了一萬四千年的生命,每十年就要為避免因相貌不會改變被人窺探其秘密而遷徙。
  •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他活了14000年,活出了時間的意義
    前言:《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是一部科幻片,沒有怪獸,沒有機甲,也沒有外星人,沒有任何激烈的打鬥,它講述的,只是一群朋友離別時刻的談話,談話涉及到了地理、歷史、宗教、哲學等等,充滿了科學性與邏輯性,但依舊是一部科幻片。
  • 最有深度的電影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一部以最小成本獲取最大票房的電影,講述了一名即將離職的男人,在自己的房間接待送別他的同事過程中,逐步闡述出自己驚天秘密的故事。這個人講述地球以及人類的發展史,從舊石器時代。這些課本上都會記載的知識,被他以親歷者的身份描述出來,顯然非常有趣。現在與遙遠的過去之間,需要強有力的記憶。還好,約翰和各種人類群星都有過交往,從前的漫長經歷和眼前的龐雜世界形成巨大的衝突,他已經承受不了了,這就是今天他要離去的原因。「我必須離開」,是電影顯而易見的故事主線,作為一個矛盾,不斷推進影片的進展。
  •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誰在說?
    而這部《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則極其聰明地將兩者結合了起來。約翰面對眾多同事聲稱自己是一個永遠不死的人,已經活了14000年,於是懸念便構成了,所有在場者以及觀眾都希望知道約翰說的是不是真話,而這是一個拷問的過程,拷問的內容雖然形而上,卻絕對吸引觀眾的聽覺。對於整部影片來說,這個談話的內容將構成主題,也是導演希望與觀眾直接進行的交流。
  •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這部電影,最有創意,成本卻很低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則是其中的翹楚。三刷是在今天下午,在我對著電腦無聊到打瞌睡的時候從硬碟中翻了出來。被冠以軟科幻佳作的頭銜註定了不會有未來感的畫面出現。相反,整部電影充滿了歷史,人文和宗教。一個壁爐幾張沙發一瓶Johnny Walker,和幾個哈佛教授,就是96%的主要場景。我是個無神論者,雖然祈禱時處於各路神仙皆救世主的心態,但心中卻是沒有任何確切的宗教信仰的。
  •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時隔十年出了續集,又是一部毀經典之作
    2007的低成本科幻片《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僅僅用了一萬美元,製作了一部震驚全世界的作品。小編上大學的時候,在同學的推薦下看的這部電影,簡直太震撼了,僅僅用一個場景、幾個演員的對白,沒有任何特效的情況下,就創出一部讓人引發奇想的經典科幻之作。
  • 電影《這個男人來自地球》,這個活了14000年的男人,終於變老了
    大家好,今天小編為大家安利一部科幻片《這個男人來自地球》,講述了一個活了140個世紀的男人,一場荒謬的壁爐談話,從人文與哲學角度重塑了人類信仰的故事。主要涉及了宗教的起源和意義,還有人類理性能力的局限。
  • 有時我們只是不願意接受,低成本超硬核科幻片,這個男人來自地球
    世界就在這個男人的嘴巴裡面。《這個男人來自地球》,2007年上映,豆瓣評分8.5分。《這個男人來自地球》這部電影全片不足90分鐘,電影從頭到尾就是幾個哈佛教授參與的談話節目,場景只有兩個,一個房子裡,一個房子外,整部電影只投資一萬美元,但小老弗我覺得這是07年裡最棒的科幻片。
  • 有時我們只是不願意接受,低成本超硬核科幻片,這個男人來自地球
    世界就在這個男人的嘴巴裡面。《這個男人來自地球》,2007年上映,豆瓣評分8.5分。《這個男人來自地球》這部電影全片不足90分鐘,電影從頭到尾就是幾個哈佛教授參與的談話節目,場景只有兩個而《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卻僅僅是通過幾個人之間的問答、爭論、辨疑「完成」了一個「科幻」。
  • 【票·資訊】《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續集,做了一個擁抱盜版的嘗試
    他的電影《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全新紀》通過盜版傳播而獲得的影迷捐贈甚至超過了院線的票房。《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全新紀》是沙因克曼 2007 年的作品《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的續集。《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當年只在很少的院線點映,主要通過 DVD 發行,不過獲得了不俗的反響(IMDb 7.9 分,豆瓣 8.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