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誦:張俊英 || 作者:李儉 《家鄉的汆飯 》

2021-02-07 北魏大同

 

家鄉渾源的特色美食五花八門,數不勝數,有的還跨洋過海,聲名遠揚。今天,我要介紹的這一道美食卻名不見經傳,甚至聞所未聞,它的名字直白通俗,一目了然,就叫汆飯。

汆,入水之意。簡單點說,投食物入水即為汆飯。但要真正做起來,卻遠不是那麼簡單。汆飯名字聽起來陌生,但在家鄉卻家喻戶曉。更為不同凡響的是,汆飯只在特定的時段呈現,平時鮮少吃到,好象有一種特供飯的感覺。每年過了大年二十九,從年三十開始一直到正月十六,家家戶戶每日的早晚餐,必有一餐是喝汆飯。好一點的人家可能要延續整整一個正月,對於我那個年代來說,會惹得人人豔羨。

記得小時侯的冬天奇冷,手一旦從袖筒裡抽出來,就好象有人用鞭杆棍敲打似的,又冷又疼。沒有好穿的,小孩子難得有一雙手套,不冷才怪呢。營養豐富熱氣騰騰的汆飯正好抵禦這透骨的嚴寒。

北風呼呼地吹著,但人們的熱情高漲,因為年關將近,大人們開始釆辦年貨。他們騎上自行車一趟趟地往縣城跑。扯布料,買大豆核桃棗子,買豬頭,買紅燈籠,買香紙,不一而足。尤其是做汆飯用的整片海帶和黃花菜是必須買上的,因為一個正月汆飯幾乎是重頭戲,有了海帶和黃花,汆飯醇香濃厚的味道才能徹底被調動出來。海帶顏色要深且厚的,這樣煮發的海帶切絲才出貨且味濃,西坪的黃花最好。綠豆芽和粉條是自家生、自家壓的,也是做汆飯的必需材料。其它的如豆腐,乾菜等等等等,隨個人口味,自行添加。

食材已準備就緒,第一步是初加工。先得把整板海帶在大鍋裡煮軟煮透,刷洗乾淨,然後細絲切段,攥成一個個圓糰子,放在篦子上凍在院裡。黃花熱水泡發,摘洗乾淨切段,其下程序同海帶一般。還有茴子白切絲,紅白蘿蔔擦絲,用水焯過,同樣的圓糰子整齊地碼好。一會的功夫,院牆上,炭倉上就擺滿上了好幾篦子的花花糰子,紅紅綠綠的,煞是好看。

喜歡吃葷的,還需要煮上幾個豬肚子或羊肚子,肚子要用鹼面反覆搓洗,直到搓洗到沒有異味,再用五香調料烹煮,晾涼切絲備用。燴汆飯臊子和燴大燴菜類似,操作簡單。臊子的軟硬,各種菜的比例,依個人口味和習慣而定。但燴汆飯臊子一定要用麻油,不然的話味道會差很多。並且底油和調料,一定要放足,這樣汆飯的味道才濃厚。話是這樣說,但各家做出的汆飯又千差萬別。

菜準備好啦,還要做一盆小米飯,我們當地人叫它撈飯。鍋中水開下入小米,煮至小米剛剛爆開肚,即刻用笊籬把米湯控幹,盛入黃色的陶瓷盆子裡,用鐵匙把上邊高出來的小米拍成一個圓錐的形狀,頂部插一個大紅棗兒點綴。遠遠看去,活脫脫一個裝滿糧食的大糧囤,這其中也寄寓了農民對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期盼。

年說來就來啦。三十晚上,媽媽在灶上支一口大鍋,鍋上坐水,水開後加入適量的撈飯和汆飯臊子,再加上大年二十九吃剩的接年餃子,添火反覆滾煮。煮好後灑上切碎的蔥姜蒜,再配上翠綠的小菠菜,熱麻油熗鍋。一鍋熱氣騰騰,米麵菜兼有,色香味俱佳的汆飯上桌啦。一碗汆飯下肚,全身頓時暖和通泰起來。湯水順便還衝淡了年來積下的胃腸油膩,卻又和這些天嘗多厚重濃鬱的味蕾相諧和。時不時就上一塊軟筋軟筋的米麵黃,或者切成片結著冰渣的玉米面飯饃饃,感覺這就是最美的人間美味。屋外寒風凜冽,屋內飯香四溢,歡聲笑語。

媽媽老了,眼神不好了,已經好幾年沒有親自下廚做汆飯了。去年,我也準備了這些材料,嘗試著自己去做汆飯。時間也在正月,老習慣,似乎感覺只有正月才適合做汆飯,也只有在正月才能吃出地道的汆飯味道。手藝欠佳,不是海帶絲煮硬了,就是小米放多啦,種種原因總不能如願。

倒是又想起了那時媽媽和表姐的對話。

媽媽: 「過年有什麼好,忙死個人,還費錢"

怎就不好,到底還好哩,每天還能喝上肚絲汆飯」表姐咬著小白牙,回答的堅定乾脆。

汆飯的味道,是醇厚甘甜,意蘊綿長的味逍,是幸福的味道,是美好的味道。汆飯的味道是媽媽的味道,是家鄉的味道,是一方水土的味道。

              ----李儉

相關焦點

  • 張俊英和她的詩歌藝術朗誦團
    這個活動的主持人就是張俊英,她是這個詩歌朗誦團的團長。 一提到張俊英,三十歲以上的大同人大概沒幾個不認識的。她是大同廣播電視臺主任播音員。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大同有了電視臺起一直到本世紀初,她一直是大同電視臺的當家主持人。她曾主持過《大同新聞》、《藝苑風採》等一批經典欄目,深受廣大觀眾喜愛,因此她也成為了大同人家喻戶曉的明星。
  • 朗誦:母親的寵物
    母親的寵物作者│王曉軍  朗誦│張俊英   攝影│梨子母親一生從未養過寵物
  • 沈虹朗誦《黑土》|| 作者:孫文成
    任憑祖父貪婪地一口口吸進又噴出——吞嚼無盡的辛酸和愁苦傾吐篤信土地的赤誠……爺爺死了是在清貧的遺囑給月夜葬送的時刻父親啊,一個黑土的遺子終究難以長成前僕者後繼的期望用廉價的惰性和無能掙斷了根植於土地的幾千年情思帶領祖父的孫子們到城裡淘金去了那年,那個秋天我家鄉的桑椹樹上
  • 《頌菊》【原創】 作者 : 欣欣 朗誦 : 晨臣
    《黨輝賦》【原創】 作者 : 欣欣   朗誦 : 六哥《美麗的遇見》【原創】 作者 : 欣欣  朗誦 : 晨臣《獻給隔屏的你》【原創】 作者:欣欣  朗誦 : 春風化雨《楓葉私語》【原創】 作者:欣欣 朗誦 : 春風化雨
  • 《思念》【原創】 作者:黃彥華 朗誦:紫荷
    作者 : 黃彥華 l 朗誦 : 紫荷 l 編輯 : 晨臣      【詩韻傳播正能量】主編、作者、主播。詩歌散文誦讀作品在多家網絡平臺發表!中華誦讀聯合會主播。雲婷  紫荷    鴻莉【編委】:焦文利    真真   晨塵霞  曉菁  心心  芳草  觀雲聽濤    四月天  嶽振良  穎兒   流金歲月【平臺群管部】部長 : 真真【平臺專欄部】現有五個常駐專欄【音頻製作部】 部長 : 布衣小男孩  四月天【平臺宣傳部】 部長 : 鴻莉  龍凰 【誦之韻原創】朗誦團隊
  • 武全 朗誦《歸處》作者 : 冰雪玉兒(原創)
    歸    處作者 :  冰雪玉兒 l 朗誦 : 武全 l 編輯:晨臣武全 朗誦《朽木》作者 : 林志洪武全 朗誦《你、在畫中》作者 : 曉紅(原創)武全 朗誦《思絮》 作者: 黃偉恆 編輯:晨臣詩韻傳播正能量歡迎喜歡詩歌朗誦的作者和朗誦者攜帶mp3音頻投稿,投稿時請把作品文字,朗誦、個人簡介、照片發給我們。
  • 河北朗誦協會「春回燕趙 勝景如新」抗疫迎春朗誦會 || 實況錄像
    《石家莊,我聽到你激昂奮進的歌唱》作者:姚建新朗誦:阿易、一品紅2.《不問歸期》作者:劉航 朗誦:虛幻幻3.《戰旗在石家莊高高飄揚》作者:孟慶剛朗誦:宋維東4.《若我歸來》作者:左遠慶、周元平朗誦:細雨5.
  • 喬輝朗誦《懷念母親》|| 作者:吳士存
    在母親和我一起生活的三年多的日子裡,除了我出差以及母親回老家過春節之外的所有時光,我幾乎都是和母親朝夕相處,清晨起床下樓叫一聲「媽」,然後一起用早餐,邊吃邊說家鄉話,談村子裡「張家長李家短」的事,每當這時我是餐桌上唯一的忠實聽眾,因為家裡其他人基本聽不懂我的家鄉話。
  • 艾玲 朗誦《漁家姑娘》 作者:紀武彬(原創)
    (原創首發)作者簡介 : 紀武彬,安徽池州人。筆名:墨軒,遊牧詩人。居隱安徽池州杏花村。艾玲作品艾玲 朗誦《你的世界我來過》作者:永恆的主題(原創)艾玲 朗誦《獻給女人節的禮物》作者:白曉汶(太白春曉)【詩韻傳播正能量】原創文學自媒體有聲平臺
  • 生命的吶喊 作者:蔣輝 朗誦:曹偉
    生命的吶喊作者:蔣輝 前方密集的槍炮聲聲嘶力竭的吶喊聲在這無邊的暗夜裡交織在一起作者簡介:蔣輝,筆名春曉、山風。江蘇睢寧人。徐州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徐州天虹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經理。愛好文學、書法。
  • 梨花開了 作者:巴凌志 朗誦:關山越
    梨花開了 作者:巴凌志朗誦:關山越梨花開了 盛開春天的潔白 綻放清純的幽香 芬芳我童年的記憶蜜蜂採集花粉 飛來飛去嗡嗡地忙碌聲中 外婆微笑著向我走來 外公的香菸繚繞 大舅的面容清瘦 二舅的脊背彎曲 三舅的目光堅毅一個個親人 離我遠去 梨花流出痛苦的淚滴
  • 劉延秋朗誦《感恩大地》|| 作者:碑林路人
    感 恩 大 地朗誦/劉延秋作者/碑林路人我以一粒種子的深情來讚美大地,我以一株草葉的清香來感恩大地。我以春花的燦爛、夏雨的清涼秋收的喜悅、冬雪的純潔來歌唱大地。劉延秋劉延秋:暱稱依然,黑龍江省大慶人,中國網際網路朗誦聯盟會員,大慶詩文朗誦藝術家協會會員,朗誦愛好者,朗誦作品散落於各網絡平臺。現在企業從事黨群工作。碑林路人碑林路人:實名李臻,中國戲劇文學學會會員,陝西省作協會員,大型期刊《新絲路》專欄作家。
  • 《 清明草》【原創】作者:王明勇 朗誦:露桐
    清明草作者 : 王明勇  l 朗誦 : 露桐 l 編輯 : 晨臣    在2018年由吉林省文化廳舉辦的『』氤氳書香『』朗誦比賽中榮獲一等獎項。他熱愛公益事業,用聲音高歌,用靈魂跳躍,詮釋詩詞的真諦,綻放人性之美!隨心隨性隨緣的生活。現任《露桐詩話沫染流年》微信公眾平臺運營總監。
  • 《記憶裡的年》【原創】 作者:海的地平線 朗誦:晨臣
    作者 : 海的地平線l朗誦 : 晨臣l編輯 : 晨臣【詩韻傳播正能量】原創文學自媒體有聲平臺     鴻莉   冰城【編委】:焦文利    真真   晨塵霞  曉菁  心心   冰城   叢中笑 觀雲聽濤    嶽振良  穎兒   流金歲月【平臺群管部】部長 : 真真【平臺專欄部】現有五個常駐專欄【音頻製作部】 部長 : 布衣小男孩  【平臺宣傳部】 部長 : 鴻莉  龍凰  峰哥【誦之韻原創】朗誦團隊
  • 《雨落秋涼》【原創】 作者:郭新耀 朗誦:悅己
    作者簡介:郭新耀,60後,長期致力國學文化的推廣應用。喜歡各類文學題材的寫作。《普陀山紀行》【原創】 作者 : 郭新耀  朗誦 : 悅己《洛神月影》【原創】 作者 : 郭新耀  朗誦 :  晨臣【詩韻傳播正能量】原創文學自媒體有聲平臺 【主辦人】【總編】:晨臣
  • 朗誦:江上晨霧 (作者:李曉莉 朗誦:主播)
    江 上 晨 霧作者:李曉莉  朗誦:李麗編輯:朗讀薈(ID:ldh959
  • 大梅、黎明、南屏晚鐘、笑看人生朗誦《我心飛揚》作者:李金平
    「一帶一路」促使我打點行裝中歐班列等著我去闖蕩海洋我要把自己讀懂的智慧一股腦的交給我的家鄉讓百姓富足讓家鄉富強甩掉愚昧走向文明作者簡介作者戲稱:「自己不是詩人,但喜歡寫作;自己不是文人,但喜好閱讀;理所當然,記錄文字也是一種歷史責任」。主播簡介
  • 愛的十四行詩(節選)|| 作者:聶魯達 朗誦:李晨光
    作者:巴勃羅·聶魯達(1904年7月12日-1973年9月23日),智利當代著名詩人。13歲開始發表詩作,1923年發表第一部詩集《黃昏》,1924年發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詩壇。聶魯達的一生有兩個主題,一個是政治,另一個是愛情。他早期的愛情詩集《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被認為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聶魯達對中國和中國文化很有興趣,一生中曾經三次到過中國。
  • 螢(歌詞) 作者:靖培生 ‖ 朗誦:蔡青海
    因為平臺具有原創保護功能,因為平臺所有工作人員均為無償勞動的志願者,特別是朗誦錄音及後期製作耗時費力,請文友務必投稿原創首發作品,投稿前仔細校對,以縮短平臺製作時間,儘快發表。作者作品在7天內未經採用,請另投它處。謝謝合作。本平臺推送的作品均為作者授權發表,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文責作者自負。
  • 喬輝朗誦《我與地壇》|| 作者:史鐵生
    官網首頁 會員中心會員註冊 預約朗誦音頻轉換 在線投稿(節選)作者:史鐵生朗誦:喬   輝地壇離我家很近。或者說我家離地壇很近。【編 號】:CN-18041605001【籍 貫】:吉林長春【職 務】:中國網際網路朗誦聯盟會員喬   輝:暱稱勤業樂生,中國網際網路朗誦聯盟會員,吉林省全民閱讀協會朗誦藝術學會理事,長春朗誦沙龍負責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五屆「夏青杯」吉林賽區獲獎者。熱愛寫作,酷愛朗誦藝術,喜歡用聲音傳遞情感,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