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茯苓比薏米祛溼效果好

2020-12-23 騰訊網

茯苓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接觸的一種中藥材,它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乾燥菌核,大家一般會用其泡水、煮湯、煮粥等方式烹飪後吃,對身體的調理作用頗多

茯苓自古被視為「中藥八珍」之一,其味甘、淡而性平,有利水滲溼、健脾、寧心安神的功效。與其他祛溼藥不同,茯苓的利水滲溼功效,是通過健運脾肺功能而達到的。下面我們來看看茯苓粥的養生功效!

1

山藥茯苓芡實粥——宜久服

茯苓吃法多樣,最簡單的當屬熬粥。

一個好的方子,尤其是一個長期食用的方子,它的性質必須平和而不傷脾胃,山藥茯苓芡實粥就是如此。

粥方中茯苓能「洩溼」,山藥能「補脾」,二者合用,山藥因為茯苓補益作用更強,茯苓因為山藥祛溼力度更大。

同時,粥中的芡實更擅長「收澀」,在去除溼氣的同時,可將飲食水谷中的精微之物收澀於人體內,促進營養吸收,以防流失。

因此,此粥方更適合夏季長期食用。

2

紅棗茯苓粥——滋潤皮膚

脾胃功能健運,則氣血旺盛,面色紅潤;反之,脾失健運,氣血津液不足,人必精神萎靡,面色淡白。

紅棗茯苓粥:大紅棗20枚,茯苓30克,粳米100克。紅棗洗淨去核,茯苓搗碎,與粳米共煮成粥,代早餐食。可滋潤皮膚,增加彈性光澤。

3

茯苓糕——健脾安神

茯苓糕是用茯苓粉和麵粉做成的糕點,中間夾有核桃、芝麻等乾果。

中醫認為麵粉健脾益氣,茯苓健脾安神,二者合用、蒸製成糕補益效果更強。

做法:取麵粉200g、茯苓粉15g、發酵粉3g、泡打粉3g、白糖20g、各種乾果適量、 清水200g。

將麵粉、茯苓粉、泡打粉、糖混合後過篩。發酵粉和清水混合後靜置10分鐘左右,倒入,攪拌成比較稠的麵糊。

把麵糊放於溫暖處發酵至2倍大。取一個大點的容器,底部及四周抹油,將發酵好的麵糊倒入,上面撒些乾果,蒸鍋裡水開了以後蒸25分鐘即可。

4

溫中健胃餅——溫胃健脾

溫中健胃餅對脾胃虛寒的患者有很好的療效,此類人常表現為:胃脘脹滿疼痛,食後加重,或嘔吐清涎,面色無華,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

溫中健胃餅:山藥、白朮、茯苓各60克,乾薑30 克,陳皮15克,共為細末,加胡椒麵3克,混勻,與麵粉1000克一起加水和面,做成餅乾樣的小餅,置烘箱內烘熟。

5

五白糕——去黃褐斑

五白糕對有如下表現的黃褐斑有很好的緩解作用:皮損為灰黑色斑片,狀如蝴蝶,對稱分布於鼻翼、前額、口周,邊緣模糊,自邊緣向中央逐漸加深,伴短氣乏力,腹脹納差,或素有痰飲內停,舌質淡,舌苔膩,脈弦滑。

五白糕:白扁豆50克,白蓮子50克,白茯苓50克,白菊花15克,白山藥50克,麵粉100克,白糖100克。將前5味洗淨,烘乾,磨成細面,與麵粉調勻,加水和面,或加鮮酵母令其發酵,發好後揉入白糖,上籠武火蒸30分鐘,出籠後切成塊狀。

6

茯苓芝麻餅——緩解貧血

小兒常因脾胃虛弱而出現貧血,證見:面色 白,食欲不振,睏倦嗜臥,四肢乏力,或見腹瀉,唇舌色淡,舌苔薄白,脈細弱。有上述症狀的小兒,不妨試試茯苓芝麻餅。

茯苓芝麻餅:茯苓200克,粳米500克,黑芝麻100克,白糖適量。將茯苓、粳米碾成細粉;黑芝麻炒熟,打碎。加水將以上諸品加白糖調成稠糊狀,以文火烙成薄餅。

7

茯苓包子——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

臨床表現:面色白或萎黃,高度水腫,腹部膨脹,腰部酸痛,食慾不佳,大便溏,小便少,舌質淡而胖大,舌苔薄白,脈沉細或沉緩。

茯苓包子:將50克茯苓去淨皮,用水潤透,蒸軟切片,每次加水約 25 毫升,加熱煎煮取汁 3 次,合併藥汁再濾淨,將濾出的茯苓汁晾晾後和面,再蒸製成包子即可。

注意,茯苓雖好但是孕婦慎用!

相關焦點

  • 薏米祛溼效果真的很好嗎?
    如果單純地吃薏米祛溼,基本是沒有太大效果的,除非每天都長時間堅持吃,這樣堅持幾年,大概會有效果吧?對於祛溼確實有效,但是作用主要是在健脾,但是薏米作為食療,健脾的能力有限,而且很多人吃薏米的方法不對,所以很少有人靠吃薏米來祛溼。
  • 外行喝薏米水,內行都吃它!要祛溼,方法很重要!
    於是,一年一度的「祛溼」大計又提上日程,很多人自己煲紅豆薏米水,或者買各種祛溼茶煮來喝。然而,不少人還是整天睏倦、脾胃差,甚至便秘、拉肚子,溼氣不減反加重,怎麼回事?多半是沒用對祛溼藥材、沒找對祛溼方法!紅豆薏米水不是萬能祛溼方用錯反傷身!
  • 祛溼美容,別忘記茯苓
    1、茯苓能增加機體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顯的抑制腫瘤的作用;2、茯苓利尿祛溼,有的國家將茯苓作為海軍常用藥物及滋補品的原料,對於改善水腫型肥胖尤其是下半身肥胖,效果也很顯著;3、茯苓能潤腸通便,它的膳食纖維含量高出所有蔬菜水果,每100克茯苓粉含膳食纖維80.9克,對於膳食纖維攝入不足引起的便秘改善很明顯,茯苓搭配正餐一起吃,還能控制血糖和血脂;4、茯苓能養顏美膚,所含的視黃醇和胡蘿蔔素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
  • 紅豆薏米芡實丸~祛溼首選,甜糯軟綿,香甜味濃!
    中醫講究藥食同源,能食補則不吃藥,這款紅豆薏米芡實丸含有:小紅豆、薏米、芡實、茯苓、山藥、蜂蜜,純天然食材製成,健康、安全,可以放心吃!效果雖好,但中藥的泡熬煎太麻煩,且難以下咽,所以國內的從業30年以上的老中醫們組成研究團隊嚴格按照孫思邈的祛溼方子,將十幾種材料精確配比,反覆實踐,做成了下面的,也是中醫界大名鼎鼎的祛溼--- 紅豆薏米芡實丸
  • 你喝的紅豆薏米湯是祛溼還是增溼?
    它的重濁停滯、瀰漫之性導致了徹底祛溼的困難。不過針對祛溼氣,薏米紅豆湯作為一道傳統食療藥膳在民間得到了廣泛應用,但你對它了解多少呢?不當的食用方法不僅無法祛溼,可能還會增溼,你是否陷入以下五個健康誤區呢?
  • 梅雨季祛溼,外行喝薏米水,內行都吃它!很多人還不知道……
    梅雨季,一年一度的「祛溼」大計又提上日程,很多人自己煲紅豆薏米水,或者買各種祛溼茶煮來喝。然而,不少人還是整天睏倦、脾胃差,甚至便秘、拉肚子,溼氣不減反加重,怎麼回事?多半是沒用對祛溼藥材、沒找對祛溼方法!
  • 薏米炒熟和生的有什麼區別,搭配什麼吃可以達到最好的祛溼效果?
    就如本文提到的薏米,炒熟和生的有什麼區別,功效有什麼不同?在臨床上又應該如何應用?搭配什麼吃才能達到最好的祛溼效果?通過本文的介紹,一次性解答以上所有的問題。首先,我們先來熟悉一下薏米到底有哪些功效?薏米在臨床上又叫薏苡仁,它經常生長於在屋旁、荒野、河邊或陰溼山谷中。在農村的小河邊經常可見,而且喜歡生長在一些比較潮溼的地方。在《神農本草經》裡記載:「味甘,微寒。」
  • 健脾祛溼話茯苓
    或許可以試試一碗具健脾滲溼功效的茯苓苡仁湯,可解疲乏納差之憂。在民間,有茯苓為中藥中健脾滲溼之最的說法。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茯苓這味中藥。 、切制等步驟製成「茯苓塊」或「茯苓片」。雲南所產的茯苓,個圓或長圓,皮黑褐有細皺,肉白,鐵實,質量最優,為道地藥材,故稱為雲苓。 茯苓的功效 茯苓亦稱伏靈、伏菟、松腴不死面,其中抱根者名茯神。
  • 「一米、一豆」搭配好,夏季祛溼健脾最有效!
    夏季祛溼第一米、第一豆要說祛溼,「紅豆+薏米」這個組合,可謂是人人好評的「法寶」。然而同樣是喝紅豆薏米水,為啥有人可以看到明顯的效果,有的人毫無變化?很可能是你喝錯了!是不是選擇了正確的食材,「紅豆+薏米」就可以祛溼了?事情遠沒有這麼簡單!中醫認為「只祛溼不健脾」,不僅不能達到很好的祛溼效果,反而可能因為吃太多偏寒涼性的薏米而損傷脾胃!
  • 薏米怎麼吃祛溼效果好
    現在人溼氣都比較重,市面上也有很多的祛溼產品讓大家眼花繚亂,難辨真偽。所以很多人想通過飲食來調理。去除溼氣很多人會選擇薏米。薏米怎麼吃最除溼?怎麼吃除溼效果好?薏米為什麼能祛溼?薏米入脾,性燥能除溼,味甘能入脾補脾,兼淡能滲溼。為沉降藥,沉降則能滲利。薏米性涼而沉降,是常用的利水滲溼藥。《本草新編》:「最善利水,不至損耗真陰之氣,凡溼盛在下身者,最適用之。」怎麼吃除溼?生薏米偏寒涼,利水滲溼最在行,可以去溼除風、清熱排膿,因其利溼作用弱,適用輕證。
  • 薏米祛溼效果好,但卻是這4類人的「健康殺手」,不要吃出病來
    生活中很多的食物都對人體健康有促進作用,適當進食可以達到調節身體的效果。但是,在進食這些食物時,應該先了解自身是否適合,就像薏米這種祛溼的食材。如果本身有溼氣過重表現,進食薏米之後就能將體內的溼氣去除,改善溼氣過重帶來的負面影響。
  • 健脾要先祛溼?祛溼跟脾胃有關係嗎?
    今天給大家分享大家很感興趣的話題,祛溼跟健脾有關係嗎?為什麼很多人都說祛溼要先健脾!在這裡可以告訴大家,祛溼跟健脾還是有很大的關係的,因為脾主運化,既是運化五穀食物的地方,也是身體的運溼之所。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同時健脾又祛溼呢?剛好現在是夏季,今天就給大家說說夏季健脾祛溼的好辦法!1、食療針對溼熱人群,建議用薏米、赤小豆、茯苓搭配著泡茶或者煮粥都可以,薏米可以利水消腫、健脾祛溼。
  • 茯苓健脾補氣、化痰祛溼,怎麼吃更有效?簡單的做法或讓效果翻倍
    俗話說「一兩茯苓一兩金」,茯苓的養生功能是非常強大的,它的功效很多,可以補氣、健脾、止咳化痰、祛溼、養心、安神、益血等,常吃點茯苓,可以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對身體很有好處。相傳蘇東坡的弟弟蘇轍從小就開始吃茯苓,沒想到小時候體質並不好的他,最後竟成為了長壽之人,茯苓的養生作用可見一斑。很多人吃茯苓都是直接磨成粉吃或者是泡水喝,其實茯苓的吃法有很多,不同的吃法所產生的功效也有所不同。那麼,茯苓到底怎麼吃更養生呢?茯苓怎麼吃,效果更好?
  • 紅豆山藥薏米茯苓糕,健脾養胃,去溼氣營養甜品,學會自己做美味
    現代人基本上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溼氣問題,脾胃虛弱、身體沉重、水腫等,除了平時的調理,還可以多吃一些祛溼的食物。赤小豆、薏米、芡實(雞頭米)都是很有效的祛溼氣食物,茯苓、山藥有健脾功效,把它們混合,添加一些增香的黑芝麻、杏仁,一道簡單又美味的祛溼小甜點就做好了。它的做法很家常,我們一起學會它,周末時候做一些,密封起來平時每天吃幾塊,全家人一起健脾養胃祛溼氣吧!
  • 一兩茯苓一兩金,茯苓和它很「合拍」,祛溼排毒,或能變身衣架子
    茯苓泡水的好處:緩解感冒咳嗽。常喝一些茯苓泡水,能夠促進體內血液循環以及新陳代謝速率,加速毒素排除,緩解感冒咳嗽等問題的產生,改善身體的炎症,保護好咽喉健康。健脾祛溼。茯苓中的營養成分,能夠幫助起到靜心安神的功效,在緩解失眠這方面,有著不錯的效果,所以長期失眠多夢的人,堅持喝一些茯苓泡水,能夠提高睡眠質量,讓你一覺到天亮。所以,常喝茯苓泡水對身體有益,而且,若將茯苓和以下幾種食材搭配在一起的話,養生效果或許事半功倍,一起了解下。
  • 一兩茯苓一兩金,茯苓和它「天作之合」,健脾祛溼,甩掉水桶腰
    所以在睡前的時候,不妨堅持用一些茯苓來泡水喝,能夠幫助起到鎮靜安神的效果,緩解心神不寧的情況,讓你一覺到天亮,好夢也會自然來。健脾祛溼。脾臟作為人體重要的消化吸收器官,對於維持人體正常功能運轉也是非常重要的。
  • 夏天是祛溼的好時期,每天這樣吃,祛溼功效翻倍,比拔火罐管用
    夏天的時候溼氣尤其重,很多人選擇在夏天祛溼,祛溼很多人會用薏米,其實芡實祛溼才是最好的。薏米性寒,不能久用。今天就來教大家做這款祛溼健脾的四神湯芡實——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溼止帶,能抗衰延年,最益脾胃。蓮子——養心健脾,對胃腸有保護作用,可增強人體免疫機能,有抗老防衰的功效。茯苓——健脾化溼,能促進、強化人體的免疫機能,常食用可加強對疾病的抵抗力。
  • 陳皮茶飲:連孫儷娘娘都推薦的祛溼良方!
    二、陳皮茯苓茶材料:茯苓5克,陳皮一至兩瓣做法:茯苓、陳皮洗淨,放人保溫杯中,在杯中衝入開水,焗10分鐘即可飲用。三、陳皮枸杞薏米茶材料:薏米150克,陳皮一瓣,枸杞子一把,冰糖做法:把薏米和陳皮放入滾燙的開水中先煮後焗,5-10分鐘後揭蓋撒上一把枸杞加幾顆冰糖,即可飲用。如有條件可事先小火幹炒一下薏米,效果更佳。
  • 紅豆薏米茶和焦米茶相比,哪個祛溼效果好一點?聽聽藥師的建議
    之前喝了那麼久的紅豆薏米茶,感覺一點用處都沒有。紅豆薏米茶祛溼是不是騙人的?」這是一位朋友給我發的消息紅豆薏米茶確實是有祛溼的作用,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麼為何有些朋友喝了紅豆薏米茶後一點用處都沒有呢?那主要是因為,薏米是寒性的,不適合長期飲用。對於脾胃來說,是不太友好的。
  • 肚臍有個「祛溼」開關!睡前一個動作,輕鬆祛溼邪,大肚腩小了~
    吃藥、刮痧、拔火罐……折騰半天效果差,還傷皮膚其實,根本不需要那麼麻煩最簡單的方法:養生食療除了穴位祛溼,食療祛溼為很多人喜歡。談論起祛溼食材,一說一大堆:薏米、白扁豆、赤小豆……誠然,它們都有祛溼的功效,但有一種食材,卻為很多中醫所偏愛,那就是「茯苓」了。有句話說「十藥九茯苓」,意思是中醫開的藥方裡,十有八九會有茯苓。茯苓藥性平和,既可驅邪,又可扶正。這就意味著,它利水而不會傷正氣,實為利水消腫之要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