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1、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凱歌」臺城遊「水調歌」「花犯念奴」「花犯」。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後段十句四平韻。另有變體。
2、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這一年蘇軾在密州(今山東省諸城市)任太守。
3、達旦:到天亮。
4、子由:蘇軾的弟弟蘇轍的字。
5、把酒:端起酒杯。把,執、持。
6、天上宮闕:指月中宮殿。闕,古代城牆後的石臺。
7、歸去:回去,這裡指回到月宮裡去。
8、瓊樓玉宇:美玉砌成的樓宇,指想像中的仙宮。
9、不勝:經受不住。勝:承擔、承受。
10、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著做出各種舞姿。弄:賞玩。
11、何似:何如,哪裡比得上。
12、轉朱閣,低綺(qǐ)戶,照無眠:月兒移動,轉過了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指詩人自己)。
13、朱閣:朱紅的華麗樓閣。綺戶:雕飾華麗的門窗。
14、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月兒)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偏在人們分離時圓呢?
15、何事:為什麼。
16、此事:指人的「歡」「合」 和月的「晴」「圓」。
17、但:只。
18、千裡共嬋娟:只希望兩人年年平安,雖然相隔千裡,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光。
19、共:一起欣賞。
20、嬋娟:指月亮。
【譯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節,高高興興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個大醉,寫下這首詞,同時也思念弟弟蘇轍。
明月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呢?我拿著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天上的宮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憑藉著風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擔心美玉砌成的樓宇太高了,我經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賞著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宮哪裡比得上在人間。
月兒移動,轉過了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明月不應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可又為什麼總是在人們離別之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事兒自古以來就很難周全。希望人們可以長長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裡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亮。
【淺賞】
這首詞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時所作。詞前的小序交待了寫詞的過程。
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輾轉在各地為官。他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公元1074年(熙寧七年)蘇軾差知密州。到密州後,這一願望仍無法實現。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詞人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後,已七年未得團聚。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詞一開始就提出一個問題:明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問之痴迷、想之逸塵,確實有一種類似的精、氣、神貫注在裡面。蘇軾把青天當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問,顯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氣魄。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把對於明月的讚美與嚮往之情更推進了一層。詞人想像今天一定是一個好日子,所以月才這樣圓、這樣亮。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對於上面的好奇,他很想去看一看,因此才有此說。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蘇軾畢竟更熱愛人間的生活,與其飛往高寒的月宮,還不如留在人間趁著月光起舞呢!
上片望月,既懷超宜興致,高接混茫,而又腳踏實地,自具雅量。
下片懷人,即兼懷子由,由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離別,同時感念人生的離合無常。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轉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動,暗示夜已深沉。「無眠」是泛指那些因為不能和親人團圓而感到憂傷,以致不能入睡的人。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明月您總不該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總是在人們離別的時候才圓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離人的愁苦了。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詞人筆鋒一轉,說出了一番寬慰的話來為明月開脫。自古以來世上就難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感到憂傷呢?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這兩句並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現了作者處理時間、空間以及人生這樣一些重大問題所持的態度,充分顯示出詞人精神境界的豐富博大。
【作者】
蘇軾(1037-1101)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附詞】
《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宋代:蘇軾
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溼青紅。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一千頃,都鏡淨,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
《水調歌頭·遊覽》
宋代:黃庭堅
瑤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無數,枝上有黃鸝。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雲深處,浩氣展虹霓。只恐花深裡,紅露溼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謫仙何處?無人伴我白螺杯。我為靈芝仙草,不為朱唇丹臉,長嘯亦何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歸。
《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
宋代:陳亮
不見南師久,漫說北群空。當場只手,畢竟還我萬夫雄。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只流東?且復穹廬拜,會向藁街逢!
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萬裡腥羶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
《水調歌頭·細數十年事》
宋代:範成大
細數十年事,十處過中秋。今年新夢,忽到黃鶴舊山頭。老子個中不淺,此會天教重見,今古一南樓。星漢淡無色,玉鏡獨空浮。
斂秦煙,收楚霧,熨江流。關河離合,南北依舊照清愁。想見姮娥冷眼,應笑歸來霜鬢,空敝黑貂裘。釃酒問蟾兔,肯去伴滄洲?
《水調歌頭·遊泳》
近現代:毛澤東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裡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今日得寬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近現代:毛澤東
久有凌雲志,重上井岡山。千裡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間風月如塵土。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國學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