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讀經】7月12日(賽9-12章)經文逐節解釋,一年通讀,對《聖經》認識更客觀、深刻和全面了.

2021-02-22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

提要:1 因基督的國度和祂的降生,痛苦之中將有大喜樂。8 懲罰以色列是因為他們的驕傲,13 偽善,18 和執迷不悟。

1 但那受過痛苦的必不再見幽暗。從前上帝使西布倫地和拿弗他利地被藐視,末後卻使這沿海的路,約但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得著榮耀。

幽暗。原文的賽9:1為賽8:23。賽9:1-7與賽8章描寫極端悲慘和黑暗畫面的最後幾節有密切的關係。在以賽亞的日子裡,亞述的軍隊給以色列最北的兩個支派──西布倫和拿弗他利,帶來悲慘和「黑暗」(賽9:2)。以賽亞意識到這樣的遭遇是屬靈的黑暗所造成的,就以預言的目光,展望那將驅散人心靈黑暗(約1:4-9;8:12;9:5)的「大光」(第2、6、7節)。飽受苦難的地區將會看到榮耀和光明的顯示。這是一幅彌賽亞帶著祂生命和希望的信息降世的畫面。在黑暗籠罩的世界裡(見《歷代願望》第34、35頁),公義的日頭將要升起,其光線有醫治之能(瑪4:2)。

西布倫地。在以賽亞寫下這些話的時候,以色列正處深重的災難之中,特別是北部和東部的邊界地區,因為提革拉-毗列色三世侵入了國土,佔領了「基低斯、夏瑣、基列、加利利和拿弗他利全地,將這些地方的居民都擄到亞述去了」(王下15:29)。

這沿海的路。古代道路的名稱都是有意義的(見民21:22;申1:2;見民20:17;申2:27注釋)。有人把「這沿海的路」認定為從大馬士革和外約旦,經加利利通往地中海的著名商路(見可2:14注釋)。也有人把這條路認定為沿著海岸向北方通往推羅和西頓的道路。

外邦人的加利利地。王下15:29所提到的基低斯在加利利,是一個座逃城(書20:7;21:32)。在所羅門的時代,加利利地區擴展到推羅境內(王上9:11)。「加利利」意為「圓圈」。在新約時代,加利利的疆域比原來更大。她的人口比較複雜,只有少數人猶太人,所以被稱為「外邦人的加利利地」。這個地區與外部世界相連,是藉著通往北方的大馬士革,幼發拉底河,美索不達米亞,推羅、小亞細亞和歐洲,南方的撒瑪利亞、猶大和埃及的道路。在這個容易接觸世界的地區,耶穌度過了為人類服務的大量時間。

得著榮耀。直譯是「分量更重」,這裡可能指更受重視和尊敬。第2節「黑暗」與「大光」之間的對應,似乎要求第1節也要有「痛苦」和「榮耀」的對應。

2 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大光;住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們。

突然有大光照耀住在濃密黑暗中的加利利居民(見約1:4-9)。先知所想到的是彌賽亞的來臨。這句話應驗於基督開始在加利利公開傳道的時候(見太4:12-16注釋)。從公元前723或722年十個支派被擄的時候起,加利利實際上是處在黑暗之中,受制於外國的勢力,沒有祭司和先知的服務,直到彌賽亞來臨。

3 你使這國民繁多,加增他們的喜樂;他們在你面前歡喜,好象收割的歡喜,象人分擄物那樣的快樂。

加增他們的喜樂。KJV版為「不加增喜樂」。在二十份希伯來語手稿,以及原文的旁註,亞蘭語文本和塔古姆語裡,均為lo(「他們」),而不是lo'(「不」)。這似乎更適應於上下文。先知描繪了一幅更加光明和快樂的畫面:彌賽亞來到祂的子民中間,給他們帶來平安與喜樂。他們的人數增加(見賽26:15;結36:10,11),快樂也增加了。

收割的歡喜。即收穫季節裡勞動者的歡樂。這是農田裡一年裡最快樂的日子。希伯來人在秋天裡守住棚節。這是一個快樂和感恩的節日(見尼8:17)。他們快樂是因為知道上帝與他們同在(腓3:1;4:4)。基督來向人類宣布平安與喜樂(賽61:3;路2:13,14)。

4 因為他們所負的重軛和肩頭上的杖,並欺壓他們人的棍,你都已經折斷,好象在米甸的日子一樣。

他們所負的重軛。基督來,是要打破罪的束縛,解脫人身上罪孽和憂慮的重擔(賽61:1,2;見路4:18,19;太11:28-30注釋)。

米甸的日子。在士師時代,以色列經常受到異族的沉重壓迫,後來藉著一位民族英雄的興起而得到解救(見《SDA聖經注釋》卷二第45-50頁)。基甸曾以小勝多,取得了光榮的勝利,摧毀了米甸人的勢力,解放了他的同胞(士7:19-25)。

5 戰士在亂殺之間所穿戴的盔甲,並那滾在血中的衣服,都必作為可燒的,當作火柴。

這裡描述戰爭,流血,喧譁,騷亂,死亡,最後的勝利和戰爭廢墟的燃燒。善惡勢力之間曠日持久的鬥爭在哈米吉多頓大戰中達到了高潮。那是彌賽亞永恆統治的前奏(啟16:14,16;19:11-19;又見詩46:6-9;76:2,3;賽63:1-6;結38:21,22;39:9;珥3:11,16;亞9:9,10;亞14:13)。

6 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上帝、永在的父、和平的君」。

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以賽亞用一個有關偉大和平之君的醒目預言,結束他對將來和平時代的描寫。靠著人的努力,和平永遠不可能在這個世界裡實現。以賽亞所描寫地上將來的國王,將憑著公義和聖潔執政。以賽亞所作的描述,不可能屬於地上的任何統治者。

在宇宙中只有一位完全符合這裡的描述。那就是基督。聖經裡沒有其他地方,能像這裡描述人類的救主和將來的君王那樣,表現了如此崇高的意念,美麗的詞語和強烈的情感。以賽亞在寫這些話的時候,確已見過有關上帝榮耀的異像。和其他《舊約》作家一樣,有上帝按手在他身上,有天使在指導著他的筆。詩110篇描寫基督為將來的王,「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詩2篇描寫祂用鐵杖打摔列國。詩45篇描寫祂威嚴地乘車前進。

政權。基督將要統治整個天地(見但2:44,45;太25:31;28:18;路1:32,33;林前15:25,參照詩110:1;腓2:10;啟11:15)。

奇妙、策士。即「奇妙的策士」(見賽11:2,3;25:1;28:29)。這個名字體現了智慧、仁慈和體諒。這個名字會引起宇宙天地一切受造者的快樂,崇敬和讚美(見腓2:9-11;啟5:12,13)。

全能的上帝。聖子耶穌和聖父都是上帝。祂與聖父從亙古就是合而為一的(見詩90:2;箴8:22-30;彌5:2;約1:1;14:9,11;《歷代願望》第19頁)。

永在的父。正如聖父是永在的,基督也是永在的。以賽亞稱基督為父。因為從特殊的意義上來說,祂是全人類的父親,是人類的世界的創造主(約1:3;弗3:9;西1:16;來1:2;參照創1:26)。沒有什麼其他的詞能比「父」更加充分地表達耶穌對祂兒女的關愛了。基督執政的時候,對祂的子民將如同一位父親(賽22:21,22;參啟3:7)。

和平的君。見亞9:9,10;弗2:14。和平只能隨公義而來(賽32:17,18)。耶穌是公義之君(耶23:5,6;33:15,16)。祂把自己的義分賜給人。祂降臨世界帶來和平(路2:14;約14:27;另見腓4:7)。

7 他的政權與平安必加增無窮。他必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他的國,以公平公義使國堅定穩固,從今直到永遠。萬軍之耶和華的熱心必成就這事。

祂的政權。但以理曾預言基督的國度將粉碎地上的列國,「要打碎滅絕那一切國,這國必存到永遠」(但2:44;參啟11:15)。天使加百列宣告「祂的國也沒有窮盡」(路1:33)。

大衛的寶座。大衛是基督的預表。藉著基督,大衛的寶座將永遠堅立(創49:10;撒下7:11-13;詩89:3,4,29,36;132:11,12;耶23:5;33:17;路1:32;見申18:15;代上28:7;太1:1注釋)。

以公平公義。直譯是「藉著公平和公義」(見賽11:4,5;16:5)。

熱心。上帝為什麼要做這一切呢?祂是受到聖潔熱情的感動,愛心的激勵。祂是愛,不能靜止不動。當祂想到人類迷失在罪中的時候,就開始祂恩典和榮耀的工作。沒有什麼比愛更強大的力量,也沒有什麼比愛能感動人作出更的犧牲或更勇敢的服務。基督包容一切的愛心,促使祂以無私的精神,「公平公義」的服務進行統治。

使一言入於雅各。上下文(第9-17節)表明,以下的信息是針對「雅各」的,預言了上帝的懲罰。本節開始了一個新的段落,延續到賽10:4為止,包含了上帝對以色列的斥責。在榮耀中統治之王的異像結束了。先知把注意力轉到了當前的局勢。時間與前面的章節是一樣的,因為亞蘭的利汛還活著(第11節)。這個信息一定是在利汛死亡的公元前735年和732年之間發出的。

落於以色列家。雅各和以色列在第8節中都有提到。賽9:8到10:4的信息主要針對通常稱為「以法蓮」或「撒瑪利亞」的十個悖逆的支派(賽9:9,21)。本章14節裡的「以色列」幾乎可以肯定是指北方的王國。但第8節的「以色列」是指北方的以色列,雅各是指猶大嗎?若是這樣,上帝就是通過猶大向以色列傳遞了了這個信息。然而從廣義上說,以賽亞經常用雅各和以色列來代表所有上帝的選民(見賽10:20-22;27:6;29:23;40:27;41:8,14;43:1,22,28;44:5;46:3;48:1,12;49:6)。在北方王國最終覆滅以後,這兩個詞一般都指猶大。

9 這眾百姓,就是以法蓮和撒瑪利亞的居民,都要知道;他們憑驕傲自大的心說:

以法蓮。上帝已經保證,以法蓮和亞蘭進攻猶大的計劃不會取得成功(賽7:4-7)。他們已遭到了一些挫折。但是以色列的比加仍決心繼續進攻猶大。

驕傲自大的心。比加傲慢地拒絕了以賽亞所傳的警告,堅決實施他進攻亞哈斯的計劃。

10 磚牆塌了,我們卻要鑿石頭建築;桑樹砍了,我們卻要換香柏樹。

以賽亞在這裡指比加以前的挫折和他彌補過去損失的計劃(見賽7:1)。就像磚牆倒塌以後,比加要用石頭代替磚塊來重建。「桑樹」已經砍伐(見路17:6;19:4注釋),比加卻要用更加昂貴和耐久的香柏樹來代替(見王上10:27)。他在表現自己的頑梗,和公開蔑視上天的旨意。

11 因此,耶和華要高舉利汛的敵人來攻擊以色列,並要激動以色列的仇敵。

上帝要派遣利汛的仇敵亞述人來攻擊以色列。見王下15:29關於提革拉-毗列色對比加所採取的措施。

12 東有亞蘭人,西有非利士人;他們張口要吞吃以色列。雖然如此,耶和華的怒氣還未轉消;他的手仍伸不縮。

亞蘭人。這一次,亞蘭與以法蓮結盟攻擊猶大(賽7:1,2)。但是上帝應許使亞蘭人轉而攻擊他們的宿敵以色列。東方國家的同盟是很脆弱的。今天的朋友可能就是明天的敵人。亞蘭人將從北面和東面攻擊以色列,非利士人將從南面和西面攻擊他們。希伯來人是以面朝東方來確定方向的(見創29:1;出3:1;民3:23注釋)。所以亞蘭人「在前」,非利士人「在後」。

仍伸不縮。參出7:19;8:5等和賽5:25。該詞用來表示其他的懲罰。上帝已經懲罰過以色列,但祂的手仍伸不縮,好象還要懲罰這個民族。提革拉-毗列色三世佔領了以色列的大片領土,但沒有毀滅她。將來摧毀這個國家的,是將來撒縵以色五世的圍攻。

13 這百姓還沒有歸向擊打他們的主,也沒有尋求萬軍之耶和華。

沒有歸向。上帝曾降下祂的懲罰,不是為了毀滅,而是為了促使百姓悔改。但他們沒有接受上帝責備的信息,繼續頑梗作惡,所以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更加嚴厲的懲罰。

擊打。參賽1:5,6注釋。

14 因此,耶和華一日之間必從以色列中剪除頭與尾,棕枝與蘆葦,

從以色列中剪除。由於以色列不悔改,上帝別無選擇,只能繼續懲罰,剪除他們的「頭與尾」(見第13節注釋)。國家將完全毀滅。那些把國家引入歧途的人受到了特別的懲罰(見第16節)。

棕枝與蘆葦。雄偉的「棕枝」是可能指國家的貴族和官長。「蘆葦」可能指假謙卑(賽58:5),或根據賽9:14,15,指假先知。

15 長老和尊貴人就是頭,以謊言教人的先知就是尾。

長老。見賽3:2,3。在國家的主要領袖中有首領,法官,民政和軍事長官。對這種人的懲罰將特別嚴厲。

以謊言教人的。國家中最可惡的階層是那些負有屬靈領導責任,卻把百姓引到錯謬和愚昧道路上的人。以賽亞在斥責的信息中沒有放過他們(賽28:7;29:9,10)。

16 因為,引導這百姓的使他們走錯了路;被引導的都必敗亡。

國家一定要有領袖。但領袖有時會引人走錯路。許多國家遭受厄運,就是因為其領袖領錯了路。想要做領導,就要認真考慮作為領導的重大責任。國家的命運取決於他的引導和他所樹立的榜樣。以色列的失敗是因為她的領導人把百姓領到了錯路之上。

17 所以,主必不喜悅他們的少年人,也不憐恤他們的孤兒寡婦;因為,各人是褻瀆的,是行惡的,並且各人的口都說愚妄的話。雖然如此,耶和華的怒氣還未轉消;他的手仍伸不縮。

不喜悅。死海古卷1QIsa 是「不憐憫」,似乎更符合上下文。

褻瀆的。見太6:2;7:5;23:3,13。以色列敗亡的時候,百姓已完全把自己交給了罪惡。他們雖自稱信奉宗教,卻公開依戀罪孽。所有的階層都被捲入,所以不論老幼都要接受懲罰。當罪惡越過了一定的界限時,公義就要求降下刑罰。

18 邪惡象火焚燒,燒滅荊棘和蒺藜,在稠密的樹林中著起來,就成為煙柱,旋轉上騰。

這裡形象地描述了犯罪的最後結果。罪惡只會傷害人,不會醫治人。邪惡象火焚燒,留下灰燼和荒蕪。它不會修理或建造。荊棘和蒺藜,只會產生破壞,象徵百姓中所泛濫的罪孽(見賽5:6;7:23-25;10:17;27:4;32:13)。國土如果長滿荊棘和蒺藜,就會排擠森林中的好樹。罪惡也會如火焚燒自己。罪惡會遭到懲罰的。事實上它的懲罰是自惹的(見賽33:11,12;耶21:14;珥1:19,20;來6:8)。如此,土地就會得到潔淨,好讓青翠的新樹茁壯成長(見彼後3:10-13)。

19 因萬軍之耶和華的烈怒,地都燒遍;百姓成為火柴;無人憐愛弟兄。

地都燒遍。見第1、2節注釋。先知看見了混亂的場面。人們茫然不知所措,全地充滿黑暗。憤怒,悲痛,仇恨,邪惡,殘暴和冤屈,撕扯著人的心,燃起他們的仇恨,使他們與鄰居為敵。罪惡的最終結果就是這樣:「人都要用刀劍殺害弟兄」(結38:21),「各人彼此揪住,舉手攻擊」(亞14:13)。

20 有人右邊搶奪,仍受飢餓,左邊吞吃,仍不飽足;各人吃自己膀臂上的肉。

這是貪婪和腐敗的最後結果。自私最終要耗儘自己。不關心鄰居福利的人,實際上是在危害自己的最高利益。從長遠的眼光來看,如果不讓鄰居也得到幸福,人就不可能完全幸福和興旺。靠壓榨同胞發財的人,是在自取敗亡。當各國彼此攻擊,追求自私的利益時,他們正在犯下最大的蠢行,因為他們是在毀滅自己和他們所生活的世界。正如過去人們因貪慾和糾紛自相殘殺,國家相互摧毀,如今的世界也正在製造自己的毀滅。

21 瑪拿西吞吃(或作:攻擊;下同)以法蓮;以法蓮吞吃瑪拿西,又一同攻擊猶大。雖然如此,耶和華的怒氣還未轉消;他的手仍伸不縮。

瑪拿西吞吃(或作:攻擊;下同)以法蓮。這兩個支派是弟兄,有著共同的利益。但當以法蓮和瑪拿西相互為敵的時候,他們就必然同歸於盡。而當這兩個支派聯合起來攻擊他們的兄弟猶大時,就註定他們的末日來到了。沒有一個國家像以賽亞時代的北方王國那樣,長期經歷這麼多的罪惡,貪慾和流血。

仍伸不縮。下一章繼續本章的思路,進一步列舉上帝伸手要懲罰的罪惡。

提要:1 強暴者的災禍。5 偽善者的杖亞述因傲慢而將被折斷。20 以色列剩下的人將會得救。24 用從亞述人手下得救的應許安慰以色列。

1 禍哉!那些設立不義之律例的和記錄奸詐之判語的,

這裡所斥責的罪行,以色列和猶大都有犯。賽1:23和5:23責備了猶大的這一罪行。這種罪行就是虧待貧乏的人,寡婦孤兒,不幸和被壓迫的人。人們只想到自己和自己的利益。那個時代的弱點就是正在吞噬國家生命的自私和貪婪。

2 為要屈枉窮乏人,奪去我民中困苦人的理,以寡婦當作擄物,以孤兒當作掠物。 

3 到降罰的日子,有災禍從遠方臨到,那時,你們怎樣行呢?你們向誰逃奔求救呢?你們的榮耀(或作:財寶)存留何處呢?

上帝沒有直接對壓迫窮人的人宣布懲罰,而是用提這個問題,叫他們自己宣布自己的懲罰。這些不公正的法官們完全知道什麼是公義和公正,卻明知故犯。在上帝追討的日子裡,他們是無法逃脫的。以賽亞曾指出,到了耶和華的日子,惡人將藏到山巖洞穴裡躲避上帝的榮光,那時「耶和華興起使地大震動」(賽2:19)。

4 他們只得屈身在被擄的人以下,僕倒在被殺的人以下。雖然如此,耶和華的怒氣還未轉消;他的手仍伸不縮。

本節前半句含義不明。但大意是指第1-3節中不公正的法官,在耶和華追討的日子裡將淪為囚虜,在宇宙的審判者面前恐懼屈膝。他們將遭到同樣的厄運,就是列在被殺的人中間。

在列舉了自稱為祂子民者所要接受懲罰的罪行之後,上帝宣布了懲罰他們的方式。上帝已經下了判決。亞述將成為執行判決的手段。參賽7:20把亞述比作外賃的剃頭刀。

6 我要打發他攻擊褻瀆的國民,吩咐他攻擊我所惱怒的百姓,搶財為擄物,奪貨為掠物,將他們踐踏,象街上的泥土一樣。

褻瀆的國民。就是猶大,因為那時撒瑪利亞已經被徵服了(第11節)。

搶財……奪貨。參以賽亞兒子的名字瑪黑珥-沙拉勒-哈斯-罷斯(賽8:3),意為「擄掠速臨,搶奪快到」。上帝已經委託亞述執行對以色列,大馬士革和猶大的懲罰(賽8:4)。

7 然而,他不是這樣的意思;他心也不這樣打算。他心裡倒想毀滅,剪除不少的國。

這裡很有意思地說明了耶和華對待各國的方式。當某些國家需要懲罰的時候,上帝用亞述作祂的刑杖。但亞述並不知道自己被用作上帝手中的工具。就亞述的領袖而言,他們的策略完全取決於他們自私的利益。換一句話說,不是上帝的聖靈,而是惡者的靈影響亞述去攻擊以色列和猶大。那為什麼說亞述是上帝手中工具呢?因為上帝保護的手從祂宣布要懲罰的國家撤回,允許亞述實施她自私罪惡的意願。上帝就是這樣在這個悖逆祂的世界裡實施祂崇高的旨意。人和魔鬼的意願受到控制反而實行了上帝的旨意(見對代下18:18;22:8;但4:17)。

亞述國王的勢力和榮耀不亞於其他國家的國王。亞述人以此為自豪。他們非常強大和威嚴。周圍國家的君王在他們面前不屑一提。亞述的統治者喜歡列出向他們納貢致敬的藩王長長的名單。

9 迦勒挪豈不象迦基米施嗎?哈馬豈不象亞珥拔嗎?撒瑪利亞豈不象大馬士革嗎?

迦勒挪豈不像迦基米施嗎?迦勒挪(Calno]或Calneh),亞述語是Kullani(庫拉尼),是公元前738年被亞述佔領的。迦基米施的國王皮西利斯(Pisiris)曾於公元前743年在亞珥拔向提革拉-毗列色納貢。迦基米施在幼發拉底河的拐彎處,耶路撒冷以北約615公裡。庫拉尼在迦基米施以西約75公裡。

哈馬豈不像亞珥拔嗎?哈馬的十九個地區在公元前743年或其後不久落入亞述人手中。在公元前743年、742年、741年和740年亞述人發動的戰役中,亞珥拔起了重要的作用。亞珥拔離庫拉尼只有幾公裡。哈馬位於奧龍特斯河邊,在大馬士革東北約190公裡處。大馬士革在撒瑪利亞東北約160公裡處。

撒瑪利亞豈不像大馬士革嗎?提革拉-毗列色於公元前733年和732年對大馬士革發起攻擊,於公元前727年再次發動進攻。撒瑪利亞在公元前723或722年被撒縵以色五世包圍和攻佔(見《SDA聖經注釋》卷二第85、160頁),市民被擄到亞述。但以色列王國北部和東部的大部份地區在公元前732之前就已被提革拉-毗列色所佔領。幾年以後撒瑪利亞才被亞述所徵服。

10 我手已經夠到有偶像的國;這些國雕刻的偶像過於耶路撒冷和撒瑪利亞的偶像。

亞述攻佔了第9節所列的重要城市。那裡的神無力保護她們抵抗亞述人的勢力。亞述認為自己的神超過其他的神,因她徵服了那麼大的區域。亞述國王和其他所有的古代民族都認為,一個神的能力是用所崇拜之國家的力量來衡量的。所以耶路撒冷和撒瑪利亞的神被視為不及許多亞述所徵服之國家的神。

11 我怎樣待撒瑪利亞和其中的偶像,豈不照樣待耶路撒冷和其中的偶像嗎?

亞述人認為其他國家的神與他們自己的神是相似的。在他們看來,耶路撒冷的神和其他任何城市的神基本上沒有什麼區別。既然撒瑪利亞的神救不了該城,耶路撒冷的神也無法救她脫離亞述人的勢力。

12 主在錫安山和耶路撒冷成就他一切工作的時候,主說:「我必罰亞述王自大的心和他高傲眼目的榮耀。」

祂一切工作。上帝有一件工作需要完成,那就是懲罰錫安和耶路撒冷。上帝要用亞述作為工具來執行這個任務。但任務完成以後,上帝會反過來懲罰亞述的傲慢。

必罰。這裡從第三人稱轉到第一個人稱,可能是為了強調。

13 因為他說:我所成就的事是靠我手的能力和我的智慧,我本有聰明。我挪移列國的地界,搶奪他們所積蓄的財寶;並且我象勇士,使坐寶座的降為卑。

我手。參但4:30。本節所分析亞述的策略,證明上帝懲罰亞述的合理性。咋一看來,上帝利用亞述做祂想要做的事,然後又因此而懲罰她,似乎有失公允(見出4:21;9:16注釋)。所以在這裡說明了理由。亞述只想到自己,並沒有想到上帝(見賽10:7注釋)。她只關心劫掠和徵服。在制服了耶路撒冷以後,她視自己和她的神超過耶路撒冷和她的上帝。

她所不知道的是,她在實行自己計劃的時候,乃是為耶和華所用成就祂的旨意。如果沒有上帝的許可,她對於猶大或其他任何國家都是無能為力的。亞述需要知道有一位天上的上帝關注著善和惡的問題。所有犯罪的人都要受到祂正義的懲罰,包括那些自稱敬拜祂的人。亞述在上帝面前是有罪的,因為她殘忍地徵服了東方各國。她對人和上帝所犯下的罪行,她的驕傲自大和頑梗悖逆,需要受到懲罰,所以上帝要懲罰她。關於上帝對待各國的原則,見《教育論》第173-184頁;見但4:17注釋。

列國的地界。亞述要消除這些國界,就採用了大規模移民的政策,以防止將來的叛亂。根據亞述的這項政策,以色列民被遷移到美索不達米亞和瑪代各地(王下17:6),來自巴比倫,以攔和其他遙遠民族的百姓被安置在撒瑪利亞各城(王下17:24;拉4:9,10)。

搶奪他們所積蓄的財寶。見第14節注釋。亞述以自己的掠奪和殘忍為驕傲。亞述王室的碑文吹噓他們的劫掠和殺戮,詳細地列出了掠走的金銀,牛羊和財物,釘在木樁上,堆積在城牆外屍體的數量,以及山丘和平原上血流成河的景況。上帝了解他們所吹噓的一切罪孽,說明為什麼亞述需要受到懲罰。

像勇士。直譯是「像暴君」。該詞還譯為「公牛」(詩50:13;賽34:7),以其力量的特性來指特別有力的動物。亞述不斷地吹噓自己制服地上其他強國的能力。

14 我的手夠到列國的財寶,好象人夠到鳥窩;我也得了全地,好象人拾起所棄的雀蛋。沒有動翅膀的;沒有張嘴的,也沒有鳴叫的。

好像人夠到鳥窩。見第13節注釋。各國眾多的財寶都被亞述當作戰利品帶走。亞述國王曾用與本文十分相似的語言吹噓自己奪取了近遠各國的財寶,用車運走。例如在著名的亞述巴尼拔藏書室裡,很大一部份就是記錄亞述在徵戰期間所掠奪的財物。

沒有動翅膀。亞述軍隊所到之處,盡留下死亡和荒蕪。亞述的國王曾描述他們攻佔美麗的地區,離開時已無人居住,一片荒涼。以賽亞真確而形象的描述了亞述國王傲慢的吹噓。

15 斧豈可向用斧砍木的自誇呢?鋸豈可向用鋸的自大呢?好比棍掄起那舉棍的,好比杖舉起那非木的人。

斧,豈可?亞述只是上帝手中的工具,但她卻自誇比上帝更偉大。亞述的國王不認識坐在宇宙的寶座上引導地上局勢、並按自己的旨意廢王立王的耶和華(見但5:19)。地上的帝王如果沒有上帝的許可將一事無成。沒有任何國家能抗拒上帝的旨意而長期存在。和地上所有其他的國家一樣,亞述在上帝面前只不過「像水桶中的一滴」,「如天平上的微塵」(賽40:15)。亞述需要了解上帝「向萬國所伸出的手」。祂的手是人所無法轉回的(賽14:26,27)。

棍掄起。直譯是「使它為大」 。

那舉棍的。指上帝。

16 因此,主萬軍之耶和華必使亞述王的肥壯人變為瘦弱,在他的榮華之下必有火著起,如同焚燒一樣。

肥壯人。關於「肥壯」的寓意,見創49:20;結34:16-18注釋。士3:29把該詞譯為「強壯」,顯然指「勇士」,不一定是「肥胖」,而是指壯實和精力充沛的人。本節的「肥壯人」指壯實的亞述官長,可能還包括亞述軍隊。上帝將把手放在他們身上,使他們變得瘦弱和憔悴。換一句話說,亞述的力量將會消失。

火。上帝將使他們的富麗堂皇的宮殿起火,變成一堆冒煙的廢墟(見摩1:4)。以賽亞發出這個預言的一個世紀以後,亞述帝國被摧毀,尼尼微成為廢墟。亞述,迦拉和迦拉和杜爾舍魯金被埋在沙漠底下。

17 以色列的光必如火;他的聖者必如火焰。在一日之間,將亞述王的荊棘和蒺藜焚燒淨盡;

以色列的光。對於罪惡和罪人來說,上帝的榮耀就是烈火(見出24:17;申4:24;9:3;賽33:14;來12:29)。這位聖者的光對於贖民來說,是榮耀和喜樂,但它是燒燼荊棘和蒺藜的火焰。以賽亞喜歡用「荊棘和蒺藜」來比喻罪的破壞性的工作(見賽9:18注釋)。以西結(結2:6)也用這個比喻指惡人。保羅(來6:8)說到荊棘和蒺藜是罪惡被詛咒的果子,「結局就是焚燒」。

在一日之間。指毀滅突然臨到亞述人。以賽亞在這裡展望西拿基立的185,000軍兵在一夜之間被消滅的場面(賽37:36)。

18 又將他樹林和肥田的榮耀全然燒盡,好象拿軍旗的昏過去一樣。

他樹木和肥田的榮耀。今天的亞述強大又體面,但到了明天就會消失,就像一片遼闊美麗的森林被火燒燼一樣。在聖經中,邪惡的個人和國家常被比作將被剝奪驕傲和美麗的高大樹木(結31:3-18;但4:10-26;參賽30:27-33)。

拿軍旗的(noses)。是動詞nasas(「蹣跚」)的分詞形式,直譯是「蹣跚者」。有人認為指「病人」。七十士譯本為「逃跑的人」,武加大譯本也是這樣。亞述人向四面八方進軍,勢不可擋。先知卻預見到亞述患病倒下的時候。她將會「蹣跚」而昏過去。Nasas 的這種譯法更適合於第16-19節的內容,特別是第18節的前面部份。

剩下的樹。代表人(見第18節注釋)。這裡可能指西拿基立在耶路撒冷城門口的損兵折將(賽37:36)後,他和剩下的遠徵軍撤回了亞述(賽37:37;見王下19:36注釋)。在「森林」被「火」燒盡以後(賽10:16),剩下的樹很少,連小孩也能數過來。

20 到那日,以色列所剩下的和雅各家所逃脫的,不再倚靠那擊打他們的,卻要誠實倚靠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

以色列所剩下的。先知注意到少數亞述人逃脫落在他們身上的懲罰之後,他想到了亞述人入侵時以色列中的倖存者。每一次浩劫,總有劫後餘生的人。即使在北方的以色列王國,經亞述人的洗劫以後,還是有人逃脫了。在猶大,耶路撒冷的居民和不少其他的人逃過了西拿基立的入侵所造成的毀滅。餘民回歸或倖存的觀念,體現在以賽亞的兒子施亞雅述的名字中(賽7:3),是先知經常想到的(賽10:21,22;11:11,l6;46:3)。

不再。亞哈斯信賴亞述(王下16:7-9;代下28:16-21),而不信賴上帝。但亞述不是猶大的朋友,也不是其他任何國家的朋友,她只關心自己的利益。上帝希望在西拿基立給猶大造成可怕的毀滅之後,「所剩下的」人能信賴祂。祂應允了希西家的懇求,施行了拯救(賽37:14-36)。剩下忠實的人現在都依賴祂。他們終於認識到亞述是一個殘忍的主人,而不是朋友和援助者。只有信靠上帝,才有安全和勝利。

21 所剩下的,就是雅各家所剩下的,必歸回全能的上帝。

所剩下的,必歸回(she'ar yashub)。以賽亞想到他的兒子施亞雅述(見賽7:3注釋)。但以賽亞傳給以色列的至高教訓,是關於以馬內利,「上帝與我們同在」的(見賽7:14;8:8注釋)。當百姓相信上帝,有上帝同在的時候,地上最強大的勢力也無法勝過他們。上帝允許這些試煉臨到祂的子民,是為了讓他們歸向祂(見賽10:13注釋)。

22 以色列啊,你的百姓雖多如海沙,惟有剩下的歸回。原來滅絕的事已定,必有公義施行,如水漲溢。

海沙。允許餘民回歸的信息,既含有希望,也含有災禍。對於那些不肯回歸上帝,繼續耽於偽善世俗的人,「所剩下的」的信息不會帶來希望。復興和拯救的應許只給「所剩下的」人。其餘的人都將失喪。作惡和只在名義上認識上帝的人,都無法逃避不久將降臨大地的懲罰。雖然以色列人多如海沙(見創22:17;32:12),得救的只是忠實的餘民。

滅絕的事已定。上帝允許毀滅該地,是要達到更加高水準的公義。懲罰雖然是針對作惡的人,但目的主要是為了糾正。懲罰惡人是不可避免的,但「剩下的」人將「歸回」上帝。祂要在他們身上施行祂公義的作為。使徒保羅把本節應用於上帝在地上最後的大工(羅9:27,28;參彼後3:10-13)。

23 因為主萬軍之耶和華在全地之中必成就所定規的結局。

成就。直譯是燒毀一切的「大火」(見賽28:22)。

24 所以,主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住錫安我的百姓啊,亞述王雖然用棍擊打你,又照埃及的樣子舉杖攻擊你,你卻不要怕他。

不要怕。這是以賽亞信息的實際應用(見賽7:4,7,9注釋)。亞述人將作為一根懲罰的「杖」(見賽10:5注釋),但不要怕他們。他們雖會責打,卻不會毀滅。要堅持忠於上帝,信靠祂,得到祂的同在,這樣你就會倖免。雖然會有許多人失喪,剩下的人卻會得救。要加入餘民的行列,「不要怕」。上帝今天給我們帶來一個相似的信息。

埃及的樣子。法老曾向埃及的以色列人傾瀉了他的全部怒氣,卻無法阻擋他們出離埃及。亞述人雖然也強大而殘酷,剩下的人仍將逃脫他們的打擊。

25 因為還有一點點時候,向你們發的忿恨就要完畢,我的怒氣要向他發作,使他滅亡。

忿恨。即上帝對惡人的怒氣,包括在自稱敬拜祂的人和外邦人中間的惡人。惡人將要滅亡,然後上帝的怒氣將會止息。這裡再次預言亞述軍隊的毀滅(見第19節注釋)。

26 萬軍之耶和華要興起鞭來攻擊他,好象在俄立磐石那裡殺戮米甸人一樣。耶和華的杖要向海伸出,把杖舉起,象在埃及一樣。

殺戮米甸人。在賽9:4裡,以賽亞提到了折斷「欺壓他們人的棍」,「好像在米甸的日子一樣」。現在他再次把亞述人不久將帶來的破壞,比作對米甸人及其酋長的打擊(士7:19-25)。

耶和華的杖。在埃及,法老使用了壓迫的杖,上帝則使用拯救的杖。當上帝的杖伸向海洋的時候,埃及的軍隊就毀滅了。上帝怎樣在古時為祂子民的敵人準備了一根杖,祂也必打擊在以賽亞的時代攻擊錫安的敵人。上帝過去所做的,祂如今還會做。得勝的不是敵人,而是忠實的餘民。

27 到那日,亞述王的重擔必離開你的肩頭;他的軛必離開你的頸項;那軛也必因肥壯的緣故撐斷(或作:因膏油的緣故毀壞)。」

因膏油的緣故。這句話的意思不太清楚。「膏油」的原文意為「脂肪」或「油」。譯成「膏油」是因為抹油的儀式要用油。英RSV版改動了原文,譯為「他從臨門上來」。

28 亞述王來到亞葉,經過米磯侖,在密抹安放輜重。

本節開始了一首詩歌,描寫北方的侵略者來到了耶路撒冷附近,在居民心中引起了恐慌。不知道它只是預言某一次亞述人的入侵,還是用詩歌的語言描述對猶大國土侵略的浪潮(見賽8:7,8注釋)。西拿基立第一次(希西家在位的第14年)不是從北方進攻耶路撒冷的。他的軍隊到達了西頓的地中海海岸,再往南到非利士,然後向內陸進軍到猶大各城。希西家送信到位於耶路撒冷西南的拉吉,答應納貢(王下18:14)。但西拿基立似乎入侵了兩次(見《SDA聖經注釋》卷二第64頁)。以賽亞的詩生動地描寫了敵軍越來越近,所到之處,留下了遍地荒蕪。這時,耶路撒冷居民的心中驚恐萬狀。

有人認為這是對亞述軍隊進軍耶路撒冷的真實描寫。這也許是撒珥根的部隊,不過其歷史記錄已經遺失。存在著這種可能性的,但不能肯定。也可能指西拿基立的一部分軍隊被派往耶路撒冷,另一部分被派往埃及。這首詩主要描寫耶路撒冷和周邊地區的居民因敵軍的逼近而驚恐。

所列出的城市並不都在進軍的實際路線上。亞葉可能在耶路撒冷東北15.6公裡的艾城附近。這樣,進軍的路線是向南到耶路撒冷東北11.4公裡的米磯侖和密抹。軍隊在那裡安營。不知道現今源於羅馬時代的道路是不是古代的那條道路。很可能古代的道路在所提到的城市附近。

29 他們過了隘口,在迦巴住宿。拉瑪人戰兢;掃羅的基比亞人逃跑。

隘口。道路從密抹向南經過一個深谷,沿陡峭的山路到離耶路撒冷9.2公裡的迦巴。拉瑪和迦巴都在通往耶路撒冷的大路上。拉瑪在迦巴以西約2英裡處。掃羅的城基比亞在拉瑪以南約2英裡處,也在通往耶路撒冷的大路上。

30 迦琳的居民(原文作女子)哪,要高聲呼喊!萊煞人哪,須聽!哀哉!困苦的亞拿突啊。

迦琳。現為卡庫爾(Khirbet Ka`kûl),在掃羅的城基比亞東南2公裡處(撒上25:44)。萊煞在其東南不遠。耶利米的故鄉亞拿突在基比亞東南3.2公裡、耶路撒冷的東北4公裡處。

瑪得米那和基柄的地點尚未確定。據推測在耶路撒冷以北不遠處。

32 當那日,亞述王要在挪伯歇兵,向錫安女子的山,就是耶路撒冷的山,掄手攻他。

挪伯是祭司亞希米勒的城市,掃羅時代帳幕的所在地(撒上21:1),在耶路撒冷東北的斯科帕斯山上。詩歌在這裡描述侵略者向錫安女子,就是耶路撒冷揮舞拳頭,因為她雖然近在眼前,卻又無法攻佔。參拉伯沙基挑釁的話語。他站立在城牆外,卻不能進去(王下18:19-35)。

33 看哪,主萬軍之耶和華以驚嚇削去樹枝;長高的必被砍下,高大的必被伐倒。

主萬軍之耶和華。見《SDA聖經注釋》卷一第173頁。以賽亞的視線從耶路撒冷恐懼的居民轉移,舉目看見萬軍之耶和華坐在宇宙的寶座上,關注著祂自己的天地。亞述人吹噓自己砍伐了利巴嫩的香柏樹和松樹(王下19:23),但是上帝現在說明祂將砍倒高大的「樹」(見賽10:19注釋)和「稠密的樹林」(第34節)。這是第18、19節比喻的繼續。人雖有謀劃,但上帝掌管著一切。驕傲自負的亞述人打算砍下猶大,像她對待東部的其他民族那樣,但是亞述人必須明白,有一位上帝統管著地上的各國。見王下19:20-34中以賽亞鼓勵希西家說,上帝將向西拿基立的軍隊顯示祂的大能,解救耶路撒冷。

34 稠密的樹林,他要用鐵器砍下;黎巴嫩的樹木必被大能者伐倒。

當強大的西拿基立進攻猶大的時候,他「辱罵主」,驕傲地吹噓:「我率領許多戰車上山頂,到黎巴嫩極深之處。我要砍伐其中高大的香柏樹和佳美的松樹。我必上極高之處,進入肥田的樹林」(王下19:23)。這些話可以從字面或寓意上理解。亞述人肯定想砍下黎巴嫩美麗的香柏樹派用場。他們當然也想摧毀那些大樹所象徵的各民族(見賽10:19注釋)。以色列已經被砍掉。亞述人的下一個計劃應該是猶大。

但上帝說明,這方面的實現是出於祂的引導和旨意,而不是人的意志和能力。以色列的淪陷是因為上帝撤回了祂保護的手。猶大最後也會像以賽亞所預言的那樣淪陷(賽2:11-13)。但讓猶大這棵大樹倒下的上帝,而不是亞述人,如西拿基立所想的那樣。以賽亞已經預言了驕傲強大的亞述今後的厄運,但沒有忘記也讓猶大的驕傲降卑。這些美麗的大「樹」都將在上帝面前被砍倒。

提要:1 從耶西的根所發「枝子」的平安之國。10 以色列的勝利復興,對於外邦人的使命。

1 從耶西的本(原文作根)必發一條;從他根生的枝子必結果實。

本(原文作根)。參賽40:24。在伯14:8中譯為「幹」。

枝子。上一章描寫了對亞述和猶大的懲罰。猶大美麗而繁茂的「樹」因為犯罪而砍下。這幅畫面類似與但4:10-26,尼布甲尼撒和他的王國被比作一棵大樹,因上帝的懲罰而被砍倒,只留下樹樁。希伯來民族剛剛建立的時候,上帝對她有很大的計劃。祂的旨意是讓她成為把亮光和真理傳給世界的使者;她向善的影響會逐漸擴大,知道遍及整個地球,給全人類帶來生命與和平。但這個民族因悖逆而被降卑和囚擄。關於上帝對以色列的旨意,見《SDA聖經注釋》本卷第25-38頁。

但從大衛的後裔中將興起一位君王,完成大衛及其猶大王位的繼承者迄今所沒有成就的工作。這個民族已被砍下,只剩下樹樁,但從表面上無生命的根裡會長出繁茂的「枝子」來(見賽4:2;53:2;啟5:5;22:16)。它將會變成一棵公義「樹」,最終充滿全地球,給全人類帶來和平和歡樂。這是一幅將來歡樂輝煌的黃金時代的畫面,那時全地都因公義中喜樂;公義與平安的敵人將被永遠徹底地推翻。以賽亞一再瞻仰這個畫面(見賽35:6-10;65:17-25;66:22,23)。耶23:5,6;33:15-17;亞3:8;6:12,13也把耶穌描寫成公義的苗裔。關於大衛應許的雙重性,見申18:15注釋。

2 耶和華的靈必住在他身上,就是使他有智慧和聰明的靈,謀略和能力的靈,知識和敬畏耶和華的靈。

耶和華的靈。第1-5節清楚地歸納了彌賽亞及其使命的性質(見賽61:1-3;太3:16,17;約1:33;見路4:18-21注釋)。

智慧和聰明。關於希伯來語chokmah(「智慧」)和binah(「聰明」)的區別,見箴1:2注釋。關於耶穌智慧的增長,見路2:52注釋;參賽50:4。關於賜給基督履行職責的智慧,見可1:35;3:13注釋。最高的智慧只能來自上帝(見詩111:10)。沒有人能將智慧指教上帝(伯38:4-41;賽40:13,14),因為祂是全知全能的。關於祂過去,現在和未來所說所做的一切,祂全知道,全明白,全予以考慮。

知識(da`ath)。見箴1:2注釋;參伯28:28;詩111:10;箴1:7;傳12:13。耶穌在教導人敬畏上帝,說明犯罪的愚蠢和行義的智慧時,表現出無庸置疑的證據,證明祂就是彌賽亞(見太13:54;約7:15;見可6:2注釋)。

3 他必以敬畏耶和華為樂;行審判不憑眼見,斷是非也不憑耳聞;

必以……為樂(ruach)。直譯是「將激發他」。祂以實行上帝的旨意為樂。祂以上帝的心為心,以上帝的意願作為自己的意願(見約10:30;14:10)。耶穌表明自己是上帝,在世人面前顯示出上帝的公義。事實上,祂就是為此而來到地上的(見太1:23;路2:49注釋)。

不憑眼見。人類容易憑著外表作出判斷,但基督的勸勉是:「不可按外貌斷定是非,總要按公平斷定是非」(約7:24;見撒上16:7注釋)。聖經說耶穌「知道萬人」,「知道人心裡所存的」(約2:24,25)。每一個基督徒都應該避免「憑眼見」作出判斷,「憑耳聞」責備他人。有多少基督徒與此背道而馳,對自己的同道草率地作出結論,單憑藉道聽途說而批評他們!

4 卻要以公義審判貧窮人,以正直判斷世上的謙卑人,以口中的杖擊打世界,以嘴裡的氣殺戮惡人。

以公義。法官貪贓枉法,壓榨貧窮不幸的人;富人欺負孤兒寡婦(賽1:23;10:1,2;耶5:28;摩2:6;4:1;5:10,11;8:4-6;亞7:10)。所應許之彌賽亞的精神與當時代的精神迥然不同。理想的君王所表現的原則就是公正,平等,仁慈和同情關照貧窮落魄之人的需要(見詩72:2,3,12-14)。

判斷(yakach)。「要求負責」,「決定」。

擊打世界。以賽亞描寫彌賽亞回到地上,制服祂的敵人,建立祂的國度(見但2:43,44;啟19:11-21;參啟12:5;14:14-20)。然後祂要「擊打」世上不公正的統治者。當基督建立起祂的國度時,祂將用「鐵杖轄管他們(轄管原文作牧),將他們如同窯戶的瓦器打得粉碎」(啟2:27;參照2:8,9)。啟1:16描寫「兩刃的利劍」從基督口中出來;帖後2:8描寫祂用「口中的氣滅絕」敵基督者(又見何6:5)。基督怎樣用祂的口中的話語創造了萬有(詩33:6,9;約1:1-3),祂也必這樣消滅一切罪惡。

祂的腰帶。描寫彌賽亞穿戴公義的衣袍。這個比喻暗示堅持公義和真理,正直和忠誠。彌賽亞將是公義的化身。而敵基督者則「行各樣出於不義的詭詐」(帖後2:10)。跟從基督的人務要穿戴祂所穿的公義衣袍(見太22:11,12注釋;參賽61:10;啟3:18)。

脅。指人體中弓肋和髖骨之間的部位。「腰」則是指臀部和腰背部。

6 豺狼必與綿羊羔同居,豹子與山羊羔同臥;少壯獅子與牛犢並肥畜同群;小孩子要牽引他們。

在彌賽亞的國度裡,動物世界和人類都會發生變化。不再有流血和殘暴的事。動物的本能完全改變了。上帝國度的律法將是生命和仁愛的律法。在那裡不再有死亡,疾病和痛苦。

7 牛必與熊同食;牛犢必與小熊同臥;獅子必吃草,與牛一樣。

在新的地球上不再有食肉動物。一切動物都友好相處,與人類完全和諧。

8 吃奶的孩子必玩耍在虺蛇的洞口;斷奶的嬰兒必按手在毒蛇的穴上。

吃奶的孩子。正如世上動物的幼崽,將不再懼怕它們的天敵,在新世界裡,小孩也將不再有恐懼。那時在動物或人類中間,敵意和恐懼將完全消失。

毒蛇(siph`oni)。或「蝰蛇」。

9 在我聖山的遍處,這一切都不傷人,不害物;因為認識耶和華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象水充滿洋海一般。

我聖山。就是將充滿天下的基督之國(但2:35)。這個國度是聖潔的,因為上帝是聖潔的,其中的居民也將擁有祂的性情。他們在那裡將不會有傷害和毀滅,因為人與人之間,沒有利害的衝突。一個人的幸福就是全體的幸福。自私將成為過去。人們唯一的念頭就是造福同胞,活著榮耀上帝。

充滿遍地。參哈2:14。和諧的脈膊將在巨大無垠的宇宙中跳動(《善惡之爭》第678頁)。

10 到那日,耶西的根立作萬民的大旗;外邦人必尋求他,他安息之所大有榮耀。

耶西的根。見第1節注釋。

外邦人。這是有關基督和福音傳到全世界的預言(見《SDA聖經注釋》本卷第28-30頁)。彌賽亞將在地球各地的人前被高舉為得救脫離罪惡的途徑。基督的使者將站在世人面前作祂的代表,像令旗那樣指向祂,引導世界各國的人走在光明和蒙福的道路上。

安息之所(nuach)。「休息的地方」或「住處」(英RSV版)。見約14:2,3。得到基督就是得到平安和安息。這種平安是世界所不能提供的,也是惡人所永遠無法體驗的。人最大的福氣就是享受基督所賜的「安息」,從罪的煩惱和重擔中得到解脫(見太11:28注釋)。這樣,人就能在今生短暫而幸福地預嘗到永恆世界的榮耀平安和安息。

11 當那日,主必二次伸手救回自己百姓中所餘剩的,就是在亞述、埃及、巴忒羅、古實、以攔、示拿、哈馬,並眾海島所剩下的。

二次。即與第一次從埃及得救不同。希伯來人歡喜回顧他們擺脫埃及的奴役,進入應許之地的經歷。現在則是從巴比倫之囚中得救。上帝的旨意是,當猶太人從被擄之地回歸以後,學到了祂要他們學習的功課,很快就能實施祂對於他們這個民族的光榮計劃。這樣,世界會很快預備好迎接彌賽亞的來臨和福音的傳播(見《SDA聖經注釋》本卷第29頁)。但是以色列再一次失敗了。這裡所應許的拯救將在世界末日實現。那時上帝要伸手把祂的子民從這個罪惡的世界裡救出來,帶領他們進入天上的迦南(見啟18:4注釋)。

12 他必向列國豎立大旗,招回以色列被趕散的人,又從地的四方聚集分散的猶大人。

以色列……猶大。就肉身的以色列和猶大民族而言,這個應許在字面上的實現是他們從巴比倫的囚擄中回歸復興。但他們未能實踐回歸時賜給他們的光榮特權,故作為一個民族,他們不可避免地被棄絕了(見第11節注釋)。於是就原則上而言,這個應許要實現在屬靈的以色列──教會身上(見《SDA聖經注釋》本卷第35、36頁)。這些話語指出,從罪惡中得救的大工今日正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展開。到處都有人作為天國的令旗或燈塔,把人引到光明和真理的道路上。現在所開展的工作正是以賽亞預言的應驗,也是將要更大事工預示(見啟18:4注釋)。

四方。死海古卷1QIsa 裡沒有「四方」。

13 以法蓮的嫉妒就必消散;擾害猶大的必被剪除。以法蓮必不嫉妒猶大,猶大也不擾害以法蓮。

上帝子民的歷史是妒忌,不和,糾紛和爭戰的歷史。如果不癒合以色列和猶大之間年深日久的創傷,使他們和解,以賽亞有關將來的異像就不算美滿。在北方的以色列王國完全毀滅之前,希西家曾誠懇地邀請北方支派的成員到耶路撒冷來,慶祝民族的逾越節(代下30章)。

14 他們要向西飛,撲在非利士人的肩頭上(肩頭上:或作西界),一同擄掠東方人,伸手按住以東和摩押;亞捫人也必順服他們。

非利士人。這裡所提到的民族是以色列人的宿敵。這段預言是以以色列人忠於上帝為條件的(見耶18:7-10)。以色列堅持不與上帝合作,結果喪失了祂的福氣,以致上帝不能按祂所希望的制伏以色列的敵人(見第31節)。但這個應許將在原則上實現在今天的教會身上,因為上帝將戰勝她的一切敵人(見但7:18;12:1;啟19:2;見申18:15注釋)。彌賽亞國度的建立將使她所有的敵人全然失敗。當基督降臨時,祂所建立的國度(見太25:31)「要打碎滅絕那一切國,這國必存到永遠」(但2:44)。

15 耶和華必使埃及海汊枯乾,掄手用暴熱的風使大河分為七條,令人過去不至溼腳。

埃及海汊。就是現在的蘇伊士灣──紅海的一個海灣。海水的再一次乾涸,可能比喻,而不是直言為了再次從埃及神奇光榮地得救。

大河(hannahar)。在《舊約》中通常指幼發拉底河(見創15:18;見創24:10注釋)。幼發拉底河將會幹涸,為從巴比倫得救預備道路。壓迫希伯來民族最嚴重的兩個古代國家是埃及和巴比倫。他們都遭到了上帝的出手打擊,為了拯救祂的子民。在出埃及時埃及遭到了打擊。那時上帝使紅海的水枯竭。巴比倫是在70年被擄結束時遭到打擊的。這在以賽亞的時代還是未來。為了攻取巴比倫城,居魯士讓幼發拉底河改道(見賽44:27,28;見耶51:36注釋)。居魯士攻佔巴比倫城之後(見拉1:1注釋),下令允許猶太人離開巴比倫,回到猶大,重建聖殿(代下36:22,23;拉1:1-6)。上帝怎樣拯救希伯來人脫離埃及,後來又脫離巴比倫,在末日祂也必拯救祂所有忠心的子民。

16 為主餘剩的百姓,就是從亞述剩下回來的,必有一條大道,如當日以色列從埃及地上來一樣。

一條大道。上帝怎樣引導祂的子民經過「可怕的曠野」(申1:19),一千年以後把他們從巴比倫帶回來(見賽19:23-25;35:8),祂也將帶領祂的餘民平安地度過但以理所預言的大艱難時期(見但12:1注釋;參耶30:7)。

亞述。即亞述的故鄉美索不達米亞。在以賽亞的時代,巴比倫是亞述的一個省(見《SDA聖經注釋》卷二第61-63頁;見拉6:22注釋)。

從埃及地上來一樣。上帝在埃及和紅海所顯示的神奇能力,上帝的子民記憶猶新。他們經常回顧這些重大的事件,作為證明他們的上帝是真神,他們是祂選民的證據。

1 到那日,你必說:耶和華啊,我要稱謝你!因為你雖然向我發怒,你的怒氣卻已轉消;你又安慰了我。

本章是一首感恩的詩歌。上一章描寫彌賽亞從壓迫者的手中解救義人。本章是上一章合適的續編。正如以色列人從埃及得救以後歌唱摩西的歌(出15章),當「主必二次伸手救回自己百姓中所餘剩的」(賽11:11)的時候,還要唱另一首得救的歌。賽25章和26章記錄了類似的凱旋讚歌。見啟15:3各世代的贖民們在取得最後勝利以後歡唱凱旋之歌。

2 看哪!上帝是我的拯救;我要倚靠他,並不懼怕。因為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是我的詩歌,他也成了我的拯救。

上帝是我的拯救。在西拿基立入侵的時候,是上帝,而不是錫安的城牆或以色列的軍隊拯救了祂的子民(賽37:33-36)。到了末日,上帝也將把忠心的餘民從仇敵的勢力下拯救出來。

主耶和華(Yah Yahweh)。上帝聖名的重複,縮略形式加上全名。重複可能是為了強調。以賽亞經常把上帝的名字重疊起來使用。

以色列人在曠野的時候,上帝從被擊打的巖石中向他們供水(出17:6;民20:8-11)。後來在聖殿裡所舉行形象生動的住棚節儀式,就是慶祝這個奇蹟(見《歷代願望》第449頁)。西羅亞泉的水(見賽8:6注釋),用金罐運到聖殿裡,倒在燔祭壇上。當祭司前往水泉時候,有利未人的唱詩班作陪,許多崇拜者隨著去喝從聖殿山邊的水泉裡流出來的活水。約7:37記載,耶穌在節日的最後一天提到了這個節日。祂邀請百姓到祂那裡喝水。基督就是泉源,流出活水帶來生命,並醫治萬民(結47:1;珥3:18;亞14:8;見《歷代願望》第37頁)。

4 在那日,你們要說:當稱謝耶和華,求告他的名;將他所行的傳揚在萬民中,提說他的名已被尊崇。

本節鼓勵上帝的子民回憶祂對待他們的恩典,並把祂奇妙的福氣告訴別人。如果在上帝的子民中間多有讚美,就會少有氣餒、沮喪和吹毛求疵。沒有紀念上天奇妙恩典的人,很可能就是忘記上帝(羅1:21-23),老是挑剔弟兄缺點的人。

5 你們要向耶和華唱歌,因他所行的甚是美好;但願這事普傳天下。

上帝對待祂子民的仁慈的作為是無法數算的。為什麼不記在心中,唱詩讚美祂無比的慈愛呢?讚美會驅趕沮喪、恐懼和誘惑,加強人的心靈抵制魔鬼的詭計。

6 錫安的居民哪,當揚聲歡呼,因為在你們中間的以色列聖者乃為至大。

見賽1:4節注釋。以賽亞所描述的,不是一位遙遠的上帝,把自己封閉在聖潔的天國裡。祂住在祂的子民中間(賽57:15;66:1,2)。上帝與祂的子民同在──以馬內利,「上帝與我們同在」,是以賽亞用自己的生活和言語所傳達的信息(見賽7:14;8:8,10)。那些得救脫離內罪外敵的人,絕不會對上天的仁慈保持沉默(見第1節注釋)。單單企望站在玻璃海上參加贖民的歌唱是不夠的。我們有特權在今生懷著心中的屬天喜樂與平安放聲歌唱。這首讚美的詩歌(賽12章)結束了所謂以賽亞預言的「以馬內利卷」。

相關焦點

  • 【每日讀經】8月25日(但3-5章)經文逐節解釋,一年通讀,對《聖經》認識更客觀、深刻和全面了.
    這三個人得救的奇蹟給國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改變了他過去對希伯來人之上帝的錯誤觀念(第15節)。尼布甲尼撒現在讚美這位上帝的大能,公開宣布這位上帝拯救了敬拜祂的人,並下旨處死任何不敬重這位上帝的人(第29節)。他的表白證明他對上帝的認識有了進步(見但2:47;《SDA聖經注釋》本卷第751頁)。
  • 【每日讀經】4月16日(王下21-23章)經文逐節解釋,一年通讀,對《聖經》認識更客觀、深刻和全面了.
    對巴力的崇拜在以色列非常普遍,亞她利雅(王下11:18)和亞哈斯(代下28:2)統治期間曾經盛行一時,現在猶大也陷入到這一邪惡的洪流中來。天上的萬象。這是指日、月、星辰。聖殿入口處擺放的日車和馬(王下23:11)可以證明當時人們對太陽的崇拜。 王下21:4 在耶和華殿宇中築壇。耶和華曾指著這殿說:「我必立我的名在耶路撒冷。」
  • 【每日讀經】11月11日(林前2-3章)經文逐節解釋,一年通讀,對《聖經》認識更客觀、深刻和全面了.
    他不想用希臘人所喜歡的哲學方式,來討好和爭取他的聽眾。  明證。apodeixis,「證據」,「證明」。保羅的信息來自上帝,這是出於聖靈的明證,而不是依靠爭辯。保羅在哥林多的工作,像在其他地方一樣,有奇蹟相伴(林後12:12;參徒14:3)。聖靈的恩賜已經豐富地賜給教會(見林前1:5-7;14章)。教會中屬靈恩賜的存在,就是保羅所傳福音真理的明證。
  • 一年通讀|1月2日(太4-5章)音頻/文字/經文逐節解釋,學會自己查考聖經,無師自通可為人解經.
    他來並不是要廢掉聖經中的任何一部分,聖經是他親自賜下的(彼前1:11;《祖知》第三十二章),也是為他作見證的(約5:39;參路4:21)。基督和文士們之間最大的爭論點與他們藉以解釋上帝神聖律法的遺傳有關(見本冊注釋原文第56頁;見對可1:22,44;2:19,24;7:1-14;路6:9的注釋)。從童年時代起,耶穌行事就獨立於這些拉比的律法,它們是沒有舊約聖經根據的(《歷》第九章)。
  • 一年通讀|1月1日(太1-3章)經文逐節解釋,學會自己查考聖經,無師自通可為人解經.
    在基督降生的那晚,一道神秘的光出現在空中,它變成了一顆明亮的星停留在西部天空(見《歷》第六章)。博士們對它的重要性留有深刻的印象,就又回去查考神聖的經卷。當他們尋求明白這神聖著作的意義時,就在夢中蒙指示要去尋找彌賽亞。像亞伯拉罕一樣,他們起先並不知道往哪裡去,但他們在途中卻隨從了一顆路星的帶領。因獻上三件禮物的記載(太2:11)而認為只有三個博士的傳統說法沒有聖經依據。
  • 新的一年你需要每日讀經的八大理由
    我今年的讀經計劃快接近尾聲了。我可以毫不懷疑地說,今年是我通讀聖經最棒的一年。在過去這一年中,主祝福我、鼓勵我、讓我看到自己的罪、以他的話語堅立我,常常在特定處境或困難中賜下最適合的經文段落。讀經就像一頓美味大餐,我可以誇誇其談,但我知道,最好的方法是請你自己來品嘗。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合集)|文字二稿
    一段經文銜接或解釋另一段經文,互補互證;有的只照字面理解,更多的有深邃精意;或一語雙關,或正反相對;多重含義中,有多維的張力。所以需要圍繞系統的總原則領受。】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10基督為救恩史的頂峰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11神對「以色列人」的旨意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12聖徒的義行,謙卑的服侍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
  • 一年通讀|2月7日(利27章,民1-2章)國語/方言/經文逐節解釋
    1 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後,第二年二月初一日,耶和華在西乃的曠野、會幕中曉諭摩西說:摩西強調耶和華在西乃的曠野、會幕中與他說話,因為會幕建立以後的啟示均發生在會幕。以前的啟示發生在西乃山上。與摩西相會的是耶和華。希伯來人在曠野已快一年了(見出19:1;民10:11,12)。會幕。(見民3:7;4:3;出27:21;利1:1,3)是上帝與摩西和祂子民相會的地方。
  • 如何讀聖經
    如何讀經才能得益呢?要使讀經有益,必須預備、練習,多加思考。首先是預備讀經。每次讀經之前,都要預備自己。1、要集中注意力,把自己擺在上帝的面前。一定要有敬畏之心和屬靈的情懷,要意識到主會向你說話。這一意識當使我們恐懼戰兢,有神聖的敬畏之心。要增進這樣的敬畏之心,可以思想《以賽亞書》第1章2節所寫:「天哪,要聽!
  • 生日經文丨1月2日 詩篇1章2節
    生日經文丨將生日和經文章節有趣地結合起來 幫助你牢記聖經經文詩1:2「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今天是1月2日,祝福今天生日的弟兄姐妹愛上帝並順從上帝的話語。感謝聖靈的帶領,為今天生日的弟兄姐妹預備的生日經文是詩篇1章2節的經文:「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
  • 年度最受歡迎經文出爐 詩篇23章4節經文領先
    讀經、禱告是基督徒與上帝聯結的最基本方式。上帝藉著讀經、禱告引領基督徒的生活。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英皇欽定本聖經官網近日公布2012年度全球最熱門經文排行榜。這份資料顯示,《詩篇》23篇4節「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是去年全球範圍內瀏覽次數最多的經文。
  • 布雷克:如何讀聖經(含音頻)
    (提前4:13)卑微之人也有這樣的特權和責任,其實每個人都應當如此行。你們查考聖經。(約5:39)你們沒有念過嗎?(太12:3)那位太監在坐車的時候讀聖經。(徒8:28)庇哩亞的人天天查考聖經,(徒17:11)如果每個人在外出工作之前,都堅持先讀聖經,並與家人一起讀經,這該是多麼的美好啊!中午的時候,我們既要餵養自己的肉身,也應餵養自己的靈魂。
  • 啟航:基本研經法 第四課丨聖經的解釋與應用
    不能領會不是說他們看不懂聖經,而是他們不肯接受聖經的真理。有時我們也有這種經驗。讀經如果好像例行公事,可能我們也不了解自己在讀什麼;但是當聖靈光照我們,神的話語就是那麼真實,它的信息也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中。b.聖靈光照謙卑順服的人。要了解聖經,沒有一種阻攔比驕傲更大,也沒有任何條件比謙卑更重要(太11:25–26)。
  • 每日與主同行(12月13日)詩篇143篇1-6節 啟示錄四章
    12 月13 日 我默念禰手的工作 詩篇第一百四十三篇 讀經▼ 釋經▼ ▌啟示錄四章釋經
  • 【新年讀經系列】讀聖經的四種禱告方法
    當我們打開聖經閱讀,我們就永不孤單。在神的話語中被聖靈充滿,能激動我們的心靈,光照我們的思想,並重新定向我們的生命,為榮耀基督(約翰福音16章14節)。聖靈充滿是讀聖經X要素中的一個,不為我們的眼睛、思想和心靈祈禱而去閱讀和研究一個超常規超自然現象是十分愚蠢的。祈禱是一種對話,但不是從我們開始,是上帝先開口。
  • 恩典365(12月8日)【1】讀聖經 領受神的應許【2】不讓嫉妒在心中發酵
    而那些記在哪裡,記在聖經裡,好好讀神的話,你會發現,聖經充滿了神給你的應許。並且神也對你說,好像祂對以撒說,我要堅定我向你所有的應許。因為祂是守約施慈愛的神。讀聖經,領受神的應許。[經文:創26:3]賜福給你,因為我要將這些地都賜給你和你的後裔。我必堅定我向你父亞伯拉罕所起的誓。
  • 值得培養成終生習慣的閱讀聖經方法
    他花了整整42年的時間逐節講解新約經文。到2011年6月5日,他完成了整部新約的逐節釋經講道。2015年,他的《麥克阿瑟新約聖經注釋》系列全部完成,這套叢書帶領讀者一節一節細緻地研讀經文。今天的文章是一篇約翰·麥克阿瑟為普通基督徒所寫的聖經研讀指南,他將研讀聖經分為四個方面:閱讀聖經,解釋聖經,默想聖經,以及教導聖經,按照篇幅來看,解釋聖經是最重要的部分。
  • 【讀經索引】讀聖經的五把鑰匙19、20視頻
    】,希望藉助視頻的學習,更能了解如何契入聖言的智慧,使聖經的閱讀得以滋養基督徒的生命,並培養起勤讀聖經的好習慣。也請關注我們的每日推送,六月聖心月即將開啟的「我愛靈食」讀經之旅。時間:2019年3月30日地點:臺北萬大路玫瑰堂講師:Fr.
  • 【讀經索引】讀聖經的五把鑰匙21、22視頻
    】,希望藉助視頻的學習,更能了解如何契入聖言的智慧,使聖經的閱讀得以滋養基督徒的生命,並培養起勤讀聖經的好習慣。也請關注我們的每日推送,六月聖心月即將開啟的「我愛靈食」讀經之旅。時間:2019年3月30日地點:臺北萬大路玫瑰堂講師:Fr.
  • 提多書第三章逐節解釋
    今天繼續逐節分享提多書第三章1/15節,也是最後的一章。《堅守主道的責任》1節 「你要提醒眾人,叫他們順服作官的、掌權的,遵他的命,預備行各樣的善事。」聖經告訴我們,寧可讓步…(羅12:19節)。還要有忍耐、寬容、舍己、與世界沒有爭競,才能體現和平與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