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5月2日訊(記者劉毅)牽著兒子,帶著丈夫,31歲的鐘婉婉終於有空和家人一起出門玩。5月2日,看著丈夫領著兒子在動物園裡踩滑板車,她的心中的小確幸化為眉眼間的笑容。
31歲的鐘婉婉是黃岡浠水人,是武漢市第五醫院骨科一名護士。因為疫情,她已經三個月沒有回家,直到五一長假,她才能享受久違的家庭生活,帶著家人出遊。
4歲的兒子喜歡到動物園,原本春節前她就答應兒子帶他去。因為疫情,這一約定推遲了三個多月。
「經過了生離死別,才更加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走在林蔭小路上,聽見沿途孩子們的笑聲,鍾婉婉感嘆,沒有災難的日子就是幸福。
延期兌現的母子約定
2日一早,鍾婉婉就帶著兒子拉著丈夫奔向武漢動物園。1日,她還在醫院值班,2日是她五一假期的第一天。
從1月23日開始,鍾婉婉就「披盔戴甲」進入病房,在醫院奮戰,住宿也在酒店。直到最近醫院恢復正常,鍾婉婉這才回到家裡。
帶兒子來動物園還是半年前,兒子一直想再去。鍾婉婉年前就曾和孩子約定,春節的時候一定帶他再來動物園。可因為疫情,這一承諾到五一長假才兌現。
丈夫領著兒子,兒子踩著滑板車,一家三口就這樣隨意地走著。這種場景鍾婉婉很久沒看到了。
走著走著,孩子摔了一跤,鍾婉婉眉頭一緊;逛著逛著,丈夫將孩子拎起來,下一處土坎,鍾婉婉又小聲責怪丈夫兩句……一切似乎恢復到往常的家庭生活。
「來動物園玩的人比想像中的多,而且一家三口更多。」鍾婉婉說,上次來動物園看到,帶孩子來玩的很多是爺爺奶奶,這次她更多的看到年輕的父母帶孩子來玩。
園中遊人熙熙攘攘,孩子們的笑聲此起彼伏,這出乎鍾婉婉的意料。她以為2020年的這個五一長假不會有很多人走出門,但市民出遊的熱情比她想像中的要高。
大老虎是孩子最愛的,小傢伙字圍欄邊目不轉睛的盯著看。
看過老虎,一家人奔向熊貓館。鍾婉婉說,半年前熊貓館閉關,兒子很遺憾,這次孩子如願以償見到大熊貓了 。
在往常,帶孩子來動物園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一家人走累了,看夠了也就準備回家。而這一次,或許隔了太久沒來,鍾婉婉帶著孩子將所有場館看了個遍。
對父母的善意謊言
好不容易休息,丈夫並不希望妻子回想此前的工作,可聽到「疫情」這兩個字,各種畫面就不停的湧現在鍾婉婉眼前。
鍾婉婉說,臨近春節時,骨科病房和往年一樣,沒有幾個病人,她也原本也打算趁著春節回老家看望父母。可1月23日,他們接到通知,骨科要改造病區,收治新冠肺炎病人,所有的醫護人員不能放假,都要參與新冠肺炎病人的救治。
遠在老家的父母擔心女兒,甚至勸她辭職。起初鍾婉婉也擔心自己安危,畢竟疫情初期,關於病毒的一切信息大家掌握的比較少,可想到自己就是醫護人員,而且同事們都上了,她不能當逃兵。
看不完的病人,防護裝備短缺,穿著密不透氣的防護服來回爬樓,下了班才能匆匆扒上幾口涼了的飯菜,凌晨騎車從酒店趕去醫院接班……疫情期間,所有這些苦鍾婉婉都經歷了一遍,但她沒辦法和家人說。
為了不讓家人擔心,她跟家人聯繫時都是報喜不報憂,告訴家人她在醫院一切好。但放下電話,她又悄悄的抹眼淚。工作中遇到所有的難和苦,她都只能自己消化。
「哭了好幾次。」鍾婉婉說,情緒崩潰時,自己偷偷的哭,這是自己的一種發洩壓力的方式,哭完了就繼續工作。
更珍惜平常的每一天
作為骨科護士,鍾婉婉以前很少看到科室有病人病逝。但疫情期間,鍾婉婉要一次次承受這種打擊。
她說,有時一個病人前一天病情還比較穩定,可第二天就走了,這是醫護人員最難受的時刻。她記得有一位爹爹,前後換了三次病房,每次換病房都是因為隔壁床的病友去世,病房裡最後只剩下這位老人一個。為了緩解老人心理壓力,醫院不停給他換病房。
所幸這位爹爹最終康復出院。出院時,老人寫了感謝信,送來錦旗。
此前,科室也收到過錦旗,但她覺得疫情期間收到的每聲感謝是那樣特別,是發自患者內心,是劫後重生的喜悅。
逛完動物園,兒子和鍾婉婉都覺得意猶未盡。她計劃3日帶著孩子到漢南親戚家,去摘桑葚。
鍾婉婉說,三個月裡她看到了很多的離去,這場災難也迫使她和家人分別了三個月,這也讓她覺得,往日看似平淡生活或許就是真正的幸福,她會更加珍惜以後的時光。她也希望武漢能夠儘快一切如常。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