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臺灣原住民的生活,看這一部片就夠了!

2021-01-18 影視劇透社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

你有多久沒回家了?

會不會有一天想回家的時候才發現,一切都變了?

最近看的一部臺灣電影就講了這樣的主題,讓我感動到哭。

這也是今天要推薦給大家的——

《太陽的孩子》。

這部有關臺灣原住民故事的電影,雖然看起來有些不起眼,但卻有許多閃著光的動人之處。

該片由鄭有傑,這位非常有才華的文藝片導演執導。

而除了鄭導,本片其實還有另一位原住民導演,勒嘎·舒米。

電影講述在美麗的臺東,阿美族人帕尼為了讓孩子過更好的生活,隻身於臺北打拼,在電視臺任職。

直到父親突然病倒,她匆忙趕回家之際,發現良田如今雜草叢生,更被發展商看中,準備興建觀光民宿……

這部電影最吸引人之處,莫過於可以讓觀眾反思現代人的生活模式,探討我們追求的生活究竟是什麼樣的。

人類由原始社會轉化到現代社會之後,我們好像忘記了其實每個人都是「太陽的孩子」,太陽直接或間接地養育了我們。

農業為人類提供最基本的食物,本應是社會最重要的命脈,但農業的重要性越來越不受重視,耕地亦越來越少。

就像電影裡講述的,土地變成了商品,發展商計劃在耕地上興建酒店,而政府官員與商家勾結,合力進行推土機式的發展。

而我們一旦失去了土地,就意味著失去了勞動的自主權,失去了社區規劃的自主權,更把「有沒有錢」和「是否貧窮」劃上了等號,忘記了生活的本質。

影片除了探討人與自然的宏大主題外,還大篇幅的表現了臺灣島美麗迷人的自然風光。

遠處的群山——

清澈透亮的海底——

還有碧綠廣闊的稻田。

這許多熟悉又陌生的畫面,不僅全方位展現了過去幾年,臺灣東海岸的發展歷程。

另一方面對原住民的文化、歷史、生活、還有他們的價值與信仰都用極為細緻的方式訴說了出來。

至於原住民與現代社會之間,到底還有著多少值得一說的故事呢?

等你看完這部電影,也許就會明了許多。

相關焦點

  • 臺灣原住民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想把中共的精神帶到臺灣
    【環球時報記者畢方圓】「盧麗安效應」在臺灣持續發酵。繼北大臺籍博士生王裕慶和張立齊公開表示想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來自臺灣的原住民陳志強又在網上表態稱想「歸共」。提到為何想要加入中國共產黨,陳志強日前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去過延安,重走了長徵路,了解中共黨史後認為,哪怕複製一點中國共產黨的精神到臺灣,都會給臺灣帶來很大的福利。37歲的陳志強來自桃園的拉拉山。
  • 【系列片單】關於臺灣電影,看這一篇就夠了
    關於臺灣電影,只需要看這一篇就夠了。強烈建議先收藏,後面翻出來慢慢看。
  • 遊玩臺灣 想了解臺灣,看這25部電影就夠了(上篇)
    小到一家快餐店,大到一片郊野,片中出現的場景在現實中均有跡可循,影片結束時三個主角前往的那片石灘是花蓮七星潭海岸,而以上這張影片海報的拍攝地點是花蓮新城照相館。5《 海角七號 》2008第四封信:友子,才幾天的航行,海風所帶來的哭聲已讓我蒼老許多。
  • 臺灣原住民的生活,知多少?最動人的歌聲送給你!
    臺灣原住民的生活臺灣原住民部落知多少說到臺灣原住民,大家第一聯想到的就是近期在選秀節目中深得觀眾喜愛而爆 紅的A-Lin 黃麗玲。臺灣的原住民可為演藝圈貢獻不少人才:張雨生、張惠妹、徐若瑄、張震嶽、動力火車、蕭敬騰、羅志祥、範逸臣、温嵐、紀曉君等。原住民五官輪廓深邃,帥哥美女輩出,而且直爽開朗的性格更是深受大家喜愛,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原住民的部落生活。
  • 他還想再看一次臺灣,故事卻在這裡戛然而止
    我到臺灣自由行,剛好搭上末班車,在高雄拐了個日本姑娘去看深夜場,路上如是給她介紹:這是一部臺灣風土人情片,特別適合咱們這樣有追求的觀光客。威秀是臺灣大院線,座位熒幕音響都是頂尖,票價 NT 260(約 RMB 52)。院線放映接近收官,上座率仍佔三分之一。三個本地片 trailer 放完,磅礴配樂拉開正戲帷幕。
  • 65 臺灣原住民的海上擴張歷史,毛利人的祖先與臺灣原住民
    東亞歷史第65篇:遠古中國之臺灣原住民海上擴張。 大坌坑遺址中,考古學家發現許多捕魚器具及用來挖鑿獨木舟的石制器具,顯示六千多年前臺灣原住民已經具備從事海上捕魚和航行的技術。學者指出,早期臺灣原住民已經知道如何在獨木舟的船舷兩側加裝浮木,以減低船身傾覆的可能;又知道加裝風帆,使船行駛更快。
  • 一位清華學子眼中的臺灣原住民
    我們是在晚上九點多鐘出發前往鐵花村的。還沒到村,從遠處就能聽到有飄渺的歌聲從燈火通透處傳來。鐵花村的入口掛滿了一串串五彩斑斕的明燈,遊人往返其間。循著歌聲,我們來到一片開闊的場地。在「鐵花吧」要了幾瓶臺灣啤酒和當地少數民族特有的小米酒後,我們挑了張空桌坐下,喝酒的同時也感受和欣賞原住民的音樂和舞蹈。
  • 特別策劃:歌從山上來——臺灣原住民音樂初探
    還原:唱什麼,哪裡唱,誰在唱,如何唱  說到臺灣原住民音樂的初始狀態,內地樂迷很容易想到這幾年興起的一個詞:原生態民歌。是的,這裡我們首先要了解的,也正是這樣的一種東西,只是臺灣並不使用「原生態民歌」這一詞彙,與之相對應的詞,應該叫做「古調」,也就是最早流傳於臺灣原住民居住區的各種民間歌謠。
  • 獨家︱洞見臺灣原住民音樂
    然而有學者認為「在初民社會中很少存在或者乾脆沒有自我意識」,所以這一感受的產生本身就帶有強烈的現代情緒,「回歸」之感實際出現在接觸現代文明之後。於是消失的傳統不僅是歷史裡的脈絡,還有原生於山林的感觸。可以注意到的是,許多名聲斐然的原住民流行歌手的作品並不屬於原住民傳統音樂。但他們的音樂中都有大量的原住民音樂元素的存留。
  • 臺灣原住民可以享受哪些福利?
  • 西部片,看這一部就夠了
    《西部往事》是導演塞爾吉奧·萊昂內的最後一部西部片,是一部空前絕後的傳世經典。這部史詩級別的西部電影,記載了牛仔時代的終結和後工業時期的到來,是導演個人西部片的終結,是個人英雄主義的沒落,也是蠻荒時代的一曲輓歌。
  • 細看臺灣原住民的「政治觀」 統一意願度僅次外省人
    「漢人削尖腦袋想當原住民」為了對原住民概況有大致了解,《環球時報》記者來到位於屏東縣隘寮溪上遊的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該園區佔地82.65公頃,主要展現泰雅、賽夏、布農、鄒、魯凱、卑南、排灣、阿美及雅美等九族聚落的生活原貌,是臺灣規模最大、山地文物最豐富的野外博物館。
  • 親近臺灣原住民部落,南航帶你看另一面的臺灣!
    相信很多人都對臺灣的藝人張惠妹、羅志祥,蔡依林,言承旭這些大明星很熟悉,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些明星都有著原住民血統。臺灣已承認的原住民族群有14個,原住民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特色,且能歌善舞,還有非常多的原住民音樂人的音樂非常棒,相信如果到了他們的部落每個人一開口,就是一個天生的歌唱家吧!南航吉林分公司品味寶島全新升級,讓我們一起去深度體驗臺灣原住民的風採吧!
  • 走近臺灣原住民:年輕人融入城市 國民黨漸失選票
    「這位『立委』應該是故意消遣馬英九,因為馬之前曾說過『臺灣的鄉親絕大多數都是炎黃子孫』,所以這名『立委』就專門挑這樣的問題來問。」林江義的困擾也側面反映了臺灣原住民的尷尬處境,這是一個樂天派的族群,卻又不得不面對火藥味十足的臺灣藍綠紛爭,在過去的幾十年,經歷了日據、國民黨遷臺以及臺灣解嚴之後,這個54萬人的族群境遇如何?他們如何看待過去的榮辱悲歡乃至未來的兩岸關係?
  • 臺灣原住民部落知多少?
    臺灣原住民部落知多少說到臺灣原住民,大家第一聯想到的就是近期在選秀節目中深得觀眾喜愛而爆 紅的A-Lin 黃麗玲。臺灣的原住民可為演藝圈貢獻不少人才:張雨生、張惠妹、徐若瑄、張震嶽、動力火車、蕭敬騰、羅志祥、範逸臣、温嵐、紀曉君等。原住民五官輪廓深邃,帥哥美女輩出,而且直爽開朗的性格更是深受大家喜愛,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原住民的部落生活。
  • 錢靜 | 臺灣原住民喜好什麼顏色的服飾?
    photo by:匯圖網 www.huitu.com二、臺灣原住民的服飾種類服飾在臺灣原住民各族群的社會文化中皆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為無論是在日常生活染色材料與工藝    (1)染色材料的獲取臺灣原住民各族群雖然都居住於臺灣,但每個族群的居住環境也有差異,這也必然對其染色材料的取材產生影響。
  • 講座紀要 | 藏品研究:臺灣原住民民俗文物
    所以浮雕於原住民而言意義重大。在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辦特展借來部落中的人像木雕作品時,在特展開幕之前部落的酋長特意來到博物館舉行特殊的儀式,告慰人像浮雕中祖先的靈魂。雖然在我們看來這些人像木雕外形相似,可是對部落中的原住民來說都可以一一辨認,因為這是他們需要銘記在心的事情。
  • 深入臺灣原住民部落,走一條連臺灣當地人都會去的線路丨臺灣探索之旅西線6天
    現在,你可以有機會走進這片神奇的部落全方位地延伸感官去感受臺灣特有的原住民文化。、淡淡對想探究臺灣本土自然文化的您來說一定是極其符合心意的一條線路。在這裡,有清澈蔚藍的海水,有豐盛美味的原住民料理,有輕鬆暢快的原住民遊樂體驗,強烈的熱帶色彩讓你從視覺到心情都變得興奮雀躍,體驗原住民的日常生活,原住民的傳統讓您一次體驗夠!
  • 臺灣原住民「立委」:蔡英文消費原住民議題撕裂社會
    在那裡,我們再次清楚地回憶起,我們的泰雅族人是怎麼與日本人抗爭、捍衛自己的土地,1000多人參加戰爭,最後只剩下二十幾戶。我們祖先的土地被搶奪,變成日本人的茶廠,後來「中華民國政府」來了之後,又轉給私人 機構,直到現在這些土地還沒有歸還到原住民的手中。這只是一個例子而已,在日本殖民臺灣期間,這種例子太多了。所以說,如果沒有澄清這段歷史真相,那就不叫道歉。
  • 走進原住民部落感受淳樸臺灣
    在臺灣東部城市花蓮,臺灣少數民族慶豐收。 新華社記者 任正來 攝花蓮縣太魯閣峽谷中的某度假村,原住民藝人表演才藝 新華社記者 龔兵 攝文/羊城晚報記者 黎存根民俗篇臺灣是族群多元之地。除漢族外,還有不少原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