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
你有多久沒回家了?
會不會有一天想回家的時候才發現,一切都變了?
最近看的一部臺灣電影就講了這樣的主題,讓我感動到哭。
這也是今天要推薦給大家的——
《太陽的孩子》。
這部有關臺灣原住民故事的電影,雖然看起來有些不起眼,但卻有許多閃著光的動人之處。
該片由鄭有傑,這位非常有才華的文藝片導演執導。
而除了鄭導,本片其實還有另一位原住民導演,勒嘎·舒米。
電影講述在美麗的臺東,阿美族人帕尼為了讓孩子過更好的生活,隻身於臺北打拼,在電視臺任職。
直到父親突然病倒,她匆忙趕回家之際,發現良田如今雜草叢生,更被發展商看中,準備興建觀光民宿……
這部電影最吸引人之處,莫過於可以讓觀眾反思現代人的生活模式,探討我們追求的生活究竟是什麼樣的。
人類由原始社會轉化到現代社會之後,我們好像忘記了其實每個人都是「太陽的孩子」,太陽直接或間接地養育了我們。
農業為人類提供最基本的食物,本應是社會最重要的命脈,但農業的重要性越來越不受重視,耕地亦越來越少。
就像電影裡講述的,土地變成了商品,發展商計劃在耕地上興建酒店,而政府官員與商家勾結,合力進行推土機式的發展。
而我們一旦失去了土地,就意味著失去了勞動的自主權,失去了社區規劃的自主權,更把「有沒有錢」和「是否貧窮」劃上了等號,忘記了生活的本質。
影片除了探討人與自然的宏大主題外,還大篇幅的表現了臺灣島美麗迷人的自然風光。
遠處的群山——
清澈透亮的海底——
還有碧綠廣闊的稻田。
這許多熟悉又陌生的畫面,不僅全方位展現了過去幾年,臺灣東海岸的發展歷程。
另一方面對原住民的文化、歷史、生活、還有他們的價值與信仰都用極為細緻的方式訴說了出來。
至於原住民與現代社會之間,到底還有著多少值得一說的故事呢?
等你看完這部電影,也許就會明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