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東玉三郎 | 愛上崑曲的「日本梅蘭芳」

2021-02-07 全球藝術人文


歌舞伎大師  女形演員  坂東玉三郎

「坂東玉三郎」是日本歌舞伎界一個顯貴的世襲稱號。現在的坂東玉三郎,是這一稱號的第五代傳人,原名榆原伸一。


1950年4月25日,榆原伸一出生於一個歌舞伎世家,自幼對戲劇耳濡目染,但並不喜愛。

造化弄人,6歲那年,榆原患上了小兒麻痺症,後遺症使他的右下膝一度無法行走。為了康復治療,他跟隨第四代坂東玉三郎學習日本傳統舞蹈。

一年後初次登臺,舞臺的莊嚴宏大和表演者的張弛有度,深深感動了他。一反過去被動的態度,榆原決心在此領域有所建樹。

▲初次登臺的坂東玉三郎

由此,他走上了女形男旦的漫漫長路。幾十年如一日的全身心投入,使他獲得了重重榮耀頭銜:五代目坂東玉三郎、國寶級大師、日本的梅蘭芳等等。

▲青年時期的坂東玉三郎

19歲的坂東已經開始出演歌舞伎主角。擇一事,終一生。他幾乎與世隔絕,白天排練晚上演出,從不應酬,沒有結婚,也幾乎沒有個人生活。曾經連續工作30個月沒有休假。

他在家的時候經常看各種演出錄像,自己的戲也是反覆揣摩。為了放鬆肌肉和保持形體,臨睡前半小時接受專業醫師的按摩。

坂東玉三郎曾經解釋自己選擇這樣與世隔絕的緣由:「讓自己成長為一個優秀的女形演員,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嚴格控制自己。如果喜歡和普通人一樣天天玩樂,這樣的人絕對不能成為好的女形。因為我們必須在舞臺上呈現出自己最理想的形體和表演,關鍵是保證自己的身體情況。」

空閒時,他的學習範圍也極廣:音樂、舞蹈、唱歌、詩歌、哲學、美術、書法、骨董、電影、外語、茶道、花道……橫跨東西方文化,古典與現代各類藝術。

有人問到他為何能堅持表演至今,他說:「我不會想得很遠,就只是想著明天的演出而已,不經意就過了幾十年。

阪東玉三郎 《藤娘》

歌舞伎從16世紀誕生至今,始終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潛移默化。無論是從歌舞伎的傳統演出劇目,還是演劇舞臺,都留有一定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痕跡。

阪東玉三郎  楊貴妃造型

坂東玉三郎是聽著父母描述梅蘭芳如何杰出長大的。與中國的緣,也始於他對這位表演藝術大師的敬仰和追隨。 

阪東玉三郎 飾演 楊貴妃

20歲時,坂東玉三郎的父親問他將來想演什麼,他答道:「除了歌舞伎,還想演楊貴妃。」父親認為他信口開河,告訴他:你如果不能成為像梅蘭芳那樣偉大的男旦,就不可能扮演楊貴妃。

1987年,他專程到北京向梅蘭芳之子梅葆玖學習京劇《貴妃醉酒》,把其中的臺步和水袖,應用到了後來出演的歌舞伎《玄宗與楊貴妃》中,在中日兩國都引起好評。

2007年,坂東玉三郎來到中國觀看崑曲《牡丹亭》。在蘇州,他對崑曲名家張繼青的表演「一見鍾情」,於是開始跟隨張繼青學習崑劇的表演技巧。

中日版崑曲牡丹亭 京都南座版 遊園驚夢

他學習中文唱腔,閱讀《老子》、《論語》等經典。為了使唱腔圓潤,已有20年不吃肉的他,甚至遵從醫生建議開始吃肉。

08年,他在京都、北京、蘇州、上海分別舉行了《牡丹亭》公演,獲得巨大成功,被讚譽為「玉牡丹」。後被蘇州市人大、市政府授予「蘇州市榮譽市民」稱號;又獲得日本第五十七回「菊池寬賞」,表彰他在崑曲《牡丹亭》等劇目中的創新成績。

坂東玉三郎笑說:「當初,梅蘭芳學習崑劇以滋養京劇,現在我卻把從梅葆玖先生那裡學來的京劇元素再還給崑曲,這確實很有意思。」

坂東玉三郎在與中國傳統戲劇的交流合作中,一直為中國傳統戲劇的衰落以及京劇男旦藝術的中斷而深感痛心。

他與旅日作家靳飛、日本漢學家刈間文俊、波多野真矢等人一起,致力於中國傳統戲劇年輕演員與男旦演員的培養,通過十年努力,終於促成了中斷四十年之久的京劇、崑曲男旦傳統的全面恢復。

他在中國演出不取演出費,還自己出資支持中國年輕演員進修。在中國遭遇「非典」和四川汶川大地震時,慷慨捐資賑災,受到中國政府表彰。

可以說,坂東玉三郎是有史以來對中國傳統戲劇影響最著的日本戲劇藝術家,也是現在中國傳統戲劇復興的領軍人物之一。他與中國傳統戲劇界的廣泛交流合作,已經成為當代中國戲劇史的重要篇章。

高界下午茶十月第一場:『聲·世』——日本音樂風情專場,榮邀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經典947」音樂臺主持人、《橄欖古典音樂》專欄作家顧超老師;日本琴古流尺八貴風會師範中國支部支部長、日本三曲協會會員、尺八中國演奏家駱金晶先生;並隆重邀請到來自日本音樂世家、日本津輕三味線大獎獲得者、三味線演奏家成世昌太先生,呈現原汁原味的「最」日本音樂風情。

【時 間】10月11日 周四  14:00-18:00

【主 題】聲·世 | 日本音樂風情

【嘉 賓】顧超  駱金晶  成世昌太

【流 程】

  13:30-14:00 會員籤到

  14:10-14:20 尺八開場曲

  14:20-15:20 上半場講座

  15:20-15:40 尺八演奏

  15:40-16:00 茶歇&交流

  16:00-17:00 下半場講座

  17:00-17:10 尺八演奏

  17:10-17:40 三味線演奏

  17:40-17:50 結束與預告

【地 址】

天山路345號繽谷文化休閒廣場東座6樓632號

生活實驗室茶室演播廳

【交 通】

地鐵2號線威寧路站2號口出步行200米

地面停車:廣場西座前方5元/小時

地下停車:廣場東座優衣庫旁7元/小時

⏰ 報名請致電(謝絕空降)

 張老師 18601790797

光影與空間的戀愛 | 第28期回顧

淨夏世光 | 莫幹山藝境禪靜修之旅回顧

心以物顯·物以心觀|第27期回顧

      高界文化,致力於培養具有全球人文視野和深厚藝術情懷的企業家、精英階層。目前旗下開設有全球藝術人文研修計劃、高界藝術時光下午茶、企業人文藝術高端定製課程、 與上海交大海外學院聯袂打造的產業升級IP運營研修課程、文創IP運營與投資課程、上海交大「藝術+」美學系列課程等項目。

相關焦點

  • 坂東玉三郎:梅蘭芳是我的偶像
    △第五代坂東玉三郎「戲劇大師梅蘭芳是我們日本人的偶像,我看過他的演出資料,他對身體的控制力是非常驚人的。而且我們日本著名的歌舞伎大師坂東玉三郎先生也曾來中國學習戲曲。」北京戲曲評論學會會長 靳飛:梅蘭芳轟動日本全國,梅蘭芳太漂亮了,日本歌舞伎演員和京劇演員交流以後,大家也覺得梅蘭芳的藝術很好,最後結為非常好的朋友。坂東玉三郎的祖父十三代的守田勘彌那時候就和梅蘭芳交了朋友,而且守田勘彌還向梅蘭芳提出,想去中國演出。
  • 舞蹈坂東玉三郎 既是「美人爺爺」也是「日本的梅蘭芳」
    (此視頻為俞玖林、坂東玉三郎在中國蘇州主演的中日版《牡丹亭》)五代目坂東玉三郎(1950年4月25日-),日本歌舞伎藝術大師
  • 當歌舞伎遇上崑曲:日本「人間國寶」坂東玉三郎專訪
    年近花甲的坂東玉三郎,將16歲的杜麗娘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演繹出真正中國傳統的寫意之美。他不僅留守於傳統歌舞伎藝術,還曾導演並與宮澤裡慧共同主演電影《天守物語》;與現代芭蕾大師莫裡斯·貝嘉合作創作現代舞;導演並主演了日本「鼓童」的《天照大神》;而最為著名的,便是他與大提琴家馬友友合作拍攝的紀錄片《巴赫靈感: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之五—追尋希望》。
  • 筱山紀信:日本歌舞伎第五代坂東玉三郎
    展期: 2011年11月12日(六)-12月4日(日)
    會場: 東京畫廊+BTAP|北京   
 地址: 北京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大山子798藝術區內陶瓷三街E02    東京畫廊+BTAP在攝影藝術家篠山紀信的協助下,將在北京舉辦篠山紀信攝影展——「第五代坂東玉三郎
  • 坂東玉三郎*鼓童KODO:以赤子之心敲響太鼓
    此次演出的「螺旋 Evolution」是歌舞伎大師坂東玉三郎在2012-16年擔任鼓童藝術指導期間監督執導的作品。 在日語裡「Kodo」這個詞有著雙重含義。一是「心跳」,被視作人類生命的節奏之源,太鼓的聲音就如同在母親子宮內聽到的第一次心跳,喚醒原始的生命力。二是作為「鼓童」,鼓手們期望能夠像孩童一般保持內心純淨,以赤子之心敲響太鼓。
  • 【金】坂東玉三郎︱看上去就很美
    筱山紀信從坂東玉三郎二十歲起連續跟拍其四十多年,我們也許想不明白為什麼這次他的鏡頭會變得如此死板,沒有自然光,仿佛失去了鏡頭語言。
  • 它終於來貴陽啦,白先勇青春版崑曲《牡丹亭》28日上演!
    曾榮獲第27屆戲劇梅花獎,中國首屆崑劇藝術節表演獎,全國崑曲優秀青年演員展演 「十佳演員」稱號,「江蘇省優秀青年戲劇人才」,首屆「長江流域十二省市青年演員大賽—長江之星」稱號,第四屆「中國戲曲紅梅薈萃」活動——「紅梅金獎」,浙江省第11屆戲劇節優秀表演獎,江蘇省戲劇節紅梅獎大賽金獎,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對象,江蘇省宣傳文化系統青年文化人才,江蘇省第二批鄉土人才「三帶」
  • 日本人聽崑曲
    近代以來,日本人去北京聽京劇不算很稀奇,還有辻聽花那樣的資深戲迷。不過日本人顯然很少有機會接觸到崑曲(內藤湖南曾在北京看梅蘭芳的《思凡》,心醉不已),青木正兒作了《梅郎與崑曲》,不過他因為生了大病的緣故,未能去現場看梅的演出。他這篇文章主要從戲曲史的角度談崑曲的興衰,「我舍當今流行之『皮黃』而取『崑曲』也」。
  • 戲曲巨匠 |梅蘭芳與京劇之美
    梅蘭芳《貴妃醉酒》日本實況錄像        在上海的演出,不僅使梅蘭芳聲名鵲起,更使他開闊了藝術視野,上海新的戲劇觀念對梅蘭芳的表演藝術產生了重要影響,使他在表演藝術上向著求新和探索邁進。雖然他不是使京劇走出國門的第一人(有資料證明,京劇武生演員張桂軒等人曾於十八世紀九十年代,應旅日華僑邀請,隨皮黃、梆子兩下鍋的戲班到過日本、朝鮮、俄國演出京劇的神話戲和武戲),但真正讓京劇進入國際視野,成為國際友人了解中國民族戲劇文化的還是梅蘭芳。早在1919年,梅蘭芳就把京劇介紹到了東鄰日本。1930年,他又到美國訪問演出,並在美國波摩那學院和南加州大學獲文學博士榮譽學位。
  • 名人系列故事——梅蘭芳
    梅蘭芳1894年出生於北京城內一個京劇世家。自幼父母雙亡,由伯父撫養成人。1901年,7歲的梅蘭芳開始學戲。1912年,18歲的梅蘭芳隨京劇大師王鳳卿首次到上海演出,取得了很大成功。梅蘭芳的京劇唱腔,從樸素的」情「過渡到華麗的」文「,努力使唱詞文字典雅絢麗,並在曲調上引入了崑曲,加以變通,形成了他獨有的唱腔特點。1936年梅蘭芳通過學習,掌握了如何用氣、換氣、提氣、偷氣等功夫。他對」氣「的理解和運用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梅蘭芳經過譚鑫培和楊小樓兩位前輩的指點,加之自己的天賦和勤奮,取得了輝煌的藝術成就。
  • 看懂了浮生六記,聽懂了崑曲,這就是原味姑蘇!
    《浮生六記》園林版主創團隊通過浸入式崑曲的表現形式,結合作者沈復的原居住地滄浪亭的市井風情,將崑曲與蘇州園林兩個歷史文化遺產的古老神韻交相輝映。浸入式是源自英國,是目前國際當代戲劇舞臺上十分流行的一種交互式戲劇玩法。
  • 崑曲曲牌《皂羅袍》
    「皂羅袍」是崑曲唱腔曲牌,為「牡丹亭」《遊園》一折戲中的唱腔,曲調委婉動聽、纏綿細膩,是崑曲南曲代表作之一。
  • 是日本三大國劇之一
    今天就跟著小編來了解下日本傳統文化——歌舞伎。還記得這位刷爆網絡的日本小哥哥嗎?被稱為「日本歌舞伎界耀眼美少年」的八代目市川染五郎,舉手投足間的古典氣質與精緻從容的臉,讓他在中日兩國都吸粉無數。▲坂東玉三郎與市川海老藏
  • 洪惟助 | 白先勇的崑曲事業及其影響
    因此白先勇迷戀崑曲,狂熱地推動崑曲。白先勇對崑曲的推動可以分為兩階段:一為20世紀的《遊園驚夢》;二為21世紀的青春版《牡丹亭》。一、20世紀的《遊園驚夢》1946年白先勇虛歲十歲,剛好有機緣在上海美琪戲院看到梅蘭芳、俞振飛演崑曲《遊園驚夢》,這美好的印象一直留在心靈深處,尤其【皂羅袍】的音樂深植腦中。
  • 【人物】民國大家之梅蘭芳:京劇表演藝術大師
    梅蘭芳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0歲登臺。後又求教於秦稚芬和胡二庚學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獄鴛鴦》、《思凡》等11出戲。於1949年前先後赴日本、美國、蘇聯演出,並榮獲美國波莫納學院和南加州大學的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 日本著名能樂師梅若SORAYA女士活動通知
    近期,我們邀請了日本著名能樂師梅若SORAYA 女士訪問中國,她將在中國幾所著名高校舉辦「能的魅力」演講會,並在日本國駐華大使館內舉辦「日中傳統戲劇交流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