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強化和完善涉及憲法、基本法、國際衝突法的法律體系,防止...

2020-12-23 民主與法制網

  化解兩大領域風險

  孫嘉偉、葉青

  《解放日報》2020-04-21

  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安全形勢,必須堅持系統、綜合、法治的原則,從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兩大領域防範、化解各類風險。

  一方面,聚焦傳統國家安全要素。

  例如,維護政治安全。應該看到,各種敵對勢力仍然企圖讓我們改旗易幟、改名換姓,其要害就是讓人丟掉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丟掉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信念。遺憾的是,我們有些人奉西方理論、西方話語為金科玉律,不知不覺成了西方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吹鼓手。僅從高等教育的角度來看,應當積極發揮馬克思主義學科對其他社會科學學科的指導作用,把引導師生樹立四個自信貫穿於學術科研、人才培養、思政教學過程中,抵禦西方意識形態的侵蝕。

  又如,維護國土安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實現祖國安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有一個共同信念:偉大祖國的每一寸土地都不能也不可能分割出去。維護一國兩制、堅持九二共識、維護南海主權等,需要強化和完善涉及憲法、基本法、國際衝突法的法律體系,防止敵對勢力打著各種幌子借題發揮。

  另一方面,高度重視非傳統國家安全要素。

  當前,國際力量對比正在發生積極變化,非傳統安全內涵日益豐富。

  要維護經濟安全。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崛起,正在改變全球政治經濟版圖。但是,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依然任重道遠。其中,高端涉外法律人才存在一定的缺口,應當引起重視。

  要維護文化安全和網絡安全。一個政權的瓦解往往是從思想領域開始的。思想防線被攻破了,其他防線也就很難守住。我們必須把網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時候都不能旁落,否則就要犯無可挽回的歷史性錯誤。

  要維護社會安全。要通過改革創新,實現從傳統社會管理向現代社會治理的轉變。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一條紅線,深入拓展區域化黨建;調整和完善不適應的管理體制機制,推動管理重心下移,把經常性具體服務和管理職責落下去,把人財物和權責利對稱下沉到基層,增強基層組織的影響力、號召力。

  要維護生態安全和資源安全。保護生態安全必須依靠制度和法治。要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研製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法,強化環保監測監察執法,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使之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導向和關鍵約束。

  

相關焦點

  • 觀點 王千華:香港基本法研究中的普通法/大陸法問題
    在香港基本法的研究中,經常被用來說明中央和香港緊張關係原因的一對概念是「普通法/大陸法」。在這對概念下,產生了很多看似符合中道且「政治正確」的評論:例如,「普通法和大陸法要相互尊重」;再如,「香港與中國大陸採用不同的法律制度,前者實施普通法,後者則採用大陸法,普通法下的香港法官有沒有權力去裁定另一個法律體系的釋法屬越權,又是否需要事先徵詢相關專家的意見」,等等不一而足。
  • 關於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幾個問題
    有的同志還提出,有關我國已經參加的國際條約在國內適用的衝突規範,也應考慮成為我國法律體系的組成部分。我們反覆比較、討論,認為我國的法律體系劃分為7個法律部門比較合適,這7個部門是: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每類法律部門中又包括若干子部門,有些子部門下面還可進一步劃分。
  • 弘揚憲法精神,更好發揮憲法治國理政作用——從第六個國家憲法日...
    「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必須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完善產權制度,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產權;推進土地、金融、科技、數據等要素市場制度建設,實現要素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完善公平競爭制度,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以高標準市場經濟體系建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王一鳴說。
  • 香港「法律周2020」開幕 向年輕人介紹憲法與基本法的關係
    中新社香港12月23日電 (記者 韓星童)香港「青Teen講場10周年」暨「法律周2020」開幕禮23日以網絡直播形式舉行。「青Teen講場」當日舉辦香港基本法講座,有法律人士指出,憲法與香港基本法關係密切,憲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所作出的決定,對香港特區具有約束力。
  • 張德江在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實施20周年座談...
    世界歷史上還沒有這樣一個法,這是一個新事物」「我們的『一國兩制』能不能夠真正成功,要體現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裡面」。在沒有先例可循的情況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科學地解決了國家主體實行社會主義與個別地區實行資本主義、中央擁有全面管治權與特別行政區獲得高度自治的授權等一系列複雜問題。鄧小平同志高度評價它是一部具有歷史意義和國際意義的創造性傑作。
  • 我校法律研究協會熱議《香港國安法》
    參加學習的同學們一致認為,這部法律完全符合憲法和香港基本法精神,全面準確的貫徹了「一國兩制」的方針。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因此,出臺香港國安法已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對於其意義,香港國安法是依照憲法和香港基本法制訂的全國性法律,沒有違反任何公約,它將有效堵塞法律漏洞,防止不法分子大搞破壞,防止境外勢力煽動叛亂,對於維護祖國和平統一意義重大。
  • 2021北京事業單位法律知識:淺析法律部門與法律體系_北京中公教育
    2、特徵:(1)法律體系由一國國內法構成,不包括完整意義的國際法範疇即國際公法。我國已經加人的國際私法和國際經濟法上的國際條約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之內。法律體系之所以不包括國際公法在內,是因為國際公法調整的是國家的行為,而國際私法和國際經濟法調整的是人的行為。
  • 紀念香港基本法實施20周年研討會發言摘登
    香港在維持和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過程中,得益於中央的大力支持和內地金融市場的深度合作,這一切都離不開基本法及其確立的「一國兩制」框架。香港回歸後金融市場的繁榮穩定充分表明了基本法20年來的成功實施,彰顯了「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
  • 2020年度中國十大憲法事例發布
    《意見》明確,要準確理解和把握正當防衛的法律規定和立法精神,對於符合正當防衛成立條件的,堅決依法認定,切實防止「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做法,堅決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意見》立足防衛人在防衛時所處情境、在防衛時間判斷上不苛求防衛人的人性化規定成為本次新規的一大亮點。由此引發的個體生命權及其憲法保護問題值得進一步加以思考。
  • 天大法學院召開「編纂生態環境法典 完善生態環境法制」學生論壇
    孫院長指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編纂生態環境法典是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也是完善生態環境立法、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路徑,是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大舉措。本次論壇,旨在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集思廣益,引導全社會重視生態環境法的法典化,不斷推動完善我國的生態環境法律制度。
  • 中國法律之基石:比較法和歷史
    但當一個沒有現代法律體系的國家需要大規模立法時,卻不能僅靠理性來憑空制定出一個適當的法律規範體系。然而根據分析法學理論,國家此時可以訴諸比較法,對其他國家的法典和法典條文比較研究。這樣一來,理性就可以給立法者提供一個效用標準:如何選擇比較法內容,用理性作出可能的發展完善,並最終納入民法典以打上國家立法機關的印章授權。
  • 瑞幸咖啡事件警示完善公司治理
    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對中國企業在海外的經營活動產生了較為負面的影響,未來疫情結束後也會對中國企業在海外的投資、金融和貿易等活動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需要通過完善個人和企業信用體系、完善企業海外貿易和投融資法律體系、修改《公司法》、修訂《會計法》和《審計法》,來完善公司治理體系,規範企業經營行為,保證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 緩刑適用條件的法條衝突與解決
    緩刑制度是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中「從寬」的體現,該制度旨在強化刑罰的開放性,體現刑罰執行的人道性,避免短期自由刑的交叉感染。立法者擴大緩刑適用的初衷,如果沒有科學立法的理念與規範建構,那麼就會「事與願違」,帶來嚴重法律衝突,造成刑法適用困境。其中,刑法修正案(八)有關緩刑適用條件的修正,就存在嚴重的法律衝突。
  • 最高法副院長:全面加強和完善公共衛生領域相關法律法規建設
    其中,立法環節方面,江必新在文章中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完善疫情防控相關立法,加強配套制度建設,完善處罰程序,強化公共安全保障,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體系。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上述要求,在立法環節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 中共中央:制定完善對網絡直播、自媒體等的規範管理辦法
    充分發揮領導幹部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對全社會的示範帶動作用,進一步落實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健全日常學法制度,強化法治培訓,完善考核評估機制,不斷增強國家工作人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依法辦事的意識和能力。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落實《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加強對教師的法治教育培訓,配齊配強法治課教師、法治輔導員隊伍,完善法治副校長制度,健全青少年參與法治實踐機制。
  • 憲法問題:經濟法視角的觀察與解析
    上述經濟憲法條款,經由經濟法的立法加以具體化,就形成了經濟法的體系,該體系包括宏觀調控法和市場規製法兩大規範群,它們與現代國家的經濟職能、國家的經濟職權、憲法上的經濟條款直接對應,體現了憲法和經濟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回應。(17)同時,對應於上述各類具體經濟職權,經濟法的部門法分別包括財政法(含預算法、稅法、國債法等)、金融法、計劃法、競爭法等。
  • 中共中央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決定全文)
    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落實憲法解釋程序機制,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範性文件。堅持憲法法律至上,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機制,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一切違反憲法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二)完善立法體制機制。
  • 林鄭月娥:香港要增強公職人員和青少年的國家意識和民族認同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4日在香港出席2019年「國家憲法日」座談會致辭時表示,憲法是基本法的立法依據和效力來源,香港要增強全社會特別是公職人員和青少年的國家意識和民族認同,同時應按照「一國兩制」要求,完善憲法和基本法實施相關的制度和機制。 林鄭月娥表示,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法、最高法,是國家的重要標誌和象徵,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