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兩大領域風險
孫嘉偉、葉青
《解放日報》2020-04-21
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安全形勢,必須堅持系統、綜合、法治的原則,從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兩大領域防範、化解各類風險。
一方面,聚焦傳統國家安全要素。
例如,維護政治安全。應該看到,各種敵對勢力仍然企圖讓我們改旗易幟、改名換姓,其要害就是讓人丟掉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丟掉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信念。遺憾的是,我們有些人奉西方理論、西方話語為金科玉律,不知不覺成了西方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吹鼓手。僅從高等教育的角度來看,應當積極發揮馬克思主義學科對其他社會科學學科的指導作用,把引導師生樹立四個自信貫穿於學術科研、人才培養、思政教學過程中,抵禦西方意識形態的侵蝕。
又如,維護國土安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實現祖國安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有一個共同信念:偉大祖國的每一寸土地都不能也不可能分割出去。維護一國兩制、堅持九二共識、維護南海主權等,需要強化和完善涉及憲法、基本法、國際衝突法的法律體系,防止敵對勢力打著各種幌子借題發揮。
另一方面,高度重視非傳統國家安全要素。
當前,國際力量對比正在發生積極變化,非傳統安全內涵日益豐富。
要維護經濟安全。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崛起,正在改變全球政治經濟版圖。但是,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依然任重道遠。其中,高端涉外法律人才存在一定的缺口,應當引起重視。
要維護文化安全和網絡安全。一個政權的瓦解往往是從思想領域開始的。思想防線被攻破了,其他防線也就很難守住。我們必須把網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時候都不能旁落,否則就要犯無可挽回的歷史性錯誤。
要維護社會安全。要通過改革創新,實現從傳統社會管理向現代社會治理的轉變。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一條紅線,深入拓展區域化黨建;調整和完善不適應的管理體制機制,推動管理重心下移,把經常性具體服務和管理職責落下去,把人財物和權責利對稱下沉到基層,增強基層組織的影響力、號召力。
要維護生態安全和資源安全。保護生態安全必須依靠制度和法治。要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研製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法,強化環保監測監察執法,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使之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導向和關鍵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