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總說:得騎兵者得天下,可你知道騎兵有多燒錢嗎?

2021-02-23 史事百傳

⬆⬆ 閱讀前,先點擊上方藍字「史事百傳」,再點關注,右上角設置星標,這樣您就可以每天收到最新內容,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古代國家打仗的時候都是以步兵為主,也有不少的騎兵,騎兵往往是以勘探敵情、衝鋒陷陣、傳遞情報為主的,騎兵在古代打仗時不可或缺。肯定有人要問,既然騎兵這麼重要,為什麼不大規模發展騎兵呢?

其實騎兵沒有大力發展的原因無外乎有兩個原因,第一就是沒有好的戰馬,第二就是騎兵真的花費太高了。古代劉徹攻打匈奴,而有的人很不理解,不就是因為幾匹馬,至於嗎?至於!在古代中原地區,是有大量戰馬的,但是由於中原地帶戰馬比較矮小奔跑速度比較緩慢,中原的戰馬就被棄用了。中原戰馬不給力,這也是劉徹朝代的軍隊和匈奴打仗屢戰屢敗的原因。其實,我國古代從趙武靈王的時候就知道騎兵容易打敗步兵,但是因為騎兵消耗的軍費實在是太多了,要不然那個朝代就應該大力發展騎兵了。

普通士兵自己的軍糧都是一個問題,而要組成騎兵戰鬥部隊又要消耗大量的糧食。古代打仗就是持久戰,怎麼能養的起騎兵呢。而古代的戰馬是要吃粟的,古代士兵吃糧食一天也是一斤多一點,而騎兵和戰馬一天都要吃十幾斤,而且古代戰馬還有吃草,每天都要吃十幾斤的草,哪能有那麼多的草給馬吃,即使有草給馬吃,那有那麼多的勞動力去割草呢。

我們再說說古代騎兵用的武器,古代騎兵所用的是長兵器,當刺向敵人的時候,會使長兵器折斷或者刺向敵人的時候把武器留在敵人的身體上,而步兵卻可以持短武器,刺向馬腿,有的騎兵甚至連兵器還沒有出手就被步兵打下馬來。

雖說還有用馬塑來保護馬腿和馬身,但是馬塑的造價也是非常昂貴的。能貴到什麼程度呢,所有的武器花費,如果換成如今的面額就是十幾個億。所以說騎兵在當時是個消耗品,只有軍隊衝鋒陷陣,或者是發送緊急情報的時候才能用上,大大規模的使用消耗的資金太大了,所以大規模使用是不太可能的。

古代有哪些騎兵是比較出名的呢。說到騎兵我們可能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蒙古的騎兵,手裡提著酒壺,一身強壯的肌肉,橫掃了大亞陸,遇到什麼艱難險阻都改變不了,他們對勝利的期待。而我們又不得不提鐵鷂子,是在蒙古騎兵出現的時候所存在的,堪稱人馬合一,即使戰死也不會從戰馬上掉落,這支軍隊又堪稱大宋的噩夢;

還有提鐵浮屠,這個軍隊異常兇猛,一般的武器刺向這個軍隊幾乎毫髮無損,這個軍隊最大的特點就是一般軍隊穿一層防護甲,而這個軍隊卻穿兩層的防護甲;而我們也要提及一下關寧鐵騎,關寧鐵騎堪稱沒有敗績,最後在於敵人追打中,被敵人用大炮所摧毀。

除了打仗除了馬還有駱駝也可以在古代中戰場見到的,駱駝對軍隊的後勤要求很低,而且在沙漠地區表現的比馬好,而且駱駝也可以運載更多的貨物。但是駱駝作戰也有自己的壞處,駱駝衝鋒陷陣的衝擊力不是很高,駱駝行走起來也不平穩,所以更適合運載貨物,當然用駱駝作戰時,也有自己獨特的作戰方法,可以把武器搭載在駱駝的駝峰上,用以抗打敵人,西夏軍隊用駝峰上搭載小型火器,也取得非常大的勝利,駱駝騎兵是當時西夏比較出名的軍隊之一,當然還有許許多多的運載工具,比如牛,大象,鹿……

總體來說,古代打仗就是浪費銀子,但是古代帝王大部分都想著擴大自己領土,而沒有想過讓自己的國民安居樂業,而是讓他們奔走在家國分離的道路上。古代打仗,帝王非常喜歡在騎兵上大量花費銀兩,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古代騎兵的確是抗擊敵人的致命武器,所以從另一方面來講,這個錢花的也是比較值得的!

免責聲明:文章引至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喜歡的朋友幫忙     「點擊」  「分享」  「在看」

相關焦點

  • 李世民橫掃天下的神秘兵種:玄甲軍騎兵
    《資治通鑑》中如此記載:「淵選善騎射者二千人,使之飲食舍止一如突厥,或與突厥遇,則伺便擊之,前後屢捷,突厥頗憚之。」這支騎兵能夠在機動性上與突厥匹敵,應當是輕騎兵無疑。這部分騎兵,可以看做玄甲軍最初的基礎。李淵太原起兵之後,從突厥購買了良馬2000匹,還借來了小部分突厥騎兵,西突厥部落的史大柰也率領部下的騎兵在會寧歸附了李淵,更加壯大了李淵部下的騎兵隊伍。
  • 為什麼古代步兵很怕騎兵?騎兵優勢明顯,但成本也高
    當時,北方的遊牧民族已經組建大規模騎兵部隊進行作戰了,可趙國作為一個農業國家,士兵的主要作戰方式還是以車兵和步兵為主,於是在與草原騎兵作戰的時候,對方高超的騎射戰術讓笨拙的趙國車兵步兵非常被動。 趙武靈王經過深思熟慮之後,認為只有向北方的遊牧民族學習,組建強大的騎兵部隊才有可能扭轉和北方遊牧民族作戰的時候不利的局面。
  • 唐朝的騎兵為什麼強到恐怖?
    眾所周知,李世民並非一個躲在後方指揮的將領,在他統領的戰役中,他常常衝鋒陷陣,甚至帶少數騎兵窺探敵軍大營,而最後總能平安撤出包圍。是時,李世民為了刺探敵情,身邊僅帶著少量騎兵,不巧的是,突然碰到王世充的部隊,很可能李世民身邊只有幾十名輕騎兵,和王世充的部隊相差懸殊。
  • 為什麼說蒙古騎兵是冷兵器時代最強騎兵?
    蒙古騎兵當然,騎兵的主要舞臺還是在冷兵器時期,這一時期戰爭的主題基本上可以說是發揮騎兵的實力與限制騎兵的實力。而縱觀整個騎兵的歷史,由於兩件物品的出現將整個騎兵歷史分為三個階段,即馬鐙出現之前的騎馬步兵階段,這一階段馬匹一般作為士兵的載具,因為騎兵在馬背上很難借力,更不用說使用武器作戰;馬鐙出現直至身管武器的出現是騎兵的成熟時期也是巔峰時期,這一時期騎兵才真正成型進而統治戰場,其中最強的兵種就是縱橫歐亞的蒙古騎兵。之所以說蒙古騎兵是最強騎兵原因如下:
  • 日本騎兵真的很弱嗎?
    在冷兵器時代後期的日本戰國,武田騎兵隊可以說是日本最強的騎兵,這在史實中也是有記載的。
  • 騎兵戰鬥力爆棚,防禦力滿格,為何近代空心方陣卻能克制騎兵?
    提到空心方陣,可能很多人腦海裡閃現的是書本裡經常提到的一種數學模型,現實世界很多的實踐多來自堅實的科學理論基礎。排兵布陣裡用到的空心方陣雖不是絕對仿照這樣的數學模型來設計的,但與其有很多相通之處。譬如中心位置始終空出,最外層人數最多等。
  • 詳解胸甲騎兵、龍騎兵、驃騎兵、獵騎兵、槍騎兵
    胸甲騎兵因為裝備了厚重的胸甲而得名,這種胸甲由前後兩片甲板組成,主要材料是鐵,搭扣和鉚釘為黃銅,由皮帶連接,表面拋光。為了背負沉重的胸甲,胸甲騎兵必須體格強壯,拿破崙胸甲騎兵要求身高在1.8米之上,由此對坐騎負重能力的要求也非同一般,只有法國佩爾什馬、諾曼科博馬、英國夏爾馬等重型馬才能駝載胸甲騎兵。胸甲對刀劍有很強的防護力,也能抵禦早期火槍。
  • 為啥李雲龍搶了一個騎兵營的裝備,會興奮得整晚睡不著覺?
    獨裁時期,李雲龍最喜歡的就是他的寶貝——騎兵連。一直把騎兵連當作珍寶的李雲龍,抓了一把騎兵營的裝備,興奮得睡不著覺。很多人都會想,為什麼當李雲龍搶兵營裝備的時候,他總是睡不著。事實上,難怪李雲龍如此興奮。那時候人人都會激動的。要不然的話,旅長是不會勒索李雲龍辛苦奪取的騎兵營的大部分裝備的。
  • 蘇軍中的戰場頂級掠食者:壓得哥薩克騎兵抬不起頭,卻差點被滅族
    拿破崙曾如此評價哥薩克騎兵:「如果我的軍隊裡有哥薩克人,那麼我會用他們徵服全世界。」在領地被吞併後,哥薩克人名義上效忠沙皇,實際上,他們可並不怎麼忠心。這不,蘇俄內戰爆發後,哥薩克人毫無猶豫地加入了白衛軍陣營,他們對年幼的蘇軍造成了極大殺傷。不過,哥薩克橫衝直撞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很快,蘇軍中便出現了他們的天敵,另一群戰場上的頂級掠食者——卡爾梅克人。
  • 《八佰》為什麼上百人的保安團,會被幾個日本騎兵打得七零八落?
    如果你看過電影《八佰》的話,你就知道電影一上來有個橋段,湖北保安團被命令增援淞滬戰場,可沒想到這支隊伍完全上演了啥叫「送人頭」進入到了交戰區域沒一會,就遇到了日本騎兵,可沒想到日本騎兵也就10來個人,可這樣一支上百人的部隊,一下子就被打得七零八落了,這就讓人好奇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啊
  • 中國古代一直是北方騎兵克制步兵,朱棣為何能用步兵戰勝蒙古騎兵
    步兵,是歷史最悠久,也是最常見的兵種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對軍隊進行了改造和完善,當時的步兵就已經有了「輕裝」和「重裝」之分,兵器更是多種多樣,如戈、矛、鉞、殳、鈹等。騎兵,則是冷兵器時代最強勁的戰鬥力。
  • 重騎兵:光著腚怎麼也算重騎兵?
    也就是說,西方史學界認為,只要這支騎兵負責剛正面,哪怕是他們光著腚那也是重騎兵,如果他們負責其他的髒活累活,就算穿成高達也只屬於輕騎兵。 我們在史書或者電影中看到的重騎兵,都是穿著鋥光瓦亮的板甲,手裡舉著高聳入雲的長矛,長矛上還會掛著家族的旗幟,如果光武帝劉秀能看見這畫面,絕對得說:「仕宦當做重騎兵」。
  • 騎兵戰馬個個是明星
    我了解到,這個營70年代初成立以來,先後拍攝過《大決戰》、《吉鴻昌》、《巍巍崑崙》、《國王與皇帝》、《文成公主》、《沙漠風雲》、《離別廣島的日子》、《紅河谷》等42部影視片,騎兵第一營在影視圈有很高的聲譽。日本著名攝影師澳村佑治在中國拍攝《敦煌》和《楊貴妃與唐明皇》時,中國騎兵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國後,在報紙上發表文章說:中國「有一支貨真價實的騎兵」,後來《參考消息》上翻譯轉載了這篇文章。
  • 亞美尼亞鐵騎小傳:4600年天下名騎,曾伴隨蒙古騎兵攻向非洲
    亞美尼亞騎兵:4600年歷史的天下名騎 亞美尼亞騎兵的誕生時間非常久遠,幾乎與亞美尼亞民族同時出現。古希臘編年史記載了亞美尼亞的「馬祭」,色諾芬就曾寫道:「……於是色諾芬把村長帶回自己的家裡,給了他一匹馬,那是他很老的時候買的,用來養肥和獻祭,因為他知道這是太陽神的神聖。他這樣做是因為怕那匹馬會死,因為它在旅途中受傷了。」
  • 為什麼古代騎兵不用騾子?
    其實說白了,騾子就有點像那種柴油機大貨車,雖然速度慢,但是耐造 ,對0#柴油也是始終如一;戰馬就像汽油機私家車,平時至少加92#汽油,定期5000公裡換機油,遇到駕考或許比賽的時候,還得加95#汽油,防止油門不給力。很顯然如果兩支騎兵部隊在戰場上刀兵短接,騎騾子作戰的部隊基本上等著騎馬當然騎兵部隊收割。
  • 當前版本最強騎兵!——馬爾他騎士
    這是一個針對近戰兵種的特性,只有步兵系的一些兵團的攻擊有硬直效果,在這裡,不得不說一下硬直效果了:取消敵方攻擊,並且略微停止敵方向前進的腳步。而且騎兵的硬直動畫是馬上的騎兵會略微傾斜,,一般人很難看出來(我可不是因為打馬爾他感覺沒有打其他騎兵打擊感好才發現的)。這個效果,對馬爾他在絞肉亂戰的方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步步為營:機動性低,難以快速轉移。
  • 「白馬將軍」公孫瓚之敗:太過依賴騎兵作戰,自私自利無識人之明
    公孫瓚是東漢末年的諸多諸侯之一,還一度成為北方最大的諸侯,對外以強硬的態度,抗擊北方諸多的遊牧民族,憑藉著手下的騎兵作戰,威震邊疆,這支騎兵就是非常著名的「白馬義從」,在與袁紹對峙的時候,公孫瓚早已經名聲在外,在最初的幾次交鋒裡,公孫瓚都是順風順水的,打得袁紹狼狽不已。
  • 舞劇《騎兵》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騎兵》究竟有啥創新點呢?臺前幕後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感人故事?「戰馬」是該劇的另一大亮點「騎兵」怎麼能少得了「馬」的參與為了傳達馬的神與情建立有血有肉的形象導演不藉助大型木偶不使用常規馬舞步態而是選擇用演員來表現這個小夥子叫巴音達來
  • 騎兵的威力在於衝鋒?錯!騎兵的這些特長才是最厲害的
    在蒙古西徵的過程中,蒙古軍隊就利用其數量眾多的輕騎兵進行頻繁的偵查,令歐洲各國軍隊的一舉一動都在蒙古軍的掌控中,結果就是蒙古軍隊總能了解到敵方的弱點與軟肋,從而向敵軍發起致命的攻擊。早在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孫臏就發現騎兵有「十利」,其中「遮其糧食,絕其軍道」「敗其津關,發其橋梁」。這指的便是騎兵可以破壞敵軍物資運輸的通道和毀壞重要的橋梁道路,從而獲取戰場交通的主導權。
  • 王者無畏—胸甲騎兵
    17-18世紀的歐洲大陸各國都有胸甲騎兵的建制,只有英國直到滑鐵盧戰役之後才引入胸甲騎兵。胸甲的主要優點是對於步槍槍彈有一定的防護作用,提高了騎兵的生存能力。除了胸甲,胸甲騎兵還配備頭盔。隨著軍事科學的發展,胸甲騎兵漸漸為火槍騎兵等其他兵種所取代,退出了歷史舞臺。胸甲騎兵屬於重騎兵的一種,顧名思義重騎兵的騎手和馬匹較之於輕騎兵都要高大強壯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