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步兵很怕騎兵?騎兵優勢明顯,但成本也高

2020-12-24 騰訊網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古代戰爭中一支擁有強大騎兵部隊的軍隊將會很容易佔據戰場上的主動權。

原因無他,速度快!

我國歷史上中原國家第1次重視騎兵部隊是公元前三世紀之初的趙武靈王時期。

當時,北方的遊牧民族已經組建大規模騎兵部隊進行作戰了,可趙國作為一個農業國家,士兵的主要作戰方式還是以車兵和步兵為主,於是在與草原騎兵作戰的時候,對方高超的騎射戰術讓笨拙的趙國車兵步兵非常被動。

趙武靈王經過深思熟慮之後,認為只有向北方的遊牧民族學習,組建強大的騎兵部隊才有可能扭轉和北方遊牧民族作戰的時候不利的局面。

於是,趙國成為戰國七雄中最早組建大規模騎兵部隊的國家,也讓趙國在戰國後期成為足以和秦國相對抗的強國。

戰場上,騎兵部隊可以迅速抵達作戰位置,同時在戰鬥不利的時候也能迅速撤走,如果沒有強大的騎兵部隊取勝的一方就無法擴大戰果。

騎兵對步兵也可以做到騷擾遲滯,為了抵抗騎兵可能的攻擊,步兵只好一直保持緊張的備戰狀態,時間長了身體心理都會承受巨大的壓力,戰鬥力直線下降,一旦露出破綻,騎兵就能迅速對其發動攻擊。

對步兵來說,更是無法做到對敵方騎兵部隊動向的有效偵查。

劉邦統一天下之後率領32萬大軍北上抵禦匈奴人,雖然一開始取得了不少勝利,但卻無法偵查到匈奴主力部隊動向,以至於在白登地區陷入包圍圈。

如果當時劉邦有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用於對敵方實施偵查,也不會如此被動了。

當然,並不是說騎兵部隊全方位的領先於步兵部隊,騎兵也有非常多的弱點。

例如,成本高。

組建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首先士兵要經歷長年累月的專門訓練,鍛鍊他們馬上作戰的能力,相對於步兵要多出幾倍的時間,而且訓練條件要求高,沒有一個強大的國力難以實現。

訓練場必須要足夠大,保證騎兵在進行團體訓練的時候有足夠的空間,而步兵就無所謂了,隊列訓練、刺殺訓練隨便找一片空地都可以完成,所以在古代田間地頭都可以成為訓練步兵的訓練場,以至於種地的農民誰還不會幾下莊家把式呢。

騎兵對馬匹的要求也非常高,可不是隨隨便便什麼樣的馬都可以作為騎兵騎乘的工具。

為什麼戰國中期騎兵才在戰場上發揮出了強大的威力?

這是因為,到了戰國中期養馬技術的提高,馬匹的體型變大,有了更高的速度和力量,可以保證騎兵遠距離奔襲或者在戰場上持久作戰。

飼養戰馬也不容易,戰馬必須要吃精飼料才能保證足夠的體力,一般情況下中原騎兵所騎乘的戰馬草料往往是混了豆子或者是小米,一匹戰馬所耗費的糧食要遠遠超過一名普通士兵。

而且,馬非常嬌貴,比人更容易生病。

漠北之戰中,雖然漢軍取得了勝利,但是戰爭結束之後損失了70%的戰馬,遠遠超過士兵的損失。

還好這場仗贏得暢快淋漓,戰馬的損失可以從匈奴人那裡獲取,要不然北伐的騎兵大部分人在戰爭結束之後就得走回來了。

長時間的作戰和行軍就算是不生病馬也容易掉膘。

美國南北戰爭的時候,如果騎兵行軍的速度和步兵相等,步兵沒什麼問題,時間長了馬就得變得皮包骨頭,不要說戰場上衝鋒,就算是人都馱不動了。

所以,一般情況下用來戰場作戰的馬在行軍的時候都很少負重,騎兵往往騎那些專門供機動的馬匹進行轉移,等到作戰的時候再騎上自己的戰馬。

或者像北方的遊牧民族那樣,一人多馬不斷的換乘,保證馬匹維持了一個還算不錯的狀態。

不過,除了擁有先天優勢的遊牧民族,無論是歐洲還是亞洲的農耕國家,都很難在這一前提下擁有一支大規模的騎兵部隊,比例遠小於步兵。

雖然組建騎兵的成本要遠遠高過步兵,但是因為其強大的戰鬥力卻被大多數國家所青睞,任何一個有上進心的國家都願意拿出大量資源保障騎兵的規模。

在我國歷史上,除了宋朝自廢武功廢掉了饒州等地的馬場之外,無論是秦漢隋唐元明清這些王朝,都非常重視馬政,確保國家能夠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

其中,以漢朝最為重視。

因為,白登之圍漢朝充分認識到了步兵在面對騎兵時候的弱勢,所以加大了馬政的建設。

朝廷不僅自己擁有大量馬場,而且鼓勵民間養馬,漢文帝時期還規定養馬可以替代服徭役。

於是,民間養馬之風盛行,很多人都喜歡學習騎馬射箭,這為組建大規模騎兵預備了兵源。

到了漢武帝時期,終於可以組建10萬級別的騎兵部隊對外實施作戰了。

從此漢匈雙方攻守易形,戰場從漢朝境內變成了匈奴境內,匈奴人再也無法安安穩穩的放牧,不得不在漢軍的反擊之下顛沛流離。

最終,在漢朝的打擊之下俯首稱臣,也成就了漢朝強漢的美譽。

相關焦點

  • 步兵遭遇鐵騎,只能死路一條嗎?看這3支步兵是如何完虐騎兵的
    在古代,作戰部隊的兵種一般分為四種,步兵、騎兵、弓箭兵、水軍。其中以步兵為數量最多的兵種,原因是步兵的成本比較低。
  • 中國古代一直是北方騎兵克制步兵,朱棣為何能用步兵戰勝蒙古騎兵
    步兵,是歷史最悠久,也是最常見的兵種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對軍隊進行了改造和完善,當時的步兵就已經有了「輕裝」和「重裝」之分,兵器更是多種多樣,如戈、矛、鉞、殳、鈹等。騎兵,則是冷兵器時代最強勁的戰鬥力。
  • 騎兵戰鬥力爆棚,防禦力滿格,為何近代空心方陣卻能克制騎兵?
    這些有別於其他方陣的改進,致使其在面對馳騁疆場多年的陸戰之王——騎兵時擁有壓倒性的優勢。騎兵作為古代陸戰兵種裡的翹楚,很多時候騎兵水平就代表當時整體軍隊的實力。為了克制騎兵,除了出動相應騎兵對抗外,採用步兵組成的方陣也成為對抗騎兵的重要手段。
  • 冷炮問答:騎兵、象兵和駱駝兵 哪個最猛?
    ,維護成本極高,一頭戰象的食量等於15頭駱駝。幾乎無法單獨使用,十分依賴於其他兵種,尤其是輕步兵的掩護以配合作戰。目標明顯,極易受到敵方武器的殺傷。雖然馬騎兵的單體戰鬥力遠遜於象騎兵,但馬在培育成本、耐力、機動性和速度上的優勢,使得它在戰爭中具有比象兵更為重要的地位和更好的適用性。冷兵器時代的騎兵,是足以決定勝負的重要力量。高橋馬鞍和馬鐙的發明和使用,確保了騎兵高速前進下的巨大動能。騎兵的機動性和高速前進帶來的衝擊力,也堪稱步兵的最大威脅。
  • 冷兵器時代,對付騎兵的三種武器
    在冷兵器時代,騎兵一直佔據相當大的優勢。騎兵有三好:夠快,能打,易逃跑。
  • 冷兵器時代,兩千步兵在平原上如何大敗三萬騎兵?
    (文/川丹丹)冷兵器時代,我們都知道,對步兵威脅最大的就是騎兵,但是這並不意味騎兵就絕對是步兵的死穴了,我國歷史上,
  • 騎兵和步兵的行軍速度到底誰更快?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答錯了!
    而且步兵耗用的資源也比騎兵少了很多。當然短距離衝刺,肯定還是騎兵更快。我們現在可以大體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長距離的戰略戰役機動,步兵更快,短距離的戰術機動,騎兵更快。現代騎兵對馬場馬種和訓練運輸等基礎設施要求相當高,戰馬多不適合長距離行軍。
  • 最好的步兵也絕無法抵擋協同作戰的騎兵和弓箭手
    威廉的弓弩手們很快被擊退,但他們背後的重步兵卻繼續推進到了英格蘭人的陣線上,與敵人展開了白刃戰鬥,但他們並沒有動搖守軍的戰線,等到威廉命令騎兵前進時,這些重步兵可能已被擊退。騎兵們登上已經布滿了屍體的山坡,投入戰鬥中。 諾曼騎兵對英格蘭軍隊戰線的衝鋒是如此猛烈,以至於盾牆陣型中的很多前排士兵可能都被騎兵衝倒。
  • 古代騎兵的長槍刺人身體後怎樣才能拔出來?
    ▲長坂坡之戰中的趙雲那麼騎將到底是怎麼保證連續拔槍擊殺敵人呢?▲古代騎兵針對這種疑惑,兩個字可以解釋——挑槍。古代的騎兵,武器都很長,中國的重騎兵注重的還是武藝,武器長且相對輕便,格擋反擊等等馬上功夫一流,武器一般都是一短一長一遠程,戰鬥力較歐洲板甲重騎高。
  • 詳解胸甲騎兵、龍騎兵、驃騎兵、獵騎兵、槍騎兵
    胸甲騎兵還配備頭盔,法國胸甲騎兵頭盔是鋼質的,下部環繞毛皮,頂部有黃銅的隆起頭飾,輔以馬的鬃毛。 拋光的胸甲使騎兵衝擊時光芒四射,對敵方會產生心裡震懾。但胸甲製作和維護複雜,再加上對人員和馬匹的特殊要求,因此胸甲騎兵是高成本兵種,只有強國才裝備得起。隨著熱兵器的發展,胸甲在槍彈面前已經失去了意義,各國的胸甲騎兵也逐漸取消了胸甲,只保留頭盔。
  • 唐朝的騎兵為什麼強到恐怖?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九魚亭騎兵就是乘馬作戰的部隊,在冷兵器時代騎兵的力量極其重要,誰能掌握一支強悍的騎兵部隊,在戰爭中就能抓住主動權,其取勝的機率也會大幅度提升。虎牢關之戰中,騎兵發揮了重要作用,李世民的三千五百玄甲軍大多或為重騎兵,所以才能瞬間衝垮十萬敵軍陣型,由此也可看出唐軍騎兵的恐怖。那麼為何唐初的騎兵如此強悍?
  • 為什麼說蒙古騎兵是冷兵器時代最強騎兵?
    蒙古騎兵當然,騎兵的主要舞臺還是在冷兵器時期,這一時期戰爭的主題基本上可以說是發揮騎兵的實力與限制騎兵的實力。而縱觀整個騎兵的歷史,由於兩件物品的出現將整個騎兵歷史分為三個階段,即馬鐙出現之前的騎馬步兵階段,這一階段馬匹一般作為士兵的載具,因為騎兵在馬背上很難借力,更不用說使用武器作戰;馬鐙出現直至身管武器的出現是騎兵的成熟時期也是巔峰時期,這一時期騎兵才真正成型進而統治戰場,其中最強的兵種就是縱橫歐亞的蒙古騎兵。之所以說蒙古騎兵是最強騎兵原因如下:
  • 為什麼古代騎兵不用騾子?
    其實在古代戰場上,騾子是比較常見的大型牲口,一般負責輜重以及糧草地轉運工作,但也有騎著騾子去打仗的。騾子相對馬而言,劣勢很明顯,速度慢,膽子小,戰場靈敏度完全跟不上戰場形勢。但是優點也很明顯,騾子耐力好,特別是馬騾(公驢和母馬雜交產物)善於負重,對草料沒要求。而戰馬是需要保養的,關鍵時刻是要餵細糧的。
  • 古人總說:得騎兵者得天下,可你知道騎兵有多燒錢嗎?
    古代國家打仗的時候都是以步兵為主,也有不少的騎兵,騎兵往往是以勘探敵情、衝鋒陷陣、傳遞情報為主的,騎兵在古代打仗時不可或缺。肯定有人要問,既然騎兵這麼重要,為什麼不大規模發展騎兵呢?其實騎兵沒有大力發展的原因無外乎有兩個原因,第一就是沒有好的戰馬,第二就是騎兵真的花費太高了。古代劉徹攻打匈奴,而有的人很不理解,不就是因為幾匹馬,至於嗎?至於!
  • 日本騎兵真的很弱嗎?
    日本戰國的關原之戰也就十幾萬人,大多數是步兵,其餘的騎兵一些,鐵炮一些,都是較少的。騎兵的作用就是在野戰,機動力是很明顯的。人少的騎兵隊可以騷擾敵人,人多了可以衝陣,將敵人的陣勢衝垮。足輕是日本古代最低等的步兵之稱呼,他們平常從事勞役,戰時成為步卒。在戰國時代,接受弓箭、槍炮的訓練,編成部隊。江戶時代成為最下等的武士、雜兵。「足輕」一詞並不表示所指稱的士兵原先一定是農民。戰國時代初期,貧窮的武士與富有的農民之間的界限並不分明,其間存在一個由「地侍」組成的灰色地帶,他們戰時為兵,平時務農,微薄的領地特別容易受大名擴張之勢的威脅。
  • 中國古代機動部隊,騎兵和戰車兵哪家強?
    中國古代歷史也是一部戰爭史,從秦皇漢武到唐宗宋祖,從大秦漢朝到明朝清朝。綿延數千年的中國歷史在世界歷史中也佔有重要一席!那麼中國古代軍隊到底是戰車部隊強,還是騎兵部隊更勝一籌?
  • 騎兵的威力在於衝鋒?錯!騎兵的這些特長才是最厲害的
    而在冷兵器時代,騎兵強勢的一方不僅在這方面擁有優勢,並且可以摧毀對方的信息獲取與傳遞能力。但這兩種方式都有其明顯的弱點:專門的運輸隊為了將儘可能多的糧食運到前線,自身不可能再隨行大軍護衛,因此在遭到襲擊時往往沒有應對的能力;小部隊因為規模小、人數少,力分則弱,戰鬥力低下也是其主要缺點。
  • 古代兵器從弓與投石帶演變到戰車,為何最後騎兵變成戰場主力
    我國古代的夏朝時已有戰車和小規模的車戰。從商經西周至春秋,戰車一直是軍隊的主要裝備,車戰是主要作戰方式。 從戰車對戰到騎兵混戰 戰車縱橫戰場很長一段時間之後最終被騎兵所取代,那麼騎兵是如何成為戰場主力的呢?
  • 王者無畏—胸甲騎兵
    胸甲騎兵屬於近代重騎兵的一種,明顯特徵是騎手配有胸甲。
  • 騎兵在現代戰爭中,還有用武之地嗎?答案令人陷入深思
    其實,騎兵的出現是軍隊對於行軍作戰的速度和節奏要求「快」而出現的,主要裝備是戰馬,馬可以負重,可以用來騎乘,具有長途跋涉能力,馬的行進速度也快速,而且馬容易飼養,有馬匹生活的地區,馬匹獲得也容易,正是馬有這些優勢,可以解決士兵行軍作戰的負重和前進速度以及長途奔襲的難題,馬被拉入到了戰爭中來,並且有了一個新的兵種,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