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和步兵的行軍速度到底誰更快?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答錯了!

2021-02-07 講武堂

聲明:除《踢館》外,講武堂所刊登文章均為授權轉載,目的是提供多樣化看問題的視角,不代表堂主完全認同文章觀點


步兵和騎兵的行軍速度到底誰更快?這個問題經常在網友的討論中出現。以前很多人天然的認為,騎兵要比步兵快,四條腿的肯定比兩條腿快。


要討論上述問題,首先要聽聽這個曾經很流行的一句話,除了劍齒虎都很有大道理:「人的身體最早是為了一天之內走40公裡去追殺劍齒虎而構造的,並不是讓你整天在電腦前坐著不動! 」



沒錯,人類才是地球上耐力最強的動物。若論長途行走,人是地球上最有耐力的哺乳動物,過去獵人經常採取的狩獵方式就是緊跟追獵物,累死它。例如人類的衝刺跑速度,最快也只有10米/秒,比其他動物差遠了,戰馬和獵犬的奔跑速度都達到20米/秒以上。但是,人類慢跑的速度,可以達到6米/秒以上,這要比任何四足動物的慢跑速度還要快。



很多嚴謹的軍事演習記錄都證明,長途行軍應該是人更快。而且步兵耗用的資源也比騎兵少了很多。當然短距離衝刺,肯定還是騎兵更快。我們現在可以大體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長距離的戰略戰役機動,步兵更快,短距離的戰術機動,騎兵更快。



古代形容騎兵的日行千裡,是指驛站式的接力換馬,可以不考慮馬匹的體力,這在現實戰爭中式做不到的。


古代騎兵要想獲得長距離的高速機動能力,需要有幾個前提,一是要一人雙馬或三馬,輪換騎行,而且要行軍時禁止騎乘戰馬。二是要有強大的後勤補給能力的隨行,不然以騎兵自己帶的那點給養,幾天就沒了。三是要給馬屁餵精飼料,餵糧食和豆類甚至雞蛋,跟地主吃的差不多,才能保證馬屁不掉膘,能繼續作戰,如果光是依靠吃沿途青草,每天得有一多半時間用來放馬吃草,馬匹的機動速度跟爬行差不多。



騎兵只適合度短途的突擊,其遠距離機動能力並不比步兵強多少,戰馬是很嬌貴的作戰武器,保養和後勤都要精心,長距離行軍會讓戰馬掉膘,喪失體力。遠距離機動,騾子才是王道。



現代騎兵對馬場馬種和訓練運輸等基礎設施要求相當高,戰馬多不適合長距離行軍。例如這兩張照片是1941年的美國陸軍第一騎兵師,騎兵們演習時,讓戰馬裝載在卡車上,進行長途運輸,奔襲到戰區,然後在下車騎馬作戰,這樣可以很好的保持戰馬的體力。



人類具有的驚人的長跑能力,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人類可能在大約兩百萬年前進化出了長跑的能力,目的是追逐獵物。主要原因是人類具有無以倫比的散熱和排汗系統。進化論角度而言,人類體毛退化,變成裸猿,就是為了適應長途追逐狩獵時身體散熱需要。大型食肉動物都只能短途衝刺捕獵,戰馬也一樣,讓戰馬短途衝鋒沒有問題,但要讓戰馬連續跑個幾小時,基本得殘廢。



在古代,封建軍隊的步兵機動速度不是很強,這主要跟組織能力有關,封建軍隊的步兵追不上騎兵,不代表近代軍隊不行。步兵的機動速度超過騎兵,是近現代軍隊的事情。美國南北戰爭時,曾有過很多實際的例子,步兵和騎兵一起出髮長途急行軍,步兵每走二三天,需要停下來等待後面的騎兵一天。



從近代軍隊開始,在戰略機動能力上,步兵行軍的速度也遠遠高於騎兵。近代化的士兵都有高度的組織性,人類具有極強的耐力,能夠在僅帶極少給養的情況下快速的長途跋涉數百甚至數千公裡,還能保持戰鬥力。等到機關槍的出現,更是直接淘汰了突擊型的馬刀騎兵,從此騎兵也變成了騎馬的步兵。



歡迎搜索ID:qqmiljwt
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
騰訊軍事講武堂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古代步兵很怕騎兵?騎兵優勢明顯,但成本也高
    當時,北方的遊牧民族已經組建大規模騎兵部隊進行作戰了,可趙國作為一個農業國家,士兵的主要作戰方式還是以車兵和步兵為主,於是在與草原騎兵作戰的時候,對方高超的騎射戰術讓笨拙的趙國車兵步兵非常被動。 趙武靈王經過深思熟慮之後,認為只有向北方的遊牧民族學習,組建強大的騎兵部隊才有可能扭轉和北方遊牧民族作戰的時候不利的局面。
  • 中國古代一直是北方騎兵克制步兵,朱棣為何能用步兵戰勝蒙古騎兵
    步兵,是歷史最悠久,也是最常見的兵種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對軍隊進行了改造和完善,當時的步兵就已經有了「輕裝」和「重裝」之分,兵器更是多種多樣,如戈、矛、鉞、殳、鈹等。騎兵,則是冷兵器時代最強勁的戰鬥力。
  • 最好的步兵也絕無法抵擋協同作戰的騎兵和弓箭手
    第一線由弓箭手和弩手組成,第二線由裝備長矛和刀劍,而非遠射武器的步兵組成。與英格蘭的民兵不同,他們似乎都配有盔甲。在這兩條戰線背後的,即為軍隊中最重要的重甲騎士。可見,威廉計劃先以弓弩手來擾亂並削弱英格蘭的密集縱隊,再由重步兵發動進攻突破其防線,將對方拉入白刃戰,而最終的致命一擊無疑仍將由位於各部隊第三線的騎兵們來完成。
  • 騎兵在現代戰爭中,還有用武之地嗎?答案令人陷入深思
    其實,騎兵的出現是軍隊對於行軍作戰的速度和節奏要求「快」而出現的,主要裝備是戰馬,馬可以負重,可以用來騎乘,具有長途跋涉能力,馬的行進速度也快速,而且馬容易飼養,有馬匹生活的地區,馬匹獲得也容易,正是馬有這些優勢,可以解決士兵行軍作戰的負重和前進速度以及長途奔襲的難題,馬被拉入到了戰爭中來,並且有了一個新的兵種,騎兵。
  • 步兵遭遇鐵騎,只能死路一條嗎?看這3支步兵是如何完虐騎兵的
    而成本最昂貴的兵種為騎兵,一是戰馬的馴養成本高,二是騎兵的訓練成本高,三是騎兵選拔以及裝備成本也比步兵高,比如《六韜·犬韜·武騎士》曾記載了成為騎兵的標準:不能超過40歲,身高必須要在7尺5寸之上,身體比常人強壯,而且還要擅長騎馬射箭等。因為成本的不同,騎兵在諸多方面都強於步兵,這是不言而喻的。勢力懸殊最明顯的也是這兩大兵種,即步兵和騎兵。
  • 《騎馬與砍殺2》步兵怎麼選擇 步兵選擇推薦
    步兵在遊戲裡最大的作用就是抗線和近身肉搏,防守重要性大於進攻,那麼就趕快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騎馬與砍殺2步兵選擇推薦,希望各位看完都能得到幫助。 騎馬與砍殺2什麼步兵... 騎馬與砍殺2什麼步兵比較好用?
  • 士兵穿盔甲行軍,斥候都是零散行動?真實的古代行軍打仗跟你們想的完全不一樣
    穿盔甲長途行軍,還真的有人穿著盔甲跑過馬拉松。然而古代士兵則是行軍結束以後,開始戰鬥進行肉搏時,才是體力消耗的主要部分。所以實際上,古代士兵並不會穿著盔甲行軍。他們需要儘量節省行軍中的體力以保證在肉搏戰中有足夠的體力。一般行軍中,盔甲由牲畜或是民夫馱著,甚至一些精銳重步兵還有代步的馬匹,就是俗稱的騎馬步兵。即騎馬行軍,到達指定位置後下馬穿甲列陣作戰。
  • 騎兵戰鬥力爆棚,防禦力滿格,為何近代空心方陣卻能克制騎兵?
    一、騎兵作戰的優勢與自身短板1首先馳騁疆場的騎兵機動性和衝擊力很強騎兵,在古代指騎馬、大象、駱駝等動物機動性極強的士兵組成的隊伍。在古代作戰中,加入這些耐力強速度快的坐騎可以說極大提高了整體的武力值。既具備很高的衝擊力輸出,也具備極高的機動靈活性,適合突擊作戰長途奔襲。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古代沿襲的騎兵戰力都是整個國家戰力的核心競爭力。
  • 冷兵器時代,兩千步兵在平原上如何大敗三萬騎兵?
    (文/川丹丹)冷兵器時代,我們都知道,對步兵威脅最大的就是騎兵,但是這並不意味騎兵就絕對是步兵的死穴了,我國歷史上,
  • 旨在支援步兵進攻的步兵坦克?步兵坦克在戰場上價值幾何?
    但偏偏在戰爭爆發前,有這麼一種被用於掩護步兵存在的坦克,也就是所謂的步兵坦克,而且這種模式在當時還大行其道,戰爭中英國更是一路把步兵坦克走到了底。那麼步兵坦克到底是如何出現,在戰場上又到底有沒有用呢?也是在這個過程裡,新生的裝甲部隊受到了來自傳統騎兵和步兵的衝擊。當時各國都在縮減軍費,裝甲部隊這一新興產物自然是遭到了巨大的衝擊,騎兵和步兵都厭惡裝甲部隊,生怕這些坦克會搶了他們的位置,所以對於裝甲部隊自然是十分牴觸的。
  • 士兵穿盔甲行軍,斥候是零散行動?古代行軍打仗跟你們想的不一樣
    而在現在軍隊的訓練中,負重武裝越野也一直都是常見的訓練項目,我軍就有負重30公斤的25公裡武裝越野項目。所以看起來穿盔甲行軍並不是什麼做不到的事。 但是和現代士兵不同的是,在冷兵器時代古代的軍隊更需要體力,現代士兵武裝越野到達指定位置以後,在戰鬥中並不需要很高的體力,主要是臥倒射擊,從體力角度來說甚至可以說是在休息恢復武裝越野消耗的體力。
  • 滿洲八旗是騎兵為主還是步兵為主?
    不要以為現代社會的遼寧省絕大部分地區都被漢族人覆蓋,就覺得幾百年前的明末也是如此,在明朝時期,遼東半島的地面上,漢族、蒙古族、女真人混居在一起。所以在這片區域,有大量的蒙古部落存在,自然也會帶來大量的牲畜和馬匹。也正因為如此,在明末關寧軍的體系內,大量的騎兵建立都是依靠遼東半島上臣服於明朝的蒙古部落所組成。
  • 詳解胸甲騎兵、龍騎兵、驃騎兵、獵騎兵、槍騎兵
    法國通過總結戰爭經驗,讓火槍手騎馬行軍,從而大大提高了機動性,一個新的兵種因此誕生。初期的龍騎兵就是騎馬的火槍手,裝束與普通步兵一樣,後來為了方便駕馭馬匹,他們的軍靴改成帶馬刺的馬靴。龍騎兵都隨身攜帶工兵器材,為的是當他們機動到目的地後可以構築步兵防禦工事。
  • 卡萊之戰,羅馬軍團為何敗於帕提亞騎兵?以前的分析只會兵種鬥獸
    受檢的軍隊之中有60000名羅馬士兵,以及視為羅馬主力的1萬名高盧騎兵和西班牙騎兵,另外還有其他國家3萬名步卒和騎兵。」(《希臘羅馬名人傳》)姑且把這3萬名步卒都算成投射力量的輕步兵①,那麼其中騎兵和投射力量佔比是40%。
  • 陸軍師和步兵師有什麼區別?軍種和兵種的一字之差,含義大相逕庭
    這是個簡單而又複雜的問題,主要涉及到了武裝力量內部「軍種和兵種」的概念。比如抗日戰爭爆發時,中國軍隊紙面兵力是陸軍共有182個步兵師、9個騎兵師(旅以下作戰單位忽略不計),但是所有這191個師級建制都可以稱為「陸軍師」,所以這倆名詞是從屬關係。
  • 騎兵的威力在於衝鋒?錯!騎兵的這些特長才是最厲害的
    在宋遼戰爭和拿破崙入侵俄國時,作為進攻方的宋軍和法軍都遭遇了同樣的問題:敵方擁有大量的騎兵,奪取了交通主導權,不僅行軍道路和橋梁經常被敵軍毀壞,無論是後方的物資還是前線搜集的物資,因為敵軍騎兵的攔截,都很難被送到己方軍隊的手中。
  • 冷炮問答:騎兵、象兵和駱駝兵 哪個最猛?
    輕步兵騷擾、火攻,或是在重步兵陣型中留出空隙讓戰象穿過,使用噪音恐嚇。弩炮、火炮等重型投射武器,都能十分有效地消除戰象的威脅。總之,戰象是優點和缺點都同樣突出的兵種,對統帥的指揮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從斯基泰人開始 騎兵就成為可以獨當一面的主力騎兵無疑是人類歷史上應用最廣的兵種類型,直到二戰時期都還有使用騎兵作戰的記錄
  • 「鉤鐮槍破連環馬」:認真說,用鐵鏈連起來的騎兵到底能不能跑?
    3.斷馬腿的武器用來對付騎兵的戰例也不是沒有,但其面對的騎兵如果馬術騎術足夠好的話,配備這類武器的部隊,反突擊效果就很難體現了。忠唐保晉張承業:不是勾馬腿吧,對付重裝騎兵用戟把人勾下來是正常打法,東西方都用,所以我覺得這是文人不懂瞎扯淡。
  • 精銳重裝步兵的登場,赫赫威名「魏武卒」
    這一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時魏國的國力強大、國用充實,昂貴的全防護重甲在訓練中都可以使用,完全不考慮因此可能出現的磨損與耗費—顯然魏國發達的手工業和強盛國力可以給魏武卒提供充足的優質盔甲。同時,這也反映出魏武卒在作戰中將披掛全身護甲,是一支重裝化的精銳步兵。
  • 騎兵流?步兵流?
    相信大家不管看攻略還是聽人說都多多少多少聽到過,騎兵流步兵流這些話語。但是如何選擇每個流派有什麼特點請聽我給大家分析一波!流派分析為什麼分流派?因為一個傳說武將連召喚帶覺醒需要700個金頭,除非大氪玩家有能力全部都培養,其他玩家只能挑著強力的武將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