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朝韓宣布4月底舉行首腦會談之後,朝鮮半島局勢又有新突破。
北京時間9日,韓國青瓦臺國家安保室室長鄭義溶在華盛頓宣布,金正恩委託韓方向美方轉達他希望儘快與川普會面的意願,而川普也已同意在5月之前與金正恩會面。如果會面如期舉行,這將是美國在任總統與朝鮮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面。
韓方:川普同意與金正恩會面
韓國青瓦臺國家安保室室長鄭義溶:「金正恩表達了想儘快與川普總統會面的願望。川普總統對我的通報表示感謝,並說他將在今年5月之前與金正恩會面,推動『實現永久無核化』的目標。」
鄭義溶還說,在本月初的訪朝之行中,金正恩表明了對半島無核化以及暫停進一步核導試驗的意願。
當天晚些時候,川普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他與金正恩的會面「正在計劃中」。川普還表示,朝鮮半島問題正在取得重大進展,但美國對朝鮮的制裁將會繼續,直到達成協議。
朝美領導人曾經的唇槍舌劍
美國白宮也證實,川普接受邀請,同意與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會面,但會面具體時間和地點還沒有確定。
就在幾個月前,美國和朝鮮還在激烈交鋒,雙方領導人甚至互相將對方稱為瘋子。
2017年8月8日,美國總統川普對朝鮮發出上任以來最強硬的警告。
美國總統川普:「金正恩的威脅已經超乎尋常,正如我所說朝鮮將會遭遇到世界從未見過的炮火、怒火,和不加掩飾的力量。」
幾個小時後,朝鮮給出了更為激烈的回應。
朝鮮中央電視臺播音員 :「朝鮮人民軍戰略軍正慎重考慮,用『火星-12』型中遠程戰略彈道火箭,對包括安德森空軍基地在內的,美軍在關島的基地進行包圍打擊。」
川普和金正恩還將矛頭指向對方本人。2017年9月19日,川普在聯大首次亮相發言時,將金正恩稱為「火箭男」。而在朝鮮中央電視臺播發的節目中,一份以金正恩第一人稱發表的聲明則將川普稱為「瘋老頭」。
今年以來 朝鮮半島局勢不斷回暖
從幾個月前互相叫板,到如今雙方釋放直接對話的積極信號,朝鮮半島局勢 由「冷」變「暖」。這股暖風是以平昌冬奧會為契機的。在各方的努力下,從今年年初開始,朝韓雙方開始不斷展開互動。
1月1日,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表示,朝鮮有意派遣代表團參加即將舉行的平昌冬奧會。
2月9日,朝鮮高級別代表團抵達韓國,出席平昌冬奧會開幕式。金正恩特使金與正帶來金正恩的親筆信,轉達他對文在寅的訪朝邀請。
3月5日,韓國特使團抵達平壤,金正恩會見特使團一行並為他們舉行晚宴,會面長達4個多小時,第一夫人李雪主出席,被韓國媒體稱為超高規格接待。
3月6日,特使團返回韓國並宣布,韓朝雙方商定4月底在板門店韓方一側的「和平之家」舉行首腦會晤。
3月8日,正在美國訪問的韓國青瓦臺國家安保室室長鄭義溶說,金正恩委託韓方轉達他希望儘快與美國總統川普會面的意願,鄭義溶說,川普已經同意在5月之前與金正恩會面。
央視評論——美朝關係轉圜:去向何方,能走多遠?
美朝關係突然出現轉圜,既出乎許多人意料,也有其「情理之中」的一面。接下來,國際社會無疑會密切關注:雙方轉圜後的事態將走向何方?雙方之間的緩和與對話能夠走多遠?
「邊緣政策」與「奧運外交」見成果
從某種意義上說,美朝此次轉圜,是其自2017年以來各自實施「邊緣政策」的結果。2017年下半年,美朝關係似乎走到了「臨界點」,雙方各自發出充滿火藥氣息的信號,半島局勢一度籠罩於衝突的烏雲之下。
但當時就有分析認為,雙方其實是在採用「邊緣政策」,以表面上推高局勢的方式,相互試探對方的底線——這種底線並非是關於如何避免衝突的底線,而是在未來談判中相互「討價還價」的博弈底線。
同時,對川普政府而言,國內政策議題仍是其關注的重中之重,減稅、預算及可能到來的中期選舉,才是川普需要真正投入資源的方向,是川普能否連任的關鍵。在此情況下,川普可能更願意讓朝鮮半島問題成為一項能夠顯示自己外交能力、提升支持率的政績,而非是貿然陷入一場可能長期化或難以收場的衝突。
目前形勢的發展,似乎印證了這種觀點。在歷經多輪局勢升級與波折之後,雙方似乎都已作出了對於對方「底牌」的判斷,作為側證,川普此次也提到,美朝雙方在此前就進行過「水面下」的溝通。雖然外界難以確切了解雙方溝通的內容,但可以想像:其主題應當是關於開啟對話的各種「交換條件」。如果沒有確切的交換條件,雙方應該都不會進入對話的。這意味著,雙方已就某種「交換條件」達成共識,並可能在今後不久做出更進一步的行動來「體現誠意」。
△2月12日,金正恩會見出席平昌冬奧會開幕式訪韓後回國的朝鮮高級代表團。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美朝關係轉圜的過程中,朝韓之間的奧運外交發揮了「臨門一腳」的作用。自2017年下半年開始,韓方就在策劃此事,並與朝方溝通條件。在平昌冬奧會期間,朝方不僅派遣代表團和啦啦隊參加,還派遣金永南和金與正前往出席各種活動。由於金與正的特殊身份,她不但可以成為溝通的渠道,很可能亦可在現場決定若干具體問題。這其實已經是雙方接近和局勢變化的重大預兆。雖然在平昌期間,美國副總統彭斯與金與正並未進行公開會談,但雙方高層人士和事務層級人員同處當地,如果有某種私下溝通,也是合乎情理的。
良好趨勢值得歡迎
美朝關係的緩和能夠走多遠,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雙方內部因素,其中美國方面的因素至為重要。川普擅長做「大轉換」、「大交換」,但他的決策也面臨美國國內政治的諸多約束。可以想像,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內部的強硬派,對於與朝鮮接近甚至可能的關係正常化,很可能會持謹慎甚至反對態度。這決定了川普在對朝政策緩和時,可能存在一個政策的「上限」。
對於國際社會而言,需要建立一個心理預期:無論是朝核問題的解決,還是美朝關係正常化,可能都還需要很長時間,可能還會出現各種波折。
但無論如何,對話總比對抗好,東北亞地區局勢經過2017年的緊張之後,終於出現了緩和跡象,這終究是一件好事。正如習近平主席在與川普通電話時所說,「當前,朝鮮半島局勢出現的積極變化,有利於把朝鮮半島無核化進程重新納入對話解決的正確軌道,也符合聯合國安理會涉朝決議確定的方向。」今後,國際社會應一方面對美朝關係的正面變化樂見其成,另一方面也應各盡其能,努力促成這種正面變化更加長期、穩定和可持續。
文丨央視評論特約撰稿 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