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琴功利,揠苗助長
「在接觸了許多學生和家長之後,我發現,他們存在很大的誤區,其中一個就是將級數變成了衡量學生鋼琴水平的標準。」
家長以此作為衡量標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緣由就是很多老師都宣稱考級速度有多快,在多少年裡可以考出鋼琴十級,這就使得非專業的家長產生十級就是鋼琴最高水平的誤解。其實從專業的角度來看,考級的水準並不高。
這並不是說考級完全沒有可取之處,畢竟評委都是非常專業的老師,但「越是專業的評委,越是了解學生的辛苦,有時會讓勉強達到該級數要求的學生通過,給予他們苦學的肯定。但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這些學生會在第二年繼續參加9級10級這樣更高難度的考試。要知道,達到前一級別就已經有些勉強了,再往上學只會增加負擔,」說起考級的孩子,柴博士一臉無奈。
家長需要明白的是,音樂靠孩子長時間感悟、練習慢慢薰陶出來的,不應該功利地去不斷考級,揠苗助長最要不得。
2、只看手不看譜
初學鋼琴的同學,由於接觸的樂曲相對簡單,很多時候單只靠記憶也能迅速將旋律爛熟於心。在練習過程中,只顧著注意指法和鍵位,不再看琴譜。這樣的練習方式其實是錯誤的,因為鋼琴視奏是鋼琴演奏者所必備的能力之一。如果在初學階段沒有養成一遍看樂譜一遍彈琴的習慣,會導致手眼協調性不足,最終造成後期無法完成視奏。
3、不掌握正確姿勢,傷害身體
過度關注考級就會產生一系列的連環效應,比如學習方法過於激進,甚至也會出現老師只關注學生完成曲子的情況,而不關心姿勢,發力方法和指法的正確性,最終對學生的身體造成傷害。
4、盲目追求速度
鋼琴彈得「好」與鋼琴彈得「快」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許多初學者容易把「演奏流暢」與「演奏速度快」兩個概念相混淆。所謂流暢,是指在旋律、情緒、指法均不出錯的前提下所完成的演奏;而快速則僅僅是對節奏的要求。除了像《野蜂飛舞》之類以速度文明的鋼琴曲外,大部分演奏曲需要表演者從情感上入手進行彈奏,而非單純追求速度。甚至像《哈農》等練習曲,也是要求在「節奏正確」的前提下,提升速度。因此,盲目將「彈得快」當做「鋼琴水平高」,是極不正確的判斷。
5 沒有良好的基礎
這點可能是最重要的,學任何樂器之前基礎最重要,基礎有好好學,將來學什麼都快,未來碰到瓶頸無法進步,絕大多數都是因為基礎不夠好
6、練琴時不專心
在練習時走神,是所有樂器演奏的大忌。同學們常常可以在電視劇、電影裡看到演員們一邊彈琴一邊聊天的鏡頭,這樣的畫面很容易讓初學者誤以為鋼琴就是可以「邊彈邊玩」的樂器。事實上器樂演奏最重要的便是投入情感。在我們日常練習過程中,心無旁騖才能更好的理解旋律,同時達到提升技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