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難者家屬:謝謝你用影像抵抗遺忘

2020-08-24 凹凸鏡DOC

凹凸鏡DOC共閱計劃的第十期,我們和網友一起觀看了林鑫導演的《瓦斯》。七月二十五日晚上,我們邀請林鑫導演和凹凸鏡DOC編輯勞動進行了一次深入而意外的討論。林鑫導演講述他拍攝《瓦斯》背後的故事和思考,也由《瓦斯》引申出林鑫導演對紀錄片的個人信念和看法。十分意外的是,在觀眾中有一位陳家山礦工遇難者後代,非常感謝他的參與,也希望林鑫導演的片子能慰藉他和他的父親。

由於篇幅限制,本文只節取討論的精彩之處和幾位觀眾的問答。

《瓦斯》海報

礦難者家屬:謝謝你用影像抵抗遺忘

文稿整理:曉鵬

校對、編輯:禾 沙丘

凹凸鏡DOC:首先請林鑫導演講講拍攝《瓦斯》的淵源,我有讀到你其實在「11.28」事件發生的當年已經知道這個事故,所以為什麼選擇五年後再拍?

備註:11.28陝西銅川陳家山礦難,2004年11月28日上午7時10分,陝西省銅川礦務局陳家山煤礦發生了瓦斯爆炸事故,在井下的293人中,有127人安全升井,造成166名礦工遇難。

林鑫:陳家山瓦斯爆炸發生的時候,11月28日,事實上我已經有攝像機了。我當時考慮我需不需要去。那個時候全國的媒體來了很多,新聞鋪天蓋地,當時溫家寶總理也去了,這是個很大的新聞事件。對我來說,假如你當時也去拍那些場面,拍的其實是表面的東西。我們畢竟就在礦區,我們已經聽到,下面和上面說的以及底下知道的並不完全是一致的。我並不太僅僅想從新聞層面去介入表面,我更關注的是一個煤礦的整個生態。它那個礦完全在一個小地方,完全自足獨立的生活環境,是一個很完整的生態。當時包括有些電視臺去了也拍不到,《瓦斯》裡有談到,他們拍了以後帶子被收掉什麼的。基於這些,我就放棄了,我就接著做我其他的片子。

這一直到《三裡洞》《同學》都做完了以後,過了五年以後我回過頭來拍。其實(拍攝)難度是很大的。在五年以後,我去的時候很小心,後來找了一個熟人就呆在那。我在那和我拍《三裡洞》《同學》時的情況是不一樣的,在這兩部影片中,基本上我爸很多朋友我都認識,我拍我的同學們也是基本上沒啥障礙的。但是拍攝《瓦斯》時,我去到一個我幾乎都不熟悉的地方。陳家山煤礦雖然離我們很近,但我們在那個地方其實沒有認識的人。我就找了我朋友的親戚,最起碼有一個熟人。到那以後拍的狀態和你想像的也是不太一樣。

紀錄片《瓦斯》劇照

儘管已經過去五年,但其實大部分人還是不願意接受採訪。假如說沒有那位老礦工的幫助,我這個片子根本就不可能拍下來。就像片尾你看到煤礦的鏡頭,我把攝像機往外頭一拿,馬上就被幹涉,被「當掉」。還有一個片段裡頭可能不到一分鐘的黑暗中,在山上有像螢火蟲那種礦燈的鏡頭,那個是在後半夜晚上3點的時候,他們的礦工家屬在那撿煤渣。那時我們去了,他們就誤以為我是礦上來幹涉他們的,差點打架,所以我就說不拍了,要麼拍了就趕快走。因此,你的主觀設想是這個樣,但到那個地方以後基本上是另一個樣。我前面有一個礦工葬禮的鏡頭,我是跟著去拍了,拍了以後,我走到街上居然有人跟我打招呼,他們認為我是拍紅白喜事的。因為他看到我們在那從頭到尾跟拍葬禮追悼會。很多人都不敢接受採訪,我也是因為有熟人幫忙,依靠兩個渠道找願意接受採訪的人,到最後隨機採訪完,我很快就離開了。

凹凸鏡DOC:嗯,因為我今天在想問題的時候,我就想到你作為一個礦工的子女,你對礦難或者說煤礦是怎麼回事,是很熟悉的。但我們普通觀眾或者現在的年輕人去看這個片子,其實是不太懂的。畢竟這是我們不太能接觸到的東西,我們也不太懂得礦區它是如何保證安全的,或者說「11.28」是一個怎樣的礦難事件。你可以大概跟我們講一下它實際上是怎樣的嗎?

林鑫:陳家山從我們童年開始對它的印象就非常深了,大家都知道礦上一鳴笛就是出礦難了,大家就會往礦上跑。陳家山一些人家的門牌上掛的光榮烈屬,大部分都是家裡礦工在底下逝世被分到的。我們很小的時候,礦難其實很常見,也聽說了很多。比如我上初中的時候焦平礦發生了一次瓦斯爆炸,冬天的時候100多個棺材放在車上被運走,這是我們在上學路上看到的。對我們在煤礦生長大的人來說,都明白,礦難對所有礦工的家屬來說是最沉重的。礦工這個活兒它一般也不太賺錢,底下的安全保障設施也不是個百分百的保證,可能今天去了,明天能不能上來都不太知道。

紀錄片《瓦斯》劇照

安全性難說是因為,煤採空以後,它上面的頂會塌下來(冒頂),會把人砸死。而且陳家山地質還比較複雜,一旦塌了很難控制住,再加上有瓦斯的存在,危險係數就更高了。那時,陳家山礦裡在瓦斯爆炸前就已經失火過,礦工救完火之後還在生產,本來如果停產可能就沒事了,但是礦裡有任務,必須年底完成。所以當時這個爆炸很可能是和之前的失火有關係的,礦裡到了某一個燃點的時候,它就爆炸了。瓦斯爆炸是什麼樣我們都不知道,但是人在底下,逃出來是很難的。當時的倖存者都是離井口很近的人,他們不在工作面。人們後來去營救,整個工作面都完全被炸的慘不忍睹,那些人一瞬間就完全沒了,根本就不可能有任何活著的可能性。到最後去營救時又發生第二次爆炸,整個井就封掉了,一直到第二年春天才又把井打開,有些礦工的屍體到第二年春天才運上來。

所以煤礦是個特殊行業,他有各種原因(引起礦難)。我在拍的過程中發現,他們的設備都很先進,如果發生一個事故,會有第一道警戒,第二道警戒,方方面面的保障措施都有。可往往是一旦出事故,每一個地方都不管用。對於礦難這個事件我不是很關心,我更關注它背後的這些煤礦的生態是怎樣的,這些礦工是處在怎樣的生活狀態。我後來也通過不同的人去試圖還原礦難背後礦工的生存問題,就是他們的生產環境,他們的狀態,也包括礦難家屬他們後來的生活。

我拍《三裡洞》是50年的時間線,是一個生命史。《同學》基本上是一天實錄,它是一個面。然後到《瓦斯》是圍繞一個點,圍繞一個事件去記錄。《瓦斯》我是用的交叉剪輯,從不同見證者的視角出發,用他們的口述去重建那個時空發生的事情以及他們的生活。

觀眾2 :林導你好,我其實一直都沒說話,其實我爸爸就是在「11.28」那個事故中遇難的。我是陝西渭南的。我其實對紀錄片也不懂,現在做的是財務工作。觀影過程比較坎坷,我和凹凸鏡那邊也聯繫過,我之前一直知道《瓦斯》,之前我在網上搜了好多,我感謝林導能拍這樣一個題材。我之前是看成都瓢蟲映像的放映,但是我當時不知道,他們放映過了才知道,然後西安放映又因為各種原因取消了,就一直沒看到。我就在豆瓣上去留言,然後前幾天有個人告訴我是說有共閱計劃,然後我就弄了這個優惠券,就登到那個網站上,然後因為也不太懂電腦,都不太知道翻牆,找了一個vpn,把它打開,然後能打開是特別卡特別卡,我也不知道是我這邊網速的原因還是啥。然後我僅看到的可能就是影片的前三分鐘。

因為我小學時候和我爸在陳家山住過,住過大概有兩三年。我從小學四年級,回到我們渭南村裡去上學。剛才林導說的,剛開始的鏡頭水中的倒影,它倒的是陳家山洞上面『安全生產』,我其實一眼就可以看出來。因為我當時在我爸那,我對陳家山比較熟悉的。

我和大家分享幾個小故事,當時我媽說她去那邊給我爸收拾東西。陳家山是單班崗,12點到8點,然後8點到下午4點,然後4點再到晚上12點。然後我爸應該是前一天27號晚上的班,然後他去了,我媽說她當時到我爸的宿舍,看到我爸被子還是那種有人壓的形狀,當時肯定匆匆忙忙就是要上班了,然後就再也沒上來過。

2001年和2002年的時候我去那邊,我爸帶我去他們公共浴室的澡堂。我印象特別深,他們是每個人都有一個衣櫃,應該是木頭做的,不是鐵皮的,是紅顏色的,裡面放著他們換的衣服。比如說你要下去的話,你就要把礦燈帶上,把作業的那些比較髒的那些衣服穿上,然後你上來之後去洗浴,我看到前三分鐘就有一個澡堂的一部分,所以也是特別有印象。

還有一個事情是他2003年、2004年的時候,他們那邊應該礦工工資可能不是特別高,我當時可能也小,對家庭拮据也沒概念。當時山下有一個賣麵粉的店,我記得特別清楚,我爸當時是買不起麵粉的,麵粉店和山上住的這些住家戶都特別熟,是允許賒帳的。我爸就賒的麵粉,然後一袋扛上去,因為我們在半山腰上住著,他到開工資的時候才能給人家把麵粉錢還上。

我想說特別感謝林導,能拍這樣一個題材,讓我們這些遇難家屬,用影像去對抗遺忘,因為像前幾年有《尋夢環遊記》,然後他說的一個主題就是,如果那些去世的人被在世的人遺忘的話,他好像永遠就回不來了。然後我就想說,林導就是用影像去對抗遺忘。

林鑫:謝謝你的見證,非常感謝。因為上次礦難的家屬想去看《瓦斯》也沒看成,我也沒想到自己今天會在這裡遇到你,我也謝謝你參加今天的交流。實際上我在朋友中孩子也碰到,就是說當時買不起麵粉的,幾家合著買一包麵粉,在我採訪手記裡也提到那種生活,像你說的半山腰棚戶區生活影片裡面反映是比較細的。

因為我在那裡也是很受震撼,就很感人。我們還是很感觸的,因為我本身是個礦工的後代,也非常能感謝你們慢慢也從環境裡走出來,去尋找到自己新的生活,我們都是礦工的下一代。事實上我也沒在礦上幹,我爸不讓我代替他。他們幹了一輩子,他不希望他的兒子再繼續在礦上,因為危險性真的是很大的。

實際上你剛剛講那些事,也是對我的片子裡採訪的好多事情的一種佐證,從另外一個角度提供了證言,真的非常感謝你。因為瓦斯文本量非常大,我還沒整理,我還會整理出來,那頭有很多人。為啥《瓦斯》我看得特別緊呢?那些人很信任我,我也是礦工的後代,我拍下來。但是片子要是流傳到網上去,會給他們生活帶來很大的麻煩,因為有很多人是在職的。對於我來說,我希望礦工是不會白白死的,它成為一種教訓,成為一種記憶,不應該遺忘。而且裡面有很多比如說運輸隊長,還有那個時候的調度的人我都採訪到,還有一些礦工,有好多家屬,還有遇難者家屬,我都採訪到了。我不希望因為我拍片子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任何的麻煩,那樣的話我就會內疚的。

相關焦點

  • 《烈火英雄》用電影抵抗遺忘
    在這部電影的北京首映禮上,全體主創曾打出這樣一句話——用電影抵抗遺忘。為什麼要抵抗遺忘?我們忘了什麼?兩年前,導演陳國輝第一次聽消防員說起2010年7月16日發生在遼寧大連新港油罐區的那場大火。一條原油罐區輸油管道發生爆炸,造成原油大量洩漏並引起火災。火光沖天,流淌火順著路面、管道井直奔一路之隔的化學品危險罐區,所有人都在撤退,只有消防員不顧一切向前挺進。
  • 謝謝你未將我遺忘
    謝謝你未將我遺忘天羽轉載▼標籤:休閒 分類:大學生活   終於成為了大二的
  • 劉嘉雯:用一切愛,抵抗遺忘(組詩)
    ,抵抗遺忘無人可愛,便愛佛祖。縱然信箋轉黃郵差已老你只管來你來了花香的小手會妙筆生花畫一幅湖光山色畫一片茂林修竹也把你和我 畫進畫裡萬物會一一映現去蕪存菁重要的沉澱心底浮出水面的、自生自滅「要保持潔淨,就要學會用汙水清洗」孔雀為了乾淨的華裙在獵人的詭計前束手就擒萬物謙卑你當也是2019.6.22
  • 陳啟文 | 一部抵抗遺忘的留言簿
    看得出,他們在搜集材料和編撰上傾注了大量心血,而我在追憶和遺忘的糾纏中一直讀得很慢,又似乎下意識地不想一下子讀完,乃至遲遲不想揭開這部書稿的最後一頁。而對每一分錢,我和老葉只能掰著子兒用,在捉襟見肘的窘況下,每年都要舉辦一些徵文、採風和培訓活動,每年年會還能發一點紀念品,這也讓會員們感覺還挺有面子。若以正視歷史的立場,還有一些不可迴避的人物。在程海波擔任縣委書記後,那一屆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對文聯工作相當重視,在縣委機關解決了文聯的辦公用房,還為我在縣委大院裡安排了一套住房。
  • 電影《烈火英雄》北京首映禮 全員集結抵抗遺忘熱血致敬當代最可愛的人
    而同樣飾演消防員的杜江選擇用「手機」來解讀:「片中我用手機記錄兄弟們對家人留言的那場戲,現實裡也曾真的發生過。電影中的手機代表了消防員們寄託和對家人最後的囑咐,同時也代表生的希望。」飾演黃曉明妻子的譚卓選擇了用獎章來表達消防家屬對消防員們的牽掛,而作為消防情侶檔的楊紫和歐豪則分別選擇了戒指與對講機,這兩樣既是消防夫妻之間的見證,也是他們深陷火場時唯一的情感紐帶。
  • 回顧 |《漢聲》雜誌總策劃黃永松:用「教育與傳承」來抵抗遺忘
    然而,正是有這樣一群人走在被記憶遺忘的邊緣,一點點拾起那瑰寶般的文化碎片。早在40多年前的1971年,《漢聲雜誌》就開始用文字與圖片記錄下中國傳統民間文化,猶如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挽留住了「民以食為天」的千古中華飲食文化,《漢聲》用最樸實的方法為世人留住最寶貴的文化精華。其中,《漢聲雜誌》的靈魂人物之一—黃永松先生正是這「部紀錄片的導演」,他為中國民間文化的保留與傳承燃燒著一生的熱情。
  • 留存現實記憶以抵抗遺忘的寫作,為文學與非文學劃下一道界線
    許多古代和中世紀關於法律、醫藥、地理、數學等學科的書都是用韻文寫成的。在它們當中,幻想的成分超過事實本身,今天我們更寧願將其當作文學來讀而不是考慮它們在科學上的優點。只有在現在,我們才開始考慮一門技術性的、最特殊的寫作,將其從「文學」中分離出來。我們怎樣把每天淹沒讀者的洪水般的垃圾進行分類?關於什麼是文學什麼不是文學的精確界線在哪裡?
  • 《中國醫生》戰疫版:用紀實影像書寫時代英雄史詩
    該紀錄片將個體敘事與宏大敘事巧妙結合,以鏡頭語言記錄時代英雄,書寫英雄史詩,留下了一線真實的抗疫影像檔案。 除了抗疫一線的醫護工作者,《中國醫生》戰疫版同時也將鏡頭對準了新冠患者及其家屬、志願加入抗疫工作的醫院清潔人員
  • 謝謝你找我 謝謝你願意找我 謝謝你試著找我 謝謝你找過我 謝謝你...
    當時鐵哥就問我希望在裡面放一句什麼話,我後來那個摩斯密碼的意思是thank you for finding me,就是謝謝你找到我,不管有沒有找到,謝謝你找我,謝謝你願意找我,謝謝你試著找我,或者是謝謝你找過我都可以。南都:「無重力的我,因你而有引力」在《寧靜海》中出現,在《Outsider》也有出現,為何這句會重複使用?
  • 對我們說聲「謝謝」就足夠了,順德醫生機智「婉拒」患者家屬紅包成熱點
    連日來,一位順德醫生拒絕患者家屬紅包的微信截圖,經過網絡的傳播後,得到了不少網友的點讚,甚至還得到了新華社的報導。對話:醫者底線不能逾越,一聲「謝謝」就已足夠記者:患者家屬塞紅包過來的時候,你是什麼感受?
  • 到喜瑪拉雅美術館看「四史」影像
    你知道「三線建設」嗎?它對你也許是一個陌生的歷史名詞,而對眾多「老上海」而言,「三線建設」就是他們親身經歷過的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一部分。5月12日,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在閉館近4個月後恢復開放,同時開幕「見證現實——老工業基地及三線建設攝影展」上海站巡展。
  • 河南39歲男子被宣告死亡,葬禮時突然坐起來,家屬找醫院討要說法
    老田說:被醫院宣布死後,家屬就開始為小田做喪事,但他沒想到小田突然在葬禮途中自己坐起來。後來,全家人把小田帶到幾家醫院接受治療,現在他已經基本康復了。現在他可以吃飯,喝水和工作了。啥問題沒有。老田表示:我兒子是中午1:30醒了。醫院延誤了搶救,並且在12個小時內沒有用藥物治療。醫院甚至無法弄清活人和死人,還看什麼病。老田質疑醫院失職,並去醫院討要說法。
  • 燈火| 終於找到你!我要謝謝你!
    燈火 | 終於找到你!我要謝謝你!到醫院後,王師傅把孕婦送到急診室,等家屬來到才離去。當時孕婦讓家屬拿出一百元給王師傅,說是車費和洗車錢,王師傅婉言拒絕,並告訴孕婦一定要保重、要加油,然後就去清洗車輛繼續營運了。時隔半年,乘客杜女士休完產假後,通過交警的出警記錄找到了當時送她到醫院的計程車車號,然後又聯繫公司找到司機王興。
  • 9部最新影像力作,帶你深入我們的2020
    原創 PHOTOFAIRS PHOTOFAIRS影像藝術博覽會 收錄於話題##上海影像周3個我們很高興與大家分享,影像藝術博覽會現已攜手國際領先的數字藝術平臺Daata,啟動為期一個月的在線展映,用以呈現一系列國內外藝術家的最新影像創作。
  • 謝謝你的愛!2020,讓溫暖在龍泉驛繼續……
    謝謝你的愛! 王晉(圖中) 這一年,謝謝你 你勇於創新,精鑽深研 這一年,謝謝你 愛是你來我往、彼此珍惜
  • 肢體語言的美感,這位攝影師用影像告訴你!
    在這樣完全無從得知主角身份的影像中,任何微細的肢體差異都能成為區分獨立個體的關鍵,使這些作品達成了匿名性與個體獨立性之間特殊的平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謝謝!)媒體轉載丨投稿丨合作QQ:2868659007大揚影像丨諮詢熱線Tel.0591-22850300大揚影像丨會員專線Tel.0591-83714099
  • {臺北,看見改變}用「點」、「線」 連接你我,白輻射影像 Whitelight Motion
    設計團隊將傳統的、充滿宣傳色彩的「政績報告」設定為更貼近年輕族群和具有時代感的風格,不光總結臺北這兩年發生的大小事,更用簡單的設計元素將其概括到完美。光看形象動畫不過癮?或是速度太快沒看清?別急,我們放慢節奏,一幀幀的「查缺補漏」
  • 謝謝你愛過我……
    因為你認真過,動心過,深愛過,最後卻不得不錯過;因為你擁有過,投入過,感動過,最後卻只剩回憶了。謝謝你,愛過我。有過陪伴時,開心的快樂,有過分開時,關心的聯絡,有過吵架時,心情的低落。相伴那麼短,遺忘那麼長,一個轉身再也看不見彼此的模樣;往事那麼深,心事那麼傷,一次分別再也回不去當初的時光。
  • 《廣島之戀》:我要遺忘,但遺忘被永恆維護,所以註定了永生難忘
    然而就在他們臨行的那個早晨,德國士兵,女人的戀人,被法國抵抗運動的戰士開槍擊斃了。之後,涅韋爾在一夜之間解放了,但是女人卻在失去戀人的痛苦裡無法自拔,不僅如此,她還被剪掉了頭髮,踢成了光頭,以視作對愛上敵國之人的懲罰。從此女人的感情隨著戀人的離而殆盡。也就是她的愛情在被摧毀的同時,廣島也被原子彈給摧毀了。整個城市在一瞬間成為廢墟,面目全非,廣島人的生活全部被摧毀。
  • 抵抗的圖像——陳界仁的《中空之地》
    這顯示出陳界仁影像邏輯的多義性:在曖昧與清晰之間,在確定與不確定之中,打開了更多的解讀空間,更豐富的隱喻隨之呈現。  「萬古千秋不斷情」陳界仁用影像展示了大多數人,尤其是普通的勞作者在金融/科技資本主義裡「全球監禁、在地流放」境遇,仿佛困在一個無邊無際的煉獄裡,無法「解脫」。個體被困在資本的網羅裡,只剩下掙扎,陳界仁將這樣的現實用一種夢幻且壓抑的圖像予以刻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