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訊 「原來我一直以為餛飩店煮餛飩用的湯都是現熬的,還真的沒想過湯都是來自那種原料包裡的。」最近杭州天氣轉冷,在市中心上班的佟小姐去公司樓下新開的一家連鎖餛飩店吃餛飩。等餐的過程中,她發現店裡的老闆煮餛飩前,從冰箱裡拿出了一袋用錫箔紙包好的材料包。
「老闆把原料包剪開時我才發現,原來這裡面裝的是煮餛飩的湯。」餛飩店老闆的這一操作讓佟小姐感覺很不解,「我一直以為線下餐館、飯店上的菜和湯都是現做的。」
在杭州,類似這樣操作的店還有沒有?這種直接加熱就能吃的食品料理包,現在市場上的接受度高不高呢?
後廚沒有菜板、菜刀
餐廳7分鐘完成一份煲仔飯
和佟小姐吃的那家餛飩店操作類似,一家網紅方便食品的線下餐廳售出的火鍋和煲仔飯,也是通過可直接加熱的料理包快速製作完成的。
這周五晚上下班時間,我來到杭州城西學院路地鐵站附近的這家網紅方便食品線下餐廳。推門進去,發現這家面積不大的餐廳,與普通餐廳裝修類似,桌椅及各類餐具都很齊全。不過,往全景式的後廚操作臺一看,我卻發現這家餐廳和普通餐廳最大的區別是,後廚並沒有放置菜板和菜刀等廚具。
沒有菜板、菜刀的後廚
拿出手機掃碼點了一份雞胗酸豇豆煲仔飯,戴著廚師帽的後廚男工作人員,從冰箱裡拿出了一份包裝好的料理包,以及用錫箔紙碗裝的米飯。把米飯放在集成灶上加熱的同時,他又在旁邊煮好開水的鍋裡,放了那份料理包。沒到5分鐘,集成灶上的米飯就散發出了陣陣飯香。聽到我要打包,男工作人員把加熱好的雞胗酸豇豆菜餚包用剪刀剪開,撕開包裝後把菜淋到了米飯上。整個製作過程沒超過7分鐘,我就拿到了一份熱氣騰騰的煲仔飯。
雞胗酸豇豆煲仔飯
連鎖品牌布局方便菜
在餐廳打掃衛生的一位女服務員,看我一直盯著後廚男員工的操作,主動和我聊了起來,「估計你是第一次吃我們家做的煲仔飯,其實你拿回去一吃就知道,這種煲仔飯和粵式茶餐廳做出來的煲仔飯,口感上並沒有太大區別。」
女服務員說,除了我點的雞胗酸豇豆煲仔飯,餐廳還有肉末茄子、番茄炒蛋、小炒黃牛肉、紅燒排骨等十多種煲仔飯。「煲仔飯裡的這些菜,都是公司在杭州建的冷鏈倉庫每天配送過來的。」
回到家,我嘗了幾口這份買回來的煲仔飯,感覺和在飛機上吃的飛機餐口感類似。
其實,推出這類由速食料理包做的菜餚的品牌餐廳,目前還有不少。
某品牌料理包的廣告
比如,今年8月,一家餐飲連鎖品牌開展零售業務,也推出系列速食料理包,在盒馬App、京東、天貓等平臺上售賣,價格為數十元至百元不等。
某火鍋品牌在今年3月宣布,在北京開放了系列方便菜餚,包括宮保蝦球、辣子雞丁、番茄土豆燒牛肉在內的12款經典菜式,以及4款湯品。
外賣點的番茄炒蛋,沒吃出鍋氣
「我是比較愛嘗鮮的,說實話,這種料理包解救了像我這樣不會做飯的手殘黨。」在杭州某網際網路公司上班的95後程式設計師小辰和我說,一開始,他是在同樣不會做飯的同事推薦下,在網上下單了幾次料理包。
「原來在家的時候,不想點外賣,我就吃泡麵。」有了這種加熱即食的料理包,小辰感覺打開了自己味蕾的新世界。
年初疫情期間,不方便到外面餐廳吃飯,在家工作的小辰,中飯和晚飯都是用料理包解決的。「我下單了好幾種,有麻婆豆腐、宮保雞丁、黑椒牛柳、酸菜魚,只要自己煮點米飯,再把菜餚包加熱後淋到米飯上就是一頓飯了」。
不過,和主動接受這種料理包的小辰不一樣,對吃飯這件事一向講究的杭州姑娘小樂,則持有不同的觀點。
此前,小樂曾在外賣平臺上,下單過一家小店的番茄炒蛋蓋澆飯。「感覺吃起來沒有那種鍋氣。」後來,她和一位熟悉的外賣小哥聊起來才發現,原來這家店的菜並不是廚師現切現做的,「就是菜餚包加熱好再淋到米飯上的。」
小樂說,她可以考慮嘗試這種料理包,但如果點外賣,她還是希望老闆主動告知她外賣是不是由料理包做的。
對於這種方便快捷、加熱即食的料理包,大家是怎麼看的呢?
【來源:杭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