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三「翻車」,臺灣疫情還捂得住嗎?

2021-01-18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民進黨當局向來有「牛皮治臺」的傳統。就在他們吹噓「連續超過100天未傳出本土新冠肺炎病例」,自詡防疫「國際模範生」之際,現實卻一再打臉,多人由臺離境後隨即經篩檢為確診病例。在臺歲月靜好,離臺屢屢破功,這豈不是太過蹊蹺?

今年6月底,在臺灣居留數月後返日的日本女學生被發現確診感染新冠肺炎。此後多地接連爆出確診——在臺工作的泰籍勞工回國後確診、臺灣人去香港隔離時落跑後被確診、比利時男工程師在離臺前確診、馬來西亞近來宣布有確診病患來自臺灣、越南新增臺灣入境病例、赴臺探親人士返回上海時發現確診、在臺寮國學生回國入境時確診……

就在確診病例不斷冒出時,臺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一面繼續宣揚防疫無憂,一面限縮密切接觸者的檢測量,通常每例僅找出百十人來裝模作樣篩查一番,然後聲稱「數量上已是廣篩」。而這區區近千名密切接觸者,檢測結果無一例外是陰性。

臺灣輿論一片質疑和譏諷:臺灣防疫的天降神跡多麼不可思議!受限於篩檢量、採檢時效、試劑準確率等因素,臺灣要驗出確診簡直是奇蹟!大部分臺灣人天生免疫啦!不用再搞防疫管制,全面開放拼經濟!有網友諷刺:會不會最後又說是偽陽性問題,臺灣社區安全無虞?有人立馬反駁:怎麼不思考檢驗出現偽陰性的問題?!

疫情發生以來,民進黨當局常標榜「超前部署」、阻絕病毒於境外,此番卻淪為病毒輸出地。島內專家指出,事實一再說明,病毒恐怕早已在臺灣本土社區中傳播,民進黨當局卻假裝太平無事。儘管專家喊破嗓子呼籲儘快開展普篩,通過找出在社區傳播的病毒降低民眾感染風險,民進黨當局仍舊一臉冷漠。

「沒有篩檢就沒有確診。」臺灣樣本篩檢總量甚至抵不上許多地區一天的水平。只要「完美防疫」的假象一天不破,民進黨當局便能利用疫情炒作政績蠱惑民心,這是何等的無恥和冷血!

臺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負責人陳時中近來稱,「居家檢疫者若感染,在14天過後傳染力已不大,因此暫不考慮實施入境普篩。」且不論病毒傳播規律是否果真如此,臺媒和網友已曝光「居家檢疫」不少有造假縮水之嫌,給防疫帶來很大漏洞。

陳時中更有驚人之論,稱「臺灣看醫生比篩檢便宜很多」,所以不用普篩。只是因為醫生看診比檢測試劑費用低,就迫使醫護人員冒著生命危險,面對隨時可能遇到的感染病患。既漠視醫護人員的生命健康權益,又致使病毒社區傳播的風險陡增,這究竟是什麼鬼邏輯?!

近日有自美國這個高風險區返臺的少年,未出現症狀卻由彰化縣衛生局安排採檢,最終確診新冠肺炎。陳時中卻氣急敗壞地下令政風部門調查,引發軒然大波。按理說,地方防患於未然,及時填補漏洞,本是恪盡職守的表現,應當獲得嘉獎。誰料反被陳時中懷疑動機,還要被調查廉政及貪瀆不法的機構「關照」。令人不禁要問,這罪從何來?如此反應過激,不正是心虛被看破手腳的表現嗎?

防疫本應上下一心、通力合作編織密網、杜絕病毒蔓延,如今竟有人因工作滴水不漏而要被追究,居上位者因地方官員不嚴格執行其鴕鳥政策,便氣勢洶洶地興師問罪,問題出現不思解決而是如臨大敵、打擊報復,豈不是咄咄怪事?那麼位高權重者所在意的究竟是什麼?

面子事大,民眾事小;選票事大,生命事小。吹慣了牛皮、邀功行賞的民進黨當局,豈可容許有人戳破謊言?他們手中有權,隻手遮天,要的就是營造「防疫成功」的假象,又何曾半刻將民眾生命安全放在心上?

此前民進黨當局剋扣民眾口罩搞國際豪捐,如今丟人現眼卻又粉飾太平,市面上口罩再度緊缺,令民眾更加不安。借防疫之名趁火打劫、操弄政治的民進黨當局,眼見要原形畢露了,等待他們的是自己親手種下的苦果。

編輯:焦曉珊

相關焦點

  • 歐洲管得住第二次疫情嗎?
    歐洲各國難道不該從體制上進行反思嗎?在控制疫情方面,沒有霹靂手段,怎顯菩薩心腸? 1 歐洲一度是控制住疫情的,特別是進入夏季以後,似乎許多地方的人們都開始樂觀起來——處處解封之聲。然而,自9月底起,新冠疫情形勢再次趨於嚴峻。
  • 臺灣舉辦時裝周,各路明星盡顯「臺灣審美」,時尚界的大翻車
    臺灣舉辦時裝周,各路明星盡顯「臺灣審美」,時尚界的大翻車哈嘍大噶猴哇,我是小物哦。今年由於疫情的原因,很多時尚品牌的秀展都只是走了個形式,草草收場。然而機智的灣灣在發現了這個現象後,立馬挺身而出,補上空缺,足足舉辦了一個月的臺灣時裝周,並且邀請了各大明星,打算把臺灣時尚推向全世界。首先第一個出場的,是身穿gucci連衣裙的林依晨。這個是gucci模特圖。
  • 臺灣疫情徹底爆發,1300名軍官全部召回!
    2019年,蔡英文還向媒體自曝:「我最喜歡睡前吃泡麵,刷《延禧攻略》《如懿傳》和《甄嬛傳》」。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03接連「翻車」,臺灣疫情捂不住了「牛皮治臺」,向來是民進黨當局的傳統。臺灣醫護聯名提議:開展篩查一面是確診病例再三爆出,一面是臺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繼續捂住耳朵大喊:防疫無憂!
  • 臺灣丨臺灣疫情捂不住了,臺軍官兵批量染疫成突破口?
    編輯:枯木因為民進黨當局對島內疫情防控工作的不重視,所以導致臺灣的疫情蔓延非常的嚴重,而現在臺灣的"軍隊"也發現了許多官兵被確診為患者,更讓醫護人員感到驚訝的是他們卻不知道是怎樣被感染為患者的。臺灣"軍方"的無端推論最近臺灣的兩艘艦隊船隻的官兵被確診為患者,臺灣的"軍方"第一時間向防疫部門提出了信息報送,因為艦隊工作的特殊性,所以他們在島內被傳染的可能性非常的低,所以就有人猜想是不是他們在"出訪"的過程中被傳染,而他們最近也只有到訪過一個小國家,而且帛琉這個國家到現在為止被確診的人數還是零,所以把傳染源定位是那裡肯定是武斷的
  • 農村老人常說「春捂捂、秋凍凍」,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年的大雪來得早,說明今年的冷空氣來得早,氣溫降低對於人們的出行和生產生活影響是很大的,在農村有「春捂捂,秋凍凍」一說,看上去意思很簡單,但是卻有四季交替穿衣的大講究。小智簡單來和大家介紹一下俗語的表面意思,就是春天來臨後,大夥不要急著把冬天厚重的棉襖脫掉了,還需要穿一段時間給自己的身體捂暖。而秋天到來,也不要著急丟棄夏天涼爽的衣服,多凍凍,對身體更有好處。這些都有科學依據嗎?該怎麼去理解呢?下面小智就來帶大家好好地聊一聊其深刻的含義吧。
  • 「天氣越來越熱 想捂都捂不住了」
    成都街頭著裝混搭模式上線,有人還穿上了短裙 「天氣越來越熱 想捂都捂不住了」 每天起床時習慣性地要看一下手機上的天氣預報的王女士,近幾日卻被怎樣穿衣給難住了!據成都市氣象臺數據,27日成都日最高溫已接近20℃水平。  氣象部門預計,未來三天好天氣仍將持續,氣溫穩中還略有升高。不過,溫暖不等於熱,何況這溫暖的天氣還不算穩定呢,所以除了謹慎減衣外,可別忘了「春捂」哦。
  • 臺灣專家:大陸若用彈道飛彈攻臺,沒有人擋得住
    中國國民黨智庫今日舉辦座談會,「國安組」召集人林郁方指出,跟以往相比目前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是增高的,且使用彈道飛彈突襲,沒有人擋得住。針對中國大陸若要對臺發動全面戰爭,美國撤僑會是一個信號嗎?林郁方對此回應稱,大陸要打臺灣並不會全面性開打,因為代價太高,現階段的可能很低,加上美軍有能力全面監控戰場,大陸要對臺發動大規模的突襲,無論是兩棲或空降都需在機場或港口集結部隊,會被監控,所以並不是那麼容易。
  • 水獺總做出那麼萌的捂眼睛動作 真是因為害羞嗎
    昨天,小編用水獺捂眼睛的照片給一則新聞配圖,小傢伙在鏡頭前貌似非常害羞,就算是被偷拍也要精心打扮一番。一個勁地用兩隻小手捂住眼睛,好像怕見人似的,超級可愛。大家紛紛表示各種萌呀。 水獺捂眼睛照片也經常被拍到,不是個別現象。 比如下面這組照片是由一對62歲的夫婦拍攝的,他們在位於美國華盛頓州的家附近拍到了這隻的水獺。
  • 96歲臺灣老兵盼回鄉,打了一通電話,問侄子: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臺灣老兵盼回鄉回顧過去,新中國自炮火中走來,歷史記載的只有結果輸贏,而在那個戰火紛飛,風雨飄搖的年代裡,多是歷史中沒有寫下的普通人。然而,普通人卻有著屬於自己的故事。鄧雪桂,而今96歲的他卻仍在臺灣孤獨地生活著,望著遙遠的家鄉。面對侄子的詢問,他卻問出這句:「我沒錢,你還養我嗎?」,令人心酸不已。
  • 天氣變冷,孩子哪裡可以捂哪裡不可以捂,你都清楚嗎?
    天氣越來越冷,你給孩子的保暖工作都做足了嗎?冬季給孩子加衣服,相信大家都會很忌諱「捂熱綜合症」,那麼到底該怎麼穿?你知道孩子哪裡可以捂,哪裡不可以捂嗎?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說說這個問題:,不但會影響心臟和正常的呼吸功能,還容易產生內熱。
  • 【堅守與奉獻】捂在懷裡的測溫槍
    【堅守與奉獻】記錄奮戰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一線的那些人和事 捂在懷裡的測溫槍 新疆網訊(記者王暢彤)1月6日19時,烏魯木齊市人民電影院的大門外,工作人員楊金忠正在引導前來觀影的市民間隔一米,
  • 臺灣軍演又翻車!網友:解放軍還沒來,慌什麼?
    自今年年初開始,臺灣的軍演已經出現了數次事故,這引起了島內輿論的不滿。有很多網民認為當前戰爭都沒有爆發,臺灣的部隊有很多士兵,因為非正常意外失去了生命,臺灣的安全又怎麼可能依靠這些沒有什麼戰鬥力的士兵來保護呢?
  • 「深綠」跨「粉紅」 蔡英文撐得住嗎?
    臺灣《聯合報》今日刊載社論指出,蔡英文試圖營造一道從「深綠」跨向「粉紅」的彩虹大橋來贏取2012,但跨度這麼大的工程,中間卻缺少成熟、理性選民的支撐,那麼這座拱橋能撐得住嗎? 怕就怕,尋找美夢的首投族,卻在彩虹盡頭走入難以回頭的政治迷宮。
  • 洋洋臺灣疫情日記 | 我的居家檢疫14天
    因為家庭及工作上的各種原因,我在大陸疫情好轉,國際疫情升溫的時候「逆行」入臺。誰能想到這樣的劇情,一個多月前,臺灣的親友們非常擔心我,想給我寄口罩寄不過來;現在,又變成大陸的親友們擔心我,口罩也仍然不夠,但還好寄得過來。2月份的時候,因為臺灣當局迅速阻斷兩岸的交通往來,雖然有借防疫之名行「反中」之實的嫌疑,但客觀效果確實是把疫情擋在了境外,本土病例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 張栢芝廣州商演翻車,身材發福嗓音嘶啞失聲,粉絲曬合影說明原因
    音樂會創意新穎,還「請到」虛擬美女作為主持人,讓粉絲們如同身臨其境般感受到了「線上搖滾」的魅力。同一天,謝霆鋒前妻張栢芝也來到廣州參加某小型商演,從現場環境來看,和霆鋒的線上音樂會規模差太多。而且,當天張栢芝身體不是很好,嗓音嘶啞,演唱過程中,咳嗽了好多次,但仍堅持唱完。可以說,她為了賺奶粉錢,真的是拼了。
  • 疫情衝擊下臺灣經濟現「寒潮」
    疫情對臺灣經濟正造成怎樣的衝擊?民進黨當局採取了哪些應對措施?會對經濟民生產生怎樣的影響?一系列問題凸顯,成為近來島內各界關切的熱點。「疫情衝擊比想像嚴重」從餐廳賓館「熄燈」、旅行社股價慘跌到航空公司鼓勵員工休無薪假,臺灣餐旅和交通業成為疫情首當其衝者。
  • 疫情衝擊、陸客不來,臺灣經濟慘兮兮
    受疫情影響,臺灣各地皆有知名餐廳因不堪虧損於近期歇業,從臺北的大三元酒樓、祥福餐廳到高雄的祥鈺樓,「寒潮」貫穿南北。記者在臺北實地走訪見到,從101大樓到西門町鬧市,市面冷清,往日熙熙攘攘的人流不見蹤影。有店家直言,開一天虧一天,乾脆關門休假。臺灣地區旅遊業慘澹。(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疫情對臺灣經濟正造成怎樣的衝擊?
  • 臺灣原住民「立委」:蔡英文消費原住民議題撕裂社會
    可是這場政治秀並沒有贏得原住民的掌聲,反而多個原住民團體上街抗議, 聲稱「我們一直被騙」,原住民歌手張震嶽更是怒批「不要演戲」。蔡英文的「道歉」為何如此不受原住民待見?《環球時報》記者2日就此對臺灣原住民「立委」 高金素梅進行了專訪。  環球時報:您去參加蔡英文的道歉儀式了嗎?
  • 新能源富貴再三逼人
    2021年新年開門紅,新能源富貴再三逼人。 引用香港電影富貴再逼人,富貴再三逼人來形容光伏,新能源汽車的行情再貼切不過了,但很多人還是在外面不停的追問,他們難道能夠漲到天上去? 他們肯定不可能漲到天上去,所以以後我們也不敢再屢次在文章中煽動情緒,謹防有讀者沒有自制力追漲在最高點上了,但一年前的文章,我們拿出來曬一下,說明我們的文章不僅僅是馬後炮,也有一定的前瞻性,如果讀懂我們的文章,或許就不會困擾在小票中,關注我們公眾號好嗎?不過一年前的文章中,我們還是低估了新能源汽車的瘋狂。這一年特拉斯漲七倍,寧德時代漲差不多四倍。
  • SJ-M給你當地陪導遊,你把持得住嗎?
    中國粉絲去韓國的路費由優酷負責,在韓國的所有費用,包括,吃、住、行等由SBS負責。換句話說,就是:不-要-錢!  韓國歐巴好玩嗎?才不是旅遊團,Henry都領著女粉絲用直升機看風景好嗎!  導演金七成說:「一說韓國旅行,馬上就能想到的地點是被我們pass掉的。」